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探究.pdf
下载文档

ID:3635976

大小:1.47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劳模 精神 融入 时代 大学生 劳动教育 探究
陈瑶,戴敏收稿日期:2022-07-23作者简介:陈瑶(1984),女,江苏如东人,南通大学杂志社副编审,研究方向为媒体与出版;戴敏(1996),女,安徽合肥人,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百年党史中的英雄精神及其新时代传承弘扬研究”(编号:22YJC710012)。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第23卷 第 3 期2 0 2 3 年 9 月DOI:10.19315/j.issn.2096-0425.2023.03.019Vol.23,No.3Sept.2 0 2 3摘要:劳模精神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将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孕育和时代发展高度契合的时代新人,为新时代发展注入强大伟力。将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以劳模精神为主线,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精神高地;以劳动模范为依托,构建劳动教育的多元方式;以劳动实践为旨归,搭建专业劳动教育模式。关键词:劳模精神;劳动模范;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425(2023)03-0095-05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或思维活动,作为人一般的心理状态,存在于人的主观世界,是人特有的属性。任何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强大精神的指引,而劳动模范(以下简称“劳模”)是各行各业的排头兵、领军人物,他们所承载的精神镌刻着深刻的时代内涵和独特的价值意蕴,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功能。大学生作为劳动教育的重点群体,其思想觉悟、价值取向以及精神面貌折射出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是引领时代发展的青春力量和内生动力。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应深入挖掘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聚焦劳动教育的共识,创新劳动教育的方式,使新时代大学生尽显时代风采。1劳模精神的理论意蕴劳模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文化传统,是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力抓手。1.1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发展1)高度彰显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指出:“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1这恰是人的特性的彰显自由的而有意识的,是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显要方式。经济的增长离不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精神资本,其中精神资本贯穿经济发展的始终。精神资本是个体精神风貌、心理素质以及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价值观的集中呈现。劳模精神是精神资本的生动诠释,是行为主体精神活动的产物,能有效整合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规定行为主体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和行为方式,进而作用于社会经济的运行与增长,将个体的智力与体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指出的那样:“正是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22)集中呈现劳动的历史效应。劳模精神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的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教育观在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凭借自身鲜明的特性成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精神高地。360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4目前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探究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探究(南通大学杂志社,南通 226019;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通 226019)的客观世界是劳动创造形成的,劳动将人与自然界相连接,创造了人类社会,而劳模精神诠释了劳动的内在本质,并引领人们参与劳动、产生价值,推动良好社会关系的构建。劳模精神指引行为主体主动参与劳动,推动个体意识发生跌宕,不断地进行自我式发现,在审视自我中完善自己,通过劳动体现存在、谋求进步,进行外部世界的改造,不断冲破社会历史条件的诸多制约,实现新突破、新飞跃。1.2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1)继承和创新英雄文化。自古以来,人们崇尚、敬畏、信任英雄,英雄承载的精神让历史“一切皆有可能”,成为世人内心的信仰和普遍的价值遵循,国家和民族因“英雄精神”而充满力量、日益强大。劳模精神作为新时代英雄精神的写照,继承并创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英雄文化,并基于新时代的社会语境,生发出新的内涵和实践要求,以“干劲、闯劲、钻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精神力量,汇聚社会发展之动力,激励无数国人奋力谱写“中国梦 劳动美”的新篇章。总之,无论社会如何迭代发展,英雄从未远去,只是以别样的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在时代变局中孕育新机、开辟新局,擘画最新最美最强的新时代宏伟蓝图。2)延续和发展勤劳家风。劳模精神是我国传统勤劳家风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古代讲究宗族血亲,注重家风建设,而辛勤劳动被视为优良的家风,一度被认为是社稷之基、生活之本。颜氏家训 提及:“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534曾国藩给儿子的信中说道:“食者国之宝也,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汤显祖教育儿子说:“雨过杏花寒食节,秣陵春色也依然。