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校中文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外国文学课程为例.pdf
下载文档

ID:3637611

大小:1.02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军校 中文 课程 政教 改革 实践 外国文学
军校中文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外国文学课程为例张高杰 朱青(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洛阳校区 河南 洛阳)摘 要:外国文学课程是中文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之一.军队院校外国文学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对于培养军校学生 尤其是国防语言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军队院校外国文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改革实践 应着眼于增强情感认同 做到为党育人 拓宽国际视野 坚持为战育人 秉持仁爱之心 实现立德树人.要实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人才建设需要.关键词:军队院校 中文通识课 课程思政 外国文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 年 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年 月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全面论述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内容重点、工作方法和保障措施 强调“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三大原则 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课程思政”在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 已有成果主要聚焦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探究课程思政的深刻内涵和育人功能 二是探索课程思政的构建策略和评价体系 三是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四是分析各学科相关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和意义.中文通识课程是指中国语言文化方面的系列公共基础课和专业通识课.这些课程蕴涵丰富的语言能力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资源 体现通识教育“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核心知识”于一体的重要内涵 在陶冶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其中 外国文学课程是中文通识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之一 而在跨文化视域中 教师要想深入挖掘外国文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功能 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以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必须掌握课程思政的教学规律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本文从讨论军队院校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入手 试图全面探索外国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 以期深化军队院校中文通识课程思政教学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军队院校外国文学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大趋势 每门课都要课程思政 任何课程都不例外.军队院校外国文学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对于培养国防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作者简介:张高杰()男 河南固始人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朱青()女 甘肃平凉人 编辑 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年 月第 卷 第 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语言人才有着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然而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步伐亟待加快.从根本意义上说 学习了解外国文明和文化对我们国家的建设发展是必需的 是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需要 是放眼世界、培塑开拓创新意识的需要.如果外国文学课程不进行课程思政 学生容易片面理解和偏听偏信 既认识不清西方文化的本质 也认识不清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长.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精英群体 作为未来建军治军的骨干中坚 军校教育“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认为在军校讲授外国文学课程 不但要传播世界各国的文学和文化成果 也要着力培塑学生的忠诚品格、科学精神、理论思维、创新意识和责任担当 更要切实用统帅的思想点亮心灯、激荡灵魂 切实以领袖崇高精神风范作为价值追求 厚植高素质人才信念坚定、忠诚于党、爱国爱民的基因血脉和行动自觉.军队院校在对军事人才的德育培养上 较为重视“硬”德育 如政治理论课的教学 相对来讲 对包括外国文学等的中文通识课程对学生德育的“软”教化能力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 加上教学时数限制 其产生的结果往往是 外国文学教学更注重文学知识教学和文学史线索梳理等知识技能层面教师疏于帮助学生展开对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人文主义等精神价值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学生难以从文学名作中得到品格的熏陶和心灵的洗礼.一些教师能够认识到外国文学课程对军队院校学生德育培养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因为缺乏对实践过程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思考 很多教师不明白外国文学课程的思政内容该如何巧妙地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在实际探索中出现思政教学与知识教学割裂文学特有的潜移默化的情感教化变成另起炉灶的道德规训 外国文学作品中原本丰富而深厚的思政元素难以被整合进课程教学 学生逐渐减弱甚至丧失了对外国文学课程的兴趣 出现“吃力不讨好”、欲速则不达的现象.军队院校外国文学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探索.增强情感认同 做到为党育人“万山磅礴 必有主峰.”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忠于党 忠于统帅 是一代代革命军人的血脉灵魂.因此 军队院校教育必须着眼于增强学生对党和统帅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切实履行为党育才的神圣使命.其中 情感认同是最深沉、最强大、最持久的力量.而世界文学等人文气息浓厚的课程正好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领袖的认同感和追随感.习近平主席早在青年时期就阅读了大量中外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滋养孕育了大国领袖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宽广胸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在授课时 适当引入习近平主席关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故事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浮士德时 教师可以讲述习主席“三十里借书 三十里讨书”的故事.浮士德是歌德毕生思想与艺术探索的结晶 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人类精神进化的百科全书”.对于较少接触西方文化的学生来说 学习和理解浮士德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不免有畏难情绪.但听了故事后 学生会不由得发问:“浮士德究竟有什么魔力 值得习主席等人为之长途跋涉?”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 他们走进浮士德的文本世界 寻找习主席对此作品爱不释手的答案 领悟浮士德身上所蕴藏的“不断追寻新的生命体验、生命价值 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又如 有关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哈姆雷特的教学.年 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英国时说:“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的这句话 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不到 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农民 在那里度过了 年青春时光.年轻的我 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 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习主席阅读哈姆雷特时的年纪与现在的大学生年纪大体相当 而后者也正面临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和难题.对此具有指导意义的是“切实体会到了百姓的稼穑之难和衣食之苦”的习主席在成为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后 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国内外形势环境掌握历史主动 擘画强国图景 领航复兴伟业 让世人看到了一个踔厉奋发、日新月异的中国 完成了哈姆雷特不曾完成的“重整乾坤”的历史与时代重任.