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家舒缓疗护对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3641423

大小:564.04K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居家 舒缓 临终 患者 生活 质量 影响 对比 研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6 居家舒缓疗护对临终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李 杰(通讯作者)陈芹珍 覃玉群 温李滔 李 晔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要:摘要:目的 探讨居家舒缓疗护服务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并研究其进展,为针对性改善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广泛检索并查阅国内外文献,并根据检索结果进行再次分析。结果 居家舒缓疗护是一种涵盖了躯体护理、心理护理、精神护理的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服务,它能全面的满足临终患者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在我我国的推广及普及是必然趋势。结论 强化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普及舒缓疗护的教育,增加服务资源的供给是当前舒缓疗护服务面临的重要课题。关键词:关键词:舒缓疗护;临终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73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home soothing car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nd-of-life patients LI Jie(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Qinzhen QIN Yuqun WEN Litao LI Ye School of Nursing,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Guangdong Guangzhou 51052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home based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 in end-of-life patients and study its progress,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argete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of end-of-life patients.The method involves extensive search and review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and reanalysis based on the search results.Result:Home based palliative care is a comprehensive medical care service that covers physical care,psychological care,and mental care.It can comprehensively meet the 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spiritual,and social needs of end-of-life patients.Its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in China is an inevitable trend.Conclusion:Strengthening education on life values,popularizing education on palliative care,and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service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issues currently facing palliative care services.Keywords:Soothing and therapeutic care;Ending patients;nursing 在人口老年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而其中处于临终状态的老年人由于自身疾病原因,渴望获取有效的临终护理。每一位临终患者都希望能够安静平和地离开,然而,大部分临终患者,需要承担很多痛苦和折磨。有尊严地并舒适安宁地以相对平静的状态离开是每一位临终患者的心愿。家是爱的港湾,临终患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能够缓解他们对死亡的恐惧,能够让他们更从容的面对死亡。据统计:美国美国有三分之二的临终患者希望死于家中,有亲朋在身边,并以死于自己常年最为熟悉的环境而感到安慰。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旨在探讨居家舒缓疗护服务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更好的为国内外同行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1 概念 舒缓疗护又称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它是患者在预计生存期为 6 个月以下时所进行的姑息医学服务,也是其最终环节。在我我国,居家舒缓疗护是医疗服务的一种,包括亲人关怀、心理、医疗、精神慰藉和护理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7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人数增加,晚期肿瘤发生率逐渐升高,更多患者和家属希望能够在熟悉的环境里接受治疗和照护,居家舒缓疗护是一种涵盖了躯体护理、心理护理、精神护理的综合性的医疗护理服务,它能全面的满足临终患者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精神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在我我国的推广及普及是必然趋势。2 居家舒缓疗护的起源 现代舒缓疗护起源于 1967 年英国英国西塞里.桑德斯博士创办的圣克里斯托弗宁养中心,为病患提供临终关怀服务1。我我们国家自 1988 年天津医学院成立的第一个“舒缓疗护研究中心”开始,陆续开展舒缓疗护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当疾病处于不可逆的临终状态时,最重要的是提高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临床治疗”。社区舒缓照护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仁德之心的关爱,同时要加强生命伦理教育,积极改善伦理环境,提高临终者的生命质量。对死亡的理解影响着临终干预方式,以往病人及家属在面临不可逆的重大疾病的时候,在心理上一般会经历一下几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刚开始,大部分患者都是采取消极负面的态度,舒缓疗护更多强调对“哀伤 5 阶段”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在舒缓疗护中起到了更加突出的作用2。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强调针对疾病来进行治疗和护理。对于临终患者,如何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有效的缓解疼痛并进行心理舒缓尤为重要。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将,临终患者的医疗护理需要更多是的减轻躯体疼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获得亲人的归属和爱。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舒缓疗护成为了近年来的新趋势,舒缓疗护开始更加贴近临终病人的家庭,临终护理团队更多的通过移动 APP 平台、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以小视频、小贴士、短文等多方式进行信息推送,在一定程度上让临终患者更便捷的获取相关信息。孙志豪等3开发了癌症末期患者居家安宁疗护网络辅助平台,该平台包括症状评估、症状处置建议、定时提醒和联络医护人员等功能。3 居家舒缓疗护的实施 服务团队:现阶段,我我国舒缓疗护主要由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舒缓疗护服务主要由基层医务工作人员提供,具体包括:临床医生、社区护士、中医保健师、医疗康复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等人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服务性服务团队。