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电工
电子学
课后
习题
答案
范文
学海无涯
电工电子学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电工学上册习题册习题参考解答
第一局部 电路根本概念、定理与分析方法
〔教材第1、2章〕
1、在如图1.11所示电路中,试分别计算在开关S断开和闭合两种状态下A点的电位。
A
图1.11
解: 设由20K电阻流向3.9 K电阻的电流为I,那么
当S断开时:
3
VA12I2023
12(12)
(33.920)103
5.84V12
3
VAI3.910
当S闭合时:
12
3.9103 3
(3.920)101.96V
2、对如图1.12所示电路,求各点电位Va,Vb,Vc,Vd。
E1
E2
90V
图1.12
解: 设b为参考点,那么
Vb0V
VaUab10660V VcUcbE1140V VdUdbE290V bUab
3、在如图1.13所示电路中,求电压Uab。
_U_
图1.13
解: 设通过10电阻由上向下的电流为I1,通过5电阻由上向下的电流为I2,
那么由KCL知
I1123A,I2I14341A,I5I2514A 因此
Uab310I15I23I
310(3)5134 40V
4、在如图1.14所示电路中,已经明白I10.01μA,I20.3μA,I59.61μA。求其余电流I3,I4和I6。
图1.14
解: 由KCL可得
I3I1I20.010.30.31μA I4I5I39.610.319.3μA I6I2I40.39.39.6μA
5、在图1.15所示电路中,假设欲使指示灯上的电压U3和电流I3分别为12V和0.3A,试求电源电压U。
图1.15
解: 综合运用KVL与KCL,可得
U12
U320I4I430.6V
2023
I2I3I40.30.60.9A
10I220I415I5I5
10I220I4100.9200.6
1.4A
1515
I1I2I50.91.42.3A
U10I110I2U3102.3100.91244V
6、如图1.16所示电路中,已经明白U110V,R11,IS2A,R22,R35,
R1。(1)求电阻R中的电流I;(2)计算理想电压源U1中的电流IU1,理
想电流源IS两端的电压UIS;(3)分析电路的功率平衡。
IR1
R
IR
图1.16
解: (1) 由电源的性质及电源的等效变换可得(可将电路化为图1.16-B的方式)
I
R
I
R
图1.16-A 图1.16-B
I1
II102U110
A6A A10A, I1S
22R11
(2) 由原图可得
IR1IS-I2A-6A-4A,IR3理想电压源中的电流
U110
A2A R35
I
U1
IR3-IR12A--(4)A6A
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UISUR2ISRIR2IS16V22V10V
(3)由计算可知,本例中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都是电源,发出的功率分别是
PU1U1IU110660W
PISUISIS10220W 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分别是
PRRI216236W
22
PR1R1IR〔-4〕16W 11
PR2R2IS22228W PR3R3IR3252220W 可知
(6020)W=(36+16+8+20)W
即两者平衡
7、电路如图1.17所示,已经明白U1,I3S,R1,R2,R4,R5和R6。试求各支路电流。
U1
图1.17
解: 该电路有6条支路,5个未知电流数,故需列5个方程。选择回路电压计算与电流方向如以以以以下图所示,那么有个节点电流方程为
篇二:电工电子学B练习题
电工电子学B练习题参考答案
1.2.1. 元件1、元件2为电源元件,元件3、元件4、元件5为负载元件
1.5.4. 选〔4〕电阻
1.5.6.〔1〕IN4A,R12.5
〔2〕UOCE52V
〔3〕IS104A
1.6.3. U26V
1.7.2. 开关闭合时:Va8V,Vb0,Vc4V
开关断开时:Va9V,Vb3V,Vc3V
1.7.3. VA5V
2.1.1. 开关断开时:R20; 开关闭合时:R20
2.2.1. I1A 3
2.3.2. I12A,I21A,I32A
2.4.2. Uab30V
2.5.1. I20.2A
2.5.2. Uab4.5V
2.5.6. Uab14V
1A 3
2.6.2. I0.5A
2.6.6. I0.5A 2.6.1. I
3.1.2. UA220(cos0jsin0)220e
..j0V j120 UB220cos(120)jsin(120)220e
UC220(cos120jsin120)220e
3.1.4. u2sintV .j120V 220/120V
U220(cos0jsin0)220e
i12sin(t90)A
I110(cos90jsin90)10e
i210sin(t45)A ..j0220/0V j90
I252cos(45)jsin(45)52e
3.1.5. i4.2sin(100t41.9)A
3.2.3. f50HZ时:IR1A,PR100W
IL10A,QL1000Var .j4552/45A
IC10A,QC1000Var
f100H0Z时:IR1A,PR100W
IL0.5A,QL50Var
IC200A,QC20220Var
3.2.4. Z1为电感元件,Z2为电容元件,Z3为电阻元件
3.3.1. 〔1〕R6,XL8,电感性阻抗
〔2〕R25,X0,电阻元件
〔3〕R8.55,XC23.49,电容性阻抗
3.3.3.UR1103V,ULR2190V,UR1ULR2U220V
3.3.7. 〔1〕I5A
〔2〕Z2为电阻时电流表读数最大,I7A
〔3〕Z2为电容时电流表读数最小,I1A
3.3.8. 开关闭合时:R20,XL51.25
开关断开时:R20,XL51.25,XC6.65
3.3.10.I111A,I211A,I19A,P3630W
μF 3.5.1. C372
并联电容前:P20KW,S33.33KVA,Q26.62KVar 并联电容后:P20KW,S22.22KVA,Q9.67KVar
3.7.1. 星形连接时:IYl15.7A,PY10.3KW
三角形连接时:Il47A,P30.9KW
3.7.4. 应采纳星形连接,P23.2KW,Q17.4KVar,S29KVA
8.1.1. 〔a〕D导通,Uab12V
〔b〕D1导通、D2截止,Uab0
8.1.2.
