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关街:大连民族商业发展的见证_谢方_.pdf
下载文档

ID:400957

大小:1.33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东关街 大连 民族 商业 发展 见证
16封面策划图丨王忠福 张柏柱文丨谢方东关街:大连民族商业发展的见证1898 年 3 月 27 日,沙俄强租旅大后,在 7 月 5 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1899 年 9 月 28 日,沙俄以东省铁路公司大连建设事务所的名义开始建设大连商港。随着铁路以及大连港的修建,大量来自山东、河北等省的农民成为沙俄雇佣的工人。其中来源主要是山东登州(蓬莱)府的黄县和莱州府的掖县农民。贰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为国际性旅游城市,大连商业发达,一说起如今的商业繁华区,很多人对天津街、青泥洼桥、西安路、中华路等如数家珍。但要问起上世纪20、30 年代大连中国人居住区的商业中心在哪,很多人包括大连人在内都不是很了解,其实答案就是东关街。从小岗子到商业中心17WINDOW OF THE NORTHEAST东北之窗 丨2023丨02据史料记载,在南满铁路沿线参加施工的人数约有 6 万人,在大连商港参加建港、建市的有四五万人。这么多人涌入大连,他们的吃住都成了大问题。但被称为“海南丢”的山东人特别能吃苦,而且特别勤快,他们自己动手,在铁路沿线、大连商港等工地旁用木板、石块、铁皮、泥坯等搭建了一些简易棚厦作为临时居住之所。东关街位于大连开埠建市初期的小岗子东坡,东省铁路施工工地旁边,尤其是从沙河口火车站到大连火车站间要建筑三座桥,是主要的施工地段,工程量很大,因此这里聚集了一大批工人。随着工人越来越多,简易棚厦也越盖越多,越来越密集,逐渐形成了东关街的雏形。1902 年,沙俄殖民当局将青泥洼以西定为中国人居住区。1905 年 1 月,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代沙俄强占大连。为了将大连建成远东的商港,日本沿袭了沙俄统治时期的市街设计,以整顿市容为名,强迫集中在克耶夫大街(今长江路民生街)一带搭盖板房营业的华人迁到小岗子。自此,东关街一带就成为华商、华工的群居之所,人口越聚越多。小岗子、东关街一带由于路网密度大,四通八达,又处于城区东西部接合地带,有轨电车 1909 年开通之时就穿区而过,内外交通便捷。随着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居住在东关街的人们在这里开设商铺、饭馆、照相馆、理发社、书店等,逐渐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到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这里已经由曾经的小岗子变成了热闹喧哗的华商聚集区。据史料记载,到 1920 年,东关街的杂货业户已经占全市的 2/3,商号旅馆、药房医院、烟馆赌场、茶楼酒肆、剧场影院等一应俱全。又经过 10 年的发展,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东关街一带商家、居住户数量增长迅速,成为当时大连地区最重要的中国人聚集区和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当时大连最主要的由中国人经营的商号几乎都云集于此。“骈阗成邑复成都,掩鼻行过怕纳污。”1929 年出版的东北文化杂志上刊登了一首西岗子杂咏诗,表明当时东关街一带就非常繁华了,并已初具都市规模。当然,也反映出生活环境的恶劣。多样的商贸市场,构成了东关街商业区一个显著特点。当年繁华的东关街有着位居大连地区五大市场之首的西岗市场。1909 年,小岗子华商公议会为解决公议会经费问题,申请建立了小岗子市场(后改为“西岗市场”)。据资料记载,上世纪20 年代前后,市场内的店铺只有华商26户,主要有蔬菜水果商福顺兴、鸿兴裕、双裕、连泰号等 8 户;鱼商裕德水、义和盛、谦裕生等 6 户;干海产品商 2 户。另外,尚有出售衣服、化妆品、鞋帽、薄铁铺五金、日用杂货、古物的露天店铺 31 家。在市场外,有钱庄 7 家,食品杂货、烟草、茶、衣物等店铺 20 余家,普通人家在这里一次就能买够需要的各种东西。小岗子市场虽然不大,但因其地处中国人居住区,中国顾客多,再加上经营得法,深受市民欢迎,就连许多日本侨民都经常光顾,生意非常兴隆。