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pdf
下载文档

ID:3638862

大小:4.52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景迈山古茶林 保护 管理 法规 体系 建设
12 摘 要:景迈山古茶林是一个经历了千年演化和传承的农业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基于集体自觉与契约精神的乡规民约对古茶林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申遗过程中,景迈山针对遗产保护管理实际状况形成了一套由国家法规、行业规定、地方条例、技术规范与导则等共同组成的规章体系,以及由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地方机构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古茶林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助力了申遗工作。文章对景迈山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法规体系进行梳理总结,并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管理提供景迈山实践与智慧。关键词:遗产保护管理;法规体系;乡规民约;景迈山;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DOI:10.19490/ki.issn2096-698X.2023.05.012-019Abstract:The Old Tea Forest of Jingmai Mountain is an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that has experienced thousands of years of evolution and inheritance.For a long time,local rules and civic regulations based on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the spirit of contract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tea forests.At the same time,during the nomination process for world cultural heritage,a set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mposed of national regulations,industry regulations,local regulations,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and guidelines,as well as a local agency management system linked by cities,counties,towns and villages were formed to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old tea forest heritage resources,aiding the nomination process.This paper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legal system of Jingmai Mountain,and provides experiences and wisdom for the sustainable 王珂欣1,陈耀华1*,周天宏2,陈正华2WANG Kexin1,CHEN Yaohua1*,ZHOU Tianhong2,CHEN Zhenghua2(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2.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云南 普洱 665622)(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2.Yunnan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Old Tea Forests ofthe Jingmai Mountain in Puer,Puer Yunnan 665622,China)作者简介:王珂欣(199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遗产与风景区规划。E-mail:.通信作者:陈耀华(1966),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区规划与世界遗产研究。E-mail:.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Construction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Regulatory System of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Old Tea Forests of the Jingmai Mountain in Puer专题/Special Theme13 2023年10月 第8卷 第5期 Vol.8 No.5 Oct.2023自从2006年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发布之后,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逐步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相融合1。“保护”是文化遗产工作的核心,包括了能使遗产系统稳定发展的一切作为和行动,管理的本质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手段2,是文化遗产相关的保护管理机构以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决策程序为基础来管控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事务。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是一项综合、动态的系统性工作,其根本目标是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处理与遗产地遗产资源联结的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尤其是文化遗产管理组织、当地社区以及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利益组织与协调。与西方垂直管理以及跨部门的咨询决策机制、“私人主导,政府引导”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体系不同的是,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是由地方政府来负责主导,并形成了与独特的“条块”相结合的保护管理决策体系3。农业文化遗产是世居民族以本土知识和传统经验为基础所形成的独特人文系统和景观,其活态传承及延续性,要求遗产地形成兼顾社区与政府、保护与发展的综合管理机制4。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是传统林下种植茶树的农业文化景观标本。