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提升路径探究.pdf
下载文档

ID:3637508

大小:1.56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精准 视角 高校 资助 育人 实效 提升 路径 探究
德育与管理DEYU YU GUANLI 教师TEACHER 0032023 年 11 月Nov.2023一、引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显著,在制度上保障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帮助数以万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实现就业,进而推动了家庭实现脱贫并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用实用好学生资助这一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引导、帮助、鼓励受资助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影响了资助育人的实效。要真正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提升资助育人的实效,高校就需要从精准思政的视角出发,精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做到因人而育、因势而进。精准理念的基础在精准,这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受众的差异,突出针对性。基于精准思政视角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精准实施资助育人策略,以具体策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二、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精准思维”“精准工作”等,都强调了“精准”这一指导思想。基于精准思政视角有效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关键在于从传统的“物资+钱”的资助方式,转变为对学生针对性、全方位的系统帮扶与资助的形成,将扶贫、扶志、扶智融为一体,1全面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挥潜能,最终达到推动教育公平目标实现的效果。(一)价值导向的功能高校资助育人最基本的功能是导向功能。教育公平是党和国家一直强调的教育目标,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就要健全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一个有志求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都能顺顺利利地完成学业。资助政策的宣传、资助目标的引导,能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认识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关爱,让他们树立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更有远见、更有目标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二)人文关怀的功能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人文关怀。物质、精神双重层面的关心关爱,既能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压力,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完成学业,又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悲观情绪、缓解失衡心理,培养其“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气魄。(三)激发正向情感的功能高校资助育人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正向情感。他们在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资助帮扶时,大多会激发积极向上、感恩知恩的情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围绕新时代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关爱、服务、引导、教育学生,在他们心里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激发其爱党爱国的情怀。(四)心理疏导的功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如今不再局限于物质与经济上的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提升路径探究苏林鑫,杨雅清,王胜利,白智群,崔 玉摘 要:精准思政的出发点在精准,着力点在思政,关键点在育人。精准思政视角下的高校资助工作既能解决部分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又能引导他们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方式,提升精准思政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意义重大。文章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为研究对象,归纳出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构建精准思政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一系列建议,以期能科学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实效,实现高校资助育人效能最大化。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化工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DXSSZ-FDYZC-202209)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苏林鑫(1996),男,福建福安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崔 玉(1982),女,北京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7-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3)33-0003-03关键词:精准思政;高校;资助育人;实效提升(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德育与管理0042023 年 11 月资助,还扩展到精神与心理上的帮扶,在培养家庭贫困大学生良好的心理抗压、抗挫折等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形成离不开后天的教育。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之一就是心理素质。新时代大学生的求学、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压力只会更大。2高校通过开展资助育人工作,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这能够让他们科学地调适自己情绪,培养他们成熟、稳定、荣辱不惊的心理品质。三、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已实施多年,无论是政策制定、资金来源、资助范围等方面都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但是,从精准思政的视角对我国高校资助育人情况进行分析时,就会发现一些高校资助育人存在的共性问题。(一)资助育人的对象认定不够精准精准思政视角下资助育人的出发点就是精准认定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是关系到高校资助育人实效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是,仍有少数高校在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时,仅以国家资助管理政策为主要依据。这虽然能够做到帮扶资金全部为学生所用,但却存在未能精准地审查受资助学生资格的问题,导致出现来自国家和社会的资助未能全部为有需要的学生所用的个别情况。实际上,高校仍然存在着一些“信息孤岛”现象,高校资助体系未能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数据库紧密衔接起来,评定受资助学生主要依靠学生本人做出的承诺或提供的证明材料,学校无法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假困难”“伪需要”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真正有需要的学生因各种原因却未能被认定。同时,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量化标准不够完善,由于未能用统一、科学的量化标准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的困难程度进行高效认定,因此不能精准给予差异化的有效资助。(二)资助育人的内容范畴相对狭隘精准思政视角下资助育人的落脚点就是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这是高校提升资助育人实效的动力来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更敏感、心理压力更大:紧张的经济情况难以支持其与同学交往娱乐,匮乏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会增加他们的自卑情结。少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甚至无法正常完成自己的学业,更不要说全面成长成才。但仍然有高校将资助工作的重点放在资助资金的分配与管理上,却忽视了对贫困学生的教育、关爱与心理疏导,资助育人工作只达到了资助的目的,却未能完成育人的工作。1.缺乏整体品格的塑造诚信、自强、感恩等品格都是资助育人应当帮助家庭贫困大学生塑造的品格,这不是简单的经济资助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系统、完整的教育。以自强品格的塑造为例,高校应在开始认定贫困学生资格时就加强对他们自强品格的塑造,以“输血式”资助带动“造血式”成长,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全面发展。2.缺乏正向情感的激发我国高校资助育人中的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手段、企业资助等都是无偿的,是为了在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党情、爱国志,被资助大学生只需接受,不用偿还。但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家庭困难,所以获得资助是应该的,并没有产生感恩之情,缺乏正向情感的激发。3.较少关注心理疏导新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塑造成互联网中的任何角色。