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民族...与欣赏价值——以萨满舞为例_吴畏.pdf
下载文档

ID:400956

大小:1.92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东北 少数民族 祭祀 舞蹈 民族 欣赏 价值 萨满舞 吴畏
2022年第4期(总第127期)No.4.2022General.No.127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民族意识与欣赏价值 以萨满舞为例吴畏1,贺婧2(1.厦门医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23;2.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 小学部体育组,广东 广州 510450)摘要:通过文献资料、信息访谈、田野考察、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民族意识与欣赏价值的结果表明: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民族意识与欣赏价值是在其族群的渔猎生产劳动和图腾崇拜基础上,随着少数民族渔猎生产和族群生活的社会发展逐渐完善。少数民族先民们的祭祀舞蹈寓意着娱神求福、除病消灾、悼念祖先功德、保佑渔猎丰收、祝愿风调雨顺、保护族群兴旺的民族意识,蕴含着自强不息、吃苦耐劳、勤劳勇敢、艰苦创业、亲和团结、奋发图强等中华民族精神,具有艺术欣赏、娱乐、健身、社交、教育等多种价值,能够对当代学生进行民族意识再教育,提升当代学生的优秀传统美德修养。关键词: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民族意识;欣赏价值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7114(2022)04-0134-04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及文化内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东北少数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族群生活在民间世代传承发展。运用现代体育科研方法,探讨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民族意识与欣赏价值,探索其蕴含的社会功能与民族精神,能够对学生的中华民族意识、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进行再教育,为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及文化内涵的交流发展和艺术欣赏提供教学参考。一、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生成演变(一)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寓意深远的民俗风情和浓厚的民族祭祀舞蹈文化在传承、整合、交流中发挥着的民族意识教育功能和传统舞蹈文化欣赏功能。自古以来,许多少数民族游居或世居于白山黑水的北方,尤其是完达山余脉及三江流域的山边水畔,在古树参天蔽日的荒山野岭,在江河湖塘密布的荒原沼泽,建棚居住,繁衍生息。少数民族的先民们在这渔猎资源非常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过着较原始的部落游居生活,精熟于采集野果和捕鱼狩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少数民族大都是人口数量少,渔猎生产充满了艰辛,一年四季都要下江河湖泽叉鱼捕虾,上荒山野岭射取猎物。东北夏暖,山高林密,水深草茂,毒虫猛兽隐匿其中,蚊虻蛇蝎藏身其内。先民们既要防御毒虫猛兽的攻击,又要提防蚊虻蛇蝎的叮咬。东北冬寒,雪封山岭森林,冰冻江河塘泽,东北的少数民族先民必须经受住风雪严寒的侵袭,必须经受住缺衣少食、忍饥耐冷的考验1。生存的意愿和温饱的渴望使先民们产生了对神灵的祈祷,收稿日期 2022-01-03作者简介 吴畏,女,黑龙江密山人,厦门医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讲师;贺婧,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小学部体育组讲师。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XTY003)134DOI:10.16007/ki.issn2095-7114.2022.04.003第4期吴畏,贺婧: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民族意识与欣赏价值求先祖的庇护,并以肢体的舞动来表达娱神求福、驱魔逐疫、渔猎丰收、生活安康的情境,由此产生了少数民族祭祀舞蹈雏形,这种肢体舞动的祭祀形式,是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元素的生发地,也是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产生和发展最原始的推动力。(二)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元素的发展 北方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元素是在先民以肢体舞动娱神求福、除病消灾、追思祖先功德、保佑渔猎丰收、祈愿风调雨顺的意识中产生的,始于先祖的生产劳动,伴随着原始宗教、巫术及氏族战争而不断丰富发展2。