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林科技》2023年10月第5期(总第295期)13文章编号:1002-0659(2023)05-0013-03梁基哲(辽宁省西丰县郜家店镇人民政府,辽宁铁岭112411)试验研究开敞度调控对人工红松阔叶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摘要:文章以人工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2个生长阶段,即生长Ⅰ阶段(林分开敞度调控15年)、生长Ⅱ阶段(林分开敞度调控22年),研究不同开敞度调控处理对人工红松阔叶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林分开敞度调控处理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容重呈均质趋势;对比表层土壤(0~10cm)和下层土壤(10~20cm)的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表现为表层土壤均高于下层土壤,且在速效氮含量方面,表层土壤和下层土壤之间差异显著。在土壤速效钾含量方面,生长Ⅱ阶段高于生长Ⅰ阶段,增加幅度为38.41%~51.88%。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林分开敞度调控处理下,人工红松阔叶林的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显著,表明通过林分开敞度调控,可调控其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人工红松阔叶林的生长。关键词:红松阔叶林;林分开敞度;土壤理化性状中图分类号:S791.24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3-07-19作者简介:梁基哲(1981—),男,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乡镇林业站管理工作。E-mail:victory45@126.com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资源,对促进植被生长、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在森林植被生长过程中,良好的土壤理化性状可以为其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有研究发现,开敞度调控对林地土壤理化性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人工红松阔叶林也是如此。适当的抚育强度能够更好地对林分结构进行调整,促进林木生长。本研究以人工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开敞度调控对人工红松阔叶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实现人工红松阔叶林的精准化培育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在辽宁省西丰县林业种植基地进行,该试验地位于东经124°16′10″~125°06′20″,北纬42°22′07″~43°07′35″,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年平均降水量738mm,全年无霜期135d左右,土壤以暗棕壤为主[1]。1.2试验设计试验以人工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2个试验阶段,即开敞度调控Ⅰ阶段和开敞度调控Ⅱ阶段。开敞度调控Ⅰ阶段的红松林为2007年种植,林龄为15年,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造林3年后开展幼林抚育工作;开敞度调控Ⅱ阶段的红松林为2000年种植,林龄为22年,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造林3年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