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能够暂时忽视自己经济困难的现状,减缓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这使得部分贫困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并脱离现实社交与生活。实际上,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更需要学校、教师及同学的接纳与肯定,需要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满足与价值实现。四、精准思政视角下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实效的路径高校在实施资助育人时,要正确理解精准思政的内涵、明确资助育人的功能,积极探索提升资助育人实效的路径,融合“助人”与“育人”,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既获得经济上的资助,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从而真正实现“助困育人,立德树人”的资助育人目标。(一)明确资助育人的思政方向新时代资助育人应当是既重视物质资助育人,也坚持精神资助育人。通过对受助学生全方位的精准资助,带领他们坚定理念信念、磨炼意志品格,积极主动地实现人生价值。1.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精准思政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核心在于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缺失坚定理想信念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会出现精神世界的贫瘠,会缺乏努力拼搏的斗志,甚至会产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价值观。高校应当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用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产生的双动力,用实融媒体推送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知识,培养受助大学生的爱党情、报国志,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与担当,树立远大的志向与奋斗的目标,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学习。2.扎实开展诚信教育精准思政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重点在于诚信教育。诚信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优良品质,是每一个人都应当拥有的无形资产。少数受助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资助,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这既不利于自身道德素养的培养,也损害他人利益、破坏教育公正。精准思政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要引导受助大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明确诚信与个人成长的重要关系,自觉地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新时代大学生。高校应确保资助认定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坚决杜德育与管理0052023 年 11 月绝弄虚作假的情况,将资助用在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高校应当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受助学生在校内的学习情况、思想表现等量化为学生的诚信度,与学生的受助类型、毕业就业推荐等直接挂钩,以此引导他们诚信做人、做事。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可在全校范围内选拔诚信的榜样并大力宣传,开展“校园诚信”系列主题活动,营造诚信致学、诚信为人的校园氛围,影响和引导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内的全校师生。3.扎实开展感恩教育精准思政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内容是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作为受助者,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应当心怀感恩,将国家、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关爱转化为学习成长的动力,积淀为成才之后对国家和社会的回报。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宣传栏发挥感恩教育的作用,将感恩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中。应当让受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所获得的帮助是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等众多力量的汇聚,从而常怀感恩之心。高校可以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主题教育,鼓励受助学生用自己的实践行动去回报社会、传递温暖,将感恩内化于心。4.扎实开展自强教育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不能缺少自强教育。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问题与困难,直面并解决问题与困难是优秀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高校应当充分激发资助育人的激励功能,为迷茫的受助学生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困难,意识到只有自强自立才能战胜困难、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个人的长远发展。高校可通过教师的自我励志教育、读书励志教育、报告励志教育等方式构建自强教育体系,帮助受助大学生直面家庭经济困难的现状,坦然面对受助者这一身份所带来的压力,珍惜获得的资助及良好的学习条件,从而刻苦学习。高校可以引导受助大学生强化自强意识,以自强完善自身、以自强反哺社会,带动其他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5.扎实开展心理疏导精准思政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心理疏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有着更大的成长压力与心理问题,只有加强对受助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及心理疏导、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提高资助育人实效。高校可以强化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关注受助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克服因经济压力而产生的自卑感,消除因受资助而形成的心理压力,更加积极乐观地直面现状,通过努力学习来提升自己,夯实未来成长的基础,以此改变现有的经济困境,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困境。(二)构建精准认定机制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的前提是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实现教育公平、资助公平。1.精准识别资助对象高校可以强化资助育人精准认定的规则意识,规范认定程序,制定更全面的资助认定标准体系,加强对认定结果的进一步审核,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开展客观、公正的精准认定,从而精准识别资助对象。高校可以健全覆盖全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筛查体系。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宣传与解读,在保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尊的同时,让他们正视自己的困难,主动参与资助申报。要设立监督举报机制,全方位监督那些事实上经济不困难的“困难生”,严防虚假资助情况发生。高校应打破传统以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作为资助发放依据的唯一标准,构建包括学业成绩、创新创业、道德品质等众多指标在内的综合认定体系,改变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靠要”的心态,转变为力争上游、力争上进的心态。当然,对那些确实特别困难或具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群体,高校应当优先给予相应的资助,保证资助的合理性与有效性。2.动态研判生活条件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实现了全面脱贫。全国各省市县都已划出了相对科学的最低生活标准线,这是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当应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受助大学生在学校食堂、超市的消费情况进行动态研判,既保障资助资金的合理应用,也减少或杜绝人为制造的“假困难”情况的出现。五、结语近年来,作为将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思政教育功能,凸显了重要的思政教育作用,成为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与形式。着力探究精准思政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充分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意义重大。高校应当从精准思政的角度入手,将“育人”融入“资助”,使“资助”成为“育人”的巨大动力,精准认定资助对象,精准开展育人实践,在提升大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同时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有效地提升高校大学生资助育人实效。参考文献:1 杨 奥.精准思维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纾解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1):131-134.2 朱晨欣.“精准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分析 J.大学,2022(30):45-4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