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与其环境——乔治•康吉莱姆生命哲学中的关键线索.pdf
下载文档

ID:3636813

大小:1.41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生命 与其 环境 乔治 莱姆 哲学 中的 关键 线索
生命与其环境乔治康吉莱姆生命哲学中的关键线索胡恩海1摘要:论述了乔治康吉莱姆哲学中生命与环境的关系,尽管这是一个相对被研究者所忽略的主题,但我们几乎可以用这条线索来解释康吉莱姆的所有重要概念和思想。首先,论述了环境概念的起源;其次,通过比较新拉马克主义和新达尔文主义,从而分析康吉莱姆如何将自己独特的演化论哲学应用于理解生命与其环境、正常与病态之间的关系;最后,康吉莱姆的活力论立场使他提出了生命的动态极性的概念。他进而将这一分析扩展到社会环境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上,产生了极具启发性的思想成果。关键词:康吉莱姆,生命哲学,病理学,环境,演化论,福柯中图分类号:R-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772(2024)07-0012-04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24.07.03Life and Its Milieu:The Ariadnes Thread in Georges Canguilhems Philosophy of LifeHU Enhai11.Department of Philoso-phy,Paris 1 Panthon-Sorbonne University,Paris 75015,FranceAbstract:ThispaperdealswiththerelationshipbetweenlifeanditsmilieuinthephilosophyofGeorgesCanguilhem.Despitebeingarelativelyoverlookedtopicbyresearchers,wecouldusethisthreadtoexplainalmostallofCanguilhemsimportantconceptsandideas.Thepaperisdividedintothreeparts:thefirstpartdealswiththeoriginoftheconceptofmilieu,andthesecondpartanalyzeshowCanguilhemapplieshisuniquephilosophyofevolutiontounderst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lifeanditsmilieu,betweenthenormalandthepathological,bycomparingneo-Lamarckismandneo-Darwinism.Inthethirdpart,Canguilhemsvitaliststanceleadshimtodeveloptheconceptofthedynamicpolarityoflife.Hegoesontoextendthisanalysisto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ocialenvironmentandtheindividual,yieldinghighlyinspiringintellectualachievements.Key Words:Canguilhem,philosophyoflife,pathology,milieu,theoryofevolution,Foucault1哲人康吉莱姆当 撰 写于 1942 年 的 正 常 与 病 态 (Le normal et lepathologique)被翻译成英文之时,乔治康吉莱姆的学生米歇尔福柯为之撰写的序言1吸引了很多相关美国学者们的注意。在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2眼中,他的老师康吉莱姆“不仅仅是重新唤醒了一个相对被忽视的领域的学术价值,而且他拓宽了科学史的领域,还在许多基本要点上重塑了这门学科本身”。受到福柯的这篇文章的影响,美国学者们便将康吉莱姆归入“历史认识论”的学术传统中。然而,在法国学者的视野中,正如让伽永(JeanGayon)3所指出的,若只是把康吉莱姆看作一位历史认识论的研究者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很难将康吉莱姆著作的三个主要方面严格区分开来:即医学哲学、生物学史和科学哲学。所以法国学界对他的研究呈现出研究路径和兴趣的多元化:一些学者的分析(如让伽永)更加强调个体性概念(conceptdindividualit)在其生物学哲学中的重要性。而像弗朗索瓦达戈涅(FranoisDagognet)、纪尧姆 勒布朗(GuillaumeLeblanc)和皮埃尔 马赫雷(PierreMacherey)等 则 坚 持 认 为,生 命 的 规 范 性(norma-tivitduvivant)的概念线索应该占据更突出的解释地位4。还有像皮埃尔奥利维耶梅索特(Pierre-OlivierMthot)5的学者,他更重视“演化”概念在康氏哲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于是,沿着“演化”概念的动态视角,本文主要讨论康吉莱姆笔下的生命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康吉莱姆认为,环境并不是稳定的、永恒的、单一的或绝对的;恰恰相反,它是动态的、发展的、具体的,以及永远是多元的和相对的。生命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动态双向关系。我们不能先验地、抽象地谈论环境,更确切地说,我们首先谈论的是具体的生命,然后才是(该)生命体周围的环境,换句话说,也就是(该)生命所属的具体环境。