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来自柳工的探索性单案例分析.pdf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开放式 创新 视角 企业 自主 能力 提升 路径 研究 来自 探索 案例 分析
一、引言2006 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上。2022 年 6月 8 日,在四川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创新体集群建设,并指出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应该着力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成为一个制造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我国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将其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1。目前,我国正迈向新经济社会形态转型阶段,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企业发展结构亟需优化升级,以此推动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是创新的微观主体,在实施“中国制造 2025”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已成为其增强核心实力,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制造企业在其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2。2021 年中国制造业总量达到 31.4万亿元,连续 12 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更多还是依赖要素推动和需求拉动,远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来自柳工的探索性单案例分析廖东声1,肖梦雨2,陈曦3(1.广西民族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2.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3.广西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技术创新的发展,开放式创新势不可挡,企业在自主创新活动中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有效配置,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运用 Nvivo 12pro 进行扎根范式研究,选取广西柳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对象,构建了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模型。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可以凭借在内部发明、战略思维、自主研发等方面的独特竞争优势,通过内部能力的挖掘形成核心能力体系。并通过利用外部其他主体进行创新,从外部获取有效资源。最后,企业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将达到更高层次,通过整合外部创新资源使其更好地融入组织内部,以实现战略性知识的输送与合作,最终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关 键 词】开放式创新;自主创新;柳工;案例研究【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23)10-0105-07【收稿日期】2022-11-22【基金项目】陆海经济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 2022 年度科研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低碳化集聚机制研究”(2022ZD02);2022 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青春乡链”(202210608031X);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赋能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机制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22XJY003)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作者简介】廖东声(1966-),男,广西平南人,管理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外向型经济、农业与农村经济;肖梦雨(1999-),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开放式创新;陈曦(1997-),男,河南周口人,广西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力研究 No.10.2023企业管理生产力研究 No.10.2023骳髄髙非创新驱动。随着竞争环境日益复杂,企业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自主创新作为一个开放性活动,研发的封闭性很容易使自主创新活动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对企业的发展不利。因此,如何实现内部研发与外部价值双驱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内外创新资源的整合对企业自主创新至关重要3。Gassmann(2006)4提出的开放式创新为企业应对创新的两难处境、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提供了全新方案。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企业具有比较开放的组织边界,与环境的交互性强5,这将进一步拓宽企业的盈利方式、机遇与能力。尽管部分中国企业通过长久的内部研发已在技术方面形成独特优势,但由于对知识溢出所引致的核心技术泄露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竞争优势的过度担心6,因此并不看好开放式创新模式7。尽管部分制造企业尝试实施开放式创新,但多数也是采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仅少数龙头企业实施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且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8。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制造企业需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开放式创新路径,进一步打破创新边界,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二、文献回顾(一)开放式创新Chesbrough(2003)9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openinnovation),认为企业不但能从内部获取知识,也可以从外部获取知识,强调企业对内部和外部创新以及外部商业化利用。开放式创新是发展时间较短的概念,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以下三个视角开展相关研究:1.知识视角。该视角侧重于知识的转移,强调开放式创新可以帮助企业的创新知识更好地在组织间传递10。童红霞(2021)11认为通过开放式创新可以构建出一种知识创新网络,这种网络能打破组织边界,对提高组织对多元知识、多结构性知识的系统化有所帮助,还可以帮助组织在创新目标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整合协调能力。