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精准
视角
政治经济学
课程
创新
建设
路径
研究
基于
重庆
工商大学
问卷调查
经济师 2023 年第 12 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地位,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文章以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总体认识及评价、具体作用及影响因素、改进与期望等设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政治经济学 课程思政的满意度较高,也充分肯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作用。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生硬、教学形式陈旧、考核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影响了课程思政效果。基于精准思政视角,提出内容精准找准契合点,形式精准利用现代技术,评价精准建立多维度考核机制的创新建设路径。关键词:精准思政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F061.3;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12-158-03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 年 3 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再次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地位,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指出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为课程思政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鉴于此,本文以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和金融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数据总结归纳出课程思政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建设路径。一、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基于问卷调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政治经济学 课程思政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是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的部分大一学生。调查问卷共包括 17 个问题,前 2 个问题是关于学生的基本信息,后面 15 个包括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与改进建议。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 107 份问卷,有效问卷 107份,利用回收到的数据对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现状进行分析。(一)总体认识及评价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概念与内涵有一定程度了解,59.8%的学生能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但仍有 40.2%的学生不能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从课程思政总体评价来看,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内容满意度较高;62.5%的学生对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内容的评价为非常好;36.5%的学生评价为比较好;仅 1%的学生评价为一般,即 99%的学生认可课程思政内容。绝大部分学生肯定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有益性。52.4%的学生认为在 政治经济学 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很有必要;38.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9%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5.8%的学生不确定,即 9 成以上学生肯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关于课程思政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帮助,51.0%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47.1%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帮助;1.0%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1.0%的学生不确定,即 98%的学生肯定课程思政的作用。以上数据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 政治经济学 课程思政的满意度较高,也充分肯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作用。但仍有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这也是未来在课程思政中需要加强和完善的地方。(二)具体作用及影响因素具体来看,政治经济学 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有益影响,有 88.8%的同学认为课程思政帮助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83.2%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帮助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75.7%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能培养责任担当、厚植家国情怀;77.6%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能帮助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6.4%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能帮助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50.5%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能帮助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关于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最终效果,39.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硬地添加,不能引发学生兴趣;有 30.2%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时效性不强;30.2%的学生认为授课方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29.2%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是教育需要,而不是学生的需要;17.0%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没有关系。由此可见,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政治经济学 课程思政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就实践方式而言,仍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三)改进与期望对于如何提升课程思政效果,84.0%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76.4%的学生认为要在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同学们内心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等方面作出努力;58.5%的学生认为需要采用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48.1%的学生认为需要改革考试、评定成绩方式。对于 政治经济学 课程思政需要讲授的内容,90.7%的学生认为需要包含国内外社会经济热点;89.7%的学生认为需要包含文化自信;86.9%的学生认为需要包含国家意识;81.3%的学生认为需要包含职业素养;精准视角下的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创新建设路径研究基于重庆工商大学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问卷调查林黎李敬肖波荫创新创业158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12 期66.4%的学生认为需要包含做人的道理。关于学生们更喜欢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71.0%的学生喜欢参与实践教学的方式;59.8%的学生喜欢开展互动讨论的方式;51.4%的学生喜欢邀请专家或先进人物进行讲座或宣传的方式;50.5%的学生喜欢教师和同学在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上互动;38.3%的学生喜欢集中理论授课的方式;11.2%的学生更喜欢其他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课程思政的学生评价考核机制是亟需解决的重要环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式,86.0%的学生认为日常行为规范是好的评价方式;54.2%的学生认为课程考试是好的方式;51.4%的学生认为由教师评价的方式较好,49.5%的学生认为同学互评的方式较好。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形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明显,这为提升课程思政效果提供了有益参考。二、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上的问卷调查结果一定程度反映出政治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实践情况。与普通的专业课不同,政治经济学课程有其独有的特点:既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又是思想政治课程,是学理性和政治性的统一。因此,从供给端来讲,教师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加入思政内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接收端的学生顺利接收、有效吸收。从前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一)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生硬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强调经济学专业课程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在课程思政实践中,由于课程较为抽象,尤其是 政治经济学 聚焦于商品和货币、资本主义经济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导致引入的课程思政内容“高大上”却不够“接地气”。