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马原)免费分享考研资料.pdf
下载文档

ID:3641003

大小:1.08MB

页数:21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2 考研 政治 冲刺 讲义 免费 分享 资料
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1 页 共 21 页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考研政治孔昱力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政治教材 主编关于技巧的说明:各位 2022 考研学子们,大家好!进入倒计时,距离考研初试时间越来越近,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越来越紧张了?虽说大家对于最后的结果都不敢百分百确定,但只要同学们认真努力的去复习,相信结果不会让同学们失望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强化精讲阶段,我们把考点逐个精讲,同学们通过刷题更深刻的理解了知识点。但肯定免不了还有许多考点没有掌握透彻,题目正确率可能也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此时进入冲刺阶段,我们需要做好 3 方面的主要工作。第一,知识点。冲刺班主要讲解重点,突破难点。第二,刷题,刷真题,刷模拟卷。强烈推荐高教社大纲配套的 考研政治真题标准详解,按知识点分类编写,对重点可以一目了然。11 月份开始刷模拟卷冲刺 5 套卷、力押3 套卷等。第三,技巧。听过我课的同学应该了解,我个人是比较反对技巧的,我注重的是各位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但在考试时,难免遇到知识点盲区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目时,技巧不失为一个相对较好的手段。我这给大家总结的技巧只是一般情况,符合大多数题目,但也有例外情况,所以技巧并不是万能的,讲义中也给各位同学写了一些反面例子。做题过程中还是要以学习过的知识点解决相关考题。而且,技巧也是需要一定基础的,所以夯实基础才是最重要的。祝愿 2022 考研学子们考的全会,蒙的全对!圆梦考研!来自:你们的孔大力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2 页 共 21 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4%)单选题:1-4马原4 分多选题:17-21马原10 分分析题:34马原10 分第一篇:哲学真题【选择题+分析题】【单选题】【2021.2】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A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B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C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2021.3】智能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快速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然而,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的同时,也因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而引发人们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担忧。有专家呼吁,在发展新技术时,要划定法律禁区,制定行业规范,构建一个新技术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看,法律法规A与新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B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C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D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2020.2】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技术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为人类发展更新了“发动机”,悲观派则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的终结”。对人工智能社会效用的评价是A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评价B对主体需要发展程度的认知性评价C受主体情感、兴趣和爱好影响的主观性评价D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满足主体需要的价值性评价【2019.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逾淮为枳”说明了A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C事物的发展变化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D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2019.3】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这里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C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2018.2】“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错误在于A模糊了事物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B割裂了事物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联系C混淆了事物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区别D颠倒了事物形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3 页 共 21 页【2018.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2017.1】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制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降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现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极重要,但人们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直接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人们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7.2】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海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D.混淆了人类亦是自然演化的阶段【多选题】【2012.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估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2012.18】2011 年 4 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 10 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2017.17】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17 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 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 X 射线晶体学发现了 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4 页 共 21 页A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D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2017.18】唯物史观在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前提下,高度重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是A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B历史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等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C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往往能够首先发现或提出历史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D历史人物不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2018.17】2017 年 6 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A物质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B事物联系的主观性和偶然性C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018.18】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这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和选择性主要体现在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D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由每一个参与历史活动的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2019.17】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A物理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B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C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D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2019.18】基因编辑是应对遗传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办法,但其技术运用极具争议,这不仅是因为基因的变化会传给后代并最终有可能影响整个基因库,而且更重要的是基因编辑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可能衍生出一系列棘手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难题。正因如此,许多国家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制定了相应的伦理、法律规范。人类严格控制基因编辑行为的原因在于A人的实践活动要遵循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B基因编辑技术可能突破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C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D人的实践活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2019.21.B】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5 页 共 21 页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对我们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的启示是A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B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必然的联系C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D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2020.17】北京时间 2019 年 4 月 10 日 21 时,“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世界多地同时召开发布会,公布了人类首次拍到的黑洞照片。这是继 2015 年人类通过引力波探测“听到”两个“黑洞”合体之后,证明黑洞存在的直接“视界”证据。有科学家认为,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人类首次“看到”黑洞正面照表明A空间的性质依赖于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状态B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C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水平有关D空间的观念随着人的认识发展而拓展【2020.18】2019 年 10 月 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我们要“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使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有专家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人们可以构建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易、价值传递的网络,通过建立执行智能合约,推动契约关系和规则的维护和履行,降低信用建立成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区块链技术所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延伸和变化,表明人们的现实社会关系A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和商业关系B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C归根到底受生产关系的制约D是由信息技术构造的虚拟关系【2020.19】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平原、高原、山地、河谷、海域等广阔的地理空间发展出农耕、渔猎、游牧等不同经济形态,进而形成具有明显地域差别的文化。高铁、互联网等虽然极大消除了不同地域空间之间的界限,加速地域文化的同质性转化,但地域文化并没有消失,还在持续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表明A社会经济状况决定文化发展形态B自然地理空间影响文化的外在特征C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不同形态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2021.17】最近,科学家利用宇宙三维地图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宇宙结构之一包含了数十万个星系、长达 14 亿光年的“南极墙”。类似于“南极墙”的宇宙大尺度结构,是宇宙中一些密度较高的区域。中国科学家表示,由于万有引力,密度较高的区域会产生较强的引力,将周围物质吸引过来,逐渐形成了星系以及更大尺度的结构。现代宇宙学表明,宇宙是由暗物质、暗能量主导的,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不得而知,在“南极墙”等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很可能藏匿着大量的暗物质,这是研究宇宙演化历史的重要探针。“南极墙”的发现表明A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都是客观存在的B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C世界的本原是暗物质暗能量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021.18】人的身体是抗击病毒的“机器”。当病原体进入人体,人会发烧,升高的体温刺激免疫系统打败病毒。在理想的情况下,热量创造了一个环境,让病原体难以生存。科学家研究发现,随着自然界的温度不断升高,病原体生存的环境也在整体升温,在这种情况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6 页 共 21 页下,它们更加能够适应人体发烧的体温。一旦病原体适应更高的温度,人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人的免疫系统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表明A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C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D人类在受自然环境制约的同时也改变自然环境【反例】【2015.18】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A.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B.精确把握事物的度C.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D.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2012.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 59%.90 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哲学】选择题做题小结笔记: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7 页 共 21 页第二篇马原常考考点总结第一讲:物质观1.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2、哲学基本观点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可知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世界是不可以被认识的。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问题】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3、物质范畴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启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抽象的概念,不是具体的)物质的例子:自然界是物质的。