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自诞生以来,因其表演形式的感染力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它结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演员动作、语言、舞美、灯光以及背景音乐等加以联系。在这一过程中,角色塑造非常关键,演员需要加强对作者和剧本的解读,把握好人物的真实情况,对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解析,勾勒出人物形象。利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进行角色塑造,通过演员的理解和表现赋予角色灵魂,使书本上的人物活灵活现地搬到舞台上,完成角色塑造。话剧表演的角色塑造要从不同性格、不同类型进行展示。角色塑造充分考察了话剧演员的专业能力,尤其是语言的处理、肢体形态的展现、人物内心的把握等多个方面,通过演员的肢体形态,展现角色特点;通过发音处理语言,使整体人物的语言表达更符合剧本要求,更容易增强记忆点;通过极具特色的妆造,突出角色形象。话剧表演中,要想更好地完成角色塑造,首先要对整体故事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剧本故事发展的走向,同时,还需要了解作者所处的生存年代、生活背景以及生存环境等方面。因为作者笔下的人物具有他承担的社会属性以及时代意识,透过人物进入作者的世界,以作者的视角感受角色所处时代背景的生命体验,能够使角色的雏形刻入演员心中。比如话剧《雷雨》,曹禺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创作,那不可控制的时代战争、戏剧性的发展环境,再加上其不幸的童年经历、常年压抑的家庭气氛,促使他通过角色和矛盾冲突控诉当时的社会,表达对封建势力的愤怒与憎恨。再比如,《阿Q正传》中,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是浙东农村被压迫阶级的最底层,封建统治造就了他的愚昧和无知,他像一只无头蜻蜓,到处乱闯,到处碰壁,找不到出路,他就在“幻想”中找寻“安慰”。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可笑的,但这种可怕的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是阿Q身上固有的吗?不!这是时代的产物,是长期封建统治意识的毒害、腐蚀、逼迫的结果。所以,当演员在塑造这样的角色时,就要充分了解角色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将时代独有的情感融入角色中,通过演员的理解和分析将人物转接到自己的身上进行呈现。话剧表演中,角色的塑造除了要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更要重视剧中人物关系的梳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故事脉络,塑造角色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话剧表演并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多位演员共同配合呈现完整的话剧故事。因此,只有将人物关系厘清,才能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有利于揣摩人物内心,从而在表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