他们在多方面关注临终患者的不同阶段的复杂的需求过程中,利用跨学科团队资源共同为患者、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支持与帮助,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处理问题的能力。(2)服务形式:舒缓疗护的服务形式呈多样化特点,具体来说可包括住院、居家探访、日间舒缓服务、顾问医疗队服务以及哀伤辅导服务等4。以社区为主体,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的形式,来为临终患者提供舒缓疗护服务也是目前社区医疗机构中提供的较为普遍的舒缓疗护服务方式。其它服务形式还包括建立家庭病床,合理分工入户指导,电话咨询,志愿者服务等形式。(3)服务内容:舒缓疗护的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在服务内容方面,护理服务较为常见。根据舒缓疗护护理服务内容,可分为身体护理、心理护理、精神护理。1)身体护理:建立居家舒缓疗护病床,按照护理程序对里那种患者进行舒缓疗护。根据临终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评估,形成护理诊断,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对症护理方案,尽最大程度缓解临终患者的痛苦,阶段性的护理完成后要形成终末的护理评价,来完善护理程序。社区舒缓疗护团队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具体包括: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排泄护理等生活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常见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同时协助患者以及家属营造舒适的家庭氛围,让临终患者生活在较为平和、安静的舒缓空间5。2)心理护理:相比于临床护理,居家舒缓疗护团队更关注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既往研究6-7指出,在人性化护理基础上联合临终关怀能够改善肿瘤晚期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史宏睿8的研究指出,对临终患者的关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身体关怀-身体照顾;心理关怀-传递信念;灵性关怀-帮助病人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8 家属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3)精神护理 面临死亡,患者及家属往往沉浸在悲伤中,如何正确面对死亡,我我们需要从精神层面加强引导。帮助临终患者及家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对于死亡的态度。广州市老人院的“生命关顾计划”9通过引导患者回顾自身的不同阶段的生命历程来进行生命教育、了解患者精神层面的灵性需求比如民族风俗习惯的需要等、通过引导患者讲述、聆听、回顾等方式开展舒缓疗护志愿者支援工作和临终关爱等服务,使患者能够从往事中肯定自己,减少被遗弃感,提升自我我价值感。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往往有太对割舍不断地就是对家属的牵挂。因此,舒缓护理团队需要对家属进行指导,指导家属尽量的满足患者的临终愿望,从而达到舒缓疗护的最终目标,使患者能够安详、无憾、有尊严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10。4 现阶段我我国舒缓疗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医养模式”探讨:据 2021 年我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50%,预计到 2055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将达到 4亿峰值。在此背景下,老年人口中(尤其是临终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2015 年,政府提出了中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这两份文件都突出了在老年人群体中实施医养结合的重要性,并对我我国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作出全面部署。这些顶层设计进一步强调了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在居家养老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我我国社区医疗护理团队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2)传统生命价值观根深蒂固,对死亡教育有待加强:受我我国传统死亡观、伦理道德观和医学理念的影响,部分病人及家属认为人生终末阶段也应该在医院接受治疗,尽力抢救,而居家舒缓疗护就是放弃治疗、承认死亡,在明知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他们也要倾尽全力延长病人生命,这样往往导致会加重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会导致医疗费用的增加。基于此,社会层面对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和舆论引导刻不容缓。(3)舒缓疗护的普及教育力度不够,专业舒缓疗护人才缺乏: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医学课程中只增设了部分临终关怀的章节和内容,而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更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临终关怀,无论是从课时还是教学内容上看,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11。社会应该加大对舒缓疗护的宣传力度,高校应该强化自身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发挥自身的作用,强化学生对舒缓疗护教育的重视,为舒缓疗护团队培养合格的人才。人才培养可借鉴国外“体验式教学”“姑息护理同伴计划”等教学模式,以在校医学生为起点,在本科教育中开设临终关怀课程,丰富教学主题,增加疼痛控制、居丧照顾、与临终者的沟通等伦理学、心理学领域的内容,培养高素质的临终关怀专业人才12。(4)舒缓疗护服务资源缺乏:目前,舒缓疗护服务在社区还处于试点阶段,仅仅由小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大部分有需求的临终患者并不能及时获取舒缓疗护服务;而社会上从事舒缓疗护的专业机构很少,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公益组织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舒缓疗护事业中来。参考文献 1易春涛,杨芸峰,浦斌红.舒缓疗护的研究进展和思考J.上海医药,2014,35(20):15-18.2李睿灵,乐思逸,吴伊凡.临终关怀国内外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1,35(23):4230-4234.3孙志豪.以症状评估与控制为基础之远距癌症居家安宁疗护D.台北:台北医学大学,2015.4陶红梅.香港香港舒缓护理见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33):73-75.5谷秀菊,胡小英,张建英.舒缓疗护工作的试点实践及思考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5):136+139.6顾亚萍.人性化护理联合临终关怀护理在肿瘤晚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养生,2022,22(1):66-68.7李君.疼痛护理联合临终关怀在晚期癌症患者护理 工作中的应用 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4):2669-2670.8史宏睿,陕柏峰,张瑛,等.社区医护人员对待临终关怀 死亡和照 顾临终患者的态度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6):830-835.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9 9林桂永,梁娟娟,卢永红,等.浅谈养老机构的宁养服 务 理 念 与 实 践 分 析 J.中 国 民 康 医学,2012,24(1):98-100.10谷秀菊,胡小英,张建英,虞晓清,汤春红.舒缓疗护 工 作 的 试 点 实 践 及 思 考 J.中 国 社 区 医师,2019,35(25):136,139.11赵双萍,赵雪萍.在校大学生临终关怀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14):1260-1262.12DICKINSON G E,CLARK D,SQUE M.Palliative care and end of life issues in UK pre-registration,undergraduate nursing programmers J.Nurse Education Today,2008,28(2):163-170.作者作者简介简介:李杰(1989),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社区护理 人文护理。基金项目: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1RW0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