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Hp感染的效果观察.pdf
下载文档

ID:3640632

大小:2.39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荆花胃康 胶丸 治疗 十二指肠 溃疡 Hp 感染 效果 观察
41综合报道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 0 2 3年9 月第2 3卷第18 期荆花胃康胶丸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伴Hp感染的效果观察王利慧(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消化三科濮阳457 0 0 0)摘要:目的: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DU)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 0 2 1年3月至2 0 2 3年3月于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 4例DU伴H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 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治率、中医证候(TCM)积分、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Hp根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M积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转化生长因子(TGF-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及生长抑素(S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CM积分、GAS、MT L、T G F-I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S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U伴Hp感染患者采用荆花胃康胶丸与标准四联疗法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溃疡愈合效果及Hp根除率,调节SS、G A S、MT L 及TGF-Bi水平,控制病情进展,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四联疗法;荆花胃康胶丸;Hp根治率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3.18.012十二指肠溃疡(DU)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 DU的重要病因。目前针对Hp感染根除方案的研究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Hp感染根除的方法已从最初的经验性单一抗生素疗法逐渐转变为三联、四联疗法治疗,但随着治疗方案疗程变长、药物组成增多,抗菌药物所产生的耐药性及不良反应逐渐增加,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后Hp根除率不断下降 1-2 。近年来,中药治疗 DU伴 Hp感染得到了临床重视,中医学中并无DU这一病名,但依据其临床症状可归属于“胃皖痛”的范畴,DU病机是本虚标实,脾胃虚弱是其本,瘀血、湿热、气滞、郁热是其标3。荆花胃康胶丸是由土荆芥和水团花按照一定比例制成,具有清热化瘀、理气散寒的功效,适用于各种伴有胃皖部疼痛、反酸及胀满等消化系统疾病中 4。本研究观察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DU伴Hp感染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 0 2 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 4例DU伴Hp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 例。观察组男2 2 例,女2 0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3例,专科及以上19 例;内镜分期:A1期18 例,A2期2 4例;年龄2 2 6 8 岁,平均年龄(41.2 56.31)岁。对照组男2 5例,女17 例;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25例,专科及以上17 例;内镜分期:A1期16 例,A2期2 6 例;年龄2 0 6 5岁,平均年龄(40.9 7 6.2 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号:20210210-2 号)。1.2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DU中医诊断符合相关标准: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 0 17)5,辨证为脾胃虚寒证,主症为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四肢不温;次症为泛吐清水,纳呆食少,神疲肢怠,面色无华,大便稀;舌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或迟;DU西医诊断符合相关标准: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 0 11年天津),经胃镜检查发现DU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 0 2 3年9 月第2 3卷第18 期病灶;Hp感染诊断符合相关标准: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其中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或组织切片染色阳性,或 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能够耐受荆花胃康胶丸、标准四联疗法治疗。(2)排除标准:近4周内使用过抗生素、铋制剂或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有滥用药物史;合并心脏病、高血压;合并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造血系统疾病;无法清晰描述病史,依从性较低;妊娠、哺乳期女性;有Hp根除治疗史。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克拉霉素片(国药准字H20063814)口服,50 0 m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国药准字H20073710)口服,1000mg/次,2 次/d;枸橡酸铋钾胶囊(国药准字H20183323)口服,2 2 0 mg/次,2 次/d;奥美拉唑钠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51864)口服,2 0 mg/次,2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荆花胃康胶丸(国药准字Z10970067)治疗,口服,16 0 m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d。1.4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治疗14d后,患者溃疡完全愈合,炎症消失,为痊愈;溃疡消失,但仍可见炎症,为显效;溃疡缩小50%,为有效;未达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有效+显效+痊愈。(2)Hp根治率:停药2 8 d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若为阴性则为Hp根治。(3)中医证候(TCM)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 中标准将主症、次症依据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进行计分,主症计分为0 分、2 分、4分、6 分,次证计分为0 分、1分、2 分、3分。得分越低表示症状越轻(4)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估,满分10 0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实验室指标: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胃动素(MTL),采用酶联免SS(pg/ml)GAS(pg/ml)组别n治疗前对照组427.34 1.69观察组427.19 1.74t0.401P0.690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42疫吸附法测定转化生长因子(TGF-)。