千年来,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和谐相处,创造出了璀璨的普洱茶文化,当地民族始终奉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使得古茶园和传统村落得以有机生长,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充分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演进历程,也是宗教、部落信仰共同作用下的自然与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从2011年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开始,当地的传统生产、生活系统遭受着或内或外的冲击和影响,一方面是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增长需求;另一方面是申遗管控下的不当开发和过度利用,古茶林和传统村落的资源和风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此过程中,为了文化遗产资源价值的有机演进和传承,同时也为了社区当下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与社区、专家各方共同努力,在加强遗产资源价值保护和管理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其中,各级政府不断从顶层丰富完善,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遗产价值认知、保护和管理的法规条例,同时也注重结合当地的传统治理智慧,将乡规民约现代化、规范化,总体形成了一套完善且适用于景迈山当地的治理模式。1 景迈山古茶林遗产保护与管理概述2012年,“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列入联合国联农组织的全球重点农业遗产(GIAHS)保护试点,景迈山古茶林就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同年,景迈山古茶园被列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批准为中国202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10余年申遗过程中,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茶商、游客数量日益增加,人口增长和茶叶生产规模扩大都需要更多的建设用地和空间。于是,侵占耕地、森林等违规扩建的现象频频出现,加上申遗初期居民对遗产价值认知不足,尤其是担心申遗成功后管理更严,村民们在前期一段时间内建设意愿很强,对景迈山传统村落的风貌造成一定程度破坏,一些经济收入较高的家庭和商户,拆除木构传统民居,新修了一些大体量的综合建筑,包括居住、民宿、商业、茶厂等功能,钢混结构的现代建筑风貌严重影响了传统干栏式民居的真实性、协调性,影响了传统村寨的遗产价值。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建设活动是景迈山文化遗产有机演进的过程,村民们拥有自身发展权,单纯的禁止新建和管控并不能发挥长效作用。因此,如conversation and management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Keywords: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regulatory system;local rules and civic regulations;Jingmai Mountain;sustainable development14 何平衡保护遗产价值与合理发展诉求之间的矛盾,是景迈山遗产地管理机构和社区所共同面临的难题。不同主体对于遗产价值的认知水平有所差异,相应的发展利用需求也就不同,要想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强制性法规条例的有效执行机制是必要路径。尽管景迈山遗产地社区凭借着传统的宗教、部落治理环境基础,得到了评估组织的高度肯定,但在现代化治理体系当中,尤其是面临复杂发展诉求的申遗环境下,以法规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法律保护文件是景迈山文化遗产价值保护与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当地各级政府的努力下,景迈山古茶林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逐步从乡规民约走向法律法规阶段,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完成177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整理工作,其中法律27项、行政法规39项、部门规章55项、司法解释13项、地方性法规37项、国际国内公约6项,指导完善村规民约,逐步建立了以 文物保护法 为核心的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并构建了一个政府、社区、专家、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这套凝聚了自治与法治的独特治理智慧,有效保障了景迈山文化遗产价值的保护与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证了申遗工作的顺利推进。2 景迈山传统社会治理体系2.1 传统知识体系及管理机制的重要性传统社区的传统知识积累与管理实践构成了遗产系统的独特内涵,在遗产地的价值延续、保护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正向作用。传统知识体系及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广泛见于世界遗产组织发布的文件中,尤其是在遗产遴选标准、操作指南中。如,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发布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5条评估标准中,第3条和第4条分别明确了地方和传统知识体系、社会组织的内容,强调GIAHS系统应保持当地宝贵的传统知识和做法、巧妙的适应性技术和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支持农业、林业和(或)渔业活动的生物群、土地和水;应维护包含了乡规民约、宗教或精神体验形式的地方社会组织,可以在平衡环境和社会经济目标、提高韧性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又如,实施 世界遗产公约 操作指南(2021年)第97条、第108条和第132.5条也强调:所有财产都必须得到充分的长期立法、监管体制和(或)传统的保护和管理,并且明确合理的管理体系和计划是申遗的必要内容5。2.2 “政府、头人(老人)、宗教”三方协管方式据考证,在公元1014世纪,布朗族、傣族的先民前后迁徙至景迈山定居,并开始驯化栽培古茶树。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茶农培育形成了万亩有机古茶林,利用“垂直海拔土地利用”方式,形成“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景观结构,彰显了独特的传统林下茶种植模式。景迈山古茶林得以延续千年传承下来,最重要的是依靠了传统社会治理体系“政府、头人(老人)、宗教”三方协管的共治方式。其中,政府主管行政事务,德高望重的头人、老人负责族群事务,宗教人士具体管理宗教事务。自发的社区保护是景迈山有机演进的首要原因。