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卷南方农业学报·1762·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磷、碱性磷酸酶及植酸酶的变化特征廖远行,舒英格*,王昌敏,蔡华,李雪梅,罗秀龙,龙慧(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目的】研究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磷(MBP)、碱性磷酸酶(ALP)和植酸酶(PHY)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壤磷有效性变化,为改善喀斯特地区磷胁迫现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喀斯特地区的耕地、草地、园地、灌木和林地5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植被类型及不同土层(0~5cm、5~10cm、10~20cm、20~30cm和30~40cm)的MBP含量及ALP和PHY活性,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及冗余分析揭示三者与速效磷及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土壤MBP含量、ALP和PHY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灌木土壤0~5cm土层MBP含量为25.08mg/kg,显著高于除林地0~5cm土层MBP含量(23.63mg/kg)外的其他植被类型(P<0.05,下同);5种植被类型中林地土壤0~5cm土层ALP活性最高,为101.96mg/(g·d),各植被类型在20~40cm土层间土壤ALP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灌木、草地和园地土壤在0~5cm和20~40cm土层PHY活性有显著差异。不同植被类型影响下,土壤MBP、ALP和PHY均与土壤速效磷呈正相关。土壤MBP、ALP和PHY均与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和砂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其中有机质贡献率最高;与容重和黏粒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喀斯特地区土壤MBP含量、ALP和PHY活性及分布受植被类型及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灌木和林地土壤磷素利用率高且磷素来源丰富,耕地磷素利用率较低且来源单一。MBP、ALP和PHY是表征土壤磷素有效性变化的敏感因子,喀斯特地区有机质是影响土壤MBP、ALP和PHY的关键环境因子。关键词:植被类型;微生物量磷;碱性磷酸酶;植酸酶;土壤环境因子;喀斯特地区中图分类号:S15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1191(2023)06-1762-09收稿日期:2022-12-29基金项目: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黔科合基础〔2019〕1106)通讯作者:舒英格(1973-),https://orcid.org/0000-0002-7445-5070,教授,主要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及土地利用管理研究工作,E-mail:maogen958@163.com第一作者:廖远行(1997-),https://orcid.org/0009-0000-6891-3787,研究方向为土壤磷素养分,E-mail:791849349@qq.com南方农业学报JournalofSouthernAgriculture2023,54(6):1762-1770ISSN2095-1191;CODENNNXAABhttp://www.nfnyx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