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考研政治-强化班-思修(讲义)免费分享考研资料.pdf
下载文档

ID:3641009

大小:10.94MB

页数:51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考研 政治 强化 思修 讲义 免费 分享 资料
1 蔡桂娟蔡桂娟 内部资料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请勿外传 2 第第四四部分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蔡桂娟蔡桂娟 内部资料内部资料 请勿外传请勿外传 3 绪绪 论论 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新时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有机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一、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内涵内涵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二、二、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关系关系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法治保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发挥思想道德的引领和教化作用,又要发挥法律的规范和强制作用。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4 框框 架架 一、一、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 (一)人生的青春之问(二)坚定理想信念(三)弘扬中国精神(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二、道德素质道德素质 (一)明大德(二)守公德(三)严私德 三、三、法治素养法治素养 (一)学法(二)守法(三)用法 5 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 专题一专题一 人生的青春之问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其中,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1、人生目的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2、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6 和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应该做到:(1)人生须认真。(2)人生当务实。(3)人生应乐观。(4)人生要进取。3、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1)含义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的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2)关系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二)对立的人生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以其科学而高尚的品质,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7 (1)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清楚地把握人的生命历程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人为了什么而活、应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等道理。(2)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一个人确立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才能掌握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自觉用真善美来塑造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淳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2、反对错误的人生观 (1)反对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观念。(2)反对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观念。(3)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三、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一)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最基本的内容。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8 立时的进步。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需掌握恰当的方法: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正确把握当今社会发展所具备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条件。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四、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四、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幸福是一个总体的范畴,相对的范畴;幸福不会从天而降,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幸福应该体现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正确的得失观,要求不能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也不要惧怕一时的失。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正的快乐只能由奋斗9 的艰苦转化而来。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在人生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顺势而快上,乘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途径;处低谷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是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正确认识、对待生死,体现了一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人的生命是有限,而生命的价值却是无限的。人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却能追求生命应有的高度。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知荣辱,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明确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界限,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明确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从而为自身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二)成就出彩人生 1、与历史同向。2、与祖国同行。3、与人民同在。(三)勇于实践 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美好的人生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因此,社会10 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专题二专题二 坚定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概论一、理想信念概论 (一)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二)特征 理想具有超越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信念则具有执着性、多样性特点。(三)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理想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近期理想和远期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信念也是丰富多彩的。在信念体系中,有高层次的信念和低层次的信念。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信仰有盲目和科学之分。盲目的信仰就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等的迷信和狂热崇拜;科学的信仰则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四)关系 理想和信念总是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所指的对象,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保障。离开理想,信念无从产11 生;离开信念,理想寸步难行。(五)地位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二、崇高的理想信念二、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1、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3、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二)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共产主义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它既是面向未来的,又是指向现实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践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1、对立 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2、统一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二)实现理想的过程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3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越是远大,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也就越漫长。所以,艰苦奋斗才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三)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1、含义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2、关系 (1)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人是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个人理想不是依个人主观愿望随意确定的,从根本上说它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整个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而个人理想则从属于社会理想。换句话说,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引,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2)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14 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四)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1、立志当高远。2、立志做大事。3、立志须躬行。专题三专题三 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 一、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一、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在对理想人格的推崇上。(二)中国共产党时候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强调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重视发挥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5 1、民族精神的含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旗帜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2、民族精神的内容 在 5000 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伟大创造精神。(2)伟大奋斗精神。(3)伟大团结精神。(4)伟大梦想精神。3、民族精神的核心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律,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16 (3)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必须既立足现在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4)做忠诚的爱国者 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第一,推进祖国统一,必须保持香港和澳门的长期繁荣稳定。第二,推进祖国统一,在台湾问题上要做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 第一,要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第二,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第三,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四,要尊重兄弟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第五,要认清“藏独”和“疆独”等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险恶用心和诶反动本质,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不受分裂分子挑拨煽动,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增强国家安全观 第一,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二,增强国防意识。第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7 1、时代精神的含义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诶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2、时代精神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最美中国人精神”、“女排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3、时代精神的核心 (1)改革创新的体现 体现为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体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2)改革创新的作用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创新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改革创新新时代的迫切需要。(3)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18 第一,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第二,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第三,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第一,夯实创新基础。第二,培养创新思维。第三,投身创新实践。专题四专题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1、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2、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19 3、是增加社会团结和谐的最大公约数。二、坚定价值观自信二、坚定价值观自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传统文化做到了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同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性、可信性的检验,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推进,也不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丰富而鲜活的时代内涵。(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1、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2、人民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是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3、真实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体现在它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成为真切、具体、广泛的现实。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20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道德素质道德素质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一、道德概论一、道德概论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二)道德的起源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三)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1)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2)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3)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总是反映着一定阶级的利益,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4)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21 道德作为一种调节方式,主要不是被颁布、制定或规定出来的,而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它通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个人的道德风范来调节利益关系。