分享
《中国文学》1977年刊《红楼梦》译文片段研究_巫元琼.pdf
下载文档

ID:410025

大小:1.94MB

页数:1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文学 红楼梦 1977 年刊 译文 片段 研究 巫元琼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中国文学 年刊红楼梦译文片段研究巫元琼【提 要】杨宪益、戴乃迭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合作翻译红楼梦,直到 年才翻译完成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内容。杨、戴一百二十回红楼梦译文于 年、年以三卷本形式正式出版发行。杨、戴红楼梦翻译工作初期状态如何?从 年译文完成到 年全译本出版,这期间杨、戴的译文处于什么状态?通过比较中国文学杂志不同时期刊载的红楼梦译文片段,可为以上问题提供重要线索。本文以中国文学 年刊载的红楼梦译文片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该译文片段与全译本中相对应的内容,将该译文片段置于杨、戴红楼梦翻译历史进程中,考察其特点,并论证该译文片段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红楼梦 杨戴译本 中国文学 年译文片段中国文学()杂志创刊于 年 月,其创刊宗旨是用英语向国际社会译介中国文学。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与中国文学的联系亦始于中国文学创刊之初。据杨宪益自传记,在 年及随后几年里,杨宪益、戴乃迭和沙博理()是中国文学仅有的三位译者。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杨、戴夫妇接受翻译红楼梦的任务以来,二人所译红楼梦章回片段曾陆续刊登在中国文学 年第 期(第十八、十九、二十回)、第 期(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回)、第 期(第七十四、七十五、七十七回),年第 期(第四回),年第 期(第二十七、二十八回)、第 期(第四十、四十一回)上。中国文学刊载的红楼梦译文片段是研究杨、戴译文的重要史料,有助于还原和探讨杨、戴杨宪益:杨宪益自传,人民日报出版社 年版,第 页。中国文学 年刊红楼梦译文片段研究 红楼梦译文的生成过程。本文以中国文学 年刊杨、戴红楼梦译文片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该译文片段和其他时期译文以及、年红楼梦全译本的相应内容,并将该译文片段和红楼梦各版本原文对勘,还原杨、戴红楼梦全译文出版之前的最后修改过程。中国文学 年第 期和第 期刊登了杨宪益、戴乃迭所译红楼梦的两个片段,共四回内容。其中,第 期刊载的是第二十七、二十八回译文,第 期刊载的是第四十、四十一回译文。与中国文学其他时期刊载的红楼梦译文片段相比,年译文片段(以下称“年译文”)表现出诸多值得关注的特征。一 红楼梦书名翻译在 年译文片段中,红楼梦的书名翻译与杨、戴此前各译文片段的书名有所不同。中国文学 年第、期上刊登的红楼梦译文片段书名是“”。该译名与王际真 年和 年红楼梦译本的译名相同。中国文学 年第 期刊载的译文片段书名是“”,包腊()于 年至 年发表在中国杂志()上的红楼梦节译章回、乔利()于 年至 年出版的红楼梦节译本、麦克休姐妹()年由德文节译本转译的英文版红楼梦均采用了同样的译名。由此可见,杨、戴夫妇在 年和 年的译文片段中将红楼梦书名翻译为当时的通用译名。而在 年的译文中,红楼梦的书名翻译有明显变化,被译为“”,并且杨、戴夫妇将这 ,(,):,(,):,:,;:,(),“()”,;,(,):(),;:(),(,):,(,):,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一译名沿用至 年、年出版的红楼梦全译本中。因此,在现有的译文史料中,年译文片段成为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红楼梦书名的转折点,“”后来成为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译文的代名词也由此起源。关于这一译名的确立,五味人生:杨宪益传中曾记载:杨宪益的那位叫大卫 霍克思的朋友,也翻译了红楼梦,他告诉杨宪益,他的译名取的是红楼梦原先的书名“石头记”。杨宪益就与妻子商量说,他既然用了“石头记”,我们总不能与他一样,我们就叫“红楼梦”,戴乃迭同意。他们老老实实译作“”。