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路径与成效研究_张清玲.pdf
下载文档

ID:401162

大小:1.15M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东盟 高等教育 区域 发展 路径 成效 研究 张清玲
年第 期高 教 探 索 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路径与成效研究张清玲刘宝存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清玲,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后,教育学博士;刘宝存(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学博士。(南宁)本文系教育部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一带一路 国家与区域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的研究成果。摘 要:区域化是东盟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以简奈特的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 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路径,以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程度为工具分析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东盟通过功能路径、组织路径以及政治路径三个方面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三个路径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推动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东盟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程度目前正处于融合与和谐发展阶段,并向一体化、共同体和相互依存阶段迈进。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为加强我国与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关键词: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模型;成效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越来越紧密,与其他国家展开教育合作越发受到各国和高等学校的重视,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合作与交流也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和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以及总人口位居世界第三位的东盟,为了应对区域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和顺应全球化趋势的要求,促进东盟意识和区域认同,提升东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一直在积极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那么,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如何开展合作?东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是中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于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上述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一、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简奈特()认为区域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不断联系和互动的演变过程,而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可以被定义为:在一个被称为区域的地区或框架(通常称为区域)内,在高等教育行为体和系统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协作和联盟的过程。为了全面系统了解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包括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以及在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如何开展与东盟的高等教育合作,本文采用简奈特的 (,简称)模型来分析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形成与发展的路径,并通过其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程度理论来分析东盟高等教育现阶段的区域化发展程度。(一)模型视角下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分析框架简奈特于 年提出了 模型来分析研究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并在 年逐渐完善了该模型(图)。模型主要由功能、组织和政治路径组成(图)。这三种路径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该模型强调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是各国政府、高等学校或组织在特定比较教育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路径与成效研究区域或框架内密切协作和建立联盟的动态过程,可以适用于世界不同地区不断变化的高等教育区域化进程。本文以简奈特提出的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 模型为分析框架,分析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路径。图 模型及相互关系资料来源:,:。表 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三大路径及主要表现形式路径主要表现形式(通用示例)功能路径高等教育系统的整合:包括区域资格参照框架、质量保障体系、学术学分制、学位程度及结构、学分转化体系、年度和学期的校历、平台、地区研究期刊索引、馆际互借系统等合作学术项目:包括学生、教师、学者的学术流动计划,研究网络、集群和项目,跨境合作教育项目(包括双学位、联合学位、姊妹学校、分校),区域卓越中心,双边和多边体制协定,开放教育资源,泛区域大学等组织路径组织架构:包括网络和组织、基金会、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框架、区域(包括泛区域、区域、次区域)政治路径政治意愿:包括声明、协议 公约 条约、发展计划、发展战略、首脑会议 任务组 政策对话会等 资料来源:,:,:。(二)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程度简奈特认为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程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者程度。第一阶段是指建立合作、协作和伙伴关系阶段,在该阶段,高等学校之间建立了开放、自愿、非正式的关系,开展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活动。第二阶段是指协调、一致性和结盟阶段,在该阶段,有组织的网络、联合教育计划、高等学校和系统之间的伙伴关系提高了高等学校间合作的成效。第三阶段是指融合和和谐阶段,在该阶段,区域质量保障体系、资历资格框架、区域期刊索引、学分转换体系和统一的学期校历等的建立,使得区域内部建立了更强和更具战略性的联系。第四阶段是一体化、共同体和相互依存阶段,是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最高程度。在该阶段,区域内部通过区域层面的协议和机构建立了更正式、制度化和更全面的联系和关系,形成更稳健和可持续的区域工作方式和影响力,如形成共同的高等教育合作研究空间。可见,高等教育区域化程度从第一阶段至第四阶段代表着区域化发展程度呈现出越来越高的递进关系。本文按照简奈特的这个理论评估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程度。二、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功能路径根据简奈特的 模型,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功能路径是指促成高等教育机构之间进行实际互动的一系列框架、项目和计划等,主要表现形式包括高等教育系统整合和合作项目。