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发乡村实景资源%2C多角度实施美育路径探索——以西亭小学为例.pdf
下载文档

ID:3640776

大小:1.08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开发 乡村 实景 资源 角度 实施 美育 路径 探索 以西 小学
探索与实践E x p l o r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N o.11(下)2 0 2 3开发乡村实景资源,多角度实施美育路径探索 以西亭小学为例王 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 2 2 6 3 0 0)摘要:乡村实景资源极为丰富,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乡村,努力在山水田园寻找创作素材,同时进行学科融合,挖掘乡土文化,培养儿童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在乡村美育实景资源开发过程中,激活儿童生命潜能,让儿童多角度、多视野地进行联想与创作,从而促进儿童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关键词:乡村 实景资源 美育 乡村实景资源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要素组成的复杂而和谐的统一整体,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乡村有山有水,有树有花,鸡鸣犬吠,具有世外桃源般的生态实景。乡村学校地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乡村特色出发,从多个角度实施美育,努力传播美学理念,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一、流连乡村校园,在嬉游中感受美的气息乡村校园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掩映其中。鹅卵石小路曲径通幽,青青草坪焕发出勃勃生机。茵茵草地上写着醒目的标语,提醒学生不要践踏草坪,要自觉保护校园环境。学生在诗意盎然的乡村校园中释放儿童天性,健康快乐成长。1.参观亭台楼阁,对话欢快的小鱼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给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因地制宜,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积累创作素材,寻找创新灵感。从乡村生活中去观察、发现,积极参加各项美术活动,努力让学生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同时,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美术气息的乡村校园里学习、生活,提升他们的审美眼光和艺术素养。在教学“鱼儿游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悟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的,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了学校的荷花池,池里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漂亮金鱼。当学生看到鱼在快活地摇着尾巴游来游去的时候,兴趣立即就爆发了出来。有的学生觉得大鱼很神气,好像在跟人们打招呼;有的学生认为鱼身上的花纹很美,需要在画的时候把鱼的花纹稍加改变。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鼓励大家不但要好好观察鱼在水中运动的动态,还要思考如何把鱼身上的纹样进行适当地夸张变形,这样才能有最佳的创作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在黑板上示范创作,给学生做直观引导。让学生觉得其实画儿童画并不难,只要善于观察,大胆构思,再加上夸张变形的手法,就可以创作出一幅漂亮的儿童画作品。2.设立开心农场,采摘绿色的希望立足乡村,扎根乡村,推进美育改革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破解难题,在一次次活动中实现新突破。教师在学校开辟了开心农场,农场里种植着各种蔬菜,学生可以在开心农场中利用蔬菜尽情想象,自由创作。开心农场成了学生的乐园、希望的沃土。75N o.11(下)2 0 2 3教师带领学生在开心农场拔萝卜,让学生根据蔬果的外形特点等进行联想创作。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想要把萝卜变成一艘萝卜船在水里航行;有的学生联系到兔年,就想把白萝卜做成小白兔的样子;有的学生奇思妙想,想把萝卜变成一幢房屋,让小动物们可以住在里面,尽情地玩耍嬉戏。其他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启发,畅游在思维的海洋中,也创作出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图画。开心农场给学生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体验,创作灵感也喷薄而出,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悄然萌发。学生在广袤的乡村充分欣赏着美好景物,经历了美的旅程。当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时,在活动中懂得节约是一种美;经常检查学校、家庭的自来水管,学生明白用心观察生活是一种美。从知识到实践,学生在享受劳动快乐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充分感悟劳动的意义,在劳动中愉悦了身心,提升了综合素养。在创作时加入这些乡土元素,更让人有一种亲近感。二、走进乡间田野,在创作中播撒美的种子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要活起来,要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要在生活中学习,这样才有更大收获。美有时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无关外在的条件好坏。而乡村则是最好的舞台,可以让学生放飞心灵,让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发芽。1.开辟种子秀场,激发创作灵感乡村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绘画的好素材。