闲游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清代汪辉祖说:“欲望子弟大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一切美好生活需要劳动成就,一切有价值的人生需要劳动播种希望、磨炼意志、收获成功。劳模精神是传统劳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在提倡劳动价值的同时,被新时代赋予独特的价值意蕴,彰显“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本质内涵,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同频共振。2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劳模精神是历史的、民族的,也是时代的、社会的。大学生劳动教育必须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将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价值。2.1个人层面:孕育与时代发展高度契合的时代新人1)调节个体情绪。霍希菲尔德(Hochschild)在 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 中指出,人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还从事情绪劳动,与顾客高度接触的工作者在工作时间必须对情绪进行控制。借助劳动,情绪的作用机制集中呈现,个体通过对自身情绪的管控呈现出良好的肢体语言,规范自身的行为表达,不断运用自我调节、付出意志努力来管理自身的情绪,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个体通过自我式的省思不断调节内外部的情绪表达,继而产生符合规则要求的情绪,使个体较好地增进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较多地获得积极的行为反馈和劳动的成就感,以补充劳动中的消耗,实现情绪管理、自我协调,杜绝个体失范行为的发生。个体因多次劳动的经验积累,在面对复杂情况之际,能有效运用调节策略缓解或克服心理资源的消耗,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恰当的情绪表达,维护身心健康免受损伤。个体在劳动生活中的道德情绪体验的前提下,能较好地按照自我的意愿进行选择,激发主体的劳动热情和劳动力量,唤醒内在的生命意识,促使身心呈现良性发展态势。6鉴于此,劳动有助于个体最大限度地保持情绪的稳定性,调节情绪在情境中的社会适应性。2)实现个体意义生活的完整性。在应试教育的浸染和社会功利思想的侵蚀下,社会呈现出劳动教育弱化、劳动意识淡漠的发展隐忧,劳动异化和边缘化倾向鲜明,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日渐流失甚至缺位,充斥着对资本红利的向往和对利益的追求,致使局部问题叠加发酵。7个体的空虚感、荒芜感充盈人们的内心世界,人生意义的流失、意志的动摇,引发一定的社会表征和时代隐忧。究其根源,理想信念的缺失是重要原因。劳模精神作为改造现实活动的内生之力,是孕育时代新人崇高理想信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是智育和体育的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8借助劳模的榜样精神引领思想、强化认知,在劳动外在工具的影响下,使9696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劳模精神契合新时代的社会要求,帮助个体完成对生活世界的认识与实践。个体在自我确证的过程中,发挥潜能,解放个性,建构起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帮助主体在劳动中寻找世界存在的基础,树立衡量价值的标尺,最终实现主体的自我生成创造以及自我发展完善。2.2社会层面:为新时代的发展注入强大伟力1)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视域下劳动关系是重中之重,是决定社会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理查德海曼在 劳资关系: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 中指出,劳动关系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发展紧密的社会关系提供了便利条件。9大学生不断强化新时代劳动的责任感、使命感,从中获得受益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具体情境中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养,主动融合日常工作学习与理想事业,促使自身的思维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解决现实尚存的矛盾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和谐的因素,从而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使更为公平公正、更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渗透至社会主流话语体系。2)凝聚时代的奋进力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0劳模精神的本质是“强国有我”的真实写照,印证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对高素质劳动大军的塑造具有非凡的意义。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凸显了新时代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感染并引领广大青年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关切,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境域下所面临的新使命与新课题。113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要发挥劳模精神的旗帜引领作用,以行之有效的举措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培育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的时代新人。3.1以劳模精神为主线,打造劳动教育的精神高地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人格化和现实化,赋予劳动教育更丰富的内涵、更重大的使命、更神圣的地位,为人们凝聚思想,汇集发展的蓬勃力量,成为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发展的精神指引。1)发挥劳模精神的强化功能。劳模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应注重劳模精神的夯实之用,深挖其育人价值,使之成为驱动高校劳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正向作用力。