方莹莹等(2020)12认为可以通过增加知识共享合作次数来促进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2.组织视角。闫春(2014)13认为这种创新模式是跨组织边界的,这种跨越使企业不再受限于自身所持有的内部资源,而是能更加重视外部资源以及能被利用的商业化途径。Joel 和 Scott(2006)14对该定义进行了补充,认为企业开放式创新具有针对性,企业会特别关注行为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企业应通过与外界建立合作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3.过程视角。Nikolaus 和 Frank(2003)15认为开放式创新是对服务与产品进行持续开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企业充分利用内外部思想和技术。Stefan 和 Bengtsson(2017)16认为开放式创新是一种产品创新行为,经历“创意生成设计与制造商业化”的阶段。Lauritzen 和 Karafylliam(2019)17指出“关系建立资源整合商业化”的开放式创新问题阶段。张华等(2020)18将开放式创新过程管理特征概括为三方面即“知识搜索-知识整合-商业化”。张晓丹和蔡双立(2022)19提出“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商业模式化”这一开放式创新过程的理论架构。除以上视角以外,基于知识共享和整合角度,耿瑞利和申静(2017)20认为开放式创新是一种价值网络体系,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它来共享、整合知识资源,从而为价值网络体系带来增值,推进各利益相关者的创新。(二)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学家 Schumpeter(1912)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对以往不同生产函数的构建,且需要对与以往不同的生产要素进行引进,并设定一个全新的生产条件。他还提出企业创新共包含运用全新生产方法、控制新的供应资源、创造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和创建新的组织五种行为模式。这些理论的提出为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之后,我国学者陈劲(1994)对自主创新概念进行首次概括,他认为自主创新是一种特定的技术范式,即技术引进吸收再改进,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主技术创新,并将后发国家的技术发展分为技术吸收、技术改进和自主技术创新这三个阶段。现有文献以多元的视角理解自主创新能力,如传统的资源、知识基础观视角下的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利用知识、资源实现产品或服务价值提升的能力21。基于创新的产品/过程观视角,Gao(2015)22强调了企业创新结果的原创性或过程的自主性;从多元观视角出发,万君康和李华威(2008)23对多种能力的联合作用给予关注;基于知识和能力观视角,何郁冰等(2019)24强调了自主创新行为过程中掌握高级知识的程度;王凯等(2018)25则认骳髄髚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多是注重企业积极性,同时也关注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商业价值。许庆瑞等(2020)26区分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认为自主创新能力包含但不局限于研发能力,是一种组合体,包括多种能力。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本文将自主创新能力定义为:在特定经营过程中,企业通过对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整合优化,把握市场变化,并进行一系列创新活动,如研发投入、管理创新等,进而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并在创新中获得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综合发展。(三)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能力已有文献认为企业的吸收能力、知识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开放式创新的实现,更好地开放式创新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各方面创新能力提升,形成核心竞争力。梁海山等(2018)27认为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海尔集团的技术能力体系的构建经历了辅助式开放式创新、互补式开放式创新、迭代式开放式创新三个阶段。刘海兵(2019)28以海尔为例,认为创新能力随开放式创新的不同阶段,经历了“技术创新能力-整合创新能力-生态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过程。巩雪和刘海兵(2020)29认为企业开放式创新选择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能力,而通过实施相应的开放式创新策略可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并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特点。陈萍(2022)30认为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整合平台、人才、市场资源,打造区域创新联合体,培育企业开放合作创新能力。孙卫等(2023)31指出企业不仅要实现联系广度的拓展,也要关注资源深度,加强与外部合作者间的联系,以为企业降低知识与资源的获取成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范守智(2022)32提出“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开放式创新”的研究路径,认为企业要注重积累社会资本,形成强大关系网络,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吸收能力,实现和促进开放式创新。(四)文献评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为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理论依据和路径选择,但是由于企业的异质性与开放式创新的复杂性,成功的开放式创新应更加关注开放式创新关键能力的培育与发展,而不仅仅是一个实施方案的选择。因此,本文以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广西柳工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柳工”)为例,探讨开放式创新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体包括什么?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如何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此丰富现有文献在实现自主创新方面的思路,为企业更好地实现开放式创新提供经验借鉴。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探究性的单案例研究法,并采用扎根理论的范式进行研究,原因在于:一是案例研究有利于对过程和机理问题进行解答,开放式创新是一种动态渐进式实施过程,案例研究可帮助更好地呈现开放式创新实施过程;同时利用案例研究方法的独特优势,可以对复杂现象的微观过程进行深度剖析。因此在掌握丰富的案例材料和数据情况下,本文进行单案例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及相应地进行提升路径研究33。