(6)不良反应:观察皮疹、腹泻、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用(x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及Hp根治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Hp根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 1两组临床疗效及Hp根治率比较 例(%)临床疗效组别n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4281.905)观察组42122857)18428610238D247640952439928640875486P00432.2两组TCM积分及SF-36评分比较交治疗后,两组TCM积分均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CM积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2 两组TCM积分及SF-36评分比较(分,Xs)TCM积分SF-36评分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211.58 3.20观察组4211.72 3.120.203P0.840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2.3两组SS、G A S、MT L 及TCF-I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 SS均高于治疗前,GAS、MT L、T G F-,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S高于对照组,GAS、MT L及TGF-1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表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组别皮疹腹泻头晕恶心合计对照组421(2.38)观察组422(4.76)XP3讨论目前DU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晰,但十二指肠黏膜易受到多种侵袭因子,如Hp、胃蛋白酶、胃酸等,同时由于胃黏膜黏液屏障及多种保护因子防御失衡,诱发DU,其中Hp已成为诱发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致病因素。目前标准四联疗法治疗 DU 伴 Hp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中克拉霉素能够对细胞核蛋白亚基连接进行阻碍,抑制蛋白酶合成抑菌;阿莫西林可对细菌拓步异构酶活性进行抑制,达到杀菌效果;奥美拉唑钠肠溶片能够抑制胃酸分泌,改善十二指肠黏膜血流,保护胃黏膜;枸橡酸铋钾胶囊能够在酸性环境中形成保护面覆盖在溃疡上,以避免胃酸侵袭溃疡,并可促进前列腺素释放,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杀灭 Hpl0-1。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Hp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采用标准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DU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中医学认为DU病机为脾胃虚弱,情志、饮食及外邪等因素致胃皖痛 12 。DU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虚气血运化减弱,胃络瘀滞,寒邪之气侵袭,凝结于胃皖部,累及脾阳,脾胃阳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不足,故出现上腹疼痛、暖气及反酸等症状 13。荆花胃康胶丸主要成分是土荆芥和水团花,两者均归于脾经,具有清热化瘀、理气散寒之功;土荆芥理气散寒,水团花清热利湿,一寒一热,使中焦气机疏导,兼有化瘀止痛之功;土荆芥能够散寒、理气,使客于胃肠之寒邪除,气机得以通畅,脾胃渐运,胃痛则止;水团花可活血化瘀,气行瘀散 14。经现代药理学证实,荆花胃康胶丸具有抑制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胃动力、降低胃酸、增强胃黏膜屏障、促进胃黏液分泌等作用,有利于杀灭Hp,具有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 0 2 3年9 月第2 3卷第18 期修复及保护胃黏膜等多靶点功效,能够对各种原因所诱发的DU均具有保护作用 15。此外,荆花胃康胶丸能够有效杀灭Hp,与增加Hp临床耐药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关。0(0.00)1(2.38)1(2.38)1(2.38)1(2.38)3(7.14)1(2.38)5(11.90)0.1380.710有研究指出,DU患者往往存在 SS、G A S、MT L等胃肠激素分泌异常,SS是抑制GAS及胃酸分泌的重要激素,由胃肠黏膜D细胞分泌;GAS能刺激黏膜产生胃酸,是由胃窦及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MTL能够诱发胃强烈收缩,Hp感染会促进MTL释放。TGF-I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及分化、局部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TGF-I水平升高可能与Hp相关的免疫炎症紊乱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p根治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TCM积分、GAS、MT L、T G F-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S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CM积分、GAS、MT L、T G F-i水平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SS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DU伴Hp感染有利于提高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效果,调节SS、G A S、MT L 及TGF-I水平,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临床应用安全可靠。与钟锦玉等 18 研究结果相似。综上所述,DU伴Hp感染患者采用荆花胃康胶丸与标准四联疗法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提高溃疡愈合效果及Hp根除率,调节SS、G A S、MT L 及TGF-1水平,控制病情进展,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参考文献1尚辉辉,王静,吕娟,等.四联疗法与序贯疗法对部队官兵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 .临床军医杂志,2 0 2 2,50(2):18 2-18 4.2刘凯华,贾海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研究 .贵州医药,2 0 2 2,46(12):19 53-19 54.3蔡传运,张丹妮“脾胃虚寒夹滞理论”指导下的四联+安胃清幽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J.贵州医药,2 0 2 2,46(3):411-412.4姜欣,刘丹,韩林,等.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治疗 Hp 阳性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J.中国医药导报,2 0 2 0,17(18):155-158.5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张声生,王垂杰.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 0 17).中华中医药杂志,2 0 17,32(9):40 8 9-40 9 3.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 0 11年天津).