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劳动
育人
视域
高职
院校
学生
劳动教育
实践
路径
劳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曹婉蓉(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摘要】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是党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想劳动”等不良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明确劳动教育方针政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在学校教育中学习劳模优良品质,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提高其劳动文化素质,同时创新学校劳动教育方式,搭建劳动实践平台,营造良好的劳动文化氛围,为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保驾护航。【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育人;实践路径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3389(2023)04-101-03劳动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是架设培育新时代“大国工匠”的桥梁。对社会成员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其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从而促使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劳动实践,深刻理解“劳动创造世界”的基本内涵。一、高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一)认知上轻视劳动教育认知是态度与行动的基础,学生对劳动的认知是正面的,则对劳动产生了好感,反之则产生了反感。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实习实训课的教学中,对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劳动知识的渗透程度较低。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不可否认,传统观念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影响已根深蒂固,而忽视体力劳动、唯读书论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父母存在着对体力工作的歧视,致使他们产生了错误的劳动观念。(二)劳动态度上忽视正向引导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良好的劳动态度,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磨练他们的品质。要养成好的心态,要有正确的指导。职业教育的态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通过广泛的实践,学习模范人物的劳动道德、劳动精神,培养他们的劳动情操,使他们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劳动态度1。其中,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内容。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劳动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的教学,而缺少实际的指导,以及媒体对科学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的宣传力度不够,缺少对劳动精神和劳动行为的积极引导。社会风气是以“短平快”为目的的急功近利。一些大学生瞧不起那些平凡劳动者,存在着挥霍、不懂得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缺少勤劳朴实的劳动素质和努力拼搏的精神,在择业时眼高手低,只挑高薪工作,不能达到目的,便轻易反悔,经常跳槽。(三)劳动能力上缺乏实践锻炼要培养熟练的劳动技能,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实际操作和学习。职业学校劳动能力的弱化,反映了我国劳动教育的不足,还没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劳动教育“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局面,劳动教育中存在着单一化、形式化和片面化等问题。职业学校学生的家长忽略了对子女的劳动能力的长期培养,造成了职业学校学生劳动能力的缺失。在职业院校中,劳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在一些学校中,却常常忽略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当前,职业教育主要是思政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而劳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却比较单一,许多学校缺乏劳动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四)劳动素养评价机制不健全一是对劳动认识的评估维度不够完善。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追求目标即是其劳动动机,其表现形式表现为其在劳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由于缺少对劳动认识的具体评估,不利于学生明确劳动动机,端正劳动态度,增强劳动观念。二是对劳动理念进行评估的维度不够完善。由于缺少对劳动理念的具体评估,使大学生的劳动理念陷入困境,使他们不能真正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劳动理念所带来的成就感。这将造成形式化的劳动观教育,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劳动观问题2。三是对劳动能力进行评估的维度不够完善。由于缺少对劳动能力的具体评估,致使高职学生不懂得劳动、不会劳动,不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真正含义,致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四是对劳动成果进行评估的维度不够完善。二、高职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一)把握劳动教育方向新时代,劳动教育更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劳动教育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中国大地上办教育,学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劳动教育政策,落实劳动教育方针,明确政治立场,理顺劳动教育与其它“四育”的逻辑联系,明确劳动教育的方向,贯彻落实101辽宁丝绸百科第 4 期(总 186 期)党的教育政策,在党的领导下推进劳动教育科学化,以劳动教育为路径,实现教育强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将党的主张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弘扬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优秀劳动文化,牢牢把握劳动教育的方向。(二)坚持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因此,引导人民进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理念。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会劳动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劳动能力,在参加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劳动教育理念在劳动教育中处于引领地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教育观,正确把握育人的方向,确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教育劳动相结合,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人才的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3。坚持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在人的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在劳动价值观教育中注重价值引领,使学生学会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劳动教育方式上将日常生活与学习相统一,补齐劳动短板,实现劳动育人,增强学生对劳动的认同感。(三)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劳动价值观是个体对于劳动性质和劳动作用的看法,包括了劳动观点、劳动意识及劳动心理。加强劳动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是当前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功能,将劳动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通过课堂和教材两个方面实现思政课育人功能。社会应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以文艺、宣传、新媒体等途径开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坚持正面舆论导向,拓宽劳动观念教育渠道,促进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传播。通过劳动教育健全青年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优秀的劳动品质,使青年认识到通过劳动改变世界、开创未来的伟大意义,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劳动素养是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心理和劳动技能,是衡量劳动者劳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学校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培育学生良好的劳动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引,坚持劳动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劳动教育,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育其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服务于人的工作能力和健康积极的劳动心态,突破传统劳动形式中对体力和智力的区分,构建“五育并举”的教学体制,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确定劳动教育内容的同时探索劳动教育的方法,首先,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奋斗创造幸福”的理念,引导其奉献社会,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其次,通过劳动教育,增强学生通过劳动实现中国梦的信念,引导学生明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内涵,树立“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反对消极观念的侵蚀。