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龄化背景下乡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3641158

大小:1.46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老龄化 背景 乡村 空巢 老人 养老 问题 研究
收稿日期:2 0 2 2-1 1-1 7基金项目:2 0 2 2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发挥群众监督提升市域村镇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作用研究”(项目号:4-2);2 0 1 8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资助项目“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项目号:1 8 J D S Z K 0 0 6)。作者简介:边建功(1 9 9 5),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乡村治理。老龄化背景下乡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边建功(河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 5 0 0 1 8)摘 要:乡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从家庭内部事务转化成社会公共事务,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当前,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着经济供给不足、生活照料缺失、精神慰藉匮乏的现实困境。深入剖析后发现,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乡村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落后、传统孝道观念式微是困境发生的多重归因。对此,提出通过产业振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优化乡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建构并弘扬现代孝道文化等举措纾解困境。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乡村空巢老人;乡村养老 中图分类号:D 6 3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76 9 2 1(2 0 2 3)1 70 0 0 70 4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都会出现的社会现象,同时,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养老问题也是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推动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需要注意的是,我国乡村的老龄化现象要比城市更加严峻,缘于乡村空心化等多重原因,乡村空巢老人的数量持续攀升,乡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乡村有效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现实桎梏。基于此,推动乡村空巢老人安享晚年,不仅关涉乡村能否有效治理,也关系到乡村能否长期稳定。在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各界必须携手共同找寻化解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纾解策略,为实现乡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加持赋能。1 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镜像呈现1.1 经济供给不足缺乏充足的物质财富支撑,是乡村空巢老人养老难的关键限制性因素。物质财富状况会对乡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产生重要影响,而乡村空巢老人普遍收入较低,对于养老而言,其收入基本只能维持正常生活。总体来说,除固定存款外,乡村空巢老人的收入来源一般涵括3个方面:劳动所得。乡村空巢老人虽已年龄偏大,但多数乡村空巢老人依然没有放弃劳作,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想为子女减轻赡养压力,更主要的是他们没有可以维持生存的稳定收入,必须通过劳作赚取养老资金。“农村老人 无休 是普遍现象,即在现实压力下出于无奈,大部分农民会选择活到老干到老。”1问题在于,对于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来说,乡村空巢老人这类村庄边缘群体难以从事高收入工作,靠劳动所得仅能解决生存问题,无法提高生活质量。子女支持。乡村空巢老人的第二大养老金来源是子女给予,其子女会持续或间歇性的为他们提供养老费,以保证子女不在他们身边时他们能够正常生活。但现实情况有时会出乎意料,在北方农村,乡村空巢老人习惯性为子女生活分忧,虽然他们有养老需求,但也尽可能自给自足不给子女增添赡养压力,甚至还会省吃俭用存下一笔资金资助子女。一般而言,孝顺且经济实力较强的子女会试图将乡村空巢老人接到城中生活,即使乡村空巢老人不愿进城,子女也会为他们购置充足的生活用品、养老用品,并提供充裕的生活资金保障。但就多数家庭而言,乡村空巢老人子女的经济状况处于中等收入水平以下,难以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养老条件,倘若子女不孝,乡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资金更是捉襟见肘。养老金。