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考.pdf
下载文档

ID:3637609

大小:481.55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军队 院校 人才培养 过程 专业教育 体系 构建 思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131 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考 孙玉玲 朱建生 吴 剑 杨光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安徽 合肥 232001 摘要:摘要:军事人才是强军的根本,欲要强军,必先育人。强国强军,关键在人。再宏伟的蓝图,再伟大的目标,最终都要落到人身上,落到人才身上。随着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愈发迅速,军事斗争的领域愈发广泛,军事行动的形式愈发多样,对优秀军事人才的需求也愈发紧迫。尤其是在新形势下,要想贯彻完成强军兴军的重任,就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军事人才。所以,军队院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必须科学地构建专业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方法理论,改进授课教学模式,为军队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关键词:专业教育;军队院校;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G642 0 引言 强军梦的实现需要创新人才的支撑,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是军队院校关注的问题。加强专业教育,科学构建专业教育体系,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创新人才与强军梦的关系、专业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贡献、科学的专业体系构建等方面论述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1 军队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强军梦的需要 军队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强烈的国防观念和军队现代化观念,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能保持强烈的军事创新欲望和探索军事未知领域的坚定意志,敢于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并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立志从事军事理论创新、军事科技创新以及军事指挥创新的院校学员。强军梦是对军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的深邃阐释。用强军梦引领官兵行动,也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军事院校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强军目标是:建立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强军目标是实现强军梦的根本时间遵循。强军目标的主体是人民军队,人民军队离不开优秀的创新性人才,因此,实现强军梦,离不开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说明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对强国强军的重大意义。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也是强军兴军的宝贵战略资源。革命战争年代,我军之所以屡屡战胜强大敌人,最根本的是集聚了一大批杰出领导人才、优秀军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事实证明,任何时候人才方阵强了,拔尖创新人才多了,我们的底气就足、腰杆就硬。创新是军队进步的灵魂,军事斗争的对抗永远充满着创新活力。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发现新思路、发明新成果或找到新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军队的特殊使命是保卫祖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决定了军队创新人才的特殊性。创新人才是创新发展的主体,创新发展是实现强军目标的重要条件。从最近的俄乌冲突来看,新型武器广泛使用,网络交锋日益激烈,更迫切需求信息技术的创新科技人才。创新人才是实强军目标的主体。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在其所在行业的领军人士。创新人才敢于突破前人,探索未知领域,质疑、反思、突破各种传统观念敢于承担风险,创新人才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信心,敢向权威挑战,能从实际出发,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现强军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会不断的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只有发挥创新人才的优势,剖析问题、破除旧习、大胆探索、开创性的做好工作,快速向强军目标迈进。培养创新意识人才,需要打破思维定势。只有打破思维定势才能打破固化在大脑皮层中的对某些问题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132 的固定反应,破除日常工作、生活中熟练利用的思维公式。打破思维定势的程度,决定着创新能力的强弱。只有打破生搬硬套、循规蹈矩、片面看问题的习惯,才能活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人才,需要抓住机遇。创新的灵感转眼即逝,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处处留心,善于发现问题,捕捉创新的火花,抓住创新的灵感。创新者需要具有敏锐的创新观察,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见微知著的直觉能力,能够发现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创新型人才须有具有顽强的毅力、远见的卓识。坚忍不拔的毅力是取得成功的保障,创新是做别人未做过的事情,摆在面前的可能是重重困难、挫折、失败,因此,需要创新人才具有抗打击能力,百折不挠的精神。此外还需要渊博的知识和超前的思维、并且拥有科学的创新方法。创新也是有方法得,盲目的创新会走更多的弯路,比如将 TRIZ 创新思维方法嵌入到科学研究中,帮助启发和优选针对性的创新课题,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出创造性的可行方案,从而提供系统的方法和理论,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加强专业教育是军队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高校专业教育是通过开设不同专业培养专业性人才,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军队院校因打仗而生,为打仗而建,必须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强军制导,要在得人,军队创新人才是大胜仗的有利保障。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作为军队院校部队需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军队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与部队需求相适应,构建合理化、特色化的军队培养人才模式,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在给本科生设置专业课程时,注意加强创新教育、任职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以任职教育为牵引,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渗透创新教育,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任职教育融为一体化,实现学科交叉、知识共享、专业融合、任职融合、科教融合,从而培养出更多兼备创新思维能力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军事人才,而加强专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2.1 专业教育有助于构建军校学员创新的合理知识结构 创新型人才通常具有独到的思维方式、团队精神、高科技素养、探索精神、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等。