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聚焦
核心
素养
培养
数据
意识
表示
分析
跨学科
学习
实践
研究
2023.10下半月 数学一、研究背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主题。教材在本单元设计了“生日”“栽蒜苗(一)”“栽蒜苗(二)”“平均数”多个统计活动。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等内容的设计,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渗透统计的思想与方法。我们对本主题进行了“跨学科融合式”设计尝试。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本单元原本的教学内容、情境问题已兼具跨学科理念,实践活动性强。为此,我们尝试以数学为本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强调“整合与融通”。单元跨学科主题为“春种 成长 收获”,单元驱动问题为:春种一瓣蒜,随着它的成长,蒜苗、蒜薹、新大蒜的成长情况、经济效益如何呢?二、把握学情,精准施教我们从已有经验、认知背景、单元前测三个方面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并思考了如下问题:为什么要统计?怎么统计数据?怎么呈现数据?怎么分析统计结果?如何培养数据意识?基于这些思考,我们认为要创设实践、体验情境,让学生产生真实的统计需求;设计科学的研究工具,让学生收集科学的真实数据;展现数据呈现的多种样态,让学生会用图表和符号表达;分析数据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做出科学判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辨析梳理统计的方法,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也就是让学生学会用数据“说话”,知道用数据怎么“说话”,怎样用数据“说”出更合理的话,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单元主题教学活动设计(一)第一课时:春种认识条形统计图。活动一:春回大地,你想种下哪些种子?融合语文学科古诗 悯农 里的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劳动,并引入科学老师有关春天气温适宜播种种子的微课,培养学生科学做事的态度。活动二: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种哪种大蒜,引导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经历两次调查统计过程,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培养数据意识。同时,引入科学老师的微课“选种科普”知识,培养学生认识植物、科学栽种。活动三:课后进行实践调查和活动。融合语文学科搜集调查 大蒜知识知多少,走进生活,多角度、多渠道学习新知识,并在科学和劳动实践课堂上开展选种、播种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养护和精心劳作的好习惯。(二)第二课时:成长(一)认识条形统计图。活动一:谁的蒜苗长势好?融合科学老师的微课了解大蒜的一生,分享语文学科的文章杨维鸽杨维鸽聚焦核心素养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数据意识培养数据意识以“数据的表示和分析”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为例专辑上研究科学主题跨学习()2023.10下半月 数学222023.10下半月 数学大蒜知识知多少,对大蒜、蒜苗、蒜薹等知识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活动二:统计本组同学第 10 天蒜苗的高度,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培养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活动三:用喜欢的方法绘制蒜苗的高度、根须的长度、大蒜产量的统计图。融合信息技术老师微课,在不同软件下用电脑绘制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体验,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直观和形象。活动四:劳动实践舌尖上的大蒜。烹饪蒜蓉、蒜苗、蒜薹等菜品,同时,融合数学搭配、统筹等知识。(三)第三课时:成长(二)认识折线统计图。活动一:整理自己栽种蒜苗的生长情况。观看蒜苗15天生长情况的视频,经历现实背景中使用折线统计图的情境,体验使用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好处。活动二:整理蒜苗根须生长变化情况。播放“如何绘制折线统计图”视频,学习选用适当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结果,经历进行简单的分析、尝试做出初步的预测等解决问题过程。活动三:对于语文学科搜集的大蒜、蒜苗、蒜薹等资料,选用合适的统计图绘制并交流蕴含的信息。在学习和应用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并恰当地进行思政教育。(四)第四课时:收获认识平均数。活动一:保卫成长,消除害虫。融合“消灭害虫”游戏,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活动二:计算蒜苗平均高度、亩产量等。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估算等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活动三:对比陕西省兴平市栽种大蒜、蒜苗、蒜薹两个基地的产量、收入、出口等情况,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及民族自豪感。