“万物有灵”的茶祖信仰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宗教信仰,使人们形成了自觉的生态伦理、平和友善的道德品格与对自然神性心存敬畏的社会规范。这些长期发展形成的乡规民约对古茶林的管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不施化肥、不洒农药,在茶林中培育益鸟、散养牛羊,依靠生物多样性来防治病虫害;仅在春秋两季采茶、轮耕垦休、禁止在古茶林中种植其他农作物,保证茶叶品质;禁止随意砍伐树木,违者需在寨心向茶祖请罪,并且要负责修建一段村寨道路,同时在路旁立牌写明自己所犯的错误,以警示后人;不得随意进入林;开门节和关门节种种关于万物平等、取用有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礼制秩序和风俗禁忌,对景迈山整个保护区内的生态平衡、稳定延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乡规民约以具体的 芒景村保护利用古茶园公约 景迈村保护利用古茶园公约 景迈村茶叶市场管理公约等文本形式阐述着朴素、生态的传统治理智慧。2.3 传统乡规民约与遗产管理体系相结合步入申遗阶段后,这些传统的社会规范仍然焕发着鲜活的生命力,当地遗产管理机构将这些爱护古茶林的乡规民约进行规范化阐述,并纳入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申遗宣传手册 中(图1)。同时,补充与遗产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理论、政策(如宅基地管理)等,专题/Special Theme15 2023年10月 第8卷 第5期 Vol.8 No.5 Oct.2023采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图表和插画,增强社区居民对遗产价值的理解,当地政府还通过入户宣传、乡贤开班学习、青少年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图1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申遗宣传手册 内容节选(来源:北京大学申遗文本编制团队编制)3 景迈山古茶林保护与管理法规体系法律法规是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有效保障。依据景迈山古茶林所涉及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保护与管理对象,当地政府制定或编制的地方性法规、规划、导则等可归为以下5大类(表1)。表1 景迈山遗产保护与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规划保护管理对象规划或规章制度名称法规属性实施时间景迈山保护区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2015年7月1日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地方性法规2017年10月25日文化景观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2023年1月1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管理规划(20202040年)技术规范与导则2020年12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价值阐释与展示规划技术规范与导则2021年6月建设活动景迈山遗产地建设活动导则技术规范与导则2021年6月景迈山景迈、芒景行政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技术规范与导则2021年16 3.1 景迈山保护区对于景迈山保护区的整体保护与管理,当地县级政府制定了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以下简称 景迈山保护条例),明确了景迈山三级保护区5个片区(景迈、芒景、旱谷坪、芒云、付腊)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原则、制度、行为准则等,界定了景迈山保护区保护管理机构的职责,并制定了违反条例的个体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随后出台的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补充了景迈山保护区内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的细则,包括:加强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的职责体系,明确了自治县其他相关部门(包括水、环保、文化、林业、旅游、交通等)对于景迈山特定工作的权责内容,并完善了管理局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执法联动机制,使违法行为的处理更加高效。3.2 文化景观在 景迈山保护条例 颁布实施的6年之后,一方面,由于与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相关的上位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等发生了修订;另一方面,随着申遗工作的持续推进,景迈山的保护管理机构发生了变更,管理职责也进行了调整,对于遗产保护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所以省、市政府制定了 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以下简称 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明确了两级文化景观保护区保护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各管理机构与部门的行政责任与职责,通过法律条文的约束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景观的保护力度,同时也对保护区内经营活动、少数民族习俗活动、社会共治、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建议和规定,使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保护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全面性和前瞻性。此后,景迈山保护管理局还组织编制了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管理规划(20202040年)(以下简称 景迈山遗产保护管理规划)、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价值阐释与展示规划(以下简称 景迈山遗产价值阐释与展示规划),以规范和导则的形式对景迈山遗产保护、管理和阐释提供了依据。