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半夏仿野生栽培技术.pdf
下载文档

ID:3637481

大小:1.80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半夏 野生 栽培技术
中南农业科技2023 年第 44 卷第 9 期2023 年 9 月中南农业科技South-Centr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4 No.9Sep.,2023刘一文,张昌文,覃彬华,等.荆半夏仿野生栽培技术 J.中南农业科技,2023,44(9):108-109,112收稿日期:2023-03-06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医药管理局面上项目“基于遗传基因筛选荆州道地药材荆半夏优质种质资源研究”(ZY2023M074)作者简介:刘一文(1988-),女,湖北仙桃人,讲师,执业中药师,主管药师,硕士,主要从事中药学研究,(电话)18062369768(电子信箱)。半夏 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 是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位为干燥块茎,应用广泛1。湖北省荆州市是半夏的道地产区,也是半夏种质资源主产区。湖北通志 中国道地药材 等专著明确记载,“荆半夏”以荆州、荆门、京山、屈家岭、潜江、仙桃、天门、汉川等江汉平原沿江地区为原产地,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适合荆半夏生长2-4。在江汉平原地区指导农户规范合理地进行荆半夏仿野生种植,能解决半夏的市场短缺及产量质量问题。本研究在分析野生荆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环境的基础上,总结了荆半夏仿野生栽培技术,包括备种、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等环节,以期为湖北江汉平原地区荆半夏仿野生种植提供参考。1野生荆半夏的生物学特性荆半夏5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 cm,多自然生长于阴湿的草丛、林下及农田里,适宜在半阴半阳的缓坡地生长。野生荆半夏一年生为心形的单叶,第2年至第3年开花结果,为三出复叶。野生荆半夏根系大多较浅,少数根系较深。多喜温和、湿润气候,畏干旱、怕涝、忌高温,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高温、干旱、涝渍易造成荆半夏植株倒伏进入抗逆性休眠。其具有明显的杂草性和多种繁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野生荆半夏可以以块茎、珠芽和种子等方式进行繁殖,且无生理休眠期。块茎和珠芽繁殖可在当年或第 2年采收,种子繁殖的在第3年或第4年采收。野生荆半夏鲜品外观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 0.52.0 cm,紫红色;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球形或偏斜状,直径 1.01.5 cm,表面白色或微黄色,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茎痕,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2野生荆半夏的适宜生长环境野生荆半夏适宜生长于疏松肥沃、湿润并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油沙地或沙壤土地,喜水忌涝,最佳土壤含水量为 20%40%,生长适宜温度为 1528,适宜生长的相对湿度为 60%80%。周边森林植被良好,忌黏土及瘠薄土壤。湖北省荆州市位于江汉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是野生荆半夏的主产区之一6。3荆半夏仿野生栽培技术3.1备种收集荆州各地区荆半夏野生资源,综合评价荆半夏叶片形态、珠芽数、药材形态、块根直径等指标,分区域进行道地药材种植繁育研究,扩大野生种质资源,再进行仿野生种植种质资源筛选。优选前一年采收于野外的个大、无病斑、无霉烂的健壮荆半夏的块茎或珠芽作为繁殖材料,将种茎在阳光下晾晒荆半夏仿野生栽培技术刘一文1,张昌文1,覃彬华1,张超1,林先明2,艾伦强2(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系,湖北 荆州434020;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 恩施445000)摘要:荆半夏是产于湖北省荆州市的道地药材,荆州地区野生荆半夏数量较多,且半夏种植量逐渐增多,但质量有待提升,优质半夏存在市场短缺。仿野生种植有利于提升荆半夏的产量及质量,本研究在分析野生荆半夏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环境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荆半夏从备种、选地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采收加工的仿野生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荆半夏的种植水平、提升荆半夏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关键词:荆半夏;仿野生;栽培技术;江汉平原中图分类号:S567.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2083(2023)09-0108-02第 9 期23 h后,于干燥通风的室内堆放,多翻动,使其透气并注意补充水分,防止因失水严重而影响生活力,弃去霉烂种茎。野生荆半夏的种茎萌动温度一般在810,因此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10 以下,防止高温打破种茎休眠而发芽。