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模精神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重塑.pdf
下载文档

ID:3638609

大小:1.38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劳模 精神 视角 当代大学生 志气 骨气 底气 重塑
思想理论研究102_曹江楠王小琴(中北大学,山西 太原030051)摘 要:劳模精神中蕴含了丰富的“志气、骨气、底气”,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能够丰富大学生学习内容,帮助其提志气、硬骨气、蓄底气。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劳模精神的教育作用,坚持用劳模精神激励大学生做新时代奋斗者、奉献者、担当者,不断充实其学习过程。为了提升劳模精神教育实效,使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重塑取得理想成效,应当将劳模精神融入“第一课堂”,夯实培育大学生“三气”的主阵地;渗透“第二课堂”,增强培育大学生“三气”的实践性;嵌入“云课堂”,扩展培育大学生“三气”的覆盖面。关键词:劳模精神 当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引导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新时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志气、锤炼骨气和恪守底气。将劳模精神的核心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能够以先进的理想理念和真实的人物故事指导大学生坚定自我,引导其在学习和工作中树立“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凌云壮志、“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骨气、“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韧底气,不断成长为助推国家发展的时代新人。一、劳模精神中的志气、骨气、底气劳模精神是爱岗敬业、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代表1,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劳模精神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时刻鼓励人们不断进取、奋发向上,为广大劳动者树立了学习标杆2,其中蕴含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的崇高气节和满腔热忱,字里行间均是对志气、骨气和底气的生动反映。(一)劳模精神中的志气志气是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是意志坚强、信念坚定、理想高远的集中表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有志气的民族,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坚守国土、奋勇抵抗,坚信革命能够成功,这是志气在革命奋斗年代的生动诠释。本质上劳模精神当代品格的核心要素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以技能导向为核心的职业精神,源于劳动者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是严谨慎独、精益求精、专注执着的体现,同时也是劳模志气的代表。如钢铁劳模孟泰面对残破不全的鞍钢丝毫没有退缩,爱厂如家、艰苦创业,以高昂的志气带领全厂工人行动起来,在短短数月恢复生产、突破技术难关,填补了国内冶金历史中的空白。孟泰身上的这种志气是众多劳模普遍具备的,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也丰富了劳模精神的内涵。(二)劳模精神中的骨气骨气是一种民族气节的彰显,表现在人们抵御诱惑、克服困难时仍然能够坚守初心。在劳模中不乏骨气深厚的人,他们在威迫和诱惑下不改初心,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有不服输、不怕输的铮铮傲骨,为当代大学生坚定骨气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如农业劳模申纪兰劳模精神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重塑思想理论研究1032023.10_虽出生于大山,但贫穷并没有阻挡其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她每天带着“娘子军”天不亮就上山,天黑了才下山,埋头苦干多年,最终为光秃秃的大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这种骨气折服了众人,也为劳模精神增添了许多彩。对当代大学生而言,骨气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种气质,要以骨气涵养个人品格和民族气节,将自身与国家发展紧密关联,在面对诱惑和挫折时时刻保持高尚的人格和坚忍的骨气,成为新时代接班人,勇敢迎接国际挑战,挺起中国人的脊梁。(三)劳模精神中的底气底气源自内心的强大自信,体现在具备十足把握游刃有余完成目标的精神态度。高校大学生只有具备深厚的底气,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才能坚定自我理想,勇于追求目标,面对困难敢于向前迈步,成就自我。第一,底气体现在有勇气面对工作中的困惑。当前在就业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新时代下,一些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失去了信心,失去了与激励竞争抗衡的决心。通过劳模教育,从劳模身上汲取能量,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信心,有勇气面对工作中的困惑。如“时代楷模”张桂梅,为了改变大山中孩子们的命运,顶着众人反对和经济压力毅然决然开办女子中学,将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热情奉献给了社会。大学生可以从张桂梅身上学习这种坚定的自信,面对工作中的困惑勇于坚守内心的追求,以深厚的底气追求职业理想。第二,底气体现在对待任何事情都抱有必胜的信心。当代大学生应当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未知的事情保持必胜信念,以正能量的心态和富有激情的思想开展学习活动,以良好的心理品质参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建设。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面对重重困难没有放弃,而是以必胜的信念潜心开展研究,最终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种植技术,解决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些生动的例子都为大学生蓄底气提供了参考范式。