培养这些品质的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作为载体。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可以促进发展创造性的活动,也是创造性活动的前提,也更容易发现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专业知识通过学者式的应用非同寻常的深奥知识和复杂技能服务于公务需要。专业领域知识具有职业性、系统性、高水平、研究性、深奥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军事专业知识,有利于学员系统性的思考问题,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2.2 专业教育有助于训练军校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 专业教育对问题的判断是建立在一定的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专业教育促使学员术业有专攻,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所突破,因而专业教育,有助于训练学员创新的思维能力。创新教育是导向,专业教育是基础,二者深度融合、相互支撑是军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教育可以通过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动画演示、视频播放、专题讲解、讨论交流、相互提问、翻转课堂等方式,发掘学员的内驱力,鼓励学员积极思考,锻炼创新思维能力。丰富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院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将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有效与第一课堂衔接,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突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到。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实践为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而创新思维又反过来推动实践的发展。3 建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 通过分析,培养军队创新人才,加强专业教育是有效的重要的途径,但是目前在专业教育体系还存在不足,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需改进专业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内容,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教育。3.1 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要强调知识的专业性,痛死也要兼顾发展潜力,要经过考察、论证,避免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133 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激发创造力潜质为主线,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有助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员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全方位提高学术造诣。此外,用学科前沿知识充实教学内容,逐步建立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贯穿“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在注重积累广博的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开发智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加强,从而促进素质的提高,素质的提高是知识内化与升华,同时指导能力往正确的方向前进。3.2 着力建设核心专业课程 军对院校应当着力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相对将来任职岗位中最重要的理论和技能的课程,是专业相关的核心知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核心专业课程也是人才培养水平的直接反映,承载着专业的特色及内涵,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主体。核心专业课程的建设可以从具体课程的选择,课程教学的实施、课程考核等方面下功夫,课程的选择决定着学员要学哪些具体内容,这些内容与本专业将来任职有着密切的关系,选择核心专业课要对照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的论证。核心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可以进行模块化处理。每个小模块达到一个教学目标,若干个小模块组成相互关联的模块群,最后服务于核心专业课的总体目标,建立核心专业课程的思维导图。对每个小模块进行精心设计,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学员思维、融入模块的科研前沿,启发学员思维。改进课程考核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模块化考核,将期末的考核分散到平时的考核之中,提高平时形成性考核的比例,增加考核的方式,比如将口试、演讲、开放性试题考核纳入课程考核体系,激发学员灵活应答的动力,引发学员更广、更深的思考。3.3 注重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渗透 专业课专业知识一般比较枯燥,可以通过其研究背景、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坚定信仰、增强“四个自信”相关的“中国故事”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加强各专业课之间的、以及专业课与思政课之间的协同育人,加强师生沟通,产生情感共鸣,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3.4 推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 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仍然是专业教育,但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创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识教育注重知识的广度,专业教育更注重知识的深度,两者具有互补性,共同服务于培养创新性综合高素质人才。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不同的学习阶段对通识课程和设置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专业背景知识的介绍,注重挖掘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通识教育中,提炼所包含的专业的分析方法和所渗透的哲学思想。培养学员坚强的意志、标新立异的胆魄、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促使学员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参考文献 1向庆.军队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J.硕士论文,2011(6):5.2曹继霞等.军队初级指挥院校通识教育现存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13):5.3王林雪等.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2(1):85.4徐文.试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12):6.5陈延娜等.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关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6.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孙玉玲(1980),女,工科硕士,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导弹工程教研室讲师,汉族,安徽亳州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弹药工程;通讯作者:朱建生,男,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导弹工程教研室副主任,工科博士,副教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