播种前用过筛处理的方式,将病粒、破粒等残次品除去,挑选直径为0.51.0 cm的种茎晾晒12 d,使表皮脱水20%30%即可作种7。3.2选地与整地选地应根据野生荆半夏根系浅而喜肥的特点,充分考虑海拔、温度、光照等因素,尽量利用林下土地,实行林药兼作,协调共生。选择背风向阳、质地疏松、湿润肥沃、排灌良好、30%左右遮阳条件的沙质壤土。种植的前一年秋季,应深翻土地23次,每次深达20 cm,使其充分暴晒,经历风霜雨雪,形成疏松的土壤结构。整地应在种植前的35 d,除去土地上的石砾及杂草,使其熟化。施入30 t/hm2混合腐熟的农家肥或450 kg/hm2过磷酸钙作底肥。多次翻耙均匀,于播种前再耕翻 1次,然后整细耙平,作成宽 1.21.5 m、高20 cm的高畦,畦沟宽30 cm,长度不宜超过20 m,以利灌排,畦埂要踏实整平。3.3播种荆半夏仿野生种植最佳播种期为34月,因其野生品种一般于温度 810 时萌动,13 以上出苗,应选择平均气温达10 以上时进行播种。播种时,取出储存的种茎,用 50%多菌灵 1 000倍稀释液浸种,最佳浸种温度为35,然后按3.754.50 t/hm2均匀撒播,种茎朝上,入土 210 cm(大于种茎直径26倍),播种深度不得过深或过浅,因为过浅不抗旱又易形成连生的大块茎,过深雨大易烂母种。然后,再施一层3 cm左右的土杂肥(由腐熟的农家肥、草木灰和园土等混拌均匀而成),覆土后喷洒芽前除草剂。播后若遇干旱天气,需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3.4田间管理3.4.1中耕除草为防止杂草疯长,荆半夏在幼苗封行前要中耕除草,应在播种后出苗前使用芽前除草剂;出苗后,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进行化学除草。但应注意的是,在仿野生种植时,化学除草次数不得过多,一般每个生长期不超过2次,且化学除草剂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和方法使用,避免引起药害。少量随半夏孔眼长出来的杂草需人工拔除或用特制小锄浅锄,除草深度应控制在3 cm以内。3.4.2水分管理播种后应注意水分管理,因半夏喜湿怕旱,土壤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为宜。播种时一次性浇透水,保证出苗快而整齐。干旱无雨季节及立夏前后,半夏生长速度加快,若气候持续干旱,应注意及时浇水,浇水时以沟灌湿润土壤为度,不能漫灌,以免因水量过大造成腐烂病的发生;处暑后气温渐低,应逐渐减少浇水量;雨季时,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清沟排渍,避免高温高湿引发病害。3.4.3增施基肥、适量追肥因半夏喜肥,仿野生种植也应注意合理施肥。半夏生长早期需氮肥较多,中后期则需钾、磷肥较多。施肥时,应注意施足基肥、适当追肥,每年在倒苗采挖后及时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施入 15 t/hm2腐熟的农家肥、450 kg/hm2过磷酸钙,翻入土中作基肥。生长期一般需追肥 3次,第 1 次于齐苗后撒施尿素 150 kg/hm2;第 2 次在珠芽形成期施硫酸钾300 kg/hm2;第3次于齐苗时施入尿素150 kg/hm2。3.4.4培土和地膜覆盖盖住珠芽和种子利于出苗和保墒,能增加荆半夏仿野生种植的产量。每次倒苗采挖后,应及时使用土杂肥等覆盖掉落的珠芽和种子,覆盖厚度以 2 cm 左右为宜。冬春温度较低时,为提高地温,可以采用地膜覆盖措施,在半夏苗生长至 23 cm 时移除地膜,避免温度过高烫伤小苗。地膜覆盖可使半夏提前15 d左右出苗,延长半夏的生长期,提高产量。3.4.5病虫害防治野生荆半夏一般病害较少,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病虫害。调查研究表明,荆半夏种植时可能会产生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茎腐病、根腐病、疫病、白绢病及病毒病,可能会产生的虫害主要有蚜虫、线虫、根螨和蓟马。荆半夏仿野生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应以病虫预测预报为基础,适当优化生长环境,采取综合防治方法,筛选抗病品系、改善栽培条件,防病与治虫相结合、应急性杀菌剂与土壤调理相结合8,9。3.5采收加工仿野生种植的荆半夏一般于 11月上旬茎叶枯萎倒苗后采收,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晚采收则难以去皮和晒干。选择天气相对晴好时进行采收,先收集地膜表面的珠芽,选取直径0.5 cm以上的作种,再除去地膜,从地块的一端开始浅翻细翻,顺垄挖1520 cm深的沟,逐一将半夏块茎挖出。荆半夏的块茎表皮干燥收缩后很难去除,因此采收的块茎应及时进行产地加工,趁鲜用水浸泡 1012 h,除去块茎表皮,晒干,以供进一步饮片加工。4小结与讨论作为大宗中药材,半夏是小柴胡汤、小青龙汤、(下转第112页)刘一文等:荆半夏仿野生栽培技术109中南农业科技2023 年不断发展壮大。为保证六堡茶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除种苗繁育、品牌推广建设外,常规种植栽培管理模式存在的费工费时、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等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17。寻求六堡茶高效生态型栽培管理技术,确保六堡茶茁壮成长和绿色高产,既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又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六堡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18-20。参考文献:1林国轩,刘玉芳,兰燕,等.适制六堡茶品种的选择、苗木繁育及原料茶基地建设 J.大众科技,2012,14(5):140-142.2陈永斌.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分析 D.南宁:广西大学,2016.3谭少波.低质茶园改造主要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D.