我国很早就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乡村空巢老人能够在养老阶段定期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但中国人口众多,国家72 0 2 3年9月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S e p t e m b e r 2 0 2 3第1 7期 总第5 3 1期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E c o n o m yN o.1 7 T o t a l N o.5 3 1短时期内无法显著提高养老金领取额度,养老金的存在更主要是满足乡村空巢老人对生活用品的购置需求,在养老方面,其作用有限。1.2 生活缺乏照料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子女赡养父母的家庭养老方式解决养老问题。现如今,除部分不孝子女拒绝赡养父母的情况外,也有大量子女因工作繁忙、与父母千里相隔等外在原因无法履行赡养义务。对于子女无法尽孝的空巢家庭而言,乡村空巢老人一般只能配偶间相互扶持或独自生活。如果配偶健在且身体健康,夫妻双方还能相互完成照料工作,但如果其中一位老人身体抱恙或已经离世,那么空巢老人的生活起居将会面临巨大挑战。伴随年龄上涨,乡村空巢老人的自主生活能力日益退化,其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能力逐渐减弱,生活质量也会下降。基于此,乡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素质也会趋向恶化,不少老人的身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疾病。“健康问题,特别是慢性病导致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空巢老人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2在患病后,很多乡村空巢老人为了省钱都不会选择前往医院就诊,“小病拖、大病忍”依然是他们的常规做法。对于不得不去医院就诊的疾病,乡村空巢老人又因身体条件不佳难以前往,在这类情况下,乡村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令人担忧。1.3 精神慰藉匮乏人的美好生活需要既包含物质维度,也包含精神维度。乡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不仅表征在经济能力不足,而且呈现出精神世界的空虚和孤单。在城镇化浪潮下,多数农村家庭存在子女与父母分居的现象,子女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工作,而父母“留守”于农村,成为空巢老人。由于乡村空巢老人与子女见面困难,他们与子女的情感沟通方式演变为视频通话或微信文字聊天等,但物理距离的隔绝使得多种情感表达受限,乡村空巢老人无法顺畅传递自身所有的情绪和对子女的关心。同时,手机通话也并不能代替无时无刻地陪伴,陪伴时间的缺乏使得乡村空巢老人更加期待和珍惜手机通话时间,而在等待子女来电期间无疑会导致焦虑或情感落空,他们常常挣扎于“不愿打扰子女生活和期望子女多与自己通话”的双向矛盾。此外,在城市生活的老人拥有充足的娱乐条件和文娱活动,人民公园、公共图书馆、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娱乐和学习场所有效填充了城市老人的闲暇时间。相对而言,乡村空巢老人的文娱生活凸显单调。一方面,乡村场域的公共文化设施有限,娱乐场所不足,乡村文化建设程度难以满足乡村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乡村空巢老人多数情况下只能通过听广播、刷视频、干杂活等方式消遣时间。另一方面,当前乡村已经走向了“半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勾连和言语沟通趋于弱化,对于乡村空巢老人这类村庄边缘群体而言,他们更加难以通过村庄社交等方式获得情感慰藉。综上所述,乡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存在多重困境,在中国,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的养老模式下,却出现了子女赡养能力不足的现实流弊。面对乡村空巢老人需要子女赡养,但子女无法充分赡养的尴尬境遇,部分乡村空巢老人甚至走向了自杀的不归路3,这再次有力督促着社会各界尽快找出解决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有效方案。2 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生成逻辑2.1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为坚固稳定的关系结构,几乎每个人都需要在家庭场域完成“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在新时代的今天,家庭养老依然是核心的养老方式,家庭承担着主要的养老责任。截至2 0 2 1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7.5 2,由此可见,我国家庭规模再度收缩,不少中国家庭出现了夫妇两人同时照料四位父母的养老失衡样态。养老失衡样态的产生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很多家庭不得不选择“只生一胎”来减轻赡养父母的压力,但在城市生活的高压以及疫情等外在因素的冲击之下,乡村空巢老人的子女难以有效尽到赡养责任,多数乡村空巢老人不忍为子女增添过多养老压力,选择继续劳作以保证生活上的自给自足。对于农村家庭而言,乡村空巢老人持续劳作已成常态,他们指望不上也不愿依赖子女为自己养老,代际养老已不同程度上走向解构。尤其是在北方农村,“自助式”养老更能体现乡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真实样貌。2.2 乡村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同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相较而言,城市的养老服务体系更为完善,城市老人可以享受到生活起居、康复保障、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服务。