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仲舒求雨止雨祝辞中“情”与“理”的张力分析_唐艳.pdf
下载文档

ID:401088

大小:1.67MB

页数:1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董仲舒 求雨 祝辞 张力 分析 唐艳
年 月第 卷第 期 唐 都 学 刊 .【汉唐研究】董仲舒求雨止雨祝辞中“情”与“理”的张力分析唐 艳(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摘 要:董仲舒请雨、止雨祝辞中既强调天道阴阳原理,又渗透着人之为人的性情、意志与精神,从中可以揭示出天人互动的内在机制。董仲舒要求“择巫之洁清辩言利辞者以为祝”,以虔诚、恭敬之心去感化天。请雨祝止雨祝超越了商汤祷辞中鬼神崇拜与血腥残忍的蒙昧面向,以“开阴闭阳”“开阳而闭阴”的天人感应原理来实施求雨、止雨之术,更趋于理性化和人文化。“以身度天”是人通达天的独特体认方法,人们以人之本能欲求与情绪好恶去揣度天,人喜爱美食好酒,天、神也应如此,故祝辞中强调敬进“清酒”“膊脯”“肥牲”的人间上等食物,使用叹词来引发天与人的情感共鸣,以劝诱上天达成人们的祈愿。止雨祝严正强调“无使阴灭阳”,阳尊于阴,阴不可凌阳,借此以申明天意,表达人对天的绝对遵从与崇高敬意。人与神灵沟通的动力源于其对天道的理性认识与坚定信念。关键词:董仲舒;请雨祝;止雨祝;阴阳;情;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成果;中华君子文化基金项目:“董仲舒君子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观念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唐艳,女,陕西安康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儒家思想与文化、中国哲学研究。祝祷辞是举行信仰活动时采用的一种说辞。“按祝文者,飨神之词也”,祭祀时巫祝会使用专门的祝辞与神灵进行沟通,在古代求雨、止雨活动中,祝辞是神人互动的重要媒介。据春秋繁露之求雨止雨篇记载,祝辞中渗透着人们对神的态度、对天的信念以及对自身的认识。虽然董仲舒求雨、止雨思想源于齐学的方术、巫术,但从请雨祝止雨祝的内容能够看出,天人之间除了性情化、人格化的感性互动以外,还昭示出以天道阴阳法则为根本的理性精神。然而,董仲舒的求雨、止雨之术很容易被当成是对上古巫术未经精细加工的直接照搬或神秘主义学说来理解,祝辞中天人互动所体现的感性与理性相互交织的思想特点往往被忽视。董仲舒超越了孔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吸取了孟子“莫非命也,顺受其正”的主体精神,又受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理性启发,在求雨、止雨的祝祷辞中彰显了其独特的天道理论和信念本体,充分调动了人之为人的理性自觉与情感本能,对祝祷辞中的天人互动进行了学理论证与意义建构,试图消除上古求雨、止雨巫术中人神沟参阅董仲舒请雨祝止雨祝,收入袁长江董仲舒集,学苑出版社 年版,第、页。通的迷信色彩与神秘成分,进而使其趋于理性化和人文化。一、“辩言利辞以为祝”祝,即主持祭祀并念祷词的人。说文示部曰:“祭主赞词者。从示,从儿口。”段玉裁会意为“以人口交神”,人通过口与神灵进行沟通。礼记曾子问曰:“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郑玄称“祝”为“接神者”,指能够与神灵对接的人。尚书周书无逸曰:“厥口诅咒。”孔颖达疏曰:“以言告神谓之祝。”祝一般通过言语、祷告向神灵传达人的意愿和需求,故“祈祷必特为祝”,祝是祷告活动必不可少的人物。祝也被直接解释为“祝辞”或“祝祷辞”。淮南子说山训曰:“尸祝斋戒,以沈诸河。”高诱注曰:“祝,祈福祥之辞”,孙希旦礼记集解曰:“谓飨神之祝辞也”,指祭祀时恩谢神灵、祈求福祉之说辞。祷告者以特定的祝辞向神灵倾诉和请求,表达人们当下面临的生活困境与求助愿望,以感化、呼唤神灵,而达到祈福禳灾之目的。法国学者马伯乐()认为,要想获得神的恩惠,只有通过一定数量的典仪、祭品、祷词和赞歌等等才能得到。求雨止雨篇对巫祝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求雨篇曰:“择巫之洁清辩言利辞者以为祝。”挑选女巫当中冰清玉洁又能言善辩之人来主持祭祀。