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捐赠者:蕴玉怀珠 无私献宝.pdf
下载文档

ID:3640450

大小:1.65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捐赠者:蕴玉怀珠 无私献宝 捐赠者 蕴玉怀珠 无私 献宝
74 人民周刊 /2023年第16期特别策划 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捐赠者:蕴玉怀珠 无私献宝 本刊记者 钱敏/中国美术馆 杨子近日,走进中国美术馆,从正在举行的纪念建馆60周年系列展中,记者发现了不少来自捐赠者的展品。比如在六层藏宝阁展出的北宋苏轼 潇湘竹石图、元代倪瓒 鹤林图、明代沈周 万木峰图、明代文徵明 叠嶂飞泉图、明代唐寅 湖山一览图 等,由邓拓捐赠;三层展出的靳尚谊油画八大山人 由靳尚谊本人捐赠;三层展出的吴昌硕 红梅 由老舍、胡絜青家属舒济、舒乙、舒雨、舒立捐赠;雕塑展区展出的熊秉明雕塑 骆驼 由杨振宁、翁帆夫妇捐赠从1963年到2023年,一个甲子的时光流转,中国美术馆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美术作品3万余件,它们种类丰富,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篆刻、年画、连环画、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品等,其中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潇湘竹石图它是中国美术馆13万余件藏品中,年代最久远的书画作品。“君爱文物非爱宝”“君爱文物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 潇湘竹石图的捐赠者、人民日报社第四任社长邓拓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而这正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副主任 王必胜所著邓拓评传中记述,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起,邓拓就开始注意收藏名人字画。为了取得绘画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他曾多方访求、购买。书中特别提到了潇湘竹石图的来历。“1961年,四川一位白姓老人拿来一幅苏东坡潇湘竹石图,由于年代久远,辨识困难,加上苏轼的画罕有传世,人们不好确定这幅画的真伪。邓拓得知此事十分高兴。苏轼绘画的事情,在文献上虽有记载,却没见作品传世。对于中国美术史研究,这是不可多得的。他仔细辨认此画后,认为真迹可能性很大,决定买下来。”最初,卖方要价很高,但看到邓拓如此珍爱,遂降价为5000元,而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为了不让名画流散,邓拓不惜血本。“他拿出自己多幅藏画对换,并找荣宝斋一位画家朋友商定,把所藏的二十几幅古画作价给荣宝斋,然后由荣宝斋支付3000元,又加上一部分稿费,邓拓买下了这幅古画。”难能可贵的是,邓拓的收藏并不是为了玩赏于案头,而是为了“抢救文物、献宝于国家、造福于社会”。在一篇文章中,邓拓表达了自己收藏文物的初衷:“一个国家,特别是有长期革命斗争传统的国家,历史文物非常丰富,光靠国家博物馆收藏是不够的。如果有一批民间收藏家,随时随地注意收藏革命的、历史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文物,贡献给国家,那就方便得多了。”先后多次,邓拓将辛苦收藏的文编者按:近60年前,因捐赠 潇湘竹石图等百余件古画,时任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的名字从此与中国美术馆紧密相连。中国美术馆,国家级艺术殿堂。在这里,一个共同的理由爱好美将原本没有交集的人们“串”在一起。他们中,有奉献美的捐赠者,有守护美的修复者,有传递美的志愿者,更多的是欣赏美的参观者,以不同的形式,与中国美术馆结下不解之缘。本刊记者带您从不同角度感受他们与中国美术馆的美好故事。75 人民周刊 /总第192期中国美术馆藏北宋苏轼绢本水墨画 潇湘竹石图(局部)(中国美术馆供图)物古籍捐献给国家博物馆。1964年,他更是把包括潇湘竹石图在内的宋画5件、元画9件、明画35件等珍藏多年的百余件古画,悉数捐献给中国美术家协会作为国家藏品。收藏之外,邓拓在绘画艺术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从 鉴赏新罗山人作品的感受到从石涛的一幅山水画谈起再到郑板桥和板桥体等,邓拓创作了多篇论画及人的文章。据邓拓评传记载,1957年,他甚至有过撰写一部中国美术史的打算。“他认为,悠悠华夏古文明史,绘画艺术著称于世,而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薄弱。”遗憾的是,直到1966年不幸离世,邓拓的这一夙愿终究未能完成。“画家作品最好的归宿”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油画家靳尚谊看来,“美术馆是画家作品最好的归宿”。本着这样的理念,靳尚谊于2008年将八大山人 惊恐的妇女等39件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得意之作捐赠给中国美术馆,2019年又捐献了 短发女青年 画廊经纪人等35件精品力作。自建馆之初,靳尚谊就关心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工作,多年来,担任过历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评委乃至总评委的他,始终鼓励和引导美术家们将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在众多有识之士的积极支持下,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历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的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等,积累了丰富的馆藏资源。捐赠,可以让艺术生命得以永生。艺术大师吴冠中于2010年6月25日去世。为缅怀吴冠中,也为让公众走进他的艺术世界和心灵世界,中国美术馆工作人员不分昼夜,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特展。7月7日,“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共展出吴冠中生前捐赠的62件作品。展品中既有他早期的水彩画 五台山佛光寺唐塑,也有“文革”后期的 太湖鹅群;既有创作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油画 画中人、水墨画都市之夜,也有完成于他生命最后时期的珍贵油画野草 昼夜等。奉献爱心的还有海外友人。1996年,德国著名收藏家路德维希夫妇将巴勃罗毕加索、安迪沃霍尔、格哈德 里希特等欧美现代艺术大师的117幅作品赠予中国美术馆。在他们眼里,艺术的世界,不能没有中国。接受捐赠是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的重要来源。在中国美术馆官方网站“近期收藏”栏目,常沙娜捐赠的岩彩观无量寿经变、武永年捐赠的油画 信天游等一览无遗。“向捐赠者致敬”,以此为关键词搜索,官网上藏品捐赠的感人故事数不胜数。2020年春,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向捐赠者致敬中国美术馆藏捐赠作品展”,这是继建馆50周年捐赠作品大展后,又一场规模宏大的致敬展。而此次纪念建馆60周年系列展,“向捐赠者致敬”依然是重中之重。在一层展示大厅,分立两侧的“19632023向国家捐赠作品的捐赠者名录”红色巨型展板十分夺目。居若文、杜咏樵、胡一川、张一山捐赠主体有画家、国家干部、影视明星,有美术院校、博物馆、保险公司,有美术作品创作者家属,有中国人、外国人,等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犹如众星捧月,共同托举起中国美术馆这座“美的殿堂”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让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序列更加充实;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让“美的殿堂”更加绰约多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