而在乡村场域,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尚处薄弱状态。在社区养老方面,农村社区缺乏社区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的配备,同时乡镇政府和村干部对社区养老工作普遍不够重8总第5 3 1期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视,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较小,社区各项条件无法为空巢家庭提供有效的养老服务。在机构养老方面,养老服务供给情况也不容乐观。以养老院为例,“养老院资金来源单一,初始资金多由政府资助”4。由于社会资本投资量小,多数乡村养老院的生活设施和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其管理和服务机制也存在诸多问题。而且养老院费用高昂,在缺乏子女经济支持的情况下,乡村空巢老人难以承担养老院的养老费用,一些有意愿选择机构养老的空巢老人却因费用问题不敢问津。此外,当前乡村养老机构的管理尚不规范,许多养老院的合法化问题没有解决,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养老机构仅占总数的1/3,这也给乡村机构养老服务带来一定隐忧。2.3 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低乡村公共服务涵盖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文化服务两个层面。总体来说,在乡村场域,一方面,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高。医疗设施不足。村镇两级医疗场所均设施匮乏,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施难以完成大型手术,接待急诊的能力较弱,一般不具备为病人全面体检的功能。村卫生室则仅具备血压仪、体温计、血糖仪等常规仪器,更多情况下只能为病人提供普通常见疾病的治疗。村医数量不足且医术水平有限。当前多数乡村存在村医数量不足现象,以河南为例,每个行政村的村医人数一般不超过一人,对于人口数量较大的村庄,会出现就医紧张的情况。更主要的问题在于,村医的医术水平普遍不高,接受过长期专业培训和拥有高学历的村医难以见到,尤其对于空巢老人等疾病多发群体来说,熟悉老年常见病和突发性疾病诊治知识的村医能够给予老人必要的帮助。部分卫生室的辐射面积偏大。在中西部省份的部分农村,人口密度较为稀疏,一些卫生室因位置偏僻导致空巢老人就医不便,甚至会因此耽误病情。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欠佳。相较于城市而言,乡村的公共文化建设力度较弱,村民可享受的文化场所较少,可参与的文化活动有限。在河南农村,多数村庄建有文化广场和乡村图书室等活动场所,在非农忙时期部分村庄还会举办广场舞、秧歌舞等大型比赛。但对于空巢老人来说,文化广场只是茶余饭后散步的去处,一些健身器材对于他们难以起效。而乡村图书室则更是“摆设”,常年房门紧闭且图书数量不足百本。空巢老人最为喜爱的是广场舞和秧歌舞,但近年来的疫情导致人员无法聚集,大量村庄的广场舞比赛被迫取消,空巢老人的情感寄托再次丢失。2.4 传统孝道观念式微在传统观念中,年长者是掌握权威的人,其社会地位较高,在家庭中握有最高权力。而在现代观念中,年长者是社会边缘群体或弱势群体,在家庭中是被照料的对象。现代社会的利益至上观念冲破了传统的孝道理念,传统社会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思想出现式微境况。一方面,现代年轻人迫于生存压力更倾向于在赡养父母方面选择“躺平”,他们期望政府等外在力量出台有力政策帮助他们赡养老人。传统孝道对年轻人的道德约束力减弱,“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逐渐消解,乡村空巢老人不得不自主寻求养老对策,甚至有部分老人将自己视为家庭累赘,认为自己的养老需求为子女带来了巨大压力,常常处于自责状态。另一方面,各类养老保险的普及也冲淡了孝道思想。无论是国家还是保险公司都倡导全民参保,以资金保障为乡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兜底,这本身没有问题。但长期以来,养老保险的存在不同程度弱化了子女甚至空巢老人的孝道观念。子女认为,有了保险,父母的养老不会出现资金困难,自己不必为父母提供更多养老方面的帮助;空巢老人认为,子女生活负担大,自己应该压缩养老诉求,尽可能不为子女添麻烦。总体而言,传统孝道思想在乡村场域趋向解构,这无疑给空巢老人的养老带来更多困难。3 乡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纾解策略在当下的乡村,单纯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有效化解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政府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对于提升空巢老人养老质量尤为重要。由此,为化解乡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必须推动家庭、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协同发力,寻求联合治理之策。3.1 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经济欠发达不仅会导致年轻劳动力流失,进而致使农村老人成为空巢群体,而且会影响乡村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基于此,必须推动农民致富,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体而言:要积极推行乡村电子商务。乡镇要加强“互联网+农业”在乡村的进一步推广,借助各类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一体化,为空巢老人等村庄弱势农民提供优 质 的 种 粮 平 台,保 证 空 巢 老 人 稳 步 增 收。政府要支持乡村兴办适合老年群体参与的各类新型产业。