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道德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被动地反映世界,而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从特定的价值出发来改造世界;不是简单地再现世界或描述世界,而是对世界进行价值评价。(四)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道德的功能 (1)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规范功能 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3)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2、道德的作用 (1)道德作用的表现 22 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2)道德作用的性质 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相联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代表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只有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利益的道德,才会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否则,就不利于甚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五)道德的发展 1、道德发展的历程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基本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一部分先进分子,还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在同一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或人群还会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中,占社会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而同时存在着的其他阶级的道德则处于从属地位。2、道德发展的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23 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发展的,或者叫作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3、道德发展的表现 (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4、道德发展的趋势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二、二、传承中华传承中华道德道德文明文明,借鉴,借鉴人类人类道德道德文明文明 (一)传承中华道德文明 1、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 注重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4 中华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要对其挖掘和阐发,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用精华的部分滋养我们的道德建设。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即复古论和虚无论。2、发扬中国革命道德(1)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这是中国革命道德的灵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贯彻中国革命道德始终的一根红线。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修身自律,保持节操。(2)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3、建设社会主义道德(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为什么人服务是道德的核心问题,决定并体现着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所有道德现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25 (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的内容 第一,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第二,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要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主义的层次 第一,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第二,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第三,顾全大局、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诚实劳动。(二)借鉴人类道德文明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能够通过与其他文化交流碰撞和冲突融合而保持其生命力,是实现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从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看,道德都是某个民族或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回应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各种矛盾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具体的民族或国家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优良的道德传统,都对促进道德的发展做出过不同程度的贡献,为人类道德进步提供了丰富资源。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道德成果,必须秉承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三、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三、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26 (一)遵守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1、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1)公共生活的特征 一是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二是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三是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四是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公共秩序的作用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27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加强网络道德自律。(5)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二)遵守职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1、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4)培养创业的勇气和能力。3、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3)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三)遵守婚姻家庭领域的道德规范 1、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是28 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有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2、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3、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要求: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不能措置爱情的地位;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要求大学生处理好各种关系: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恋爱与关系集体的关系;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四、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高尚品格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一)个人品德 1、含义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2、特征 (1)实践性。(2)综合性。29 (3)稳定性。3、作用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个人品德的养成上。(1)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3)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二)道德修养 1、含义 道德修养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个体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及要求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促进人格的自我陶冶、自我培育和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2、方法 (1)学思并重。(2)省察克治。(3)慎独自律。(4)知行合一。(5)积善成德。(三)锤炼高尚品格 1、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2、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3、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30 (四)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1、向道德模范学习。2、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的精神是奉献、有爱、互助、进步。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3、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引领社会风尚。4、推动道德实践养成。(1)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2)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3)持续推进诚信建设。(4)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5)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6)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7)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8)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展示文明素养。法治素养法治素养 学法守法用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一、法律和法律和我国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 (一)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31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从本质上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有广泛的人民性。(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法的社会作用是从法在社会生活中要实现的目的角度来认识的,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经济建设方面 我国法律能够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顺利推进。政治建设方面 我国法律能够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顺利推进,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文化建设方面 我国法律能够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社会建设方面 我国法律能够确保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32 生态建设方面 我国法律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引导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1)法律制定 含义 法律制定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内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负责宪法和法律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工作。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可以在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中央军委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军事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自主地制定本行政区的法律。33 原则 我国立法贯穿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表达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诉求。程序 第一,法律案的提出。第二,法律案的审议。第三,法律案的表决。第四,法律案的公布。(2)法律执行 含义 在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法律执行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原则 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基本原则。主体 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另一类是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此外,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34 (3)法律适用 含义 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司法机关是指国家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要求 司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合理、及时。原则 司法原则主要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法律遵守 守法意味着一切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的活动和状态。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体系 (1)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35 宪法 A、地位 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第二,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第三,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B、原则 第一,党的领导原则。第二,人民主权原则。第三,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第四,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第五,民主集中制原则。C、内容 略。法律 A、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 a、宪法相关法 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可以调整国家的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方面的法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国家标志象征方面的法律,36 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方面的法律。b、民法商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民法遵循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公平、自愿、诚信、公序良俗、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基本原则。2020 年 5 月 28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共 7 编、1260 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商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是与民法并列并互为补充的部门法。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自由、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包括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等。c、行政法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的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行政法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等原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