从区域化的功能角度出发,这些措施为东盟高等教育系统之间的连接、区域协调和人员流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高等教育系统整合具体包括东盟资历参照框架(,简称)、东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框架(,简称)、东盟大学网络质量保障(,简 称 )、东盟学分转化体系()、双联制学位计划()、东盟学年 学期校历()和馆际互借体系()等。合作项目主要包括学生国际流动计划(,简称 )、跨境合作教育项目()、东盟学院()、大湄公河次区域联盟()、东盟研究生商业经济计划()、东盟比较教育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路径与成效研究大学人权网络()、东盟在线数字图书馆()和东盟区域学术期刊索引()等。以下将主要具体介绍东盟区域资历参照框架、东盟质量保障体系和学生国际流动计划。(一)建立东盟资历参照框架为推动区域内教育系统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和人员互动交流,东盟制订了与各成员国都能衔接的东盟资历参照框架,并通过多种途径来积极推进各成员国资历框架和东盟资历参照框架的对接。东盟资历参照框架于 年全面推行,作为区域资历共同参照框架,为东盟各成员国高等教育体系之间的衔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也为东盟各成员国的学历和资格证书的互认和颁发提供了规范和标准,从而使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资历框架对接成为现实,进而可以有效消除区域各级资历参照框架的互认壁垒,更好地推进东盟区域人员的流动以及东盟共同体的建设。东盟资历参照框架包括八个资历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责任感三个不同的指标,其中 级为高等教育阶段。此外,东盟还成立相关部门负责和支持东盟资历参照框架的实施,处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政策或技术问题,协调相关工作和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和保障。同时,为了确保本国资历框架与东盟资历框架能够更好地接轨,东盟各成员国还专门成立了国家东盟资历参照框架委员会。(二)建立东盟质量保障体系为了确保东盟资历参照框架中的高等教育资历对接得到社会认可和有效实施,东盟确立了两个区域质量保障机制:一是东盟大学网络质量保障;二是东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框架。两套质量保障体系使区域内资历框架得以有效运行,有利于加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并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的目的。为了达到高等教育的高标准以及保证其高质量,早在 年,东盟就制定和实施了 东盟大学网络质量保障。东盟大学网络质量保障 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政策、标准、方针、基准程序、评估标准和指标等,其中包括 项评估标准和 项评估要求。此外,为了构建高等教育学分转换与学历互认体系,东盟不断完善东盟大学网络质量保障机制,以此进一步促进区域高校师生的自由流动,推动东盟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合作与交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质量保证。因此,的未来被认为是东南亚高等教育的集体未来。东盟于 年建立了东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框架。该框架一共有 条,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包括外部质量保障、外部质量保障标准和流程、内部质量保障和国家资历框架。通过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框架,东盟逐步完善资历认证程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工作的信誉,加强东盟各成员国教育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进一步提升东盟区域高等教育的质量。(三)制定东南亚区域学生流动计划为了促进东盟区域范围内学生的流动,东盟设立了推动区域学生流动的项目,例如东盟学生国际流动项目、东盟学生交换项目()、东 盟 学 习 奖 学 金()项目等。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 年正式启动的 项目,参与该项目的每个成员国的教育部负责为本国学生提供奖学金资助。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区域内人才流动与合作培养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通过构建共同空间支持东南亚地区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在 学年至 学年间,参与 项目的国家从 个增加到 个,学校从 所增加到 所,每年参与的学生从 人增加到 人,交流学科也由 个增加到 个。三、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组织路径根据简奈特的 模型,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的组织路径主要是成立一些网络和组织以及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并通过这些组织架构的变革更系统地促进区域化。在组织路径方面,东盟主要成立了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简称)、东南亚高校联合会(,简称)、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简称)、东盟大学网络(,简 称)、东 盟 大 学 网 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工作组(比较教育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路径与成效研究 )等。这些新的组织或机构负责制定宏观政策、制度、共同行动纲领和预期目标、具体的合作机制、运行、规则与规范,通过相互合作,以实现东盟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发展。以下将主要具体介绍东南亚高校联合会、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和东盟大学网络。(一)成立东南亚高校联合会东南亚高校联合会正式成立于 年,是一个非政府组织,最初由东南亚 个国家的公立大学提出建立。该联合会的宗旨是协助成员国高校通过相互帮助加强自身实力,提升其在教学、研究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国际声誉。截至 年,该联合会的成员发展到 个国家的 所高校。东南亚高校联合会每年都会举办 次国际学术会议,由成员国轮流主办。年 月 日,泰国斯利帕图大学()在斯里兰卡主办了第 届东南亚高校联合会国际会议,会议主题为“振兴高等教育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分主题包括:()运用创新技术改进高等教育;()通过课程变革增强高等教育活力;()整合学术界和工业界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成立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高等教育与发展区域中心成立于 年,年成为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的下属区域中心,致力于推进东南亚地区高等教育系统的合作、协调和发展,协调和创建东南亚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空间。的远景目标是构建一个充满活力、战略和政策研究驱动的区域中心,并通过实现以下五个目标促进东盟高等教育的相互理解、合作和协同发展:()赋予高等学校自主权;()发展和谐机制;()推进高等教育系统管理的知识前沿;()培养全球化的人力资源;()促进大学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每个目标都包括相应的若干举措,例如,通过学生和研究流动计划、区域实习方案等举措来实现培养全球化的人力资源的目标。通过各种项目推进各项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研究访问()、学生流动()、国际奖学金()、学分转换体系以及质量保障()等。自 年起,开始制定并实施五年发展规划,目前实施的第五个五年发展规划(年)把联盟和发展()、合作与协同()、研究()、信息门户()等 个关键领域作为重点领域。每年发布一份年度报告,对该年度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合作和发展进行总结和反思。(三)成立东盟大学网络 年东盟大学网络正式成立,各国教育部长签署了 东盟大学网络宪章,有关大学校长(或学区长、副校长)和 董事会签署了 东盟大学网络协议。东盟大学网络旨在通过促成东盟成员国大学在高等教育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