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雕每从心底出 妙绘皆自意中生——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pdf
下载文档

ID:3640635

大小:1.37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精雕每从心底出 妙绘皆自意中生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 心底 妙绘皆 意中 中国 工艺美术 大师 张育贤
中国陶瓷工业|China Ceramic Industry2023 年第 4 期|2023.No.4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研究(19492019)(19ZD24)。陈丽萍(1971-),女,福建漳州人,博士,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东方(1982-),女,山东安丘人,景德镇陶瓷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DOI:10.13958/ki.ztcg.2023.04.014Fine Sculptures from the Heart,and Wonderful Paintingsfrom the Mind:an Interview with Zhang Yuxian,Master ofChinese Arts and Crafts精雕每从心底出 妙绘皆自意中生精雕每从心底出 妙绘皆自意中生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陈丽萍任东方摘要:摘要:张育贤(1938-),景德镇“昌南九老”之一,著名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早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受教于谢天锡、尹一鹏、施于人等老师,有着良好的造型基本功;亦师从景德镇陶瓷雕塑名家蔡金台、曾龙升等人,继承了景德镇传统雕塑技艺。张育贤早期的艺术作品大多是现实主义题材,歌颂工农兵、歌颂社会主义新时代。20 世纪 80 年代受到国外艺术的影响,他开启了超写实陶瓷雕塑的探索之路。关键词:关键词:张育贤;造型基础;传统技艺;现实主义;超写实雕塑Abstract:Zhang Yuxian(1938-),famous sculptor and amaster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is one of the Nine Elders inChangnan of Jingdezhen.He graduated from JingdezhenCeramic Institute,majored in sculpture in his early years.Inthe college,he practiced to improve modeling skill,and histeachers were Xie Tianxi,Yin Yipeng,Shi Yuren etc.He alsoinherited the traditional ceramic techniques from Cai Jintai,Zeng Longsheng and other famous ceramic sculptors inJingdezhen.Zhang Yuxians early works of art,with theimages were the workers,peasants and soldiers,expressed thetheme of realism.In 1980s,Zhang Yuxians art changed under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art.He explored hyper-realisticceramic sculpture.Key words:Zhang Yuxian;modeling basis;traditional skills;realism;hyper-realistic sculpture一、学院教育与民间技艺的融合学艺经历一、学院教育与民间技艺的融合学艺经历张育贤于 1956 年考入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该校是文化部在景德镇创办的一所高级中等专科学校。1958 年,它与江西工业技术学校(南昌)的陶瓷专业合并成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当时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唐山、潮州、德化等全国各大产瓷区,毕业后他们也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张育贤在此接受过正规的学院雕塑基础教育,师从尹一鹏、施于人等艺术大家,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 年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对已经退休的曾龙升先生十分重视,希望他能够带一名学徒,传承景德镇陶瓷雕塑的传统技艺。