正当生意越来越兴旺之时,1920年春天的一场大火烧毁了西岗市场,却没有燃尽华商的心气。大家集资建起临时简易板房恢复营业,当年的销售额竟然奇迹般地超过了之前所有年份。然而2009 年正月初三,紧邻市场而建的小房着火蔓延进来,让西岗市场在百岁生日这年再次经历了一场大火的劫难,但这次却无力像89年前那样重新振作了。街巷旧颜还在,繁华风貌已隐,西岗市场也正是东关街众多商铺命运的缩影。距西岗市场约100米的新开大街(即新开路)也十分繁华。当时,小岗子的华商大多在此路两侧开店营业,商户众多,是华商经营的主要商业街。日本当局只顾发展大连东部,即供日本人消费的山县通(今人民路)、浪速町(今天津街)、信浓町(今大连商场)、连锁街(今大商集团五金交电商场)等商业街,日本殖民当局在这些地方建楼房,铺柏油马路,而对中国人居住区的商业区的发展环境与设施根本不予理睬。1931 年春,作为华商人的组织,西岗商会向全体华商募集兴建中国人自己的商业街专款并向殖民当局申请,始得批准。同年夏天开始动工,到 1932 年底告成。商业大街建成后,华商大户纷纷迁来,当时新开大街著名的商号有:亨大钟表眼镜店、义隆号、志祥茶庄、玉生银号、丽华金店、裕成号绸缎庄、广盛福绸缎庄、永裕绸缎庄、玉成百货店、公和昌百货店、东聚成杂货店、大仁堂药房、岐山相馆、康德记、东关理发社等。新开大街是一个多元化的商业大街,是当时中国人居住区及全市的商业中心之一。东关街商业之所以能兴盛,与秉持的货真价实、惠泽顾客的经营理念不无关系。王麻子锅贴的一名女工曾经因为将刚刚过期的面粉和新进的面粉搞混而面临被解雇的危险,最后经他人求情以及自己认错,老板才原谅了她的无心之过。康德记药房推崇薄利的原则,让患者吃好药、吃便宜药,对于生活窘迫的病人少收钱或不收钱,更具特色的是康德记看病抓药可以“秋后算账”,不用付现钱,对于家庭困难而秋后未付账的患者从不催欠,而是把该笔账目打入店多元化的繁华商圈18封面策划内损耗。这是为医者的职业道德,也是为商者对顾客的关怀。同时,不少商号除了给工人正常的薪资之外,还有丰厚的福利制度,主要表现在伙食、衣资以及休假制度上。在华春照相馆,打工的伙计入门只需携带一个小包,被褥均由商家提供,逢年过节还会提供布料制作衣服,即使资金紧缩的时期,虽然会缩减福利发放尺度,但是仍然会分发。1918 年民族资本家曹正礼在大龙街创立的万和洋行主要经营肉类及相关食品,并在大辛寨子、南关岭、满家滩有农田、果园、养猪场、奶牛场,若员工身故会根据其相关情况给予家属一定的薪资补助,这项制度对员工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励,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随着商号越开越多,东关街的新建商铺也在不断增加。这里的店铺一般一楼是店面,二楼为居所,二楼甚至低矮到坐在床上伸手就能摸到天棚,而今东关街的很多房子还能看出相似的特征。大连市艺术研究所 2009 年调研报告对其是这样评价的:“东关街保持了建筑初期的基本风貌,建筑群中积淀了关于大连城市兴起时期丰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信息,建筑风格鲜明、样式丰富、老街味道浓郁。”除了商业区,当时小岗子一带还是重要的观光场所,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露天市场和东关大庙非常有名,是到大连旅游的必到之处,它们也经常出现在殖民统治当局发行的明信片和写真帖上。露天市场原址位于桥立町 8、10、12、14 番地(今沈阳路、长江路、长春路、大胜街相围区域),总面积 12000多坪(每坪约 3.306 平方米)。1921 年,由日本人川岛浪速出面申请,日本政府19WINDOW OF THE NORTHEAST东北之窗 丨2023丨02以“庚子事件中日本使馆借用北京东交民巷肃王府邸守卫,致使肃亲王府在战火中被彻底烧毁的补偿”为名,将这块土地无偿拨给肃亲王家使用,在这里盖起了露天市场,700 多间房子大约每月可收租金 10800 元。其中的 1000 元拨给肃亲王府做日常开销。在关东厅登记的露天市场法人代表是肃亲王的长孙金连组,不过市场的实际经营大权完全操纵在川岛浪速手中。露天市场从北向南被中间的东西向马路分成4个地块,命名为一、二、三、四区。其中一、二区位于东关街附近。一区面积为 3726 坪,大小建筑物 22 栋,共有 252 户。该区从电车道向南延伸,有小街小巷,中间一条小街横贯其中,为中下级饭馆集中点,街北为瀛泉塘、天光大戏院、露天评剧场、冰糕店;街面有远近闻名的福聚楼大烟馆,其余还有算命、当铺、印子钱店、中药店等,这是一处专供中国平民吃喝玩乐的地方。