在自然条件优越,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的乡村,乡镇可以推动当地乡村发展“农业+旅游”模式,9边建功 老龄化背景下乡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2 0 2 3年第1 7期例如通过各类果树、鱼塘等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与旅游观光相融合,打造农户发展农业、乡村集体发展旅游,两者共同发展带动空巢老人群体充分就业,有效提升其额外收入。而在中原地区乡村,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小微企业。例如通过发展现代化蔬菜大棚,创办生猪、柴鸡、鸵鸟等动物养殖场,引进玩具厂、服装厂、编织厂等方式激活乡村经济,为空巢老人提供灵活化的再就业渠道,保证部分空巢老人可以通过 自 主 就 业 实 现 创 收,进 而 解 决 养 老 问 题。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政策,为失能、患病空巢老人顺利实现土地转让提供保障。同时政府要在经济方面对空巢老人予以更多资助,引导当地社会力量尤其是社会工作者为他们提供经济援助和情感交流服务,解除他们的养老顾虑。3.2 优化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当前,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存在诸多不足,必须多路并举持续优化。3.2.1 优化以社区为支撑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增强社区的照料服务功能,采取“因人制宜”的办法,为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性格、不同年龄段的空巢老人制定差异化的照料方案,尤其要加强医疗和心理疏导服务。李月5在分析1 8 9 2名乡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数据后发现,自评身体不好的老人有6 4 7名,自评有心理疏导需求的老人有5 3 1名。由此可见,多数空巢老人在医疗和情感交流方面的服务需求量较大。同时,要引导更多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养老领域,并构建竞争机制,通过良性竞争筛选优质社会力量为乡村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3.2.2 加强乡镇养老院建设。政府相关部门要有力推动养老院的法制化管理,对于严重违法的“黑户”予以停止营业处罚,对于经营规范但相关营业手续欠缺的养老院要责令限期补办,助推其实现合法经营。完善基础设施,为空巢老人打造温馨的养老港湾。3.2.3 积极培训专业护工,增设专业人员,为空巢老人提供更为专业的养老服务。最后,创新“医康养融合”的养老模式。“医康养融合”是现代化养老新趋势,在农村地区,也要逐步推广这一养老模式。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空巢家庭,可以采取“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政府要联合社会力量共同为空巢老人提供医养服务。政府要推动村镇两级医疗系统为空巢老人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如建立空巢老人就诊绿色通道、村医定期上门体检等。建立志愿者包联制度,为每位空巢老人建档立卡,并将他们纳入包联体系,由志愿者为其提供日常琐事的协助照料服务。而对于家庭条件优渥的空巢家庭,可以采取“康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就全国来说,多数县域的康养产业并不发达,由此,政府可发挥引导作用,倡导建立各类非正式团体,如健身协会、旅游协会、养生互助协会等,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空巢老人通过互联网平台、团体活动等渠道汇集起来,调动他们的养老积极性,助力其快乐养老。3.3 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3.3.1 要积极改善乡村公共卫生水平。在县、镇、村三级卫生系统中,村医务室是医疗服务能力最弱的一级,但它却是为乡村空巢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最频繁的场所。因此,必须加强村医务室建设,为乡村空巢老人提供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为村医务室配备可以检测老人常见疾病的各类医疗器材,同时加强对村医的培训,增强其诊治老年疾病的能力。建立县镇医生帮扶制度。为破除村医医术有限的弊端,通过县、镇两级医生下乡坐诊,为空巢老人开展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同时,为空巢老人制作健康档案,县、镇、村三级医疗系统各留存一份,实时监测老人健康状态。对于患有急性疾病的老人,要建立村级预警机制,村医实时监测老人情况,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上级医疗系统,确保老人得到及时治疗。3.3.2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对城市而言,乡村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旱区”。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满足乡村空巢老人的文化需求,必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调节公共文化供需不平衡,为空巢老人提供精准化文化服务。要提升空巢老人在公共文化供给中的参与度,打破自上而下单一的文化供给模式,主动倾听空巢老人的文化需求,实现精准有效的文化供给。