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全部名词解释总结.doc
下载文档

ID:396318

大小:35KB

页数:4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3-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幼 教师 招聘 考试 全部 名词解释 总结
1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2规那么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3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4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祖父母和孙子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开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5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响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6平行游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他们觉察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幼儿,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时机。 7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拟持久的变化。 8.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那么的游戏。它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完 成增进知识、开展智力的学习任务,它将一定的学习因素和游戏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可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智育的有效手段。 9.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也是一种有规那么的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有趣的形式为儿童所喜爱。开展体育游戏的条件简单,不需要许多设备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根本是由走、跑、跳、攀登、钻爬、投掷等根本动作所组成,有场地便可进行。 10.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的游戏活动,以音乐与动作相配合,以动作表现音乐,以音乐衬托动作,使动作表现得优美、富有节奏感与表现力。有的音乐游戏有主题、有情节、有角色,也有的音乐游戏只具有竞赛性或舞蹈动作。 11学习类型是个体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响倾向或习惯方式,主要包括认知风格、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等。 12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13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4视敏度是指精确地区分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觉察对象在体积、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俗称“视力〞。 15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开展阶段。 16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开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17危机期是指在开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认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 18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们关系的认识。 19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0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1.幼儿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根底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幼儿,要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观点。 22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那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 23.学前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或家庭中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早期教育。 24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那么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25.学前社会教育——指家庭以外,由社会〔包括政府、企事业、团体、社区、私人等〕设施或投资,指派专人组织与实施的、以学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实践活动,包括学校式的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通过群众传媒〔如电视、播送、图、杂志等〕进行的学前教育、社区教育等。 26.学前教育——指“目的在于促进如学前儿童〔0——6、7岁〕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开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一方面可以揭示现代幼儿教育的本质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幼儿教育作为一种涵盖幼儿家庭教育、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群众传媒教育等在内的 “大教育〞的开展趋势。 27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0~6 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人们从教育幼儿 28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观点的总和,儿童观和教育观一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9.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开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30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局部,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章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31.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是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以幼儿园生活制度为依据,日复一日,每天进行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的总和。 32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那么,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33.幼儿园教学——使幼儿全面开展教育的手段。通过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和幼儿比拟自由的自发学习活动,幼儿活的生活的、社会的、自然的、数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形成简单的概念,开展幼儿的智力,学习智力活动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34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既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也包括幼儿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开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35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开展的一个转折期。 36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儿衔接工作中的一个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 37.幼儿德育——主要是指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教育者依据国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社会道德准那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根底。 38教育目标是人们预期的教育结果,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结果。 39近期目标也称短期目标,指在某一阶段内要到达的教育目标,近期目标的制定是为完成最终目标效劳的。 40中期目标即幼儿园小、中、大等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在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41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标准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42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那么;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3教育行政复议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做出该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该机关所属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44教育行政诉讼是指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救济,并由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裁判的诉讼救济活动。 45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标准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标准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根底和根本依据。 46教师违法行为即指教师出于成心或由于过失而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行为。 47教育法律权利指的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据教育法、教育法律标准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也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作为或不作为。 48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以一定的不作为致人损害的行为。 49强制性标准是指规定法律关系参加者在某种条件或情况出现时,必须做出或禁止做出一定行为的标准,它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十清楚确具体,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一般表现为禁止性和义务性的两种形式。 50剩余精力说〔精力过剩说〕——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其主要观点:认为,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 满足其生存的需要,生存需求满足后,假设还有剩余的能量,那就是多余的精力。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游戏这种并不直接有益于生存的活动,就是消耗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 51.成熟说——代表人物:荷兰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拜敦代克。这是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游戏理论。主要论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以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 是单纯的一种机能,如儿童经常表现出运动的无方向性、冲动性、好动等。这个观点和能力练习说完全相反。认为人有潜在的内部力量,而心理的开展就是依靠这潜在的内部力量进行的,不需要练习也能开展起来,不需要游戏作准备,就像花朵不需要游戏也能生长一样。认为游 戏也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52.成熟势力说——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儿的理论,认为儿童开展是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开展,但开展速度那么由儿童的遗传类型所决定的。环境和教育不是开展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的开展速度,但最终由生物因素所控制。 53.松弛说 〔松弛消谴说〕——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拉扎鲁斯和德国哲学家帕特里克。其主要观点认为,有机体在持续工作以后丧失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有一种能使有机体放松,并使失去的精力得以重新恢复的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游戏,因此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54.预演说——代表人物: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罗斯。主要观点:把儿童游戏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先练习。认为儿童游戏是他将来必须承当的为成熟的活动的低级形式,游戏内容取决于他将来成人后的活动内容,儿童自发地将自己设身于这样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未来生活做准备。 55.复演论——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主要观点:认为,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通过游戏的重演,使个体逐步摆脱原始的本能动作,为当代复杂的活动做准备。复演论的意:它以一种近于玄乎的观点解释了儿童的游戏,似乎倒也说明了某些看似平常的问题。我们可以想象,儿童的动作表象思维与原始民族接近,其游戏行为具有原始稚拙的形态也就能够理解了。此观点的局限性:理论缺少证据支持;在演化的问题上也没有限定范围,它未解释那些需要高度技术的诸如骑自行车、开汽车类的游戏活动。 56.教育生态学——是指受教育者与教育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67儿童教育生态学——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生态学,旨在说明生态学在儿童教育上的应用及其评价。这门学科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研究最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条件,以及预防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及学习活动的伤害。 58.开展性教学原那么——开展性教学是指通过教学使幼儿的体力、智力、道德、意志、情感和个性获得全面的开展。开展性教学原那么要求教师为幼儿选择的学习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是逐步加深的,需要幼儿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学会的,并且要求幼儿不断地努力,从而促进幼儿地不断开展。 59.稳固性原那么——幼儿积累经验、储存信息,掌握简单技能是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根底,时开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