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教育助推大学生就业探析_沈丛微.pdf
下载文档

ID:3638607

大小:1.06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劳动教育 助推 大学生 就业 探析 沈丛微
34探 索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就业是社会的基石。大学生承载着创新、创造的重要责任,为国家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后劲支持。目前,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没有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充分结合,对自身专业认知模糊,职业生涯规划不清。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不重视通用技能的锻炼,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沟通、动手实践、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欠缺。此外,部分大学生的就业目的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忽略了职业的社会价值,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需要高校加强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领悟劳动幸福观,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助推大学生就业的意义强化精神动力,树立积极就业观。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重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诚实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劳动教育能发挥劳动育人价值,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就业观,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开展劳动教育还可以让大学生提升务实性,遵守诚信、乐于奉献。提高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大学生通过参与工作和生产实践实际操作积累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在劳动中锻炼工作所需的品德、态度和行为规范,如责任感、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使其能够增强就业竞争力。有效的实际案例和成果能够证明个人能力和价值,高校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丰富自己的工作履历。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更好地了解个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清楚认识自己,针对性地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增强有效社会链接。劳动教育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通过实际经验的积累,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位的多样性,打破专业认知局限,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具备应对职场挑战的能力,从而降低就业焦虑和困惑。劳动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有效接触社会和自然,学生不论是参加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通过辛勤付出都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充实感,缓解压力,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学习、生活。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劳动教育锻炼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地面对挑劳动教育助推大学生就业探析文/沈丛微35探 索战和困难,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的变化,学会自我调节,缓解压力,减少对工作不确定性的畏惧。部分劳动教育实践提供了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接触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拓展社交圈。这些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就业机会等。劳动教育促进高校就业育人的实践路径按照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将劳动教育设置为必修课程。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当前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 16 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 32 学时;课程内容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并经历必要的实践体验。充分纳入课程体系。劳动教育依托创新创业、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将劳动教育专题分模块教学或单独成立一门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根据行业市场要求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使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设计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包括实验、实训、项目研究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并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案,如操作评估、实验报告、团队评估等,对学生劳动进行过程、结果控制。结合专业优势,把博物馆、田地、校内实训基地设置为生产性劳动基地,结合服务社会功能,依托社区、学校、博物馆、校外红色教育基地、图书馆、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富有专业性的劳动实践。融入日常生活。平时生活中注重劳动锻炼,有助于学生养成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良好品质。劳动范围包括寝室内务整理、校园(教室、实验室、公共区域)卫生、校内绿化等。设立多类岗位,如图书馆助理,经培训后负责书籍整理、分类和归还工作,协助查询和借阅图书资料;担任校园导览员,开学季带领新生熟悉校园,介绍学校历史、建筑和学校特色;参与校园环境保护工作,如除草、垃圾分类与清理、节能减排宣传等,为创造美好校园出力。搭建实践平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平台。在社团活动中设置劳动任务,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手工艺术、社会实践社团,培养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为就业拓宽道路;开展与劳动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乡村支教、社区帮扶等,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将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学科竞赛、创业训练孵化等活动和相关资源进行整合,让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搭建网络媒介平台。构建“网络+劳动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快捷地了解就业市场、掌握行业动态。利用慕课、微课堂、云课堂等打造劳动精品课程,同时利用新媒体宣传学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榜样力量,推动学生增强创新创业、艰苦奋斗意识。构建多方参与体系。挖掘和调动社会资源,增强与企业合作机制,建设类型多样的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企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密切对接。支持鼓励教师走出去,通过校企合作、挂职锻炼、行业交流等方式深入企业和社会,掌握行业劳动力资源需求,了解产业新结构,及时将新知识、新理念和新动态进行反馈,同时转化到教学中,使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充分发挥劳动育人作用,将劳动教育作为连接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的纽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就业。(作者单位/西华大学)L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