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尾
鱼种
繁育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范文
尾黄颡鱼种繁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篇一:黄颡鱼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一、申请工程概述
本工程已有核心技术是黄颡鱼种质选育与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及无公害养殖技术。本次申请中试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黄颡鱼繁殖的“三率〞和转食苗种培育成活率,实现模式化苗种生产,开展无公害养殖。创新点是鄱阳湖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采用投喂天然饵料生物与开口人工饲料相结合方法进行转食育苗、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进行从亲鱼培育至鱼种与成鱼养殖等技术的创新。该成果居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可广泛在黄颡鱼繁养殖业、池塘和大水面养殖中应用。中试成功后,可有效解决黄颡鱼转食苗种供应的“瓶颈〞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对推动黄颡鱼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预计目标
(一)总体目标
1、方案投资额:
工程总投资300万元。其中近期已完成投资50万元,尚需新增投资(工程执行期内)2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9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新增投资中,工程单位自筹150万元,需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无偿资助100万元。
2、工程完成时的成果熟化程度:
工程完成后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呈标准化、模式化。工程后续期,可完全按照该技术标准放大规模进行推广应用。
3、工程结束时到达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 黄颡鱼选育与繁殖技术主要技术指标:选择鄱阳湖黄颡鱼,培育亲鱼4500公斤(雌鱼100克以上、雄鱼150克以上,雌雄性比1:1.2),每尾雌亲鱼怀卵量5000粒以上,产卵量达2500粒以上,受精率达90%以上,孵化率达90%以上。
(2)转食育苗技术指标:将卵黄苗进行专池人工转食培育,在8—12个日龄时进行转食驯化,经30—40天的培育,鱼苗的规格可达4cm以上,育苗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生产4cm以上转食鱼苗1000万尾以上。
(3)冬片鱼种培育技术指标:将经人工转食驯化的4cm以上鱼苗转入鱼种池和鱼种网箱中进行培育,池塘亩放养3-4万尾、网箱每平方米放养3000尾,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经4—5个月养殖,可生产8—10cm的鱼种,池塘亩产达30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达25公斤,鱼种总产量达425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5%以上。
(4)无公害养殖经济技术指标:池塘亩放8—10 cm鱼种40—5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放养8—10cm鱼种4—5公斤,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按无公害标准养殖,经6—8个月的饲养,池塘亩产500公斤、网箱50公斤/m2,生产成鱼200吨、后备亲鱼10吨,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品质到达出口要求。
4、中试后可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中试后,该工程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中试后,每年可生产4cm以上黄颡鱼1000万尾,其中可向社会提供500万尾;可向社会提供后备亲鱼10000公斤;生产8—10cm鱼种425万尾,其中向社会销售200万尾;生产商品鱼200吨。本工程向社会提供的亲鱼、鱼苗和鱼种,经社会繁殖和养殖每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人数200余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空间。至2023年可直接按工程标准化技术放大5倍生产规模,在短期内可形成产业化经营,对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要的作用。
(2)经济效益:中试达产年可实现产值554万元,新增利润82.43万元,新增税收71.52万元。
(3)生态效益:工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型的繁、养殖工程,整个养殖过程完全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要求进行, “三废〞排放均符合标准,对环境不但不造成污染,还可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开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23年6月—2023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本阶段主要利用已采集的鄱阳湖黄颡鱼亲本2500公斤和已投资建设的繁殖与苗种培育设施,进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尚需购臵实验仪器和检测设备(含)49台(套)件、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生产4cm转食夏花650万尾以上(其中250万尾用于销售,400万尾用于自养)。本阶段共需落实资金4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1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销售25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第二阶段目标:( 2023年7月—2023年1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本阶段需新增投资159.8万元,用于技术研究开发,购臵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鱼种网箱100个(800平方米)、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活鱼运输车一辆,新建亲鱼与鱼种培育池100亩、流水产卵池10个(300平方米)、自流式孵化池400平方米、工厂化鱼苗培育池100个(1600平方米)。可生产8—10cm鱼种340万尾(100万尾用于销售、240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培育后备亲鱼5000公斤;建立无公害养殖池塘100亩、网箱200个,利用上一年生产的120万尾鱼种,开展无公害养殖,生产尾重90克以上的商品鱼1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共需落实资金259.8万元(从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企业自有资金和国家无偿资助资金中解决),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9.8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77万元(销售冬片鱼种100万尾、后备亲鱼5000公斤、商品鱼100吨)。