这名学徒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和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后来经景德镇市政府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协调,将张育贤调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成为曾龙升的关门弟子。景德镇的传统陶瓷雕塑技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一代代工匠艺人在日常创作、生产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在学院教育出现之前,这种技艺是师徒相承或者家族传承,并没有明确的文字记录。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希望传统技艺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十分重视保护技艺突出的技术人才,因此委派张育贤跟随曾龙升学习传统的景德镇陶瓷雕塑制瓷技艺。这种技艺与学院教授的雕塑手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很多程式化的内容。艺人们在日积月累的创作中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民间传说曾龙升可以在袖筒中塑造人物,曾先生说是因为天气太冷了,放在袖子里捂着。这个传说在形象上美化了塑造者,后来被夸张地描述成不用眼睛看也能达到传神的程度,但这个故事也反映了曾先生的技艺精湛。张育贤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接受过雕塑技艺的训练,曾龙升不同意他以临摹作品的形式来学习,认为若有雕塑基础,就要自行创作。20 世纪 50 至60 年代,景德镇的艺术家创作了很多将观赏与使2023 年第 4 期|2023.No.4“陶瓷艺术研究”专刊|Special Issue of Ceramic Art Research74用功能相结合的陶瓷台灯,这类台灯多数有主题性,如曾龙升的遗作儿童放哨,就是在曾龙升的鼓励下,张育贤最终将其完成的。后来张育贤又创作了方志敏太白醉酒济公观音岳飞盗御马等作品,陶瓷雕塑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时社会上有些创作者在造型形式上夸张变形以引起世人的关注,针对雕塑方向的创作选择,张育贤也有些迷茫,便询问曾龙升自己将来走哪条路。曾龙升为打消年轻人的顾虑,建议他走一条雅俗共赏的路子,是他艺术道路上的引路人。张育贤至今保留着曾龙升生前使用过的黄杨木工具(图 1),可见他对曾龙升老师深厚的感情。图 1曾龙升赠送的工具二、艺术创作与体验生活早期主题性陶瓷雕塑的探索二、艺术创作与体验生活早期主题性陶瓷雕塑的探索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社会大环境中,张育贤创作了大量现实主义题材的陶瓷雕塑,表现的内容大多从社会生活体验中选取,有着生活的真情实感,反映的是当时青年们热爱新生活、热爱劳动的场景,也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1964 年,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和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组织江西省的美术家深入生活,也为了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张育贤被分配到武夷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体验生活,当时还有曾山东、陈敬标两名景德镇的艺术家,三人一起在武夷山跟武夷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学生一起劳动,白天砍柴,晚上构思创作。张育贤被分配的创作题材是“共产主义大学教授”,去体验了生活之后,发现创作题材与生活实践完全不符,便决定独立寻找创作内容。有一天早上,他偶然看到有人在磨刀,在这一景象的触动下就想到了一句俗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根据这个题材绘制了小稿子,并把它制作成了陶瓷雕塑,唐志仁为作品改名为锋从磨砺出(图 2 左)。该作品参加了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也在上海、北京、广州三个城市展示,并在当时全国的各大报刊上发表,包括羊城晚报、北京晚报、光明日报、大公报、工人日报等,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这也成为了他的成名作。锋从磨砺出中女青年眼神刚毅,身体呈现斜向上的姿态,双手持柴刀,左手大拇指试锋刃,充满了力量感。工农兵形象是当时讴歌的对象,这件作品既贴近生活,又符合时代的主旋律,是当时社会背景下现实主义思想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1974 年,张育贤来到鄱阳体验生活,到了渔岛和建民水库两个地方,回景德镇后创作了两件作品,一件叫朝霞,表现了一位知青打渔归来,背着渔网的形象;还有一件是在建民水库构思的,题目叫黄金时代,表现了一位知青跟老农在一片稻田上交谈的场景。