2现代环境概念的起源康吉莱姆在他 1952 年出版的论文集生命的知识(La connaissance de la vie)中写了一篇题为生命与环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康吉莱姆对环境进行了哲学定义。不过首先要提出疑问的是,这位生物哲学家为何对环境这1.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系法国巴黎75015作者简介:胡恩海(1990-),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哲学、生命哲学、医学史和生物学史。E-mail:专论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12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 一地理学概念感兴趣?对他来说,一方面,“环境这一概念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的、必然性的把握生命经验的模式,几乎可以说它已成为当代思想的一个范畴”6。另一方面,他认为应该对这个概念的谱系史做出一个清晰的梳理,于是他考察了从1800 年以来这一概念的各种用法,考察了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各种颠倒和反转,以及这些颠倒反转的一般哲学意义。康吉莱姆认为,这段概念史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首先,“环境”被用于物理学的领域。然后,它被引入到生物学领域并进行了相应的改变。但为了理解这段谱系史,我们需要避免对时间顺序的简单化处理。正如皮埃尔马切雷所指出的那样,这篇文章具有非常典型的康吉莱姆的特征:“对康吉莱姆而言,历史性的陈述从来都不是不言自明的,他很少按照时间的直接顺序进行表述,因为这样的叙事方式会使科学史沦为一种不断获得实证成果的历史;在更多的时候,他尝试以一种非常精细的方式进行表述,产生的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从讨论牛顿开始,一直到 20 世纪;但从 20 世纪我们又返还到古代,然后再按照历史顺序再到牛顿。”康吉莱姆独特的谱系学分析揭示了“环境”这一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内在张力和矛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谱系学分析展现了清晰的批判意图对康吉莱姆而言,他关心的是思想的“起源”(origine)而非“开端”(commencement)。根据马舍雷的解读,康吉莱姆曾非常明确地区分过这两个概念的差异,他在一场未被发表的演讲中谈及科学心理学的起源时说:“只有当我们不再关注开端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起源。”于是就起源而言,作者指出,环境(Milieu 这个词不仅有环境、中心的意思,而且还有物理概念中的介质的含义。以下在物理学涵义中使用,均使用“介质”的翻译)一词最早出现在牛顿的物理学中,其力学的含义是“以太”(ther)。在他看来,发光的以太是牛顿力学中超距作用的流体载体(fluidevhiculedactiondistance),这个概念的使用对牛顿体系相当重要,因为在机械论哲学盛行的 17 世纪和 18 世纪,主流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很难理解非接触的力,正是有了作为介质的以太,万有引力才得以可能。康吉莱姆进一步指出,在牛顿力学体系中“介质”概念的产生本质上是相对的,因为介质(即以太)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中介。不过当我们单独考虑双体运动的力学模型的时候,我们就会忽略介于双体之间、发挥引力传导作用的介质,而这种介质也可以说是其周围的环境。于是,介质就逐渐失去了最初相对的意义,而具有了绝对的意义和实在的、本体论的意义。在牛顿范式取得巨大成功之后,百科全书派的达朗贝尔和狄德罗肯定了对“介质”的使用。拉马克通过他的老师布封(一位忠实的牛顿崇拜者,并自认为深受牛顿哲学的启发),将这一概念引入生物学,尽管他只是以复数的形态使用。最后,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Comte)在其实证哲学教程第40课中提出了关于环境的一般生物学理论,其中环境指的是“每个生物体生存所必需的外部环境的总体”。在孔德看来,环境获得了新的含义,于是形成了一个关于有机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辩证概念。此后,拉马克的“诸环境”(lescirconstances)一词与之相对应,艾蒂安若弗鲁瓦圣伊莱尔(tienneGeoffroySaint-Hilaire)也使用过“周边环境”(milieuambiant)一词;而这两个术语指的是围绕着某一中心来构建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康吉莱姆看来,这个概念显然正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恢复其原本的含义。3认识论意义的活力论在达尔文和拉马克之间康吉莱姆指出,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随即成为拉马克主义与达尔文主义之间争论的焦点之一。拉马克认为,外部环境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环境是通过“需要”(besion)这一主观概念来支配和控制生物体的演化的,而“需要”则蕴含着某种“积极的、正向的”(unplepositif)生命价值。环境的变化是初始的、客观的,但生命本身才是避免被环境抛弃而积极适应的主动者。适应是生命在冷漠(indiffrent)的环境中继续“贴合”(coller)的不断努力。