在完成国家课程基础上,立足于乡村,适时、适地、适度地开展美术教育,能够促进乡村美术课程的深入开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努力搭建大舞台,充分寻找乡村资源,让学生在创作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美的气息。每到收获的时节,让学生在田野里收集一些种子,黄豆、蚕豆、芝麻等,这些都是创作的资源。小小的种子虽然不起眼,但是在儿童眼中却丰富多彩。组织学生来一场“种子时装秀”,先介绍自己所 带 的 种 子 类 型,畅 谈 准 备 创 作 什 么 作品。有的学生喜欢海豚,就想用种子拼成海豚的样子;有的 学 生 联 系 自 己 属 牛 的 生 肖,想 拼 出一幅斗牛图;有的学生自己喜欢稀奇古怪的小精灵,准备按照小精灵的样子进行制作。在课堂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迫不及待想进行创作。在确定好创作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画面更有情境感,可以增添一些辅助内容,充实作品,使作品更有感染力。浓郁的乡土风情赋予学生多彩的、立体的教科书,只要教师愿意去探索、去发现,一定能够引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在美育教学时,给予学生鼓励与滋养,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美育实践,不仅注重美术的工具性,更注重美术的艺术性。小小的种子蕴含 着 学 生 大 大 的 梦 想,更 激 发 了 乡 村 美 育 的活力。2.举行泥巴大赛,赋予人性美感美术是一门利用视觉的造型艺术,能够培养学生审美认知和审美创造力,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有浓厚兴趣,才能产生强烈求知欲,才会更有创作激情。乡间小路上,学生就地打几个滚,随手抓一把泥土,就是很好的创作素材。学生对泥土的亲近感是与生俱来的,每年的泥巴创意大赛是学生最欢乐的时刻。在创作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有的捏的是一幢幢高楼大厦,象征着人们美好的居所;有的捏的是一辆高速列车,预示着人民生活踏上了新轨道;有的捏的是两个小朋友在骑车环游通城,用儿童的眼光看家乡巨变。学生的作品,无论从童趣角度还是审美角度,都让泥巴具备了特殊的人性之美。乡村美育中积极融入乡土自然美术资源,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动手、动脑、动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力无限,在活动中感受到美的滋养,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农村美育完全可以用乡土资源来充实学生生活,让广袤的大地成为培养学生最佳的资源,学生在泥土芳香中观察研究、表达情感,体验着创造的无穷乐趣。85探索与实践E x p l o r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N o.11(下)2 0 2 3三、传承乡土文化,在探寻中受到美的启迪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要有热爱大自然之情,有充分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乡间田野、阡陌小路,在大自然的风霜雨露下,让童年生活留下淡妆浓抹的色彩。教师从本地人文自然景观中,搜寻乡土美术资源,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地民间美术,珍惜前人所创造的宝贵遗产,同时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让学生在辽阔土地上尽情释放儿童天性,创作的作品也更为丰富,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进一步增强。1.结合蓝印文化,增添古朴韵味蓝印作为珍贵的非遗资源,美术社团活动应将其引入其中,让学生对本土文化有认同感。教师创造性地将蓝印的花形设计、雕版、染色技艺,巧妙地运用到美术作品创作上,让蓝印盘艺既保留原来蓝印的味道,又使教师的美术作品增添了一份田园的古朴与深邃。为了让学生感受蓝白之美,让学生把收集来的包装盒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用记号笔画出图案纹样,用专业的刻刀等工具对图案进行刻制。当图案完成后,用蓝色进行上色,均匀涂抹、滚色,最后把涂好蓝色的包装盒进行拓印,用零散的工具部件印出美丽的花边。学生边想象,边装饰,让蓝色画面定格在包装盒上,让想象的翅膀在蓝色世界里飞翔。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在乡村田园美育实践中,教师创造性地融入非物质文化元素,让单一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感受到了优秀非遗文化的魅力,拥有更加成熟的审美观念和能力。2.传播江海文化,体验美好情怀审美本身就是一个永恒话题,不是小小课堂所能容纳的。因此,经常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入生活,让学生在乡村大舞台上尽情释放天性。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体验课程”“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开启美的旅程。在以“赶海”为主题创作一幅主题画创作中,有学生先用铅笔画出一片蓝色的大海、一块金色的沙滩。然后,根据自身赶海的经历,用贝壳布置画面。有的学生用贝壳搭了一条渔船,正扬起风帆在海上航行;有的学生用扇贝贝壳做成了一面面小国旗,挂在每一条渔船的正前方;有的学生用海螺拼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在沙滩上追逐嬉戏。小小贝壳和海螺在学生手中变成了舞动的精灵,然后在合适的位置安家落户。学生作品融合江海文化,充满乡土愉悦感与新鲜感。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调动全身力量主动学习。以学校“和美”文化为精神依托,依据社会大背景和地理优势,结合乡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教师努力开发乡村实景资源,探寻乡土文化之源,让学生走出课堂寻知识,走进课堂学文化,让每一个儿童在思维碰撞时迸发出创作灵感,进而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艺术作品,促进儿童审美能力提升。参考文献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4:4 9.2 余长荣.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 0 1 6(9):1 0 7-1 0 8.责任编辑:颜贺华9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