另外,中国古典文学的英国之旅一书记载了霍克思()与戴乃迭的多次书信往来,其中有一条 年与红楼梦翻译有关的信息记录,内容如下:月,收到戴乃迭来信,得知中国出版社决定推进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的出版工作,并指派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吴世昌先生协助译介。另有一次 年的书信来往:月初,给在华友人戴乃迭寄去译作石头记 第 卷,不久收到戴乃迭复信。结合以上史料,可以推测五味人生:杨宪益传中提及的杨、戴将红楼梦译为“”应当是 年至 年之间杨、戴和霍克思书信往来之后作出的决定。由此可见,虽然杨、戴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翻译红楼梦,但实际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才将书名的翻译最终确定下来。杨、戴红楼梦 译名“”一旦确立,就与其译本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杨、戴红楼梦译本的代名词。二 译文风格 年杨、戴红楼梦译文风格与 年全译本风格已经表现出高度一致,但李伶伶,王一心:五味人生:杨宪益传,北方文艺出版社 年版,第 页。葛桂录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的英国之旅 英国三大汉学家年谱:翟理斯、韦利、霍克思,大象出版社 年版,第 页。注:中国社会科学院于 年成立,年时为中国科学院。葛桂录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的英国之旅 英国三大汉学家年谱:翟理斯、韦利、霍克思,第 页。中国文学 年刊红楼梦译文片段研究 与此前的 年译文和 年译文明显不同。本节将从词汇、句子、语篇、副文本信息等几方面将 年译文与 年译文进行对比,并从译文风格的角度将 年译文与 年、年译文进行比较,探讨中国文学 年刊载的红楼梦译文片段在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译文生成过程中的特点和意义。词汇方面,年译文片段与 年全译本中相对应的四回内容共存在 处不同,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大小写变化。年译文首字母小写的专有名词在 年译文中均改成了首字母大写,如“”(与皇权相关,如“御园”“上用”)改成“”;“”(如意)改成“”;“”(天地)改成“”,“”(官窑)改成“”。这种变化涉及对皇权的尊重和专有名词的全文形式统一。合成词的变化。该类变化主要涉及合成词是否需要添加连字符。如“”(端午节)改成“”;“”(自斟壶)改成“”;“()”和“”(帐子)改为“()”;“”(黄杨木)改成“”。这类变化没有统一规律可循,主要根据当时英语书写惯例修改。用词的改变。这类用词的变化部分涉及词语的语体特征恰切性调整。“语体就是运用民族共同语的功能变体,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所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换句话说,语言的语体特征要求语言运用与语境相契合,语言使用要做到“得体”。例如,第二十七回红玉见王熙凤站在山坡上招手,连忙跑至跟前问道:“奶奶使唤作什么事?”该问句在 年译文中是“,”,而在 年译文中则成了“,”。红玉是怡红院一个不知名的丫鬟,见到主理荣国府家事的王熙凤时理应恭敬备至、诚惶诚恐。年译文中“”一词对应原文中的“奶奶”,这里有尊敬的成分,但小说中描写的丫鬟和当家奶奶之间的地位差异,尤其是红玉的百般小心却没有得到体现。年译文将“”修改为“”则还原了该场景中的人物关系和红玉的心情。同一回中类似的“奶奶”共有三处,均是红玉与王熙凤对话中内容。年译文将其中两处“”改成了“”,而另一处却没有修改。笔者认为没有修改的一处有可能是在海量的文字修改校订过程中的一处遗漏。又如,在第二十八回中,贾家收到宫中袁晖、李熙宗主编:汉语语体概论,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送出的端午节礼,袭人向贾宝玉转告老太太的吩咐,“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引号中内容在 年译文中被译为“”。“”作为“谢恩”的对应译文实属勉强。因此,年译文将“”修改为“”,恢复了“谢恩”一词表达的对皇家的恭敬和感恩。句子方面,中国文学 年第 期译文中有四个句子与 年译文中的相应部分不同,体现出杨、戴译文在最后修改阶段为使译文风格简洁流畅、塑造生动人物形象所作的努力。例如,在第二十七回中,林黛玉吩咐紫鹃“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一句,在 年译文中被翻译成了“,”。