中国中(下转第10 5页)105儿肺部通气,利于肺功能恢复,改善肺部微循环,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身体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吴新婷等 研究表明,肺力咳合剂辅助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缓解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中医学将急性支气管炎归为“咳嗽、喘嗽”范畴,因患儿外感邪毒侵袭,肺失宣降,脾胃虚弱,痰浊内生导致,中医治疗以镇咳清痰、清热解毒为主 12 。肺力咳合剂是一种苗药制剂,由红花龙胆、白花蛇舌草、黄芩、前胡、百部、梧桐根、红管药等七种中药制成,其中红花龙胆、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效;前胡、红管药具有止咳化痰、散风清热之效;百部、梧桐根、黄芩具有润肺止咳、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之效 13。诸药合用,共奏止咳化痰、清热疏风之效,可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利于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改善肺部通气。现代药理学表明 4-15,肺力咳合剂组方中的红花龙胆、黄芩、前胡可抑制致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缓解机体器官平滑肌收缩反应,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还可降低乙酰胆碱的兴奋性,利于促进肺泡表面物质形成,调节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促进患儿机体恢复。综上所述,肺力咳合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利于肺功能恢复,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机体恢复,且无明显不良+(上接第43页)西医结合杂志,2 0 12,32(6):7 33-7 37.7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中华消化杂志,2 0 17,37(6):36 4-37 8.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 0 0 2.2 15-2 16.9孙连博,马静.不同中医症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与Hp感染及PG水平的相关性 .四川中医,2 0 2 0,38(4):7 7-8 1.10林山锑,程聪,雷丽萍,等.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 0 2 2,2 2(2 3):448 9-449 3.11常菲,奚宇杰,杨青,等.乳酸菌素片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对社区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电图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 0 2 1,33(9):1049-1054.12蔡宏波,王海强,蔡宏宇,等.谢晶日教授治疗脾胃虚寒型复合型消化性溃疡临证经验 J.海南医学院学报,2 0 2 2,2 8(2):148-151.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 0 2 3年9 月第2 3卷第18 期反应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1李才平,刘婧华.橘红痰咳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及对IL-1、s T R EM-1和CysLTs水平影响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12):248-252.2刘欣立,魏冬梅,卢建,等.自拟冬夏桔甘方辅助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J.河北医药,2 0 2 1,43(11):16 6 1-16 6 4.3刘培杰,施小山,杨默.清肺抑火胶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J.现代药物与临床,2 0 2 0,35(6):110 2-110 5.4张颖超,单淑香,唐淑金,等.肺力咳合剂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1):2293-2298.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基层诊疗指南(2 0 18 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4):314-317.6李井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 J.药物评价研究,2 0 15,38(2):113-119.7段永彬,罗丽红,张俊霞.金振口服液联合美洛西林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物与临床,2 0 2 1,36(5):10 36-10 39.8薄慧,刘娜娜,薛辉,等.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物与临床,2 0 2 1,36(9):18 43-18 47.9陈书挪.头孢克与头孢克洛分别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2 0 2 1,36(13):30 0 0-30 0 2.10杨倩,徐迎军,邹洋,等.金振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 0 2 2,2 2(10):19 56-19 59.11吴新婷,孟远翠,郑玲芳,等.肺力咳合剂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 0 2 2,2 2(2 2):4316-4319,432 5.12倪灵霞,瞿秋兰,光伟.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对急性支气管炎患儿气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中国妇幼保健,2 0 2 2,37(10):18 32-18 34.13王江涛.肺力咳合剂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婴幼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研究 J.现代药物与临床,2 0 18,33(4):8 2 3-8 2 7.14陈净,张文双,邹映雪.肺力咳合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 .现代药物与临床,2 0 19,34(8):2 39 8-2 40 1.15钱瑜琳.肺力咳合剂联合复方甲氧那明对慢性咳嗽患者血气指标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J.山西医药杂志,2 0 2 0,49(2 0):2 8 0 5-2 8 0 8.(收稿日期:2 0 2 3-0 5-10)+.13李雅萍.温胃补脾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J.陕西中医,2 0 16,37(9):1136-1137.14王瑞昕,张声生,周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对 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 0 2 1,2 9(9):610-614.15张凯辰,蔡利军,杨晓迪,等.荆花胃康胶丸、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 0 2 1,2 9(7):48 3-48 6.16胡浩,聂伟.健胃愈疡汤联合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溃疡面积、胃肠激素的影响 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2 1,2 3(4):7 9-8 1.17陈瑾,丁希云,王国平,等.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影响因素及胃蛋白酶水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 0 2 0,30(19):2 9 7 0-2 9 7 4.18钟锦玉,李超杰,李佳,等.荆花胃康胶丸联合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溃疡胃镜形态学及HP清除率的影响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 0 2 1,2 3(1):105-107.参考文献(收稿日期:2 0 2 3-0 6-1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