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心血管系统疾病.pdf
下载文档

ID:3638521

大小:158.16KB

页数:1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思维 心血管 系统疾病
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 常见病毒是柯萨奇B组病毒,其次是埃可病毒和腺病毒,还有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肝炎病毒等 心肌细胞坏死,间质水肿,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孤立性心肌炎(特发性心肌炎)【2008054A】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 主要表现为心肌间质或小血管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早期心肌细胞较少发生变性、坏死 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肉芽肿性炎心肌病 扩张性心肌病【2014048A】以左心室、右心室或双心室腔扩大,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 病理变化 心脏重量增加,可达500-800g或更重(男性350g,女性300g)两侧心腔明显扩张,心室壁略厚或正常(离心性肥大)二尖瓣和三尖瓣可因心室扩张致关闭不全 心内膜增厚,常见附壁血栓 肥厚性心肌病【2015163X】是以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肥厚、非对称室间隔肥厚、左心室充盈受阻和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特征的心肌病 病理变化 心脏增大、重量增加,成人者心多重达500g以上 两侧心室壁肥厚、室间隔厚度大于左心室壁的游离侧,二者之比1.3 乳头肌肥大、心室腔狭窄,左室尤其显著 由于收缩期二尖瓣向前移动与室间隔左侧心内膜接触,可引起二尖瓣增厚和主动脉瓣下的心内膜局限性增厚 限制性心肌病 以单侧或双侧心室充盈受限和舒张期容量减少为特征。以心尖部为主。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要是由于致病力强的化脓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主要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引起急性化脓性心瓣膜炎,在受累的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 赘生物主要由脓性渗出物、血栓、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菌落混合而成 赘生物体积庞大、质地松软、灰黄或浅绿色,破碎后形成含菌性栓子,可引起心、脑、肾、脾等器官的感染性梗死和脓肿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020035A】主要由毒力相对较弱的草绿色链球菌所引起(约占75%)心脏 最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病变特点是常在有病变的瓣膜上形成赘生物 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质松脆,易破碎、脱落 血管 由于栓子不含菌或仅含极少的细菌,细菌毒力弱,常为无菌性梗死 栓塞最多见于脑,其次为肾、脾等 变态反应 因变态反应和(或)微栓塞的发生可引起局灶性或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Osler小结 败血症 风湿病 概论 是一种与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血管,常形成特征性风湿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 病变最常累及心脏、关节和血管等处,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病因和发病机制 A组链球菌中的M蛋白质抗原与人心瓣膜和脑等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性,可引起交叉免疫反应,所以,M蛋白被认为是“致风湿源性”的标记 患者在发病前曾有咽峡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等感染的病史 基本病理改变 风湿病主要病变发生于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全身各器官均可受累,但以心脏、血管和浆膜等处的病变最为明显 变质渗出期【2011048A】是风湿病的早期改变 黏液样变性和胶原纤维素样坏死 増生期或肉芽肿期 风湿小体由聚集于纤维素样坏死灶内的成群风湿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构成 风湿细胞(阿绍夫细胞)【2013133B】【2015048A】由增生的巨噬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后转变而来,有诊断意义在心肌间质内的Aschoff细胞多位于小血管旁,细胞体积大,圆形,胞质丰富,略嗜碱性 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有时可见多个核的Aschoff巨细胞 纤维化期或硬化期 Aschoff小体中的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风湿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使风湿小体逐渐纤维化,最后形成梭形小瘢痕 各器官病理变化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2013134B】【2010047A】风湿最严重的病变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 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2mm的疣状赘生物 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反流冲击较重,引起内膜灶状增厚,称为McCallum斑 风湿性心肌炎 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 风湿性心外膜炎 当大量浆液渗出为主时,形成心外膜腔积液 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渗出的大量纤维素如不能被溶解吸收,则发生机化,使心外膜脏层和壁层互相粘连,形成缩窄性心外膜炎 风湿性关节炎【2018034A】最常侵犯膝、踝、肩、腕、肘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反复发作性 浆液性炎,一般不留有关节畸形皮肤病变 急性风湿病时,皮肤出现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具有诊断意义 环形红斑【2016168X】为渗出性病变 病变常在12天消退 皮下结节 为增生性病变 多见于肘、腕、膝、踝关节附近的伸侧面皮下结缔组织,质硬、无压痛的结节 高血压 概念 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是一种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改变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被定为高血压 良性高血压的分期及病理变化 功能紊乱期 病理特点 全身细小动脉间歇性痉挛收缩、血压升高,因动脉无器质性病变,痉挛缓解后血压可恢复正常 动脉病变期 病理特点 细动脉硬化【2009135B】【2010137B】【2017124B】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细小动脉玻璃样变 细动脉玻璃样变最易累及肾的入球动脉、视网膜动脉和脾的中心动脉 小动脉硬化 主要累及肌型小动脉,如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的小动脉等 大动脉硬化 无明显病变或并发AS 内脏病变期 心脏病变 主要为左心室肥大 左心室乳头肌和肉柱明显增粗,心腔不扩张,相对缩小,称为向心性肥大 晚期当左心室代偿失调,心肌收缩力降低时,逐渐出现心腔扩张,称为离心性肥大,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肾脏病变 