艺文类聚卷 引董仲舒曰:“赐巫一月租,使巫求雨,复使巫相推择洁净易教者祭。”祭祀者应该是巫中的优秀者,不仅要洁身自好,还要善于教化人。巫,是能够感应天地的女性法师。在西方罗马尼亚的民俗传统中,女巫甚至有“拴”住雨水造成干旱的恶习,女性嫌恶不洁构成天旱不雨的灾难。故只有清洁寡欲、品行高尚的女巫才有资格与神灵进行交流,以表人们对神灵的诚敬与尊重。董仲舒认为,求雨、止雨的操作原理是“阳益阳而阴益阴”,求雨“动阴以起阴”(春秋繁露同类相动),女性为阴,女巫通过舞动身体以感通天之阴气而降雨。而止雨需“废阴起阳”,阴性之物要躲藏起来,阳性之物要显露出来。止雨篇没有明确交代祝是巫还是觋,从“开阳而闭阴,阖水而开火”的原理来看,祝理应为觋。女巫还要有语言特长,必须发音清晰、口齿伶俐才能致祷告辞。祝在念求雨、止雨的祝辞时必须发挥自身的语言天赋去打动、感化、吸引神灵,把人们对雨、旱的真实心声与强烈祈愿表达出来,人们祈祷神灵离不开“说”。止雨祝求雨祝旨在通过语言沟通祈求神灵禳灾除患。尔雅释言曰:“祈,叫也。”郭璞注曰:“祈祭者,叫呼而请事。”邢昺疏曰:“祈,犹祷也,求也。”祈不是静默地向神请董仲舒春秋繁露求雨,【清】乾隆三十八年聚珍本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八八页。后文引此书,皆使用文内夹注,只标篇名。但今本春秋繁露并无此文。艺文类聚卷 引董仲舒曰:“广陵女子诸巫,毋小大,皆相聚其郭门外,为小坛,以脯酒祭,便移市,市使门者无内(通纳)丈夫,丈夫无得相从饮食。又令吏(妻)各往视其夫,皆言到即赴(起),雨澍而已。”又曰:“江都相仲舒下内史承书从事,其都间吏家在百里内,皆令人故行书告县,遗妻视夫,赐巫一月租,使巫求雨,复使巫相推择洁净易教者祭。”凌曙疑此二段为求雨篇脱文。参阅钟肇鹏主编春秋繁露校释求雨(校补本),第 页。巫,小篆为,说文巫部曰:“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褎舞形。与工同意。”段玉裁注曰:“巫觋皆巫也。”(见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巫部(上),第、页)巫、觋皆可称巫。“工”左右讹变为两个“人”形,取象两个女人舞动身体之貌。公羊传隐公四年曰:“于锺巫之祭”,何休解诂曰:“男曰觋,女曰巫。”(见何休、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隐公四年,刁小龙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七二页)巫分男女,女性称巫,男性称觋,二者皆可祷告于神灵,为民祈福去灾。朱学忠董仲舒的“开阴”求雨与女性诱雨的人类学经验,载于学术月刊 年第 期,第 页。作者在文中还提出,女子的淫邪可以诱雨,越淫邪越可诱出大雨,并认为这种解释更符合董仲舒“开阴”降雨的说法。桂思卓认为,春秋繁露阴阳编不一定全是董仲舒本人所作,也可能出自董仲舒后学之手。(参阅【美】桂思卓:从编年史到经典:董仲舒的春秋诠释学(:,),朱腾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在新的文献发掘之前,我们只能暂时借助传世文献春秋繁露文本研究董学思想,故本文引暖燠常多阴阳义阴阳位如天之为为人者天阳尊阴卑人副天数同类相动天地阴阳等阴阳编中的文本,皆将其视作董子学派的作品。“说”祭是人们以论说为手段,以说服为目的,使用特定的语气与措辞向神灵表达祭祷者的诉求。参阅刘晓军“说”祭与“说”体,载于学术月刊 年第 期,第 页。福,而是要发出叫声与神灵进行沟通的。周礼春官大祝曰:“掌六祈以同鬼神示。”郑玄注曰:“祈,嘄也,谓为有灾变,号呼告神以求福。”当人们面临力所不及的灾难或困境时,大声呼叫请求神灵为自己凿破当下的困局或苦难,祈雨、止雨可能是先民最常见的祈求活动之一。澳大利亚中部的迪埃里人在干旱时节,人们也通过高声哭泣来祈求“穆拉穆拉”的远祖们赐给他们一场大雨。汉书息夫躬传颜师古注曰:“嘄,古叫字。”祈有呼吁、喊叫或感叹之意,祈祭者向神灵叫喊报告民间的疾苦与请求,意在充分发挥言语力量去感染、触动神灵。祭祀者不可能像与常人说话一样随意自然,而是要使用某种特殊的音调、语气、言辞去召唤和感应神灵,似乎只有张大嘴巴仰天呼啸才能歇斯底里地表达人们面对雨、旱灾难时最真切的祈祷愿望。故求雨、止雨中都配有相应的祝辞内容,止雨祝开头就用了叹词“嗟”,以表示人们对久雨成灾的无奈、恐惧和忧虑。巫并不是靠女性妩媚妖娆的舞姿和摇唇鼓舌的技巧,而是凭借一颗虔诚、纯洁、真挚的心去感化神灵。周易说卦传曰:“兑,为巫,为口舌。”