少数民族先民们为了祈盼神灵赐予猎物和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利用原始宗教祭祀,借助萨满与神灵沟通,祈求神灵庇护,赐福消灾,保佑丰收。先民们通过世世代代的肢体舞动娱神祈福,创造和传承了丰富多彩的祭祀舞蹈元素,创编出了祭祀舞蹈。其主要有:舞者戴头饰面具、穿神装、持神器起舞的“萨满舞”,舞者于春秋时节为求神驱鬼、消灾求福起舞的“跳鹿神”舞,舞者手持神杖起舞的“神仗舞”,舞者手持神刀起舞的“神刀舞”,舞者踏脚移步、倾身摆绸引导病人跟随治病起舞的“安代舞”,舞者持响板、系拴有许多神铃腰带起舞的“腰铃舞”,舞者手抓住鼓背面铁环敲击、旋转起舞的“抓鼓舞”,舞者左手举单鼓、右手持鞭起舞的“单鼓舞”,女舞者两手各持铜镜、模拟梳妆打扮起舞的“铜镜舞”,舞者放下袖口、摆动双手、扭动腰肢、模拟女性翩翩起舞的“萨满格格舞”,舞者穿女式神服、神裙豪爽泼辣起舞的“女人舞”,女舞者穿柳叶裙表现崇拜生殖祭神树起舞的“野人舞”,舞者两手各持一束燃香、环绕起舞的“香舞”,等等。舞蹈以“请神调”“排神调”“背灯调”等歌唱或说唱伴舞,表达出先民们对神灵的祈求、对先烈的祭奠、对丰收等美好生活的祈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俗风情也随之不断更新。祭祀舞蹈不再是娱神求福、驱魔逐鬼的寓意,而是逐渐演化成各少数民族节日庆典的舞蹈活动、独具本民族特色民俗风情的传统舞蹈活动,体现了人民群众爱国爱乡的美好有感。这些北方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及其相关艺术形成不断推陈出新,在寓意新颖的舞蹈文化艺术交流中不断传承发展,成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俗传统韵律舞蹈活动。二、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民族意识象征与社会功能 (一)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中华民族意识象征 任何一个民族自其族群产生和发展都有相应的民族意识,东北少数民族每一个族群都是经历过原始的渔猎生产劳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自古以来,东北少数民族长期繁衍生息在荒山野岭或江河水畔,他们原始土著式的游居渔猎生活历史悠久,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生产工具原始落后,生活环境诡异险恶。少数民族先民们在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的环境中生活,既要摘取野果或捕鱼狩猎获取食物,又要防备凶残毒虫猛兽的叮咬攻击,还必须与闯入家园抢夺生存物资的其他外族拼斗,生存危机四伏,险恶重重。先民们在生生不息之中对未知世界灾难的恐惧,对安全生存的祷告,对神秘力量的祈求,对丰衣足食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原始族群本能的民族意识。这种族群本能的民族意识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及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本源。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其古老的萨满信仰和传统图腾崇拜,也反映了其现实的渔猎生活情境和民族民俗风情,是民族生息意识和古朴民间艺术、肢体语言元素和传统舞蹈技巧的完美结合。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表现出英勇无畏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内涵品质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其独特的民族传统舞蹈艺术形式在传承其民族信仰、传统文化、舞蹈技巧、肢体语言、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东北少数民族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体现。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文化艺术精华,象征着有声有色、有血有肉、艰苦创业、敢于承担的民族灵魂和传统美德,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威武不屈、立志复兴的时代精神。(二)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主要形式功能 北方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具有传统韵律体育舞蹈的文化艺术形式和表现风格3。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娱神求福与驱魔逐鬼、激励生产与期待丰收、风情交流与游艺娱乐、艺术欣赏与民俗教育、图腾祭祖与祈福安康等社会功能。随着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富足和渔猎生产的转型,祭祀舞蹈的各种社会功能也随之不断演变。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在各个社会发展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作用和社 1352022年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会功能。