康吉莱姆将拉马克主义视为一种活力论哲学,亦或说是这一种目的论,因为它是二元论的。与比夏(Bichat)相同,拉马克也认为生命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变形才能生存下去。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拉马克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生命有机体对环境适应的需求、努力和持续反应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环境激发和引导生命有机体进行自身的迭代和发展。但与此相反,达尔文对生物环境和新形式的出现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在达尔文的演化论中,新形式的出现有两种机制:一种是产生差异的机制,即变异(variation);另一种则是减少这些差异产生的机制,即优胜劣汰和自然选择。生命有机体或物种并非出于对周遭环境信息的反馈而做出调整和适应,相反,物种特性和遗传信息的变异是偶发的、在先的(a priori),只不过变异的性状一旦与环境更加适应便得以更优化的保存下来。因此,在达尔文的演化哲学中,生命的演化与其物理化学环境之间的联系可能显得相当脆弱。因此,康吉莱姆认为,这两位生物学家处于思想光谱的两极,但他们之间是互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法国知识界,新拉马克主义和新达尔文主义之间的持续争论构成了其重要的知识背景。当我们研究年轻的康吉莱姆,并注意到他在这种思潮中成长起来的话,就会发现他并不是当时唯一的转向现代生物学研究的思想家。正如伊莎贝尔加贝尔(IsabelGabel)所指出的那样,当时一批年轻的法国哲学家们正试图借助生物学的新进展来拓宽哲学的范围,从而吸收新的思想源泉。例如,雷蒙阿隆(RaymondAron)曾打算撰写过一篇论文,专门探讨孟德尔遗传学的认识论,不过后来放弃了这篇论文。他们想利用生物学思想来摆脱哲学传统中个体哲学生命与其环境胡恩海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13的限制性范畴,重新思考客观性和历史性,从而重启并超越唯心主义传统的根本问题7。对于康吉莱姆而言,这意味着要在拉马克主义和达尔文主义之间做出相当困难的选择。米歇尔莫兰热(MichelMorange)8强调,这位哲学家“同情”那些 20 世纪初对于“恢复和重建获得性遗传理论(thoriesdelhrditdelacquis)的尝试”。但与此同时,遗传学领域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泰西埃(Teissier)和勒赫利蒂埃(LHritier)关于自然选择的研究工作。康吉莱姆显然也受到了最新遗传学发现的影响,因为他在正常与病态一书中曾三次提到了他们的实验。然而,当时的实验未能证实获得性遗传的学说。此外,由于李森科(Lyssenko)事件的丑闻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在演化论的大方向上,他决定不采取新拉马克主义的遗传学立场。但他并没有完全放弃拉马克主义的全部哲学,与其他学者不同,他没有将其视为一种目的论,而是在拉马克身上发现了活力论的要素。接下来,笔者将分析正常与病态中的相关文本,从而理解康吉莱姆是如何对待演化论的。尽管作为医学家的康吉莱姆把对病理学和医学的讨论视作这本巨著的主题,但哲学家的康吉莱姆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这一领域他将人类健康和对人类生命的思考置于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即生物哲学领域。这样,疾病就变成了生物变异的一个特例。因此,正是由于环境和演化中发生的种种变异,才为他对正常和病态的理论反思提供了基础。更确切地说,他将异常(anomalie)视为一种突变(mutation),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正常(normal)的生物模式。因为根据演化论,发生于环境中的物种性状突变才是新物种出现的根源。甚至在他看来,环境中(同一物种的)个体间的动态差异构成了物种的定义:“物种是个体的组合,所有个体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不同的,而它们的统一性表达了它们与环境(其中还包括其他物种)关系的瞬间常态化(lanormalisa-tionmomentane),正如同达尔文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在第二部分第二章中,康吉莱姆系统地探讨了变异性对生命的重要性。同样重要的是,在考虑变异问题时,他也始终关注环境本身。在文中,他列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变异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是特西埃(Teissier)和勒赫里蒂埃(LHritier)关于果蝇的实验,另一个则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列举的拟珍灰蝶和黑蝶变异的例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康吉莱姆的语境中,“条件”(conditions)和“情形”(circonstances)有时指的是环境,而且通常使用复数。他说:特西埃和勒赫里蒂埃用实验证明,在该物种传统的环境中,某些突变可能是不利的,但如果改变某些生存条件,这些突变就会变成有利的。在分析这两个例子时,他赞同达尔文主义的立场。变异是生物演化的起源,也是新物种出现的驱动机制。变异发生的环境本身也在发生变化:特定的环境对特定的生物有偏好,反之亦然。生物在环境中演化,但没有客观意义的常态或标准(normeobjec-tive)。