20 世纪 50 年代至70 年代,政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量城市中的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参加劳动实践。张育贤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早期的创作题材基本来源于下乡的亲身生活体验,同时又适当加入了艺术上的加工与提炼,避免了艺术创作上的空想和闭门造车,也避免了同类主题创作的雷同,使作品尽可能地反映时代生活。20 世纪 70 年代电影在中国得到了推广,成为当时少有的娱乐方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影视中可歌可泣的人物也成为陶瓷艺术的表现对象。1975 年,电影闪闪的红星在景德镇鹅湖拍摄,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安排创作潘冬子瓷雕,部所委派周国桢、康家钟、张育贤、郭琳山四人跟随摄制组。他们花了 3 个小时为潘冬子写生,头像的小稿如今还被保存着,当时这个演员大约十几岁。张育贤创作了手里拿着一支红缨枪的潘冬子站在一堆柴火旁边(图 2 右),塑造了一个勾着腰躲避的形象,巧妙地体现了他与敌人的周旋,手中拿着的红缨枪和坚定的眼神体现了他一心想参军和为母亲报仇的决心。雕塑采用的是写实主义手法,没有添加任何装饰,这个形象和表现主题抓住了观众的心。这类影视作品形象,张育贤还创作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录制的祭红主题雕像。伴随着影视的推广,人们心目中对这些形象有一定的认知。而这两大艺术的跨界合作,对当时的电影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在计划经济时代,有时创作是部所里的任务,尽管在一定中国陶瓷工业|China Ceramic Industry2023 年第 4 期|2023.No.475程度上很难体现艺术家的追求、思想与风格特征,但张育贤也尽最大努力让它反映故事和时代精神。图 2锋从磨砺出(左)小哨兵(右)张育贤张育贤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创作的陶瓷雕塑主要以人物题材为主,多为工农兵、知青等现实主义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从以往受剥削受压迫的生活中脱离了出来,开始了自己当家作主。这些题材无不体现出人民在新的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表现他们不畏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陶瓷雕塑表现戏曲、文学和历史的题材内容。这类题材在构图形式上一般采用头上扬,身体弯曲向上,形成一种刚强有力的升腾气势,在艺术上体现了新时代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三、艺术创作上的转折点超写实瓷雕的创作三、艺术创作上的转折点超写实瓷雕的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景德镇的陶瓷雕塑创作者如周国桢、何念祺等利用陶瓷的工艺属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伴随着政治生活的发展,艺术更多地向着表现和歌颂现实生活的轨道上发展。在 20世纪 70 年代,张育贤看到美国比姆公司的一尊瓷雕熊猫,技法写实,熊猫皮肤上的毛感真实,捏制的一片片竹叶也非常逼真。受此启发,他也想尝试超级写实风格,但这种风格又不能照搬西方艺术,要有中国艺术的独特性。他便创作了一件鱼篓与猫,鱼篓上面趴着几只猫,还有一只螃蟹,逼真的鱼篓效果非常突出,这是张育贤初次探索超级写实瓷雕风格的作品。20 世纪 90 年代张育贤又创作了名叫静夏(菜叶子蜗牛)的作品(图 3 左)。作品中菜叶子筋脉、肌理具有逼真的效果,趴伏着的蜗牛伸长了脖子,细节中彰显着生活的情趣,也体现了张育贤敏锐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它带有很强的工艺性,经历过火的熏陶,模拟自然又超越自然。张育贤认为尽管作品风格是超写实的,但是创作者还要有自己的思想,艺术创作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张育贤后来创作的荷塘佳音(图 3 右)延续了这种超写实风格,跃跃欲试的一只青蛙蛰伏在荷叶上,把青蛙的机警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体现了张育贤对于一般昆虫的细致观察,造型充满生活的真实性。“我有一个小册子,随时记录身边的鸟禽、昆虫,比如飞舞的蜜蜂、蠕动的虾、游泳的鸭子,在平时的写生中要注意它们的结构和动态,像游动的鸭子,鸭子的羽毛、头和身体的比例关系,游动时的动态,都要仔细的观察与表现,写生就是创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注重写生才不会在创作中出现纰漏”,他谈到当时的创作情景。荷塘佳音这件作品由于跟普通窑搭窑烧制,烧了几次才成功。荷塘佳音参加了 90 年代景德镇市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50 周年在北京做的一个成果展,在北京展览的时候,有六七位中央首长参观展览,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观看后盛赞该作品,并题词“国之瑰宝”。