二是本文研究的开放式创新,本质上是解决“How”的问题,为了更聚焦相应地收集数据,进一步梳理复杂案例材料,对其中的逻辑规律进行深度探索,本文选择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1)目前针对开放式创新与自主创新的过程研究相对较少,并且该过程较为复杂,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可以对创新过程中的复杂关系进行更好的梳理。(2)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的研究方法,可以对过程中的因果逻辑关系进行更好地揭示,使案例研究内部有效性得以提高34。三是扎根理论是一种从大量的原始案例材料中自下而上归纳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而能有效展开数据分析。目前,将案例研究和扎根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学界较为普遍,将扎根理论应用到案例研究,对案例材料进行编码分析,不仅能让研究结论更加普适,还可以使数据分析的质量得以提升。本文旨在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视角,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分析,从案例材料中寻找核心概念来反映现象本质,并寻找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理论的构建。(二)案例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是对我国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的探讨,案例选择具备以下特征:(1)选取的工程机械企业具有一定的行业代表性;(2)开放式创新经历了不同的阶段;(3)不同开放式创新阶段中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呈现不同的特征;(4)企业数据的获取相对容易且可靠。据骳髄髛 此,本文选取柳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在于:第一,2021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对柳工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成果做出肯定,不仅达到高质量国产化,还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权,并指出我国民族企业应该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因此,柳工这一企业具有创新典型性,在实施开放式创新和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代表性。第二,柳工自主创新活动始于 1966 年,通过技术合作、跨国并购等方式逐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第三,柳工自 1958 年创立以来,有大量的文字、音频、视频等资料可以查阅,为数据获取提供便利性。在数据收集方面,主要选择了二手数据收集的方法:(1)企业内部数据。内部数据主要包括企业介绍、新闻稿、年度报告等,本案例主要通过柳工官方网站收集内部档案数据,尤其是历次自主创新的对外公告和新闻等。(2)企业外部数据。外部数据主要来自网络,主要包括国内的新闻报道等,通过这些媒体的官方网站搜索相关报道以及相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具体如表 1 所示。表 1数据主要来源及数量(三)数据分析1.开放性编码。扎根理论的第一步是开放性编码。在此阶段,研究者需要从大量初始数据和资料中按照特定的原则提取能够反映原始信息内容的概念。在具体的开放性编码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两步展开:第一步,概念化。本文对概括的标签语句,通过比较、抽象、合并其体现的含义和行为现象,从而归纳得出概念(编码前缀为 a)。通过归纳分析柳工自主创新的案例资料,本文共得到 114 个概念。第二步,范畴化。在繁多的概念基础上,本文将案例得到的概念进行分析聚拢,从而形成 39 个副范畴(前缀为 A)。如从原始资料“他们还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对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应用”“着重培养一大批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中分别提取“培训公司技术人员”“培养国际化人才”这一初始概念,并将其归纳入“人才队伍建设”这一范畴。图 1 是部分开放性编码过程。图 1开放性编码结果示例资料来源:本文整理。表 2主轴性编码形成的概念及其所属副范畴资料来源:本文整理。来源企业官网新闻报道学术文献出版书籍合计数量32266464编号AA1AA2AA3AA4AA5AA6AA7AA8AA9主范畴内部发明能力战略思维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外部吸收能力资源集成能力组织连接能力创新核心能力创新机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包含的副范畴A1 自主平台建设A2 人才队伍建设A3 企业内部变革A4 内部激励机制A5 坚持创新投入A6 持续研发投入A7 产品开发创新A8 产品管理创新A9 创新态度A10 企业精神A11 企业文化A12 企业战略布局A13 研发流程创新A14 研发体系创新A15 研发组织创新A16 持续经验积累A17 创新能力建设A18 紧抓市场机遇A19 外来技术消化A20 整合产业资源A21 整合人才资源A22 整合市场资源A23 资源共享与输出A24 打造共赢机制A25 合作伙伴协同发展A26 合作伙伴整合A27 客户需求驱动A28 重视合作发展A29 核心能力建设A30 核心突破研发A31 价值链协同创新A32 明确创新方向A33 创新机制整合A34 创新交流机制A35服务模式创新 A36 管理模式创新A37阶段规划创新 A38 商业模式创新A39营销模式创新骳髄髜2.主轴性编码。扎根理论的第二步是主轴性编码。在这个阶段,研究者需要对第一阶段中归纳的概念建立内在联系。由此,经过系统梳理资料,39 个副范畴经归纳提取后分析得出 9 个主范畴,如“自主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内部变革”等八个副范畴可抽象概括为“内部发明能力”这一主范畴,结果示例(见表 2)。3.选择性编码。扎根理论的第三步是选择性编码。在该阶段,研究者需要从第二步的主轴性编码过程中产生的主范畴中提炼出核心范畴,并在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副范畴之间建立逻辑关系,最终将以“故事线”的形式将研究对象的相关行为和相关现象连串出来。通过选择性编码,本文形成的核心范畴及包含的主范畴如表 3 所示。表 3选择性编码结果资料来源:本文整理。经过主轴编码阶段,本文最终归纳出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外向利用式创新能力、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这三个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概括如下: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柳工自主创新初期的最佳选择,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内部发明能力,随后柳工在多个层次、多个内容开展的自主研发,创新研发组织、体系和流程来提升自身自主研发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逐渐提高企业战略思维能力。随着企业组织和市场边界的打开,柳工开始追求提升外向利用式创新能力。通过紧抓市场机遇,不断吸收和消化外来技术,积累经验和建设创新能力来形成外部吸收能力,与外部组织紧密联合达到合作伙伴协同发展,不断整合产业、人才、市场资源,最后达到资源的共享与输出,实现企业内部知识或技术的外部开发的充分利用。