景迈山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主要包括遗产价值评估、规划措施、利用、管理方式以及具体的行动计划,是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法规性文件,建立起了符合景迈山遗产价值的有机延续模式、利用方式和管保护管理对象规划或规章制度名称法规属性实施时间建设活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奖补办法(试行)地方性法规2020年12月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遗产地建(构)筑物整治安置奖补办法(试行)地方性法规2020年12月1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遗产地建(构)筑物整治安置奖补办法(试行)-第一次修订地方性法规2021年3月3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遗产地建(构)筑物整治安置奖补办法(试行)-第二次修订地方性法规2021年5月13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遗产地建(构)筑物整治安置奖补办法(试行)-第三次修订地方性法规2022年7月18日古茶树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2009年景迈山古茶林及古茶树管护技术规定技术规范与导则2022年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2018年7月1日景迈山古茶林茶树病虫害认识与管控书籍2022年5月传统文化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地方性法规2012年表1(续)专题/Special Theme17 2023年10月 第8卷 第5期 Vol.8 No.5 Oct.2023理机制,成为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景迈山遗产价值阐释与展示规划 对景迈山的遗产要素和载体进行评估,按照分片区、节点和线路的方式,制订了遗产展示和阐释的具体策略、主题和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游客管理和配套设施规划,有效地阐释了景迈山古茶林作为“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的文化景观遗产价值,促进了公众对遗产价值的理解认同和对当地社区的尊重与爱护。3.3 建设活动规划是管理的必要手段。针对景迈山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遗产地保护管理局组织、委托相关机构编制了 景迈山景迈、芒景行政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 村庄规划),作为景迈山保护区村庄的法定规划,村庄规划 是景迈山景迈、芒景行政村(辖区14个自然村)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内容主要包括了村域规划(发展目标、空间格局、国土空间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国土综合整治、防灾减灾)、自然村规划(发展目标、空间格局、国土空间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国土综合整治、防灾减灾)以及近期实施计划和实施保障。景迈山遗产地建设活动导则作为又一遗产管理工具,是关于建设活动的实用性指导规范,囊括了各项遗产类型的保护策略和措施,以及遗产地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规范、引导、管理和监督细则,明确了遗产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审批、管理、监督职能和程序,导则的易读性使村民能够更便捷地参与遗产地的自主管理,提高地方遗产管理的效率。另外,为了切实保护好传统村落格局要素、文物建筑在内的传统村落风貌、文化景观特征等遗产价值载体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制定了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奖补办法(试行),对于遗产地范围内的一类传统民居建筑(F1)和二类传统民居建筑(F2)以及翁基、糯岗2个传统村落规定了奖补条件和标准、程序、资金来源等。同时,为了推进遗产地及惠民镇集镇景迈大桥沿线不协调建(构)筑物和重点景观路段环境的综合整治,当地管理局还制定了相应的政治安置奖补政策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遗产地建(构)筑物整治安置奖补办法(试行),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修订完善。3.4 古茶树对于古茶林、古茶树这些景迈山珍贵的自然资源和世居民族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当地政府先后制定了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2009年)、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2018年)、景迈山古茶林及古茶树管护技术规定(2022年),明确了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和服务监督的工作内容,并以法律责任保障保护程序的有效性。另外,为了方便茶农及相关管理人员科学管控古茶树,深入了解古茶树病虫害,古茶林保护管理局还组织专业人员编制了 景迈山古茶林茶树病虫害认识与管控,参与制订了栽培型古茶树管护地方标准 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管护规范,为古茶树的保护提供了实用性依据和技术标准。3.5 传统文化景迈山是多民族的融合之地,丰富多彩的乡风民俗汇聚凝结成景迈山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布朗族种茶传说、传统手工制茶、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民居营造技艺;景迈山茶膏制作技艺、景迈山传统手工制茶;拉祜族竹编工艺;傣族织锦、手工造纸等。截至2022年7月,景迈山惠民镇芒景村已有15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市、县级),包含布朗族风俗礼仪、传统舞蹈、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古调、弹唱等类别。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充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相融合,当地政府出台了相应的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等政策文件,挖掘民族文化特质,塑造特色文化品牌,依托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传统村寨的社会经济发展。4 管理机制与体系4.1 “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针对遗产地多元主体和复杂利益协调的现实需18 求,景迈山形成了以“社区主导、政府引导、专家指导、社会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图2)。其中:社区以村委会和宗教人士、头人相结合,管理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宗教祭祀等活动,并依托合作社规范茶叶经营;政府则负责遗产地的日常保护、利用、管理、监测、宣传等工作;由专家团队为政府、居民和公众提供遗产价值保护、宣传和知识普及;以社会投资、游客为主体的公众为遗产地提供经济发展动力,进一步提高遗产知名度和价值。管理机制的有效实现需要法规条例的强制力作为保障,景迈山遗产地逐步健全的法律体系,一方面将原来社区的非制度化规定(乡规民约)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针对遗产保护与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制定针对性、前瞻性的法规、条例,确保景迈山文化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乡村遗产的韧性与可持续演进。