南宁:广西大学,2018.4刘山,黄晨舒,徐源.关于促进广西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J.南方农机,2021,52(15):62-63.5钟艳丽,李亚,周小雄,等.六堡茶发展趋势浅析基于对茶食品开发现状的调查 J.广东茶业,2022(4):29-31.6邱振宇,胡立梅.六堡茶生态产业化经营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J.南方自然资源,2022(10):69-72.7张凌云,苏敏,吴潜华,等.广西六堡茶产业概况及发展对策研究 J.中国农业会计,2021(9):93-96.8刘相东,毕彩虹,谭建平,等.栗茶间作与覆草对茶树生长环境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4):26-27.9陆景珍.都匀毛尖茶生长环境及适制性的研究 J.南方农业,2015,9(12):61-62,66.10黄敏桃,吴尤娇,蔡鹃,等.不同生长环境及采集时间对苦丁茶质量的影响 J.广西林业科学,2015,44(1):31-35.11叶瑜,徐芳,李敬源,等.梧州市六堡茶气候适应精细化种植区划 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9,40(2):73-75+79.12程曦,卢莉.基于武夷山生态茶园建设的几点思考 J.福建茶叶,2021,43(12):185-186.13方川,潘鹏亮,张方梅.浅谈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5):57-58.14陈宗懋.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发展与应用 J.中国茶叶,2022,44(1):1-6.15李金玉,尤民生,尤士骏.茶园生物多样性控害的研究进展 J.应用昆虫学报,2022,59(4):710-725.16张丽平,李鑫,颜鹏,等.茶园高效修剪技术 J.中国茶叶,2018,40(5):71-74.17吴潜华,庞月兰,张凌云,等.“十三五”以来广西茶叶产业发展概况及建议 J.南方农业,2022,16(15):133-137.18覃秀菊,邱勇娟,陈佳.促进广西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的配套技术措施 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4):5-6.19林重阳,黄志夫,熊欣沁.浅析闽北低碳生态茶园建设 J.福建茶叶,2022,44(11):4-8.20陈静,潘登,梁萍.六堡茶,“桂茶一哥”要升级 J.农家之友,2020(9):26-27.温胆汤等经典处方的组成药材之一,是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国家新处方清肺排毒汤的 21味中药材之一10,11,野生荆半夏是荆州道地药材,质量优异,但因大量采挖,野生荆半夏的蕴藏量逐年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荆半夏存在栽培种源混乱、药效成分不达标、无科学指导、采收加工不规范等问题。仿野生种植荆半夏规定了种植环境、生产管理、采收标准等,不仅能保证药材品质,媲美野生品,而且能合理利用林下土地,做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其仿野生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荆州开展的荆半夏仿野生栽培试验,结合荆半夏生长习性,制定了荆半夏仿野生栽培生产技术规范。根据荆半夏野外生长区的环境特点,确定了荆半夏仿野生种植的区域选择,总结了荆半夏仿野生种植的种茎选择方法、播种操作规范,梳理了仿野生种植时的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可显著提高仿野生荆半夏的成活率,降低病虫害,有效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但仿野生荆半夏标准化种植技术等方面的工作还明显不足,缺乏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数据。应进一步扩大范围开展荆半夏仿野生种植技术的研究,提高药农种植水平,达到仿野生荆半夏优质高产的目的。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通志 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3胡世林.中国道地药材 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刘菊,张元虎,王艾鸿,等.荆门道地药材荆半夏产业发展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21(12):89-90.5肖杰,熊金剑,康科星,等.天门半夏标准化栽培技术 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1):38-39.6朱江锋,徐琼芳,李安平,等.潜半夏种植气候特征及气候风险研究 J.现代农业科技,2021(24):40-47.7杨洋.半夏的生长特点及块茎繁殖技术 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0):24-25.8何梦翔,李先良,龚家震,等.湖北道地中药材半夏病虫害调查分析 J.现代园艺,2022(8):50-52.9张和,刘永红,陈静,等.中药材半夏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J.陕西农业科学,2021,67(1):98-101.10薛伯寿,姚魁武,薛燕星.“清肺排毒汤”快速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理论分析 J.中医杂志,2020(6):461-462.11何清湖,刘应科,孙相如,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使用“清肺排毒汤”的意义与作用 J.中医杂志,2020(10):829-832.(上接第109页)1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