图 3静夏(左)荷塘佳音(右)张育贤超写实瓷雕是张育贤在现实主义题材之外创作的极具个人风格特征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关注自然、关注细节,将田园中昆虫、菜蔬微妙的细节表现出来,但与西方的超写实主义绘画和雕塑又有所不同,西方的超写实主义极尽所能地表现事物本身,它的视觉真实性甚至超出了我们眼睛看到的真实事物,为了实现让人惊讶的艺术表现力,甚至不惜借助于精密的仪器。但张育贤的超写实材料是传统的,追求传统的田园趣味,技术和工艺的表现力弱化在了朴素的审美中。看到这只小青蛙、小蜗牛,我们是感动的,为艺术家捕捉一种生命力而感动。2023 年第 4 期|2023.No.4“陶瓷艺术研究”专刊|Special Issue of Ceramic Art Research76四、陶瓷是思想与工艺的结合民间技艺彰显着智慧四、陶瓷是思想与工艺的结合民间技艺彰显着智慧在访谈中张育贤提及了两个民间技艺的事例,颇具启发性:“我跟曾龙升先生学习的是传统陶瓷雕塑技艺,这种技艺有一定的程式化,是老一辈艺人总结下来的经验。比如说面部如何塑造、衣纹如何处理,衣纹不会根据肌肉的变化而走动,民间传统是直接做衣纹,而学院里训练的人物造像是先做骨骼、肌肉,再加衣纹,二者区别较大。我的作品荷塘佳音,造型方面非常写实,工艺上又是民间的手法,这件作品边沿不到 1mm,中间 3mm 4mm,如果不是传统技艺,根本无法实现。”“再比如有位学生用石膏翻模一头牛,肚子的位置卡模了,取不出来,我认为模子是用石膏补过,并用桠杷(一种雕塑工具)压进去,这种挤压导致石膏密度变高不吸水,就产生了与原石膏模具的密度不同,最终导致卡模。我提出了解决方案,把补过的石膏挖出来,重新用毛笔蘸石膏补,便解决了卡模的问题,这些都是民间艺人总结的经验,是景德镇陶瓷雕塑的传统技艺。学院内的教学很少涉及到这些具体的工艺和问题,所以学院教学与传统经验并没有冲突,学院教学强化结构、比例与造型,而民间工艺在技艺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它们是互补的。”20世纪70年代上海锦江饭店接待了柬埔寨领导人西哈努克,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准备创作一套餐具来接待外宾。这种餐具在上菜时隔着十几米远,只看器物的外形就知道是什么菜。张育贤负责设计一件鱼盘,他在 1975 年画过一个鲤鱼的小稿子,这次把它改成鲑鱼盘,正好与贵宾相适应。但是该盘的子母口在烧制时容易变形,边沿处翘起,影响美观。当时有两位陶瓷工人给了他一个建议,即常态的器物口沿是母子口,即下包上,这个可以改成子母口,即上包下,这样由于母口的遮挡,烧制出来就看不到子口的密封程度。张育贤还把子口的部分改成了波浪式,用一种视觉的形式改造了工艺上的不足。这个鲑鱼盘的设计是成功的,它是民间艺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解决陶瓷雕塑的实际工艺问题。正规的学校教育与民间工艺传统虽然存在着形式上的不同,但在实际创作中是互补的。学校教育一方面开发思维,另一方面打下扎实的造型基础;而民间工艺自成系统,是民间艺人代代相传的经验,能够解决实际创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创作者要走向社会实践,就要向民间艺人学习,二者并不冲突。五、结语五、结语张育贤老师从 1959 年毕业至今,工作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到景德镇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陶瓷艺术创作,那是单位分配的任务,张育贤从生活中、实践中去认真完成它;也经历了商品经济时代的陶瓷艺术探索,他的超写实瓷雕和人物雕塑被大众和学术界广泛认可。他的艺术创作总是以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为基础,在不断尝试中探索艺术实践,内容涉及人物、动物、禽鸟、昆虫、蔬菜等。在采访中张育贤畅谈了艺术教育要博采众长,要有学院派扎实的造型基本功,也要向有丰富经验的民间师傅请教和学习,将二者互补融汇,既创作出有思想的作品,又能够解决陶瓷的工艺问题,最终使作品完美呈现。艺术创作者要不断地体验生活,细致地观察自然,将生活和自然中的千姿百态融合进艺术作品,才能使作品焕发朝气、吸引欣赏者。艺术创作还要探索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形成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魅力。艺术创作者要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正如张育贤所言:“人才多从逆境出,不要怕吃苦。个人靠勤奋干自己喜爱的事业就是最幸福的事情。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并且做了自己一辈子喜欢的艺术事业。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培养我的地方,一路走来有不少的机遇,也离不开自己的刻苦与勤奋。先天不足,后天勤能补拙。”(责任编辑:彭楠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