图3 “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管理机构(来源:作者改绘自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汇报资料)4.2 “条块结合”的管理体系景迈山古茶林遗产地依照中国文物行政管理机制,结合现行管理层级,构建了市、县、镇、村四级联动的管理机构(图3),分级负责、属地管理。2019年设立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下设5个业务科室、2个工作站和3个专业机构,主要负责统筹遗产区内文化遗产、村落和建筑传统风貌以及遗产环境等遗产要素的保护管理工作。同时,通过法规条例对各级各部门的管理内容、职责范围进行界定(表2),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保护与管理重点,形成上下传导、权责清晰的遗产管理体系。社会主导 图2 “四位一体”管理与协调机制(来源: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提供)专题/Special Theme19 2023年10月 第8卷 第5期 Vol.8 No.5 Oct.2023表2 普洱市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条例 中所规定的管理体系与职责内容管理层级职责内容普洱市人民政府 领导文化景观保护工作,决定文化景观保护的重大事项,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市人民政府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并按照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组织设立文化景观保护专项资金澜沧县人民政府在事权范围内组织实施文化景观保护和管理的有关工作:加强文化景观保护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改善当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促 进文化景观保护;制订文化景观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发生危及文化景观安全的突发事件时,应当依法启动应急 预案,采取必要的控制和处置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惠民镇、糯福乡人民政府履行属地管理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有关工作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局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及景迈山保护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统筹遗产区内文化遗产、村落和建筑传统风貌以及遗产环境等遗产要素的保护管理工作,保持遗产 区整体风貌统一,确保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组织制订文化景观保护、利用规划和综合整治方案,并负责组织和监督实施;建立保护名录,建立健全日常监测机制,开展景迈山古茶林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挖掘、研究、提炼 工作,实施遗产展示利用工程;组织拟定相应的保护管理配套办法,并督促贯彻执行;负责文化景观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查工作,提出审查意见;对文化景观保护区内的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配合遗产区内村组、企事业、村民等遗产利益相关者做好社会事务工作,建立健全文化景观保护基 层组织和群众参与机制,加强公共议事协调平台建设,推动文化景观保护的社会共治;配合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可能影响遗产要素的建设、经营、公益活动等项目进行审核及实施监督;建立文化景观保护志愿服务制度;依法对遗产区内破坏文化遗产、村落传统风貌、建筑传统风貌、遗产环境、生态环境等行为及时进 行教育、劝阻并报相关执法部门处理;完成市委、市政府及澜沧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注:表中部分信息整理自普洱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s:/ 总结与展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涉及遗产地及相关地区从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到微观社区的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是一项复杂而又综合的工作。目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已成功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在过去10多年的遗产治理中,面对申遗工作和遗产保护管理实际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当地政府和遗产管理机构借鉴国内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当地朴素的传统治理智慧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律规章体系和管理机制,在申遗过程中发挥了行之有效的作用,尤其是在对于遗产资源突出普遍价值的评估与阐释、建设活动的规范等方面,确保了申遗工作的成功。对于未来长期的动态保护与管理工作,相信在“四位一体”的协同管理框架下,遗产管理机构能够继续以政策引导、法律约束为原则协调景迈山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全力保护好遗产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着眼于景迈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帮助遗产社区真正成为遗产保护管理的主体,促进景迈山古茶林持续有机演进。12345李丰庆,刘成.中国文化遗产管理发展与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4):136-144.孙华.文化遗产概论(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1,6(1):66-80.王晓梅,朱海霞.中外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9-43.KOOHAFKAN P,CRUZ M J D.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of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1,2(1):22-28.世界遗产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实施 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EB/OL.(2021-07-31)2023-07-24.htt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