来知德解曰:“女巫击鼓婆娑,乃歌舞悦神者也,通乎幽者以言悦乎神,为巫。通乎显着以言悦乎人,为口舌。”巧言令色、欢歌曼舞或许可以取悦人,但并不能打动神,真正感化神灵的一定是人心内在的真诚与善念。求雨篇曰:“祝斋三日,服苍衣,先再拜,乃跪陈,陈已,复再拜,乃起。”止雨篇曰:“令县、乡、里皆扫社下,县邑若丞、令史、啬夫三人以上,祝一人;乡啬夫若吏三人以上,祝一人;里正父老三人以上,祝一人;皆斋三日,各衣时衣,具豚一,黍、盐、美酒、财足,祭社。击鼓三日,而祝先再拜,乃跪陈,陈已,复再拜,乃起。”董仲舒对祝的清洁、禁食及服装要求与雷蒙德弗恩()对施行巫术之人的条件规定极其相似,“根据巫术的需要,常要处在适当的条件中 他一定要节制性行为,禁食某些食物,一定要与人隔绝,还要穿某种服装。”可见,董仲舒的求雨、止雨之术对祝的身份要求确实带有巫术色彩,余治平称其是“似于方士巫术、又似于宗教祭祀”。在董仲舒看来,天同于神,神同于天。求雨、止雨的祭祀对象是神灵,通过祝沟通神灵以达到与天互动之目的。求雨祭祀共工(春)、蚩尤(夏)、后稷(季夏)、太昊(秋)、玄冥(冬)诸神;止雨统一祭祀社神。郊义篇曰:“天者百神之君也”。天是众神的最高主宰者,神灵体现着天的意志,故人们祭神就是祭天。祝祷者在求雨、止雨中作为沟通天、神、人的唯一媒介,对其严格的行为要求与品德规范,并不是要塑造一种神秘、晦涩、虚幻的氛围,而是把祝当作天人沟通的重要代表人物,以示对天的尊重与诚敬。二、求雨、止雨祝辞对汤祷篇的理性超越求雨、止雨之术必须搭配特定的祝辞,求雨祝可追溯至“汤祷辞”。汉书食货志上曰:“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商汤时期,七年大旱,占卜以磕问天意,卜辞以为不雨是天谴之意,故设坛以牺牲祭天,求雨未成,再卜结果是以人祭天。商王不忍心焚烧他者,便决定以身为祭而救万民。于是“翦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墨子兼爱下记载,汤曰:“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屦,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董仲舒把天当作神的最高主宰,天、神是可以相互等同的。据春秋繁露记载,董仲舒对有关神的表述内容颇丰,“藏其形,所以为神”“内深藏,所以为神”(离合根),“体国之道,在于尊神”(立元神),“享鬼神者号,一曰祭”(深察名号),“天者,百神之大君也”(郊语),“不祭天者,乃不可祭小神也”(郊祀),“天命鬼神,然后明祭之意”(祭义)等等,董仲舒没有明确交代天与神之间的关系,但从其诸多命题中可以看出,天、神之间是相互贯通的。说文示部曰:“社,地主也”,即地之神主。礼记外传曰:“社者,五土之神也。”白虎通社稷曰:“封土为社,故变名为之社,利于众土也。”社是专门掌控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的神灵。春秋庄公二十三年曰:“公如齐观社。”何休解诂曰:“社者,土地之主。祭者,报德也。生万物,居人民,德至厚,功至大,故感春秋而祭之。”(见十三经注疏,【汉】何休,【唐】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庄公二十三年,第 页)土地生养万物、安居万民,其对人的恩德深厚,人们知恩图报,通过祭祀社神来表达感谢之情。阴雨太久,五谷受害,土不能长,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土地神身上,希望通过隆重的祭祀仪式而得到社神的保佑。商汤“以身祷于桑林”之壮举,在论语国语墨子荀子尸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中均有记载。郑振铎认为,吕氏春秋顺民的记载最重要,来源很古远。参阅郑振铎郑振铎全集汤祷篇(第三卷),第 页。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人们用黑色公牛来祭祀天地神灵,认为天不降雨一定是其得罪或惹怒了上天,汤王愿意替万民赎罪,牺牲自己以请求上天的宽恕和原谅。荀子大略中,汤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祷辞通过六个对偶的排比反问句,生动揭示出汤王对自身为政德性的深刻反思,坦诚地在天神面前一一检讨,希望上天能够感受到其内心的真诚,从而大发慈悲降雨于民。说苑君道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