这一译文在准确翻译原文意思的基础上添加了“”,使译文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年译文中,这句话的对应译文是“,”。该译文下划线部分与 年译文中的下划线比起来更加简洁、流畅,同时又符合林黛玉素日孤僻的性格特征。又如第二十八回中王熙凤让宝玉写字,宝玉听了王熙凤罗列的内容后说:“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体现了宝玉的困惑和在王熙凤面前的直言不讳。这部分内容在 年译文中表现为“?”该译文“”将该语境中的贾宝玉塑造成唯王熙凤示下的谦逊和顺形象,与小说中贾宝玉与王熙凤的亲密姐弟关系不符。“怎么个写法”在 年译文中被修改为“”。这样,王熙凤这种既不符合账目规范又不符合礼物规范的描述给宝玉带来的困惑,以及宝玉的直言不讳,跃然纸上。语篇方面,年译文与 年译文的语篇风格已经基本保持一致,仅在几处诗文格式的处理上存在差别。第二十七回林黛玉的诗文葬花吟在 年译文中字体与正文大小一致,仅用大于正文的行间距区分开诗文内容与正文内容,诗文在正文基础上右缩进。但在 译文保持了 年译文将葬花吟诗文与正文间距拉大的特点,并且将诗文字体缩小、居中左对齐排列,使其明显与正文内容区别开来。另外,第二十八回冯紫英家宴上,云儿、宝玉、冯紫英、薛蟠、蒋玉菡的唱词在 年译文中采用右缩进、斜体的格式,与正文内容区别开来;而在 年译文中,该类唱词没有用中国文学 年刊红楼梦译文片段研究 斜体表示,均采用居中左对齐、缩小一号字体的格式,与原文区别开来。这种处理诗文、唱词与正文关系的方法也体现在 年全译本其他各处。由此可知杨、戴红楼梦译文在 年 月至 年译文出版前所做的语篇修改,重点在于将全文相应内容的格式统一。副文本是“那些存在于文本之内和文本之外的、协调文本与读者关系的相关阈限文本,包括标题、副标题、作者笔名、前言、致谢、序、字幕、注释、后记等”。由于副文本总是与译文相伴而行,提供了译本文字之外的诸多关于翻译动机、翻译目的、翻译策略选择等重要信息,因此副文本为译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本文在重点讨论各种译文的插图和脚注使用差异的基础上,力图还原杨、戴红楼梦翻译过程中的副文本选择过程。年译文和 年译文的红楼梦插图均来自当代画家戴敦邦,但在数量和风格两方面有所不同。中国文学 年四回译文共使用八幅黑白插图,标注有“紅樓夢插圖”字样。年译文中与之相对应的四回内容仅采用了一幅插图,与中国文学 年第 期红楼梦译文片段第二十七回回末插图大致相同,实为该插图的彩色改编版。此外,年译文中该插图没有任何文字标注,但图中山石后面出现了宝玉头像。从两种译文插图风格差异可以窥见戴敦邦为红楼梦绘制人物插图从黑白风格向彩色风格的变化过程,以及插图内容调整的过程。将杨、戴 年红楼梦译文所配插图纳入比较范围,可以推断译文插图使用的变化过程。中国文学 年译文中共有八幅来源不同的插图。第 期、第 期的五幅插图中有三幅取材自 年刊行的改琦绘红楼梦图咏中的人物图:黛玉(第十九回插图)、宝钗(第三十二回插图)、袭人(第三十四回插图);另外两幅是宝玉(第十八回插图)、宝玉和黛玉(第三十二回插图),分别出自 年双清仙馆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和 年王钊所绘红楼梦写真。可见中国文学 年第 期、第 期中刊载的红楼梦译文插图来源不统一,但均选自清代著名的红楼梦插图。中国文学 年第 期刊载的三幅红楼梦插图则是当代画家刘旦宅的作品。,:,此处笔者根据原文自译。清改琦绘:国学基本典籍丛刊 红楼梦图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年版。清曹雪芹、清高鹗著,清王希廉评:双清仙馆本 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年版。清王钊绘:红楼梦写真,云声雨梦楼 年石印本。曹雪芹研究 年第 期 年译文的八幅插图在 年译文相应内容中全部替换为戴敦邦创作的彩色插图。从 年、年和 年译文的插图使用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插图是贯穿杨、戴红楼梦译文的重要元素,但是插图的选择却经历了一个从清代著名红楼梦版本中不定向选择到确定当代画家为其提供插图的过程。这个抉择过程发生在 年 月至 月之间。年 月确定以刘旦宅创作的红楼梦人物画为杨、戴红楼梦译文插图,而十多年后的 年 月插图改换成了戴敦邦绘制的红楼梦黑白人物画。戴敦邦插图在 年和 年间经历了一个从黑白到彩色以及内容调整的过程,且插图数量急剧减少。年译文与 年全译本相应章回的脚注数量接近,但内容稍有不同。年译文有八处脚注,年译文有七处脚注。年译文对第二十八回中“”(灯花并头结双蕊)的脚注为“”,在 年译文中相应的脚注改为“”,删除了原脚注中的迷信信息。年译文第二十八回中对袭人名字的脚注在 年译文中不复存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