二、以劳模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价值意蕴(一)用劳模精神激励大学生做新时代奋斗者高校大学生要心怀“国之大者”,成为有志气的大学生,甘做新时代奋斗者。有志者事竟成,志气是事业的“根”,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本”,是勇于奋斗的坚定恒心,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情怀。新时代大学生只有具备高昂的志气,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永葆自我、不断向前,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动力源。奋斗是劳模精神的核心表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志气重塑意义非凡。劳模精神的融入能够将劳动模范身上的可贵品质和优秀精神进行传递,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学习中提振志气。高校大学生应当从劳模身上学习这种敢于立志、敢于追求志向的决心和勇气,将自我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之中,勇于挑起推动祖国发展的重任,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借助劳模精神开展思想教育,能激励大学生做新时代奋斗者,使之借助劳模故事提志气,在学习中善于开拓创新、工作中善于钻研探索。(二)用劳模精神鼓励大学生做新时代奉献者高校大学生要强化责任担当,成为有骨气的大学生,甘做新时代奉献者。骨气是精神之“魂”,是坚定不屈的人格操守,是信仰的凝练;是不怕鬼、不信邪的胆气;是面对牺牲无所畏惧、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节气;是面对邪恶刚正不阿的正气;是面对困难砥砺前行的锐气。3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担负起中国赋予的使命,就应当树立“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铮铮骨气,只有具备铮铮骨气,才能面对挫折不退缩,面对困难不回头,一路向着胜利奔跑。劳模身上有着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骨气,正是这种铮铮骨气使之在众多劳动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人称赞的模范。高校大学生通过学习这种骨气,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选准努力方向,对标优秀任务找差距、补不足,能够时刻保持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张感,在大量实践中锻造钢魂铁骨,成为新时代勇于拼搏、乐于追求胜利的奉献者。(三)用劳模精神指引大学生做新时代担当者高校大学生要锤炼过硬的本领,做有底气的大学生,使自身成为新时代担当者。底气是活力之“源”,是自信的源泉,自信者必有内涵,胸有成竹,内有乾坤,高校大学生只有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韧底气,才能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有足够的自信,真正成为新时代的担当者和引导者。劳模身上的底气是对自我实力的肯定,是赢得胜利、获得成功的信心,是勇思想理论研究104_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决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只有加强学习、静下心来钻研知识、提升技能,才能厚积薄发,练就过硬的本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贡献力量,担当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一方面,教师通过开展劳模精神教育,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能帮助大学生蓄底气,学习劳模的精神气概,在日常学习中时刻保持决心与信心,坚定完成各项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劳模精神的熏陶,能够培养大学生争做一流、勇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鼓舞其在把握时代潮流中开拓进取、顽强拼搏,成为有底气、敢干事的人才,为新时代担当者赋予新的 内涵。三、劳模精神视角下重塑当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实践路径(一)融入“第一课堂”:夯实培育大学生“三气”的主阵地以劳模精神重塑当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和底气,应当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第一课堂就是传统的课堂授课,即通过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授课讲解新知识,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 能力。第一,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将劳模精神融入思政课中,借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三气”4。课前准备阶段,思政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关注劳模精神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融入点,提升学生对劳模精神的学习兴趣;课堂授课阶段,教师借助劳模精神优秀案例、先进典型等实现课堂教学的情理交融,使大学生在学习案例、体会案例故事的同时对劳模精神有深入理解;课后回顾阶段,教师设计相关的阅读任务和项目安排,引导学生自主对劳模精神有关的内容进行查询,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明确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强化思想认知,储备“三气”。第二,发挥通识类课程的协同作用。对于任何高校而言,通识类课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意义非凡。将劳模精神与通识课教育活动有机融合,推出有温度、有深度、有意思的通识课程,可以使劳模精神中的“养分”借助通识课这一教学活动而“活”起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情感认同。