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外向利用式创新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方向,不仅使柳工的创新变现的能力得以提高,也让更多的资源能够投入到自主创新,保证了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实现效果;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柳工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柳工目前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最高阶段,柳工通过利用外部优势不断创新自身核心能力,明确创新方向,创新市场化治理机制和共享共建机制,创新交流机制,最终形成柳工创新驱动下的服务、管理、商业、营销模式的创新,进而使企业既有“由外至内”的创新,也有“由内至外”的创新,在这种双向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将达到更高层次,通过整合外部创新资源使其更好地融到组织内部,以实现战略性知识的输送与合作。因此,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开放式创新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框架模型,称之为“开放式创新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模型”(见图 2)。图 2开放式创新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模型四、模型阐释与发现由图 1 可知,开放式创新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模型主要由 3 个方面组成,分别是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外向利用式创新能力和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柳工在自主创新能力获得突破性发展时所采取的路径是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提升,而这一路径也依赖于内部与外部创新能力的积累。(一)“由外向内”: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在内部实现技术的转移,通过自主研发或与其他组织建立合作,引入外部创新进行企业内部的商业化整合的过程8。在企业自主创新的低级阶段,企业可以凭借在内部核心范畴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外向利用式创新能力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包含的主范畴AA1 内部发明能力AA2 战略思维能力AA3 自主研发能力AA4 外部吸收能力AA5 资源集成能力AA6 组织连接能力AA7 创新核心能力AA8 创新机制能力AA9 创新实践能力 骳髄髝 发明、战略思维、自主研发等方面的独特竞争优势,通过内部能力的挖掘形成核心能力体系。在这个阶段更强调的是外部资源的自身利用从而提升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其子范畴包括 3 个方面:内部发明能力、战略思维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的关系构成如图 3 所示。图 3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关系构成图(二)“由内向外”:外向利用式创新能力企业通过内部研发形成的自主创新成果是实现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的基础。在企业自主创新的中级阶段,企业通过设定创新战略目标,多次优化战略过程并进行自主研发,打造技术竞争优势,对创新成果进行开发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为企业输出创新成果奠定基础35。其子范畴包括 3 个方面:外部吸收能力、资源集成能力、组织连接能力。外向利用式创新能力的关系构成如图 4 所示。图 4外向利用式创新能力关系构成图(三)“内外并促”: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最后,在企业自主创新的高级阶段,企业既有“由外至内”的创新,也有“由内至外”的创新,在这种双向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与外界的合作与交流将达到更高层次,通过整合外部创新资源使其更好地融入组织内部,以实现战略性知识的输送与合作36。其子范畴包括 3 个方面:创新核心能力、创新机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关系构成如图 5 所示。图 5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关系构成图五、结语开放式创新和自主创新并不互相排斥,如果能够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会得到有效提升。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范式的研究,通过对柳工这一案例企业进行数据资料分析和整理,建立了开放式创新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模型,以揭示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外向利用式创新能力和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的相互作用。开放式创新下企业想要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条路径出发,即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外向利用式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和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内向挖掘式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指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与研发投入,提高内部发明能力;培养企业文化和战略前瞻,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建立研发组织和流程体系,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外向利用式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指企业要紧抓市场机遇和技术内化,提高外部吸收能力;重视资源整合和共享输出,提高资源集成能力;与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发展,提高组织连接能力。双向开放式创新能力提升路径是指企业要明确核心 骳髆髒能力和创新方向,提高创新核心能力;创新机制整合和交流机制,提高创新机制能力;加快实现多元化模式创新,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开放式创新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三者缺一不可、紧密联系,贯穿企业自主创新全过程,因此企业要抓住重点,针对性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在市场竞争上获取优势,推进企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评价指数报告(20052014 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6.2 周雪峰,王卫.海外并购视角下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研究以金风科技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7):106-115.3 陈钰芬.开放式创新:提升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4):81-86.4 Gassmann O.Opening up the innovation process:towards an agenda.R&D ManagementJ.