8.1.3. 〔a〕U014V
〔b〕U010V
〔c〕U04V
〔d〕U05V
8.1.5. 〔a〕饱和 〔b〕截止 〔c〕损坏〔d〕放大
8.1.6. A为集电极,B为发射极,C为基极,PNP锗管
8.2.2. 〔a〕不能放大,直流偏置不适宜
〔b〕不能放大,直流偏置不适宜
〔c〕不能放大,输出端交流短路
〔d〕不能放大,直流偏置不适宜
8.2.3. 〔1〕IB40μA,IC1.6mA,UCE5.6V
〔3〕Au92.4,ri0.866KΩ,r04KΩ
8.2.4. RB240KΩ,RC3.73KΩ,UCE8.27V
8.2.6. 〔1〕UCC10V,IB40μA,IC2mA,UCE5V
〔2〕RB250KΩ,RC2.5KΩ,RL3.75KΩ,50
〔3〕直流负载线不变,交流负载线变平坦
〔4〕首先出现截止失真,调理RB使RB减小
8.2.7. 〔b〕截止失真,减小RB
〔c〕饱和失真,增大RB
8.3.1. 〔1〕IB32.4μA,IC1.62mA,UCE5.52V
〔2〕Au65.4,ri0.885KΩ,r02KΩ
〔3〕Au0.65
〔4〕IB16.3μA,IC1.63mA,UCE5.48V,Au73.7
8.4.1. 〔1〕IB35μA,IC2.14mA,UCE7.72V
〔3〕Au0.98,ri47.1KΩ,r017.3
9.1.1. 〔1〕uid0,uic4mV
〔2〕uid8mV,uic0
〔3〕uid10mV,uic1mV
〔4〕uid2mV,uic5mV
9.2.1. 〔a〕
〔b〕
〔c〕
〔d〕
9.3.1. u0R2RR4ui1(12)ui2 R1R1R3R4
9.3.2. 〔1〕u06ui11.5ui2
〔2〕u03.45V
9.3.3. u02Rf
R1ui
9.3.8. R110MΩ,R21MΩ,R3100KΩ
9.3.9. R11KΩ,R29KΩ,R390KΩ
9.3.10.Rx500KΩ
10.1.1.〔1〕I01.38A
〔2〕Im4.32A
〔3〕U244.4V
10.1.2.〔1〕ID0.15A,UDRM35.4V
〔2〕C300~500μF
〔3〕U035.4V
〔4〕U022.5V
10.1.5.U292V,ID1A,UDRM130V,选2CZ12C
10.1.6.〔1〕I00
〔2〕I018mA
〔3〕I024mA
11.2.5.〔1〕〔011110101000〕余3码〉〔B4〕16〉〔178〕10〉〔10110000〕2
〔2〕〔101101001〕2〉〔360〕10〉〔001101011001〕8421BCD〉〔267〕811.4.3.〔1〕√, 〔2〕×, 〔3〕×, 〔4〕×, 〔5〕√, 〔6〕√,11.5.2.〔1〕FBCBD
〔2〕FACDE
〔3〕FBDAC
11.5.3.〔1〕FCAB
〔2〕FACD
〔3〕FBDBCACD
12.1.2.
7〕√ 〔
篇三:电工电子学第6章习题答案
第6章习题答案
6.1.1 选择题
〔1〕在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假设电感的中间抽头交流接地,那么首端与尾端的信号电压相位B。
A.一样 B.相反C.90 。 D.-90 。
〔2〕在LC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假设电感的首端或尾端交流接地,那么电感其它两个端点的信号电压相位A 。
A.一样 B.相反 C.90 。 D.-90 。
〔3〕自激振荡是电路在__B___的情况下,产生了有规那么的、持续存在的输出波形的现象。
A. 外加输入鼓舞B. 没有输入信号C. 没有反响信号
〔4〕 正反响是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__A____。
A. 必要条件 B. 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
〔5〕 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能产生等幅振荡的幅度条件是__A____。 A. B. C.
〔6〕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是__B____。 A. B. C.
〔7〕 在RC型正弦波振荡器中,通常是利用___B______来自动的稳定振荡器输出的幅度。
A. 线性特性元件 B. 非线性特性元件C. 电抗特性元件
〔8〕 在题图6.1.1所示电路中,谐振回路由___A______元件组成。 A. 、 B. 、 C. 、、
题图 6.1.1
〔9〕 在题图6.1.1所示电路中,电路的谐振频率____C_____。 A. B.C.
〔10〕 电路如题图6.1.2所示,设运放是理想器件,
那么要求____C_____。 A.
B.
C.
〔可调〕 〔可调〕 〔可调〕 ,为使该电路能产生正弦波,
题图 6.1.2
〔11〕 关于LC正弦波振荡电路,假设已满足相位平衡条件,那么反响系数越大,__A______。
A.越容易起振 B. 越不容易起振错误 C.输出越小
6.1.2推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中画上“√〞或“×〞。
〔1〕在反响电路中,只要安排有LC谐振回路,就一定能产生正弦波振荡。〔 ⅹ 〕
〔2〕关于LC正弦波振荡电路,假设已满足相位平衡条件,那么反响系数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