5(二)渗入“第二课堂”,增强培育大学生“三气”的实践性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通过在第一课堂外开设相关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方位、立体化掌握知识。在劳模精神视角下重塑大学生志气、骨气和底气,要充分对第二课堂进行运用,借助实践性教学立体化呈现劳模精神,为“三气”培育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第一,以劳模精神为基础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劳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借助文化建设专栏、走廊墙壁等开展劳模精神与志气、骨气、底气宣传活动,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提升思想境界,在劳模精神的熏陶下不断提升“三气”;围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劳模精神宣讲活动,例如通过诗词诵读、劳模案例分享、模范评比、绘画设计等讴歌新时代劳动模范,使之入脑、入心,帮助大学生塑造“三气”;借助社团活动强化文化建设,将劳模精神中的理论内容与社团活动衔接在一起,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劳模内涵,使之在逐步融合和循序渐进中打好“三气”的基础。6例如,高校中的话剧社团可将“劳模精神”作为基础创作情景剧,通过剧本还原劳动模范的工作场景和内心情感,以更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劳模精神,使之透过精神的表面看本质,深化对“三气”的认识,达到识之、信之、行之的目的。第二,开展以劳模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教育活动中,不仅要通过教育灌输的方式培育大学生“三气”,还要发挥社会实践感染性、熏陶式教育的作用。对大学生开展“三气”培养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应当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纪念馆、劳模博物馆的作用,带领大学生到这些场所参观学习,感受劳模的文化滋养,通过“故地重游”追寻“情景再现”,感受英雄人物身上的模范代表精神,坚定“三气”。另一方面加强与社区、企业组织机构的合作,教师应引导大学生到社区和企业中与劳动模范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交流强化对劳模精神的共鸣。(三)嵌入“云课堂”:扩展培育大学生“三气”的覆盖面将劳模精神与“三气”培养嵌入云课堂,能帮助思想理论研究1052023.10_大学生从更广阔的层面开展学习,不断丰富“三气”的覆盖面。第一,组织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相互合作创建劳模精神“云课堂”。高校作为育人主体为教师和大学生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教师作为指导者与大学生一同开展“云课堂”教学活动,例如以劳模精神为主题制作短视频、劳模精神博物馆平台等,将枯燥的劳模精神理论内容转化为具有温度和情感的劳模故事;打造系列以劳模精神为主题的纪录片,通过采访劳模、视频拍摄等构建连贯性较强的纪录片,并通过对纪录片编号赋名提升劳模精神教育的实效性,使大学生“三气”的塑造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鲜活性;构建劳模精神学习的专项平台,或在校园网站中开设劳模精神学习的专项模块,通过设定“下载专区”“学习咨询”“主要资源”等模块,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便捷学习过程,在一点一滴地积累中提升“三气”的塑造效果。第二,利用网络渠道联合学术专家打造“劳模精神”精品文化模块。高校可鼓励相关学者参与“三气”培育,挖掘劳模精神的典型内容,构建劳模精神文化圈,用劳模精神和劳模故事激浊扬清、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使大学生在学习劳模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塑造“三气”的内驱力。四、结语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7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将劳模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塑造中,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成长为能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这无论是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还是对于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充分融入劳模精神,从多层面、多角度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帮助学生从劳模身上汲取能量,不断提振志气、骨气和底气。参考文献:1 彭小兰.论增强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实践理路 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3(1):1-6.2 陈家刚,胡项连.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提升研究基于2021 年的调查分析 J.广东青年研究,2022(4):60-69.3 陈伟.隐性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教育 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2(5):10-14.4 徐茂华,潘艾冬.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路径探析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07-112.5 刘俊彦,郑浩,叶子鹏.新时代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内涵、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 J.中国青年研究,2022(1):35-42,69.6 郝书翠.增强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1(7):15-17.7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5.基金项目:2022 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2022JGSZ022)。(责任编辑:向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