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下近距离煤层工作面的巷道支护分析.pdf
下载文档

ID:3637512

大小:1.21MB

页数:2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井下 近距离 煤层 工作面 巷道 支护 分析
68/矿业装备 MINING EQUIPMENT工 艺1 采煤工程概述 以某煤矿的开采为例,在基本完成 3#煤层的开采后,后续应对 8#、13#煤层进行开采,经过采前勘察两个煤层的间隔较近,属于近距离煤层。为了确保井下开采作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简要分析两煤层的基本地质信息:待采 13#煤层的东北区域和 8#煤层相距最近,且存在部分区域合并的现象,带给巷道支护作业较大的压力。8#煤层会先行开采,要针对 8#煤层的围岩及顶底板性质进行了解,完成巷道支护方案设计,同时为 13#的开采提供支护经验。8#煤层围岩呈现碎屑状态,煤层埋深 332m、厚度 3.5m,顶底板为泥岩;13#煤层围岩呈现碎屑状态,煤层埋深 294m、厚度 1.4m,顶底板为石灰岩和泥岩。具体到 8#煤层而言,为矩形巷道(宽 高=4.65m2.6m),巷道截面积 12.09m2。2 近距离煤层巷道的支护方案设计及模拟分析 2.1 巷道顶板的支护设计 在进行顶板的支护中,应用“锚杆+锚索+金属网”的支护形式,下面进行各部件应用的简要分析。第一,锚杆的应用。选择左旋无纵筋刚锚杆(直径 长度=20mm2000mm),间排距皆控制在1m,且每排需要安设五根锚杆。为了提高锚固效果,每根锚杆需要应用两支树脂锚固剂(MSK2360、MSCKa2335),并确定锚固长度为 1.3m。锚固工作需要应用球形垫圈和拱形托盘(150mm150mm80mm),在做好规格选择后还要确保其质量强度。需要注意的是,除两帮附近的锚杆需要偏移 20进行安装,剩余锚杆按垂直安设的原则安装。第二,锚索的应用。选择高强度的钢绞绳(直径 长度=17.8mm6000mm),间排距皆控制在 2m,且各排锚索的设置数量按照“2、1、2”的原则布置。为了确保锚固的质量,每根锚索需要应用三支树脂锚固剂(2支 MSK2360、1 支 MSCKa2335)。做好配件的应用,其可调节大托盘(250mm250mm16mm)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能满足锚索的锚固需求。第三,金属网的应用。选择菱形金属网,铁丝直径 1.6mm、网孔为 100mm100mm。在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巷道支护面积进行在裁剪工作,且要注重金属网铺设的拉紧、铺平和搭接工作,其中搭接面积需大于 100mm,预防金属网脱落。2.2 两帮支护方案 在进行两帮的支护中,应用锚杆+金属网的支护形式,下面进行各部件应用的简要分析。第一,锚杆支护。锚杆规格与顶板支护中的锚杆一致,不过锚杆设置的间排距以及每排锚杆应用数量存在一定差异。间距设为 0.9m、排距设为 1m 且每排安设三根锚杆,起锚高度为 0.5m。锚固过程会应用拱形托盘,尺寸与顶板支护中的托盘一致。锚杆的安设中,井下近距离煤层工作面的巷道支护分析赵斐(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忻州 036799)摘要:以某煤矿的实际开采为例,对近距离煤层的巷道情况进行概述,结合实际提出两帮、顶板的支护方案,进行支护仿真研究,确保支护方案的合理性。最后进行支护方案试验和巷道变形监测,以期望可以提高巷道的支护效果,使近距离煤层的作业具有安全性。关键词: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巷道支护图1 8#煤层巷道的支护断面示意/mm2023.9 矿业装备/69除接近顶板的锚杆以偏移 20角进行安装,剩余锚杆进行垂直设置。第二,金属网应用。菱形金属网的铁丝直径增加至 3.25mm,且菱网孔规格为 50mm50mm。结合两帮实际支护高度及长度,进行菱形网尺寸的裁剪,具体的应用要点与顶板支护相同。支护示意可以参考图 1。2.3 支护模型建立 为了确保近距离煤层工作面的巷道支护方案具有合理性,需要对支护方案进行建模分析。在 FLAC3D 有限元仿真模拟软件的应用中,需要在模型构建中输入前期巷道的围岩勘察数据,确保对巷道围岩的变形情况进行有效掌握,同时将上述支护方案中的技术参数进行合理应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仿真计算可以有效进行,要对模型进行适当的优化,降低模型计算时间1。2.4 仿真结果讨论 在完成支护作业的有限元仿真模型构建后,要进行具体的仿真分析,可以得到巷道围岩在垂直及水平方向中的应力、位移分布。第一,在仿真数据统计中,水平方向上围岩的最大应力为 5.8MPa、最大位移为 29.4mm,垂直方向上围岩的最大应力为 13.5MPa、最大位移为 45.7mm。第二,在仿真数据分析中,垂直方向上围岩的应力和位移数值较大,不过尚在合理的范围中,因此可以基于模拟结果,明确本次近距离巷道支护方案具有合理性,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具有安全性,能保障工作面的正常开采。3 巷道支护方案的实践效果讨论 当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设计后,基于仿真模拟可以明确支护方案的设计合理性,不过为了确保支护方案具有真实的应用效果,还应结合支护各参数做好采煤实践工作。结合该煤矿待采的 8#煤层,决定将上述支护方案进行应用。3.1 设计巷道变形量监测当进行 8#煤层开采中,其变形监测设计有以下几点:沿巷道均匀布设三个监测点,且各监测点相距 21m,需要保障监测点的设置不影响正常掘进。监测点对顶底板及两帮的位移测量方法可以参考图 2,该方法可以对“OA、OB、OC、OD”的距离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基于距离变化了解顶底板及两帮的移近量。要求进行每天一次的监测,前期可适当增加监测频率,等到后续巷道趋于平稳后适当降低监测频率,一般每周 1 至 2 次。需要关注的是,整个巷道的变形量监测应最少持续三个月。3.2 监测巷道工作面变形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数据统计,经过整理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的位移曲线可以参考图 3。顶底板和两帮的移近量曲线整体有着相似相,都在前期移近量显著增加,50d 后移近量趋于稳定,85d 顶底板及两帮移近量达到最大值,其中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为 119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 68mm,皆具有安全性。虽然巷道顶底板和两帮的移近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顶底板的移近量明显小于两帮,接近于两帮移近量的一半。4 结束语本文结合近距离煤层的地质信息,对巷道顶板及两帮的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对支护方案进行了仿真模式分析,其应力、位移数据皆在安全范围内;并在 8#煤层开采中进行了近距离煤层支护方案的实践应用,巷道顶底板、两帮的移近量处理安全范围中。结果证明,上述近距离煤层支护设计具有应用合理性,可以控制巷道变形,保障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参考文献1 曹晓鹏.近距离煤层综采工作面巷道支护研究 J.能源与节能,2019(5):137-138.图2 巷道变形量检测方案图3 巷道顶底板、两帮的移近量曲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