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侗族
习惯法
和平
理念
乡村
治理
中的
作用
探析
谭伟平
第 37 卷第 1 期2023 年 1 月长沙大学学报 Vol.37No.1Jan.2 0 2 337侗族习惯法和平理念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探析谭伟平,刘克兵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摘要:侗族习惯法是侗族地区传承千年的文化精华,它在侗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关系等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侗族习惯法强调以“和”为先、以“和”为贵,因而其中的和平文化意蕴深厚。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充分挖掘并发扬侗族习惯法和平理念的作用,对构建侗族地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加快侗族地区乡村治理、提速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侗族习惯法;和平;乡村治理;侗款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81(2023)01-0037-07侗族的平等意识强,民族认同感高,形成了侗族特有的社会治理模式,这集中体现在侗款的内容、形成过程与执行方式上。侗款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在侗族社会特有的政治制度,其二是社会组织1。从后一种含义上讲,侗款内部的一系列民族性的、自治性的规章、约定、守则,我们称之为款约、款规,也称之为侗族习惯法。侗族习惯法涉猎广泛,在侗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关系等各个领域都有体现,是侗族地区积淀并传承千年的文化精华,强调以“和”为先、以“和”为贵,其中的和平文化意蕴深厚。崇尚和平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基因,正如 2014 年习近平在德国的演讲中所说:“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2因此,侗族习惯法和平理念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内在联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侗族和平理念的集中体现:侗族习惯法我们所说的侗族习惯法,指的是虽独立于国家法律法规之外,但其精神旨趣并不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依据侗族村落社会组织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俗称款约法。侗族社会因为侗族的民主观念强,自古以来被称为“没有国王的王国”,而侗族习惯法也被喻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活化石”。侗族寨子里普遍存在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现象,主要是通过侗款款约即侗族习惯法的管理来实现的。深究之,则在于和平理念根植于侗族人民的心灵深处,并外化为一种自然行为。(一)侗款的起源、功能及其运行方式侗款作为社会组织,是应维持和平的需要而产生的,其最初形态是一种村寨与村寨之间的联盟组织。按照规模和体系的大小,侗款有收稿日期:2022-10-24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大湘西地区民族民俗的和平文化意蕴研究”,编号:17JD67。作者简介:谭伟平,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平文化。刘克兵,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中国思想文化史、和平文化。382023 年 1 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小“款”、大“款”和扩大“款”之分。凡牵连到寨与寨之间的民事纠纷或重大案件,一般都由小“款”在款坪由款首出面解决。大“款”或扩大“款”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据需要临时组合的,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地域范围,一般是在侗族利益受到严重侵犯,或者需要改革侗族重要传统习俗的情况下才开展活动。侗款从出现时起,便具备维持和平及维系正常秩序的社会功能。需要议事时,各村各寨的长老借助款组织的威信,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议矛盾与纠纷的处理方案,并借此宣布一些需要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久而久之,一种类似法律条文的民间习惯法条例款约法便出现了。“它以款规的形式要求款众共同遵守,违犯者将受到公众的惩罚。款约成了侗族的民族法典。”3例如,款约中规定不准夫妻打架、相争吵闹,如有人违反相关款规,根据程度的不同,相应的处罚也不同,从赔偿到自省不等。长此以往,款约法成为维系侗族社会秩序和日常生活的支柱,逐渐发展为侗款文化中一个最重要的、主体的部分。款约被用来归纳和发布款组织内部规章约法,也可以把它看成款组织的“法律条文”,俗称习惯法。它主要有三种传承方式:口头背诵、书面传抄、石刻碑文。侗族习惯法内容涵盖广泛,涉及侗族人民的道德、行为、家庭、宗教、区域划分等各方面,可谓是侗族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何其鑫等指出:“款约具有深厚的社会内涵,它被侗族这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所选择、收纳、共享,并经过时间积淀净化,得以延绵、传递,因而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延续性和群体认同性。”4侗族有讲款的行为,即将侗族习惯法的内容以歌词的形式进行讲唱,并借此传颂美德和规范侗族人民的行为。讲款时的款词是一种运用侗语讲述的有节奏、有韵律的艺术语言。它来源于原始的宗教祭词,后来,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变化,款词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融政治经济艺术等多特征的文学载体。讲款时,一名或几名德高望重的老者将款词朗朗唱出,之后,这些款词就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村规民约,违者必受民众的谴责和“款”的惩罚。侗族习惯法有“阴”“阳”“威”三规各六条,共十八条。“六面阴规”是对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定和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规定,它处罚程度较重。“六面阳规”同样是对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定和对违反规定者的处罚规定,它处罚程度较轻。“六面威规”则是属于劝教、警告方面的条款,主要目的在于教化。吴大华等指出:“侗族的诗歌、款约是以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侗族生产、生活关系的真实反映,其中体现出一定的规范性话语,如劝解、惩罚等。这些规范性话语凭借其道德价值在维系侗族社会关系中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5(二)侗族习惯法的和平意蕴侗族习惯法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生产活动、生活习俗、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领域,在调节社会关系中起着桥梁作用,因而也蕴含丰富的和平文化意蕴。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讲的和平概念,从现代和平学研究的开创者约翰 加尔通的角度看,就是指暴力的不在场或冲突的转化;从联合国对和平文化的宣言看,凡致力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的,都可囊括在和平的内涵中。