娱神求福与驱魔逐鬼的社会功能,使先民们借助神灵的力量,战胜妖魔鬼怪,获得生存的勇气和信心;图腾祭祖与祈福安康的社会功能,使先民们借助祖先的庇护,精诚族群团结,期待安康的社会生活;激励生产与期待丰收的社会功能,使先民们借助萨满沟通,协作捕鱼狩猎,期望渔猎生产的大丰收;风情交流与游艺娱乐的社会功能,使少数民族民众在祭祀舞蹈的文化技艺交流中,展示本民族的舞风舞技,舞蹈出健康的身心和娱乐的风情;艺术欣赏与民俗教育的社会功能,使广大民众和学生通过祭祀舞蹈文化艺术欣赏,了解到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文化艺术内涵,民族风情和民族意识,从而陶冶了情操,提高民族传统舞蹈文化艺术修养,增强多民族团结的亲和力。特别是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艺术欣赏与民俗教育、风情领略与游艺娱乐、图腾祭祖与祈福安康等功能随着社会生活的康乐而持续发展,由此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三、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文化艺术的欣赏价值(一)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文化内涵欣赏心灵启迪价值 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孕育着丰富而浓厚的原始图腾意识和萨满信仰,饱含着古朴民俗风情。远古时期的少数民族先民们,渔猎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生活艰难困苦,生命安危难料,其原始祭祀舞蹈活动,能够使先民们心灵得以慰藉。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少数民族先民们都是在原始土著式的渔猎生产、采集野果中艰难生存,祭祀舞蹈活动是先民们获得生存安康、人丁兴旺、渔猎丰收、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心灵祈盼。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少数民族的生活日趋安康快乐,蒸蒸日上,其现代祭祀舞蹈活动及文化内涵,已是东北少数民族对国家富强的赞颂和对小康生活、民俗新风的心灵歌唱,展现了少数民族悠然自得的神态、起伏跌宕的舞姿和热爱生活的心灵,使欣赏者领悟多民族亲和认同、团结友爱和大爱无疆的心灵启迪。(二)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肢体动作欣赏健身养性价值 以萨满舞为代表的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完美展现了肢体动作与故事情节、舞蹈元素与韵律音乐、文化内涵与民族灵性的和谐统一。萨满教是在东北少数民族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步丰富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曾在我国北方的各少数民族中长期盛行。其没有宗教组织和创始人,没有寺庙传教,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礼仪,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萨满巫师口授身传世代嬗递。萨满教有较复杂的灵魂观念,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满族的主体生活在东北三省白山黑水之间,其民间祭祀舞蹈兴盛,萨满巫师由最初的女性担任转变为有女有男,萨满舞者亦分为家神和对外“跳大神”(图1)。随着民间祭祀舞蹈引入宫廷,逐渐发展成以宫廷祭祀舞蹈。传统的萨满舞蹈文化,极大的丰富了少数民族祭祀舞蹈文化的内容、种类、内涵和寓意,已成为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重要文化进步。在萨满祭祀舞蹈中,舞者采用上身挺直、双腿叉开的舞势时,双臂上举成环状(也可以双臂平伸,还可以双手叉腰),使舞者有一种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联通天地的感觉(图2)。头部舞蹈动作有抬头、低头、仰头、左右侧头、摇头等,动作剧烈、变化多、幅度大。头和眼睛运动多表现萨满联通天地时的精神状态。腰部舞蹈动作有屈伸、摇摆、扭转、蠕动等多种变化(图3)。臂部舞蹈动作有侧身合臂(图4)、平伸、双臂外扬、合于胸前、叉手于腰、双臂上举成环状、一手叉腰一臂下垂或曲折变化。手势舞蹈动作有平掌、刀掌、按掌、弹指、收指、展指、图1 萨满舞者图2 通天地入神势 136第4期吴畏,贺婧:东北少数民族祭祀舞蹈的民族意识与欣赏价值握指、开指、转腕等,节奏和动感强烈。腿部舞蹈动作有颤膝、踏步、大掖步、双膝内扣、弯成曲环、大跨步、弓步(图5)等4。舞者通过头、身腰、上肢、手和腿的密切配合,跳出了舞姿优美且变化无穷的少数民族祭祀舞蹈。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Appreciation Value of the Sacrificial Dance of the Northeastern MinoritiesTaking Saman Dance for ExampleWU Wei,HE JingAbstract:This paper,tak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formation interview,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discusses the nationa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