尤其是大部分教师并不是来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虽然具备课程思政意识,但是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结合的能力不足,在课程思政实践中更多地是简单照搬 纲要 的思政重点内容,未巧妙地融入专业知识,未有效结合热点问题,最终没有达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和效果。这也体现在问卷调查中关于“课程思政效果的影响因素”选项,部分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生硬、时效性不强、未体现学生需要、与就业关系不大等因素制约了课程思政效果。(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陈旧通过对前文的调查数据分析,较多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较为机械陈旧,不够生动新颖,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培养效果。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被生硬地添加进入日常教学,两者没有做到有效衔接,有机结合,过于割裂导致既影响了日常教学质量,也影响了思政培养效果;其次是培养的方式太过单一,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没有利用其他手段让学生离开课堂后还能巩固思政培养效果;另外,即使在课堂中,教学的手段也较为陈旧单调,通常只是教师照本宣科,单向灌输,很少双向互动,学生缺乏积极性,更无从谈培养效果。(三)课程思政考核标准不统一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评价的首要标准是人才培养效果,然而现在大部分高校课程思政考核不是处于缺失状态就是落入考试的俗套。在前文现状里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好的考核机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认为照搬适配传统教学的考试即可,而有的认为形式新颖的日常行为评价更佳。为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培养效果,进一步衡量教学方式的优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如何构建统一且精准评价学生培养效果的考核标准是亟需探索的方向。三、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创新建设路径基于精准思政视角(一)内容精准找准契合点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灵魂,润物细无声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在精准思政的指导思想下,政治经济学的课程思政创新首先要实现内容精准,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精准契合教材内容。政治经济学 主要包括商品和货币、资本主义经济等章节。比如导言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部分,在教材基础上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如第一章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理论,结合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自然引入劳动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一言以蔽之,精准契合立足课程内容基础上的拓展升华。第二,精准定位授课群体。政治经济学 的授课群体是大一经济类专业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学生的课程需求,了解学生对社会、对专业、对就业的关注点,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尤其是要利用好热点新闻,以小见大,透过通俗的案例讲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二)形式精准利用现代技术形式精准即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才能精准供给、因材施教。政治经济学 课程思政的对象均为“00”后大学生,这些“网络原住民”对网络信息的接受能力很高,而且大部分碎片化时间都被网络覆盖。因此,在课程思政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培养效率,巩固培养效果。“互联网+”赋能教学:引导学生使用思政类 app,例如“学习强国”等,帮助学生增长见闻;通过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课程思政的学习素材,观看“思政类视频”、完成思政趣味问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互联网+”赋能教研:通过设立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跨专业、跨地域教师的交流探讨,实现优质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针对“00”后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可以适当采用PBL 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主动学习替代被动接受。可以采取实践体验法,带领学生去相关的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学习,适当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等活动,将课程思政所学运用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个人能力,提升道德品质。(三)评价精准建立多维度考核机制为了能统一地研判教学效果,精准评价学生培养效果,就得从多角度衡量,不能唯分数论,更不能一考定结局,因此需要建立起多维度多主体的考核机制。多维度方面指将日常行为规范、其他主体评价与课程考试相结合。例如针对平时的上课考勤,课堂思政的参与热情等;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平时的日常行为规范度、公益活动参与度,实践活动积极度等纳入考核机制。多主体方面将老师评价与同学互评相结合,老师评价反映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果,同学互评可以用简单的调查问卷形式,反映学生的日常品行、道德修养。要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合理分配分值权重,公平地设计并监督评价流程,从而建立起统一完善的课程思政精准评价体系。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专项一般课题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督导评估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DP-28),2020 年重庆工商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学好荫创新创业159要要经济师 2023 年第 12 期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http:/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EB/OLhttps:/ 李佩文.高校“课程思政”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5 王钦.基于过程性评价的高职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为例J.公关世界,2021(10):65-66.(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重庆400067)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林黎,博士,教授,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李敬,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区域经济;肖波,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硕士。(责编:若佳)摘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取得抗击疫情胜利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集中彰显。伟大抗疫精神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资源,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无疑会对置身其中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关键词:伟大抗疫精神大学生成长成才指导意义中图分类号:F061.3;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12-160-0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其秉承着海纳百川有容为大的崇高抱负和远大理想,带领中国人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许多平凡的人们,他们用最朴实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国主义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特别是广大青年学生更加意识到作为当代有为青年必须时刻准备挺身而出,必须时刻顽强拼搏,在拼搏中锻炼自己,在拼搏中完成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一)以生命至上为崇高原则生命至上是我们党抗击疫情过程中一直坚守的价值理念,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抗疫过程中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遇见怎样危机的关头,无论遇见怎样的艰难险阻,党始终采取积极的防疫措施。在防疫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员、医护工作者以及一直冲在一线的各行各业工作者坚持为群众解决后顾之忧,把自己的个人利益至于身后,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一道防线。这极大地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是中国人民在面临各种困难依旧顽强奋斗的坚韧意志。集体主义也是中国人民坚持命运与共,坚持同呼吸、共命运的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国家始终强调生命至上,就是始终记挂着在伟大抗疫精神形成过程中我们党从未忘记人民,从来都以生命安全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二)以举国同心为精神支柱抗击疫情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党和人民是始终把举国同心作为抗击疫情的精神支柱,不仅如此,举国同心更是为抗击疫情取得胜利提供了根本方向。中华民族自古多难兴邦,几经风雨,历尽沧桑磨难却从未倒下,是团结拼搏,是生死与共,更是同有一颗爱国心,同有一腔为人民服务的热血,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特有的中国精神是众志成城的具体体现,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仍然会是举国同心的前进动力,更是拧成一股绳,共出一份力,手牵手,心连心,用强大的中国精神,快速的取得阶段性的胜利的重要秘诀。(三)以舍生忘死为奉献使命舍生忘死是无数医护人员以及志愿者们冲锋陷阵的勇气,他们甘愿付出生命,他们敢于挺身而出,他们用自己伟 大 抗 疫 精 神 对 新 时 代 大 学 生 成 长 成 才 的 指 导 意 义朱聪明高明翯荫创新创业160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