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6,36(3):223-228.5 Cooper,Lee G.Strategic Marketing Planning for Radically NewProduct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0,64(1):1-16.6 Rivette K G,KlineD.Rembrandts in the attic:Unlocking the hiddenvalue of patentsM.Boston:Harvard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7 Lichtenthaler U.Technology exploi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openinnovation:Finding the right job for your technologyJ.Technovation,2010,30(7-8):429-435.8 张振刚,陈志明,陈力恒.企业开放式创新特征的归纳性分析基于 28 家创新型企业的问卷调查J.软科学,2014,28(12):6-9.9 Chesbrough H W.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2003,8-13.10 Chesbrough H,Crowther AK.Beyond high tech:early adopters ofopen innovation in other industriesJ.R&D Management,2006,36:229-236.11 童红霞.数字经济环境下知识共享、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知识整合能力的中介效应J.财经问题研究,2021(10):49-61.12 方莹莹,刘戒骄,曹若楠.开放式协同创新系统中企业融通创新的演化机理基于知识共享的多个进化博弈模型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20(9):171-180.13 闫春.近十年国外开放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4):92-105.14 Joel West,Scott Gallagher.Challenges of Open Innovation:the Paradoxof Firm Investment in Open source SoftwareJ.R&D Management,2006,36(3):319-331.15 Nikolaus Franke,Frank T.Piller Key Research issues in UserInteraction with User Toolkitsin a Mass Customisation SystemJ.Int.J.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3,26(5):578-599.16 Stefan l,Bengtsson L.Unavelling appropriability mechanisms andopenness depth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 across stages in theinnovation proces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amp Social Change,2017,3(14):252-260.17 Lauritzen G D,Karafylliakm.Perspective:leveraging open innovationthrough paradox 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9,36(1):107-121.18 张华,顾新,王涛.基于过程管理视角的开放式创新关系治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1):1-8.19 张晓丹,蔡双立.企业开放式创新驱动因素的临界条件、因果关系与模式匹配:过程理论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7):118-129.20 耿瑞利,申静.基于开放式创新的智库知识管理模型构建及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121-128.21 Ahuja G,Katila R.Technological Acquisitions and the Innovation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A Longitudinal Study J.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1,22(3):197-220.22 Gao P.Government in the catching-up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Caseof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in China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2015,96(jul.):4-14.23 万君康,李华威.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能力的辨识J.科学学研究,2008(1):205-209.24 何郁冰,韩秋敏,曾益.自主创新对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9,40(7):33-46.25 王凯,吴勇,朱卫东.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的形成机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25-29.26 许庆瑞,李杨,吴画斌.市场机制与非市场机制下的技术转移,哪种有利于提升创新能力?J.管理工程学报,2020,34(4):196-206.27 梁海山,魏江,万新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变迁及其绩效影响机制海尔开放式创新新范式J.管理评论,2018,30(7):281-291.28 刘海兵.创新情境、开放式创新与创新能力动态演化J.科学学研究,2019,37(9):1680-1693.29 巩雪,刘海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策略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20(12):54-66.30 陈萍.中部地区以开放式创新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22(6):15-21.31 孙卫,赵冰馨,任恋.“内外兼修”的质量管理能力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来自开放式创新视角J/OL.科技进步与对策:1-112023-03-10.32 范守智.零售企业三维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开放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22(7):126-129.33 许晖,张海军.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能力构建机制与演化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6,34(2):298-311.34 肖鹏,孙晓霞.开放式创新视角下制造型跨国企业产品高端化路径研究:来自安徽中鼎的探索性案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4):96-105.35 姜忠辉,崔行健,乔宝刚.基于内部研发的外向型开放式创新路径青岛红领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9,12(5):496-508.36 推动“高层次双向开放式创新”J.科技传播,2013,5(23):3.(责任编辑:TJ校对:LCQ)骳髆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