在教学时 巧妙引入上述故事或素材 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感受莎士比亚卓越的文学才华 又有助于学生走近年轻时的习主席 使他们见贤思齐 从领袖身上汲取有益的人生经验 树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 期立远大崇高的理想 找到解决自我困惑和难题的方法和路径.“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通过引入领袖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故事帮助学生循着领袖的指引认真学习和阅读这些作品 感悟领袖深厚的文学情怀和人文素养 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领袖的情感认同 切实做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拓宽国际视野 坚持为战育人强军之道 要在得人.人才是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这就意味着 军队院校必须紧跟时代要求和军队发展步伐 及时开设符合国家和军队需求的课程.如通过文学艺术 引导学生汲取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等精华养分 以培育出一批具备国际视野、文理兼修的高水平和高素质军事人才.以外国文学课程为例 其所讲授的任何一部经典文学作品一方面扎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 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 具备鲜明的文化辨识度、独特的美学风格 另一方面携带个人情感和群体记忆 弘扬真善美 赞颂英雄主义 讴歌时代进步 往往超越地域、民族、语言、时代 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深远.因此 在进行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时 教师不可就文学谈文学 而应视野宏阔、学识渊博 以不同时期典型作家及其代表作为坐标 纵向联系历史、文学、艺术 横向辅以哲学、政治、军事等内容 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向学生介绍阅读和学习经典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和可靠路径 提升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知.例如 从西方文学的源头开始 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希腊神话与荷马史诗 中世纪的骑士文学、新旧时期之交的但丁神曲 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彼特拉克、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 古典主义文学代表作家高乃依、拉辛、莫里哀 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伏尔泰、卢梭 以及影响巨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需要说明的是 东西方的思维和文化存在差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异质文化和经典文学作品 教师要先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对西方历史、哲学、艺术、政治、军事等领域知识都有一定了解 以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西方绘画、雕塑、建筑等图片或声视频资料和国内外时政、军事事实或案例.此外“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这启示教师应站在中西方文化融通的高度去授课.例如 在讲授启蒙文学代表作家伏尔泰时 应不失时机地通过展示绘画、建筑等相关内容 向学生讲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文学巨擘对中国文化的推崇 甚至 世纪的西方还掀起了一股中国风.引导学生以比较的视野去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西方文明 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 逐渐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主席多次强调为战育人.“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 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笔者认为 与地方大学不同 军队院校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也必须是 始终坚持为战育人导向 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对手和了解对手 力求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教战一体 浓厚的军味和鲜明的敌情意识是军队院校外国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例如 在讲授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时 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军事斗争实际 向学生介绍美国名称为“阿耳忒弥斯计划”的登月项目 明确各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又如 通过剖析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喀琉斯形象 让学生深切感受阿喀琉斯为了实现自我生命价值 不惧死亡、英勇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通过讲解集悲剧性与喜剧性、中世纪骑士道德与近代人道主义理想于一身的堂吉诃德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堂吉诃德为了信仰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 通过介绍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生平 让学生知晓拜伦为了赢得自由和解放而与反动势力英勇对抗的精神.总之 军队院校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要适应新文科建设需求 融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军事、政治等领域知识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强化学生崇尚英雄、积极进取的战斗精神培育 涵养强军兴军的精神力量.秉持仁爱之心 实现立德树人习近平主席说:“青年一代是党和军队的未来和希望.”大学本科及研究生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 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 心智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因此 教师必须增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 坚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其中 仁爱之心意味着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倾尽全力关爱学生 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师要在遵循学生成长规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 期律、掌握其认知特点的基础上 融对家国之爱、教育之爱、学生之爱为一体 以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更好地关爱学生.笔者认为 外国文学课程在拉近师生距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师生往往会在作品交流中产生良性互动和深度共鸣 使作品探讨成为一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和思想的双向奔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一些听课专注的学生在课下往往不愿与教师多做交流.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心思细腻 对周遭事物具有一定的敏感度 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他们走上讲台 分享阅读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心得体会.实践证明 文学可以成为这些学生打开心扉的一把钥匙 讲台上的他们落落大方、自信真诚 有魅力、有温度、有深度.在突破自我后 一些长期困扰他们学习和生活的难题得到解决 学生们完成了一次蜕变.正所谓:“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 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结语“课程思政”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 也是对知识观和课程观的重构和再认识.在课程思政视域下 高校外国文学课程建设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和使命.新时代的军队院校通识课教师 不但要充分认识到外国文学等中文通识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意义 更要深入探究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针对“课程思政”展开系统的课程设计与建设 实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有机统一 从而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提高军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培育学生的军人使命感和荣誉感 增强其前瞻意识和忧患意识 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参考文献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李政涛.没有灵魂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办学育人水平 为强军事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持.解放军报 ().张登成黄树槐.教师人文素质修养读本.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 杨 倩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第 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