由此可见,学界关于和平的研究所涵盖的范围已经从原来的战争或纷争,扩展到关于人权、贫困、文化暴力、人与自然的环境问题乃至性别差异等层面。我们的和平内涵即取此广义。在对和平的广义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对侗族习惯法所蕴含的和平文化意蕴分释如下。在维护生产方面,侗族习惯法严禁人为放牧使牛羊践踏庄稼,否则处以罚款或照价赔偿等。侗族习惯法载:山坡树林,按界管理,不许进界挖土,谋山头草。你的是你的,由你作主,别人是别人的,不能夺取。屋场、园地、田塘、禾晾,家家都有,各管各39总第 171 期谭伟平,刘克兵:侗族习惯法和平理念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探析业,各有各的6135-137。可见,侗族习惯法在维系侗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起着调和、劝解、教化和惩罚等作用,维护着平衡和谐的社会生产秩序。村规民约中的有些侗族习惯法是一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道德规范,这也体现出侗族对传统道德的秉承与坚守。在民事问题、生活习俗方面,侗族习惯法中的“六面阳规”规定:侗民之间的民事纠纷与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应通过赔礼道歉、罚酒肉物品和轻微的罚款等较缓和的形式来处理;凡是诽谤、诬告、陷害、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者,同样处以较轻的罚款,情节严重才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凡上种种,体现出侗族习惯法维护人与人和平相处、人与社会和睦共处的文化意蕴。在家庭生活方面,如在婚姻缔结上,有些侗族村寨进行了降低礼钱与物资标准的改革。在生育控制上,有些侗寨百年来维系了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家里孩子基本是两个、人口数量与生活环境较好地结合的局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生育现象,是因为侗族强调人口生产与自然的平衡及和平关系。在社会治安方面,侗族习惯法倡导按层级以物偿物和以较轻的罚款解决问题,乃至时常通过让触犯习惯法的侗民在全村人面前认错和请客吃饭来进行调解。如侗族习惯法“六面阳规”“三层三部”规定:如果谁的子孙鼓不听声,耳不听音。上山偷鸟套,下河盗钓钩,进村偷鸡,下溪偷鸭。偷瓜偷茄罚两一,偷鸡偷鸭罚三两,偷条烟杆罚两二,偷李偷梨受人批推他上十三坪款,拉他上十九款坪;罚他四两四,罚他二两二6133-134。这在强化村寨集体意识的整合力和权威的同时,亦显示了侗族习惯法的和平意蕴。在环境保护方面,侗族习惯法体现出浓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平气息。在侗族文化中,万物有灵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与自然因此亦同根同源,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人要善待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侗族古歌 祝赞歌 赞风水 唱道:“村脚留有三抱大的参天古树,村头蓄有三围大的盖天古木该村山清水秀,五谷才这样丰登,六畜才这般兴旺,小孩子才如此活泼,老人才如此健康,胜过所有村庄。”侗族习惯法关于毁林、失火、破坏水利的条款透露出浓郁的人与自然平衡共处的和平气息。如在封山育林方面,侗族习惯法规定不得偷砍树木、烧山、烧毁封山育林区,违者一般被罚造林弥补损失等。侗族习惯法“六面阳规”“四层四部”载:讲到山上竹林,白石为界,隔断为岭。一块石头不能超越,一团泥土不能侵吞。田有田埂,地有界石偷干柴,砍生树;偷直木,砍弯树。抓得柴担,抓得扁挑。要他父赔工,要他母赔钱。跟随的人罚六钱,带头的罚一两二6135。对破坏水利建设、水利设施者的罚款,也体现出较宽松平和的处罚手段。由上可见,侗族习惯法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处,强调团结互助、老幼秩序等和平理念,这在化解侗民冲突、教化从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要求侗民的一言一行要符合道德规范;劝勉侗民以正确的婚恋观谋求幸福生活;劝告侗民守孝道、走正道,避恶从善。有学者指出,在侗族“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们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与平等对待,提倡坦诚、宽容、互助,反对欺诈、叛逆、相残,反对分裂及个性的极端化;在群体性关系方面,同样强调群体的和谐、团结与合力、凝聚,个性须于群体性之中。这种对于和谐、团结、合力、凝聚的强调与重视,逐步形成了群体意志和民族精神,人们认为只有群体性和谐、团结与凝聚,才能最终保障种群的生存与发展”795。侗款法规即习惯法的制定,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体现侗族人民向往和谐与和平生活的希冀与愿望。二侗族习惯法和平理念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侗款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政402023 年 1 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治、社会、制度、历史、文学和艺术等方面。从社会制度文化的现实层面看,它有效地维系着整个侗族地区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侗族习惯法的和平理念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基层管理、邻里纠纷、公共安全和社会风尚等层面。(一)提升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具备以民主、平等、秩序为核心的和平和谐理念的侗族习惯法,在侗族历史上起着维护各村寨共同利益的作用。这为当今乡村基层实行民主管理,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第一,政府可借鉴侗族习惯法,激活基层平等意识,丰富基层民主管理形式。侗族习惯法的和平理念,讲究的是维护以平等、民主、秩序为核心要素的和平和谐。借鉴此理念,可以切实解决侗民对基层民主管理的认可度问题,增强侗民积极参与侗族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形成以政府主导、款组织助推、侗民广泛参与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多样的民主管理形式。第二,政府可借鉴侗族习惯法,创新基层组织参政模式,助推乡村振兴。根据侗族习惯法中的和平理念,政府可将基层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等管理职责交给款组织,同时结合新农村社区管理模式,接受侗民监督。有学者指出:“要激发人民群众的内在动力,发挥人民监督的作用,主动提高乡村振兴制度执行中的透明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拓宽人民群众监督的渠道。”8侗族习惯法的和平理念,追求的是和而不同,以丰富多样的参政形式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二)消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睦化解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是侗族习惯法和平理念作用于乡村治理的基本目标。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当地政府可按照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规定,利用侗族习惯法中的和平理念,大力提倡侗族地区的讲款,把款词作为宣传和弘扬当代法治建设载体的有力补充,从而有效促进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