也就是说,所有的常态或标准都是在生命与其自身环境相对应和互动的意义上形成的。然而,正如上面的分析所展示的那样,无论是拉马克还是达尔文,都没有充分意识到生命对其环境的选择和反作用。在拉马克看来,环境是冷酷无情的,环境本身发生变化,但和生物无关,其中所处的生物只能被动地调整和适应。而达尔文受里特尔(Ritter)和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地理学的影响,对环境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有着片面的、决定论的理解。最后,在 20 世纪初的冯厄克斯库尔(VonUexkull)的动物心理学研究和戈尔茨坦(Gold-stein)的人类病理学研究中,这种生命与环境之间单向的、决定论式的传统关系被颠覆了。这两位科学家都同意一个基本观点:在实验构建的条件下研究生物体意味着为其创造一个独特的环境,是将实验室的环境强加于它。他们进一步发现,生物体的特点是创造自己的环境,生物体是环境的一部分。因此,在受到这两位科学家的影响之下,康吉莱姆完全意识到了这种相互关系,并且这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相互关系,而是该生命处于其环境的中心位置。正是在这种关系中,他发现了生命的活力和繁殖力。于是,康吉莱姆在活力论的诸方面(Les aspects duvitalisme)一文中确定了自己对认识论意义的活力论的基本立场。他运用谱系学的方法,追溯了活力论的概念,并在广义上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因此,我们可以提出,活力论表达了对生命的永恒要求,即生命与自身的同一性。”在康吉莱姆看来,活力论不是二元论,生命与物质之间不是对立的。通过引用拉德尔(Radl)的话,他还暗示自己是一个活力论者:一个对自然心怀眷恋、富有同情心的思想家,不会把自然现象视为他者和异类,而是很自然地在自然现象中发现生命、灵魂和意义。而这样的人从根本上说就是活力论者。因此在他捍卫活力论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生命科学的不可还原性。正因如此,他对雅克莫诺(JacquesMonod)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莫诺的生物学思想是一种冷漠的生物学9。4价值与生命的环境在认识论意义的活力论的基础上,他在正常与病态一书中提出了生命的动态极性的概念10。在康吉莱姆看来,生物的动态极性意味着生物不是无动于衷、被动或被决定的。相反,生命在与其环境的互动中生存。在环境的影响下,生命体对自身的行动有所偏好和选择。因此,在正常与病态的第一部分中,康吉莱姆指出:从现代生理学诞生起,由于机械论医学(iatromcanisme)和解剖学的迅速发展,病理学逐渐成为生理学的一个分支。与此同时,病理学也被系统地定义为对常态的量化偏离(ladviationquantitativedunormal)。但问题就在这里:贝尔纳(Bernad)不加区别地使用同质性(homognit)和连续性(continuit)的概念,然而量化的连续性本身只是掩盖了,但并不能消除对“性质”(qualit)定义的必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我生命与其环境胡恩海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14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 们甚至会得出荒谬的结论:世界上根本没有病人,因为病态只是对健康和常态的某种偏离。因此,康吉莱姆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总结道:所谓病态仅仅是生理状态的一种量变,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生理学的常态只对生命拥有具有特定的价值,因此健康和疾病才具有本质区别。从这一观点出发,那些认为病理状态只是生理状态的加减变化的看法是完全不合理的。要么,这种生理状态被认为对生物来说具有某种性质和价值,那么把这种在其变化中与自身相同的价值延伸到所谓的病理状态上就是荒谬的,因为这种病理状态的价值和质量与前者不同,从根本上来说仅仅是一种对照。要么,我们将生理状态理解成数量的简单概括,没有生物价值,而是物理和化学现象的简单事实或系统,但这种状态没有生命的性质,所以既不能说是健康的,也不能说是正常的或生理的。因此,在研究病理学和生理学的历史时,他指出:与 19 世纪的传统医学思想相反,生理学只能建立在病理学的基础上,对正常的认识只能建立在对病理学的认识之上。健康不是一种抽象的、平均的、绝对的存在;相反,它是具体的、有意义的,对处于特定环境中的生命个体来说是有效用的。事实上,这也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物种不变论(fixisme)和本质主义(essentialisme)的一种批判。因此,在正常与病态第一部分结论的基础上,康吉莱姆在第二部分中提出了生命动态极性的概念,而这个概念受到了戈尔茨坦理论很深的影响。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作者从未忽视环境对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回到环境这一概念的原初含义,就会发现环境是生命生存的场所,而生命则是环境的中心。那么,康吉莱姆所说的生命的动态极性是什么意思呢?这种动态极性能否赋予生命以价值?他认为,生命的动态极性是努力(conatus)在与死亡的斗争中做出的积极选择和对消极价值的回避。动态彰显了时间的变化,而极性则显示了生命体的选择偏好,生命本身并非是漠然的存在。正是在这种动态极性中,生命体拥有了自身的价值,因此生命哲学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价值哲学。