生命现象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唯物主义一元论。(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7、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情的前提、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即“运动应当在它的对立面即相对静止中找到自己的尺度”)。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辩证统一(坐地日行八百里)。承认绝对运动的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否认相对静止的错误观点(相对主义诡辩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河流。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地球,喜马拉雅山,回乡偶书,社会运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盲人摸象,刻舟求剑)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8、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不可分割。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8 页 共 21 页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9、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0、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统一的,本原只有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二讲意识观1、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定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区别仅仅在反应的是否正确。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的源泉是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2、意识的能动作用(可直接背诵分析题背诵手册)问题:人工智能有没有意识?实践观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不同于动物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小结:识别选择题的 6 种命题“陷阱”前后颠倒:(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以偏概全:(时间是有限的;物质与意识是对立的)时间是无限的具体时空有限性,物质与意识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张冠李戴:(时空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极端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太绝对无中生有:(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人可以利用自然,自然不可以利用人无关题干:题意不搭,但说法错误不选。第三讲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五大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象、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9 页 共 21 页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可直接背诵分析题背诵手册)问题:有没有永恒存在的事物?2、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大范畴)(1)原因与结果(2)必然性与偶然性(3)可能性与现实性(4)现象与本质(5)内容与形式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可直接背诵分析题背诵手册)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辩证矛盾、客观矛盾,即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关系。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和趋势。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直接背诵分析题背诵手册)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一般、抽象。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个别、具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基础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统一。唯物辩证法 6 句话(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事物发展的方向向着对立面转化。(4)矛盾问题的精髓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5)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哲学依据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小结:对立统一规律分析题 5 个考点(1)辩证思维方式要求我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与方法(承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分析解决矛盾)。(3)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解决矛盾)。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10 页 共 21 页(5)“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矛盾发展不平衡、矛盾主要方面)。4、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度: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它的极限叫关节点(或者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此物就转化为他物。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部分质变质变。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进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辩证否定观: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第四讲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基本特征: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具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特点。实践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社会政治实践(3)科学文化实践。新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实践和认识互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可直接背诵分析题背诵手册)(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详见背诵手册3、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1)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2)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先验论)。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缺陷: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不能把认识看作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观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4、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可直接背诵分析题背诵手册)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一次能动飞跃: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前提和基础);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11 页 共 21 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也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第二次能动飞跃:目的是于改造世界(目的和归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二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质的区别。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5、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6、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决定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7、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这个定义表明,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论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真理的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8、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可直接背诵分析题背诵手册)【问题】人类出现之前有没有真理?为什么“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9、真理与谬论、成功与失败真理与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二者性质不同,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论,不能混淆;二者是统一的,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者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真理的唯一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真理一定是符合逻辑的,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11、真理与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由两方面构成:一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二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价值的特征: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1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和功能特点:(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评价。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12 页 共 21 页价值评价的功能: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小结:认识论的 7 个选择题考点和 2 个分析题考点(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2)认识的主客体与中介(3)认识的本质(4)真理的含义(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6)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及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7)价值的特征及价值评价的特点(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发展规律(2)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第五讲 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哲学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生产力: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基本要素包括:(1)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2)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统一为生产资料。(3)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4)生产力中还包括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决定性的,它是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适合时起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会发展的又一基础规律。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13 页 共 21 页构成。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是国家的起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实质,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生、性质、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形态: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性质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级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欲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1)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2)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3)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顺应程度。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原因:(1)取决于民族利益直接动机。(2)取决于交往必要条件。(3)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顺序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是指社会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曲折前进是历史的普通规律。5、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要采取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等多种形式。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由于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直接背诵分析题背诵手册)人的本质:人的本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1)人与动物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劳动。(2)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把人与人区别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参与者,又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是历史的参与者,但不一定是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不是人人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民,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材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历史人物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历史人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2022 考研政治冲刺班讲义(含技巧课)公众号:考研政治孔昱力第 14 页 共 21 页小结:唯物史观的 10 个选择题考点和 3 个分析题考点(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其关系(2)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关系(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关系(4)社会形态的含义及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寓多样性(5)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本动力)(6)改革的性质和作用(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重性)(8)人的本质(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0)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两重性)第六讲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1、商品经济、商品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