肉眼观(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肾表面凸凹不平,呈细颗粒状脑病变【2011163X】脑水肿或高血压脑病 脑梗死/脑软化 脑出血 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往往是致命的并发症 常发生于基底节、内囊脑出血之所以多见于基底节区域(尤以豆状核区最多见),是因为供应该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直接受到大脑中动脉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和牵引,致豆纹动脉易破裂出血 脑内小动脉瘤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动脉发生细动脉硬化 严重者视盘水肿,视网膜出血,视力减退 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特点 多见于青少年 血压显著升高,常超过230/130mmHg 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2009136B】增生性小动脉硬化 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显著增厚,伴有SMC增生,胶原纤维增多,致血管壁呈层状洋葱皮样増厚,管腔狭窄 坏死性细动脉炎 病变累及血管内膜和中膜,管壁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病变进展迅速,主要死于肾衰竭动脉粥样硬化 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和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2016049A】病因和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是指血浆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异常增高 脂蛋白 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目前认为氧化LDL(ox-LDL)是最重要的致粥样硬化因子,是致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SMC)损伤的主要因子 ox-LDL不能被正常LDL受体识别,而易被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识别并快速摄取,促进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 中等密度脂蛋白(IDL)高密度脂蛋白(HDL)防止AS的发生 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糖尿病 高胰岛素血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病综合征 高血压 吸烟 吸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 基本病理变化 脂纹 是AS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 光镜下【2012166X】【2015050A】【2023124B】病灶处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胞质内含有大量小空泡,苏丹染色呈橘黄(红)色,为脂质成分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和SMC纤维斑块【2011050A】【2014050A】病灶表面为一层纤维帽,由大量的胶原纤维、蛋白聚糖及散在的SMC等组成,可厚薄不一,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 粥样斑块(粥瘤)AS的典型病变 光镜下 在纤维帽之下含有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钙盐沉积 斑块底部和边缘出现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中膜因斑块压迫、SMC萎缩、弹力纤维破坏而变薄 继发性病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内新生的血管破裂形成血肿,血肿使斑块进一步隆起,甚至完全闭塞管腔,导致急性供血中断 斑块破裂 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粥样物自裂口溢人血流,遗留粥瘤样溃疡 排入血流的坏死物质和脂质可形成胆固醇栓子,引起栓塞 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形成溃疡后,由于胶原暴露,可促进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阻塞,进而引起器官梗死 钙化 在纤维帽和粥瘤病灶内可见钙盐沉积,致管壁变硬、变脆 动脉瘤形成 严重的粥样斑块底部的中膜平滑肌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力的作用下,动脉壁局限性扩张,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可致大出血 血管腔狭窄 弹力肌层动脉(中等动脉)可因粥样斑块而导致管腔狭窄,引起所供应区域的血量减少,致相应器官发生缺血性病变 主要动脉的病理变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于主动脉的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以腹主动脉病变最为严重,前述主动脉内膜出现的各种AS病变均可见到,但由于主动脉管腔大,虽有严重粥样硬化,并不引起明显的症状而因中膜萎缩及弹力板断裂使管腔变得薄弱,受血压作用易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可致致命性大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017125B】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发病率最高斑块性病变多发生于血管的心壁侧,斑块多呈新月形,偏心位根据管腔狭窄的程度分为四级:级25%;级26%-50%;级51%-75%;级7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CHD最常见的原因 CHD的主要临床表现 心肌梗死(MI)分类 心内膜下MI 病变主要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 常表现为多发性、小灶性坏死 透壁性MI MI的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区一致,病灶较大 多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其中以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多见,约占全部MI的50%病理变化【202034A】贫血性梗死 肉眼一般梗死在6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光镜 心肌纤维早期凝固性坏死、核碎裂、消失,胞质均质红染或不规则粗颗粒状,即收缩带 4天后,梗死灶外围出现充血出血带 7天2周,边缘区开始出现肉芽组织,或肉芽组织向梗死灶内长入,呈红色 3周后肉芽组织开始机化,逐渐形成瘢痕组织 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2019037A】最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 由于脑动脉管腔狭窄,脑组织长期供血不足而发生脑萎缩、脑梗死、脑水肿脑AS病变常可形成动脉瘤,动脉瘤多见于Willis环部,患者血压突然升高时,可致小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出血 肾动脉粥样硬化 最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动脉近侧端可引起肾性高血压、肾萎缩、肾梗死可因斑块合并血栓形成致肾组织梗死,梗死灶机化后遗留较大凹陷瘢痕,多个瘢痕可使肾脏缩小,称为AS性固缩肾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以下肢动脉为重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坏疽心血管系统疾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