康吉莱姆还认为,环境的概念存在于两个维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环境指的是生物环境,而对于人类来说,则指的是社会环境。因此,在正常与病态的第一版出版20年后的第二版中,作者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对社会环境和社会常态的讨论。他曾指出:“关于规范与正常的两课远远超出了该文所涉及的医学哲学的主题,我打算在下文中对其进行重新探讨。在人文学科、社会学、人种学和经济学中,规范和正常概念的含义引发了各种研究,无论我们谈论的是社会类型、不适应群体的标准、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还是偏好系统,最终都会引出规范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提醒我们要警惕社会以社会常态的名义对个人进行过度和不当的约束,提醒我们要警惕社会决定论(dterminismesocial)。他认为将个体对社会适应不良视为一种异常是不准确的。他说:“用社会适应不良来定义异常,这或多或少是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个人必须认同特定社会的事实,并因此将其视为一种现实,同时也是一种道德善好。”最后,康吉莱姆认为,我们对人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必须要超越物质层面。一方面,像义肢、眼镜、助听器,甚至手机等机械工具正在对身体进行不断地替代和渗透,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传统的生物学层面,就很难理解人类新的准则和价值观。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规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人类用工具扩展了自己的器官,将身体视为一切可能行动的手段。因此,我们必须跳出身体看身体本身的正常或病态。正是由于人类价值观的丰富性和多变性,我们才应该更加关注不同社会环境下社会常态的本体论倾向。5结语对生命而言,环境是特定生命在不断演化中生存的具体场所;同时,该环境自身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康吉莱姆对环境概念的谱系分析揭示了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辩证互动的哲学关系。总的来看,康吉莱姆的生命与环境的哲学观点概括如下:第一,他通过概念谱系学的方式重新理解了“环境”的概念,从而突破了狭隘的地理环境的范畴。因此,他认为生物的环境永远不可能是去中心化的,因此必须将具体的生物置于其环境的中心位置。第二,康吉莱姆对生命的理解加入了演化论的视角。通过处理生命、环境和演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协调拉马克主义和达尔文主义的矛盾,他从认识论意义的活力论出发,强调生命的不可还原性。然而,如果我们仅仅从机械论的角度来考虑生命,这是绝对不够的;因为生命有其自身独特的、不可还原的特质。此外,生物实验室构建的环境是一种强加给生物的环境,是一种异化的环境,它并不是生物所自然选择的环境。真实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时时刻刻都展现出动态极性和属于自身的偏好。第三,康吉莱姆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纯粹生物学的意义上谈论生命和病理学。他在正常与病态一书中将该讨论从生理上的常态延伸到社会上的常态。康吉莱姆还关注生物在环境中的变异,从而理解生物演化中的变异与病理学中的疾病之间的同构关系。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引发我们对健康与疾病之间关系的重新思考。生理上的常态与社会学上的常态都是由不断演化的环境所塑形的,人类社会的环境尤其如此。于是,康吉莱姆有关人和环境的论述为我们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下对医学伦理的讨论提供了理论资源。我们不应该停留在传统生物学层面上理解诸如数字假体植入的问题,而是应该在辩证的、演化论的视角下重新审视身体伦理。第四,从方法论和学术史的角度来看,环境中发生的变异构成了一种生物学事实,也证明了康吉莱姆历史断裂性(ladiscontinuitdelhistoire)的生物学基础。正(下转第 46 页)生命与其环境胡恩海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15以逐一详细回答,如果发现对问题内容的回答存在含糊其词的情形,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直接视作未进行充分的知情同意,甚至暂时不予同意手术,以切实保障患者相关权益。3.2邀请伦理专家直接参与知情同意过程对于非紧急情况下的会议审查来说,有条件将知情同意过程做细做好。知情同意过程的模糊或隐秘严重弱化了尸体肝移植伦理审查中知情同意的作用,既违背了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不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又背离了伦理委员会的伦理使命,未能切实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利益以及尊严。改进的方式可以通过邀请伦理专家直接参与知情同意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督促主治医生真正做到充分告知,推动实现患者对移植手术的相关情况完全知情和自主同意的目标,还可以让伦理专家以第一视角充分参与知情同意过程,了解患者做出同意移植手术决策的过程,第一时间发现其中实际存在的伦理漏洞,从起点进行及时纠正,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合理简化后续伦理审查环节相关工作量的效果,从而使伦理专家在伦理审查会议中可以将更多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保障患者相关权益的问题点中去,最大化地实现保障患者权益的目标。