第三阶段目标(2023年1月—2023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本阶段需新采集或选育亲鱼2023公斤,形成具有繁殖能力的亲鱼4500公斤,购臵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生产4cm夏花苗种1000万尾以上(其中500万尾用于销售,500万尾用于自养)。共需落实资金5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1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销售50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第四阶段目标:(2023年4月—2023年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本阶段需培训技术工人20人(次),利用自有水库和池塘开展网箱和池塘养殖鱼种与成鱼,购臵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池塘养殖鱼种60亩、成鱼100亩,网箱养殖鱼种100箱、成鱼200箱。生产4cm夏花1000万尾,8—10cm鱼种425万尾(200万尾用于销售、225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85%以上;培育后备亲鱼10000公斤;利用上一年生产240万尾鱼种,生产无公害商品鱼2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需投入固定资产资金4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共需落实资金204万元(从上年度和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中解决)。
篇二:黄颡鱼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一、申请工程概述
本工程已有核心技术是黄颡鱼种质选育与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及无公害养殖技术。本次申请中试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黄颡鱼繁殖的“三率〞和转食苗种培育成活率,实现模式化苗种生产,开展无公害养殖。创新点是鄱阳湖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采用投喂天然饵料生物与开口人工饲料相结合方法进行转食育苗、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进行从亲鱼培育至鱼种与成鱼养殖等技术的创新。该成果居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可广泛在黄颡鱼繁养殖业、池塘和大水面养殖中应用。中试成功后,可有效解决黄颡鱼转食苗种供应的“瓶颈〞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对推动黄颡鱼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预计目标
(一)总体目标
1、方案投资额:
工程总投资300万元。其中近期已完成投资50万元,尚需新增投资(工程执行期内)2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9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新增投资中,工程单位自筹150万元,需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无偿资助100万元。
2、工程完成时的成果熟化程度:
工程完成后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呈标准化、模式化。工程后续期,可完全按照该技术标准放大规模进行推广应用。
3、工程结束时到达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 黄颡鱼选育与繁殖技术主要技术指标:选择鄱阳湖黄颡鱼,培育亲鱼4500公斤(雌鱼100克以上、雄鱼150克以上,雌雄性比1:1.2),每尾雌亲鱼怀卵量5000粒以上,产卵量达2500粒以上,受精率达90%以上,孵化率达90%以上。
(2)转食育苗技术指标:将卵黄苗进行专池人工转食培育,在8—12个日龄时进行转食驯化,经30—40天的培育,鱼苗的规格可达4cm以上,育苗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生产4cm以上转食鱼苗1000万尾以上。
(3)冬片鱼种培育技术指标:将经人工转食驯化的4cm以上鱼苗转入鱼种池和鱼种网箱中进行培育,池塘亩放养3-4万尾、网箱每平方米放养3000尾,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经4—5个月养殖,可生产8—10cm的鱼种,池塘亩产达30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达25公斤,鱼种总产量达425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5%以上。
(4)无公害养殖经济技术指标:池塘亩放8—10 cm鱼种40—5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放养8—10cm鱼种4—5公斤,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按无公害标准养殖,经6—8个月的饲养,池塘亩产500公斤、网箱50公斤/m2,生产成鱼200吨、后备亲鱼10吨,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品质到达出口要求。
4、中试后可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中试后,该工程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社会效益:中试后,每年可生产4cm以上黄颡鱼1000万尾,其中可向社会提供500万尾;可向社会提供后备亲鱼10000公斤;生产8—10cm鱼种425万尾,其中向社会销售200万尾;生产商品鱼200吨。本工程向社会提供的亲鱼、鱼苗和鱼种,经社会繁殖和养殖每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人数200余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空间。至2023年可直接按工程标准化技术放大5倍生产规模,在短期内可形成产业化经营,对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要的作用。
(2)经济效益:中试达产年可实现产值554万元,新增利润82.43万元,新增税收71.52万元。
(3)生态效益:工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型的繁、养殖工程,整个养殖过程完全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要求进行, “三废〞排放均符合标准,对环境不但不造成污染,还可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开展。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23年6月—2023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
本阶段主要利用已采集的鄱阳湖黄颡鱼亲本2500公斤和已投资建设的繁殖与苗种培育设施,进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尚需购臵实验仪器和检测设备(含)49台(套)件、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生产4cm转食夏花650万尾以上(其中250万尾用于销售,400万尾用于自养)。本阶段共需落实资金4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1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销售25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0.1元计算)。
第二阶段目标:( 2023年7月—2023年1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
本阶段需新增投资159.8万元,用于技术研究开发,购臵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鱼种网箱100个(800平方米)、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活鱼运输车一辆,新建亲鱼与鱼种培育池100亩、流水产卵池10个(300平方米)、自流式孵化池400平方米、工厂化鱼苗培育池100个(1600平方米)。可生产8—10cm鱼种340万尾(100万尾用于销售、240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培育后备亲鱼5000公斤;建立无公害养殖池塘100亩、网箱200个,利用上一年生产的120万尾鱼种,开展无公害养殖,生产尾重90克以上的商品鱼1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共需落实资金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