推动数字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入驻乡村,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活力,一些反映乡村生活的短视频迅速传播出圈,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村干部和新乡贤可以协助空巢老人拍摄反映其群体特征的纪实性短视频,也可以拍摄空巢老人参与度高的趣味性短视频,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化的文化素材。发挥空巢老人的文化传承功能。非遗文化和传统民间手艺是我国文化瑰宝,而村庄年长者是重要的文化传承群体,其中包含大量空巢老人。由此,积极发挥空巢老人的文化传承功能,(下转第1 3页)01总第5 3 1期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资及第三产业和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均呈反比关系,均能显著缩小城乡差距,而城镇化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前三者更为显著。为了进一步检验回归的稳健性,采用随机效应(2)和地区与时间双控制的固定效应(3)进行回归,回归系数与显著性大体与回归结果(1)类似,说明该回归结果比较稳健。从r 2 w来看,地区与时间双固定的固定效应(3)的拟合度最高,说明该模型的结果最符合实际情况。3 结论与建议总体来看,城镇化水平、外商投资、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是缩小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因素。因此,使得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需要做到:健全相关政策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同时,做到养老、教育、医疗等对乡村人口的全面保障与覆 盖,让 乡 村 居 民 共 享 城 镇 化 的 发 展 成 果。关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城乡流通不便捷的局面,基建的完善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差别化发展并改善基本环境,稳妥优化外商投资。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参考文献1 李小克.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2 0 0 02 0 1 3年中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 0 1 6,3 4(4):1-6.2 周悦.关于第三产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分析D.南京:南京大学,2 0 1 3.3 欧文霞.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 0 2 0.4 戴美真.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 0 1 6.5 向书坚,许芳.中国的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统计研究,2 0 1 6,3 3(4)6 4-7 0.6 刘兴华.外商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空间效应视角的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 0 2 1(1):1 6-2 8.(上接第1 0页)通过在村庄开展非遗文化宣传活动,邀请大学生向掌握手工艺技能的空巢老人学习传统手艺,能够让空巢老人在参与文化传播过程中充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3.4 弘扬现代孝道文化虽然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但家庭养老依然会是乡村场域的主要养老方式。就家庭养老而言,承继爱老敬老的孝道观念尤为重要。其中,要对孝道思想予以扬弃,推动其融入现代社会。创新现代孝道文化。现代孝道文化要抛离古代愚孝思想,推崇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处,不以强制性的方式向子女灌输“孝道”,不对子女进行孝文化的道德绑架,积极通过以身 示 范、耳 濡 目 染 的 生 活 教 导 传 递 孝 文 化。积极开展孝道文化传播。要引领社会思潮,讲好孝道故事,通过优秀孝文化作品弘扬现代新孝道文化。同时,积极评选“敬老爱亲榜样家庭”等称号,并运用互联网平台传播本地敬老孝老案例,运用现代孝文化氤氲乡村。将敬老爱老的孝文化转换为社会伦理,让孝道思想走出家庭场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认可孝文化,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养老事业,为家庭养老提供有力后盾,推动乡村社会形成以敬老爱亲为荣的良好氛围。参考文献1 聂建亮,董子越,吴玉锋.从“无休”到退休:农民退休的逻辑与制度设计J.学习与实践,2 0 2 1(7):7 3-8 4.2 刘晨.流动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2 2(3):2 2 8-2 3 5.3 李媛.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空巢老人自杀问题探究J.当代继续教育,2 0 1 6,3 4(4):1 1-1 4,3 4.4 师永丽,魏婷婷.榆林市榆阳区农村养老院(幸福院)建设调研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 0 2 0(1 7):1 6 6-1 6 8.5 李月.中国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公共卫生,2 0 2 1,3 7(2):3 3 3-3 3 6.31李东慧,等 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基于s t a t a面板数据分析2 0 2 3年第1 7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