3.3通讯审查变快为“慢”通讯审查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因为总有一些供肝出现得非常突然,需要在短时间内决定是否可以手术,促使伦理审查工作必须速战速决,伦理审查的目标变成快速作出是否同意手术的决策。但在尸体肝移植伦理审查实践中,实际情况严重削弱了通讯审查应有之义。伦理委员会需改善线上审查质量,严格履行自身保障患者权益、安全的职责。即使线上开会,仍然可以组织严谨、充分的讨论,要求预先提交的材料内容应适当补充患者的关键信息;为通讯审查问询环节设定一个必要且适当的时间范围;事后需补充详实的纸质版批件,以备查询。此外,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动态完善材料内容、时间范围等相关情况,从而不断提升其合理性。最终,推动通讯审查在不耽误疾病治疗前提下合理地“慢”下来,确保审查结果更具公正性,切实为患者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参 考 文 献 谢闰鹏,谷明旗,张凤博,等.肝移植手术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器官移植,2022,13(1):105-110.1GUERREIRO-COSTALNF,ARAJO-FILHOJEO,MARBACKRF,etal.Mentaldisordersandqualityoflifeinpatientsawaitinglivertrans-plantationJ.ArqGastroenterol,2019,56(4):339-343.2朱继业,高鹏骥.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现状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6,5(5):273-276.3郑金,江一峰,周吉银.我国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能力建设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2,35(6):607-612.4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关于印发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的通知:国卫科教发20234 号EB/OL.(2023-02-18)2023-03-17.http:/ 磊)(上接第 15 页)如米歇尔福柯所指出的那样,对于康吉莱姆来说,“历史的非连续性这一主题构成了他的历史认识论的基础”。此外,康吉莱姆的正常与病态作为一本病理学的博士论文,他对病态问题展开的深度理解对当时的病理学研究者影响很大,亦对后来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弗朗索瓦雅各布(FranoisJacob)提供了反思自己工作的理论框架。参 考 文 献 CANGUILHEM G.The Normal and the Pathological M.New York:ZoneBooks,1989:1.1FOUCAULTM.Lavie:lexprienceetlascienceJ.Revmtaphysiqueetdemorale,1985,90(1):3-14.2GAYON J.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ity in canguilhems philosophy ofbiologyJ.JHistBiol,1998,31(3):305-325.3MACHEREY P.De Canguilhem Foucault:La force des normesM.4Paris:LaFabriqueditions,2009:53.MTHOTPO.GeorgesCanguilhemetleproblmedelvolutiondanslenormaletlepathologiqueJ.RevDhistoireDesSci,2018,71(2):205-241.5CANGUILHEMG.LaConnaissancedelavieM.Paris:Vrin,2003:165.6GABELI.Labiologie,larflexivitetlhistoire:RinscrireCanguilhemdanssonmilieuJ.RevDhistoireDesSci,2018,71(2):155-177.7MORANGEM.GeorgesCanguilhemetlabiologieduXXesicle/GeorgesCanguilhemandtwentieth-centurybiologyJ.Rhs,2000,53(1):83-106.8LOISONL.Unenthousiasmeparadoxal?:GeorgesCanguilhemetlabiolo-giemolculaire:1966-1973J.RevDhistoireDesSci,2018,71(2):271-300.9ROTHX.Lejeunecanguilhem,lecteurdeBergson:1927-1939J.Dia-logue,2013,52(4):625-647.10收稿日期:2023-09-24修回日期:2024-03-13(本文编辑:姜莹)尸体肝移植受体两种伦理审查形式之伦理问题探讨牛世琦等医学与哲学 2024年 4月第 45卷第7期总第 738 期46Medicine and Philosophy,Apr 2024,Vol.45,No.7,Total No.73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