在研究平均数的过程中,整合了本学科资源,融合了游戏、实验、语文、科学、美术、思政等,在开放融合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充分展示所思所想,展示特长,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四、以第二课时为例,展示学生探究的全过程(一)学习目标。1.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2.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3.融合多学科体验,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二)主要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拔节新雨后,修身初有成”,融合语文古诗,激趣猜谜,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2.探究学习,培养数据意识。(1)创设情境,走进数据。引入话题:从种下一瓣蒜到长成蒜苗,大家了解它的生长过程吗?融合科学、语文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课前的调查,结合 大蒜的一生大蒜知识知多少,全面了解大蒜、蒜苗、蒜薹等知识。(2)填写统计表,收集数据。我们设计了“春种一瓣蒜、照顾观察、生长记录”的真实问题情境,并以问题的形式,从“数话成长”聊起。问题1:谁的蒜苗长得好呢?学生经历了选种、播种、养护的过程。提到谁的蒜苗长得好,大家都认为“庄稼还是自家的好”。问题 2:如何测量蒜苗第 10 天的高度呢?专辑上研究科学主题跨学习()232023.10下半月 数学学生用数据说话,有用尺子测量的,有用拃估算的,还有用统计方法记录蒜苗高度的。问题3:如何收集第10天蒜苗的高度数据呢?为了增强实际体验感,我们鼓励大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带进课堂,经历“走近观察收集记录”的过程,体验感满满。(3)体验活动,整理数据。从每组数据中找出第10天蒜苗的高度,并整理在统计表中。依据原始记录单,找到相关数据并整理成表,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对学生而言,又是满满的体验感。(4)展示交流,分析数据。分析数据,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培养数据意识。(5)绘制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整理好数据,如何引导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呢?我们尝试引导学生在“科学课的实物”“美术课的具象”“数学课的抽象”之间流转互演,让“思维有序可视化”。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我们分五步进行:第一步:初次体验,让数据可视。认知冲突:1格表示1个单位,格子不够画,怎么办?小组讨论中尝试解决,体会1格还可以表示2个、3个、4个单位。借助推理:从新的角度发挥想象,提出1格可以表示2、3、4厘米的可能性。同时,借助数据展示、体会1格可以表示1个或2个、3个、4个单位等,将数据可视化,体会数据蕴藏的信息,并进行对比判断,渗透数据意识。第二步:再次体验数据的变化。想象预测:12天后的蒜苗大约长多高?15天呢?再遇冲突,发现格子又不够画了,怎么解决呢?再思考1格代表多少合适。梳理中反思1格表示5、6、10厘米等,体会1格可以表示5个或更多个单位等。可以说,开放性的情境,真实的数据,引导学生想象预测,再遇冲突中产生疑问并进行调适,对比分析中实现了数学经验的再生,培养了数据意识。第三步:深化提升,形成数据分析意识。怎样让学生经历“能用条形统计图合理表示数据,说明数据的现实意义”的过程呢?首先是引入话题:借助学生进行的视力、吃零食等信息的调查,体会1格可以表示50人、100个等,体会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量,鼓励学生关注数据,发现隐藏信息。同时,我们设计了身边的实例,融合爱护视力、均衡饮食等人文交流信息,鼓励学生读数据、找联系、深思考,培养数据分析意识。第四步:运用绘图软件,发展学生的数据意识。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数学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在本环节,我们引入话题:经历了手工绘制统计图的过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绘制统计图?融合信息技术学科,利用电脑绘制统计图。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表、数转换中发展数据析出经验,在表、图转换中发展整体数据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五步:融合思政教育,丰富学生的数据意识。在栽种蒜苗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一瓣蒜在精心培育中长成了一棵绿油油蒜苗的过程。同时,我们让学生经历水稻的逐年增产条形统计图,体会袁隆平爷爷在稻田里观察水稻、研究水稻,运用数据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从中体会到袁爷爷攻坚克难,屡屡突破极限,超级稻亩产700千克、800千克、1000千克、1100千克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在产生“种植”的共鸣中,体会研究精神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近数据,学会用数据说话,培养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意识。(作者单位:陕西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WL专辑上研究科学主题跨学习()扫码看文件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