二区则位于桥立町,紧靠一区,占地3148 坪,建有 22 栋房子,入住 290 户。其经营项目以衣服和旧废物为主,也有新商品如化妆品等,此外还有说评书、唱鼓词、拉洋片、演双簧、驴皮影、说相声、占卜、测字、卖膏药大力丸以及骗人的假药。另外还有摇骰子、押宝局等赌场多处,许多赌者往往倾家荡产,无以为继。露天市场是专为中国人开设的大市场和娱乐场所,因为这里卖的东西大都为家庭生活所需,基本上都是旧货,因此又被称为“破烂市场”。1932 年,小岗子改叫西岗,小岗子露天市场也改叫西岗露天市场。大连解放后,大连地名也逐渐去日本化,桥立町改叫博爱街,露天市场也改称“博爱市场”。大连天后宫位于宏济街附近,建于1908 年,1933 年改名为龙华宫,俗称“东关大庙”,占地达 9000 多平方米,是由山东来连经商的刘肇亿发起修建的,设有天后圣母殿、观音大士殿、龙王殿、财神殿、关帝殿、火种殿、聚仙宫等殿堂,在当时是大连首屈一指的大庙宇,俨然是居住区的守护神,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大连解放后,天后宫成了东关小学(抗大小学)。“文革”期间,古庙里的佛像全部被毁。后来这里成了西岗区青少年宫,庙宇的钟楼、山门、耳房、过堂等也相继被拆掉,仅留下大雄宝殿。再后来西岗区青少年宫与37中学互换,这里又成了37 中学。2006 年,东关大庙彻底消失。东关街的商铺在经济利益之外,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有着强烈的服务意识。万和洋行经过几年的发展,职工已经达到 100 人,成为大连知名品牌之一。在秉性宽厚的掌柜曹正礼的带领下,积极服务社会。如哈尔滨等处闹水灾、维修辽南名胜古迹千山和金县响水寺等,万和洋行曾多次解囊相助。为支援辽南解放战役,又捐献 100 万元,并将在南关岭两眼井乡的三百余间房屋无偿献给政府兴办孤儿院。另外,在当时,大连、金州、普兰店一带盛行一种“佝偻病”,这种病传染性极强,一人患病就会危及全家,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死于这种病,康德记积极号召组织当地名医,努力研制出治疗这种病的药剂,并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老百姓,对于相对穷苦的人家免费赠药,最终使这场瘟疫得到了控制,体现出商铺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东关街不仅仅只是商业场所,在那个抵抗日本侵略的年代,中国共产党还曾经利用东关街的商号进行过革命活动。其中人和堂中药店和益记笔店就是东关街少有的红色遗迹。人和堂中药店坐落在当时西岗子戏院西边一条街上,二层小楼,门面不大,由共产党员牛蕴山经营。牛蕴山原是山东济南一个药铺的店员,由于从事地下活动,党员身份暴露,从山东辗转来到大连,与大连地下党接上关系后,被安排建立联络站。由于牛蕴山原来是药铺的店员,方便用熟悉的药铺为掩护,于是开办了人和堂中药店。之所以将联络站设在此处,是因为这里聚集了三教九流的人,来联络站不易被敌人发现。同时,这里距离中共大连地委书记杨志云住所不远,便于双方的联系。人和堂中药店一楼是诊室和卖药柜台,牛蕴山亲自坐堂、问诊、开药,同时指挥联络站的工作。二楼是寝室,也是杨志云与大连中华工学会委员长傅景阳、副委员长唐宏经秘密聚会的地方。每天各基层党组织的人随着求医看病的人来到药店,把大连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情报汇合到这里,再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批示传达出去。1926年4月,大连福纺纱厂大罢工期间,罢工委员会经常在这里开会,研究对策,领导罢工。同年 10 月,中共大连地委改变隶属关系,由中共北方区委领导改为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地委书记由邓鹤皋担任,继续利用人和堂中药店指挥罢工。大罢工胜利后,中共大连地委分析认为该联络站用于指导大罢工,人员往来太多,已经引起敌人注意,决定取消这个联络站。如今的东关街是大连市唯一一处成片并具有一定规模的不可移动文物片区,是大连百年近代史的重要物质体现,是大连城市记忆的追溯源头,是大连乃至全国重要的历史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