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年版).pdf
下载文档

ID:395397

大小:23.73MB

页数:441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年版 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 GB50010 2010 2015 年版
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2015年版)飞ew筒嚼,“毛主w民俨ZFHJphyj缸,FvhKIzhv实施2011-07-01 发布2010-08-18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 50010-2010(2015年版)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 1 年7 月1 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91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棍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10局部修订的条文,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我部有关网站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9月22日3 修订说明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同意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局部修订的函(建标标函201329号)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局部修订而成。本次修订对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品种和规格进行了调整。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与相关标准进行协调,最后经审查定稿。此次局部修订,共涉及9个条文的修改,分别为第4.2.1 条、第4.2.2条、第4.2.3条、第4.2.4条、第4.2.5条、第9.3.2条、第9.7.6条、第11.7.11条和第G.0.12条。本规范条文下划线部分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4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次局部修订的参编单位:重庆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基达徐有邻黄小坤朱爱萍王晓锋傅剑平刘立新柯长华张凤新左江吴小宾刘刚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徐建任庆英委宇白生翔钱稼茹李霆王丽敏耿树江张同亿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E七l=I 第743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0 2010,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l.7、3.3.2、4.l.3、4.l.4、4.2.2、4.2.3、8.5.1、10.l.1、11.l.3、11.2.3、11.3.1、11.3.6、11.4.12、11.7.1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泪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8月18日5 前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要求,本规范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材料、结构分析、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构造规定、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以及有关的附录。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结构方案、结构防连续倒塌、既有结构设计和无粘结预应力设计的原则规定;2.修改了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有关规定;3.增加了500MPa级带肋钢筋,以300MPa级光圆钢筋取代了235MPa级钢筋;4.补充了复合受力构件设计的相关规定,修改了受剪、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5.调整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和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有关规定;6.补充、修改了柱双向受剪、连梁和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抗震设计相关规定;7.补充、修改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及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6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郑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建筑钢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建国际建设公司北京榆构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基达徐有邻黄小坤陶学康李云贵李东彬叶列平李杰傅剑平王铁成刘立新邱洪兴邸小坛王晓锋朱爱萍宋玉普郑文忠金伟良梁兴文易伟建吴胜兴范重柯长华张风新左江贾沽吴小宾朱建国蒋勤俭邓明胜刘刚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吴学敏徐永基白生翔李明顺汪大绥程雄主雪康谷贻莫庸王振华胡家顺孙慧中陈国义耿树江赵君黎刘琼祥委宇章一萍李霆吴一红8 目次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43 基本设计规定73.1 一般规定.7 3.2 结构方案.8 3.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9 3.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103.5 耐久性设计.13 3.6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163.7 既有结构设计原则.17 4 材料四4.1 混凝土.19 4.2 钢筋.21 5 结构分析m5.1 基本原则.28 5.2 分析模型.29 5.3 弹性分析.30 5.4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31 5.5 弹塑性分析.32 5.6 塑性极限分析.33 5.7 间接作用分析.33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34 6.1 般规定.34 9 6.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34 6.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46.4 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64 6.5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736.6 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77 6.7疲劳验算.80 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887.1 裂缝控制验算.88 7.2 受弯构件挠度验算.978 构造规定1018.1 伸缩缝.101 8.2 温凝土保护层.102 8.3 钢筋的锚固.103 8.4钢筋的连接.106 8.5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109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111 9.1板.111 9.2梁.115 9.3 柱、梁柱节点及牛腿.123 9.4墙.131 9.5 叠合构件.133 9.6装配式结构.135 9.7 预埋件及连接件.137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141 10.1 一般规定.141 10.2 预应力损失值计算.150 10.3 预应力提凝土构造规定.155 11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162 11.1 一般规定.162 11.2材料.166 10 11.3 框架梁.167 11.4 框架柱及框支柱.170 11.5 饺接排架柱.179 11.6 框架梁柱节点.181 11.7 剪力墙及连梁.186 11.8 预应力泪凝土结构构件.198 11.9 板柱节点.200 附录A钢筋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202 附录B近似计算偏压构件侧移二阶效应的增大系数法.204 附录C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207 附录D素棍凝土结构构件设计.221 附录E任意截面、圆形及环形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226附录F板柱节点计算用等效集中反力设计值.232附录G深受弯构件.237附录H元支撑叠合梁板.244附录J后张曲线预应力筋由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251 附录K与时间相关的预应力损失.257 本规范用词说明.260 引用标准名录.261 附:条文说明.263 11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and Symbols.2 2.1 Terms 2 2.2 Symbols 4 3 General Requirements.7 3.1 General 7 3.2 Structural Scheme8 3.3 Ultimate Limit States9 3.4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10 3.5 Durability Requirements.13 3.6 Principles for Design of Preventing Progressive Collapse 16 3.7 Principles for Design of Existing Structures17 4 Materials.19 4.1 Concrete19 4.2 Steel Reinforcement21 5 Structural Analysis .28 5.1 General 28 5.2 Analysis Model 29 5.3 Elastic Analysis30 5.4 Analysis o丑PlasticRe-distributio日ofInternal Forces31 5.5 Elastic Plastic Analysis32 5.6 Plastic Limit Analysis33 5 7 Indirect Action Effect Analysis 33 6 Ultimate Limit States Design 34 6.1 General34 12 6.2 Calculation of Flexual and Axial Capacity 34 6.3 Calculation of Shear Capacity 54 6.4 Calculation of Torsional Capacity.64 6.5 Calculation of Punching Shear Capacity 73 6.6 Calculation of Local Compression Capacity.77 6.7 Checking of Fatigue 80 7 Checking of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88 7.1 Checking of Cracks 88 7.2 Checking of Deflection of Flexural Members 97 8 Detailing Requirements.101 8.1 Expansion Joint.101 8.2 Concrete Cover 102 8.3 Anchorage of Steel Reinforcement 103 8.4 Splices of Reinforcement 106 8.5 Minimum Ratio of Reinforcement for Flexual and Axial Loading Members.109 9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Members 111 9.1 Slabs 111 9.2 Beams 115 9.3 Columns,Joints and Brackets 123 9.4 Walls 131 9.5 Composite Members 133 9.6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135 9.7 Embeded Parts and Connecting Pieces137 10 Pres 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al Members .141 10.1 Ge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