再次,通过劳动实践教育激励青年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本领,加强综合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批判性思维,练就干事创业本领4。最后,通过劳模教育促进时代新人强化使命担当,教育青年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在艰苦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四)搭建劳动实践平台在新时代,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阵地,教育工作者应从劳动理论层面和劳动实践层面入手,将劳动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有机结合,使劳动教育真正实现劳动和教育二者的互通共进,在劳动中教育,在教育中劳动。一方面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层分类制定劳动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学校应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将学生和教师的劳动实践作为重要的维度,从劳动实践和劳动能力两方面进行拓展提升,以促进师生对劳动价值的认同。另一方面,学校应与社会共同合作,拓宽劳动实践的实施渠道,使学生在社会中进行劳动实践,深化劳动理论的学习,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不仅从理论层面对学生施以劳动教育,更应将社会需要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在实践中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五)营造劳动文化氛围新时期的劳动教育应与当代特点相结合,在学校教育中,要创造劳动教育环境,使其在遵守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劳动理念,为国家、社会的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在思想上把劳动教育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度,把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原则,习近平在 2018 年全国教育会议上把“劳育”列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突出了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指出了把劳动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劳动教育促进了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2020 年 7 月,教育部印发的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不同阶段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指导。其次,要根据时代特色,探索劳动的新形式并加以宣传,在显而易见的地方张贴劳动宣传标语,将劳动教育通俗化,在劳动文化的熏陶下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培养他们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作风,锻炼吃苦耐劳、自力102辽宁丝绸百科第 4 期(总 186 期)(下转第 117 页)(上接第 102 页)更生的优秀品质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青少年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最后,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不仅从理论层面对学生施以劳动教育,更应将社会需要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在实践中发挥劳动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以实干为本的民族精神,以社会实践为基础,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三、结语在新时代,学校应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在技能训练、课外实践、教学实习等环节中,将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好人生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并在专业教学中挖掘劳动教育的榜样事例,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构建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开展与专业课程有关的劳动实践来强化专业劳动素养,并定期开展服务性劳动实践活动,以志愿服务和专业技能服务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走入社会,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作者简介:曹婉蓉(1997),女,陕西渭南人,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参考文献1 周家璇.新时代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23(01):109-112.2 邵玉伟,吴薇.“双高”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4):78-81.3 程文宣,黄海鹏.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22):57-59.4 王玉娇,刘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22):55-56.117辽宁丝绸百科第 4 期(总 186 期)制度高校应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制度,制定相关实施办法,明确责任部门;同时应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领导和监督,保障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建立绿色低碳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形成绿色低碳校园文化。同时还应通过构建绿色低碳校园文化,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三)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在绿色低碳发展要求下,高校应积极主动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调查了解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需求,开设相关课程,例如:纺织工艺的绿色技术、绿色纤维和生态纺织新技术及绿色染整技术等。此外,还可以开展低碳生活、能源危机等讲座、组织“绿色生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全球变暖的现状和危害,了解绿色低碳发展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四)注重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举办“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应将绿色低碳发展教育融入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绿色低碳知识。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参观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组织大学生参加社区环保活动等,从而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绿色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五)高校应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首先,高校应优化能源结构。高校要加强能源的有效利用,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高校节能减排。其次,高校应提高能效水平。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育教学内容,从源头上降低能源消耗;通过优化水资源利用、加强水循环利用等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通过改进照明方式、控制空调温度等措施降低能耗。再次,高校应加强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例如在校园内设置垃圾分类标志,鼓励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垃圾分类等。在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在助推学校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加快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者简介:李海燕(1973-),女(汉族),辽宁昌图人,辽东学院学报编辑部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期刊管理。参考文献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 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EB/OL.(2022-11-08)2023-03-17.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1-16)2023-3-18.3施珊妹.纺织产业的绿色蝶变EB/OL.(2022-11-29)2023-3-20.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