523以劳模精神为导向,理论研究为抓手,探寻劳模精神蕴含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立足新时代的深刻变化,深入实践,不断用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丰富劳动教育的理论解释力和指引力,充分挖掘劳模精神与其他学科的交互性、渗透性,着手“劳动教育理论劳动教育制度劳动教育实践”的研究,基于学科专业性质,探索“劳育+学科”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明确课程学习的劳育目标,开发以劳模精神为核心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探索并建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新模式。3193-2002)加强劳模精神文化的构建。劳模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是实践的、创新的、鲜活的、生动的存在,指引着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与“魂”12158-159。校园是人才的摇篮,通过搭建校园劳模精神文化墙,由专门的机构或者小组负责文化墙的设计和更新,选取身边的劳模或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大力挖掘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伟大品质,促使劳模精神文化走进生活、贴近实际。借助微博、学习强国、微信等网络媒体以及劳模工作室、劳模大讲堂等独特的教育平台进行相关内容推送;充分借助各种新媒体网络载体,开发专门的劳动教育自媒体平台,如劳动教育类手机应用软件、劳动教育学习网站等,将劳动教育的多种信息资料在各平台持续推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的学习教育,出版各种学习读物,张贴、悬挂宣传标语等,掀起学习劳模精神的浪潮。实现资源不限区域,内容广泛共享,让劳模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扩大劳动教育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营建崇尚劳模、学习劳模的文化氛围。3.2以劳动模范为依托,构建劳动教育的多元方式劳动模范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典型代表,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共和国的功臣,以勇敢的担当、无私的劳动奉献汇聚新时代发展的强劲之力。13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应发挥劳动模范的陈瑶,等: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探究第 3期9797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1)发挥劳动模范的榜样效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挥劳模的榜样效应,要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14贯彻全过程育人理念。在新生入学之际,请校园劳模宣讲团对学生进行“开学第一课”的劳模报告会,让劳模的生动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感染学生,坚定学生专业学习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将劳模精神寓于所有在校生的劳动课程中。同时,要确保劳动教育的连续贯通,实现劳动教育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实施,定期召开调度会,听取工作进展,秉持科学化、深入化、常态化的育人理念,避免劳动教育陷入“嘴上很要,实际不要”的怪圈。2)构筑劳动教育的人文情怀。在劳动教育课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寻求教育契机,融入恰当的劳模事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劳模精神的人文关怀,体悟劳模独特的人格魅力,审视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并将所学所思与他人分享,融入生活、付诸实践,注重体验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省情、校情,倾听时代发展对劳模精神的内在诉求,并从中汲取养分,使劳动教育的推进有厚度、有温度,凝聚时代发展的精神动力、奋进动力和追梦动力。153.3以劳动实践为旨归,搭建专业劳育的育人模式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需要以“劳模精神、劳动模范”为依托,还需要落实到具体实践之中,以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提高育人的实效性。161)构建劳专结合的实践基地。各院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搭建劳专结合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要遵循劳动教育和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规律,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学校工作实际和专业教育目标,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稳步推进、精准发力,杜绝大而不实的形式教学。17坚持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有机融合,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走向实践,引导学生培养劳动意识,激发劳动热情,锤炼劳动品格,使学生增强意志,提升专业技能,强化专业认知,实现从课本到生活、从认知到实践的转变,从而在劳动中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18各院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大学生劳动教育示范基地”为载体,突出院系特色,结合自身实际,注重实践体验,努力创建具有“价值突出、良好效应”的“一院一品”和“一校一品”劳专结合的特色教育品牌。19成立大学生劳专结合实践基地工作委员会,负责“特色品牌”的各项事务,对工作成效定期进行评估,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归属,建立各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干部具体抓的工作制度。2)推进劳动教育共同体建设。搭建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学校为主体的育人格局,协力推进劳动教育的生态建设。高校应实现常态化的统筹机制,各个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间形成联动,根据各院校具体情况,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形成学生劳动教育成长档案,涵盖学生的课程评价、劳动素养和劳动实践,如实记录学生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作为学生毕业的硬性要求和职能部门评优评奖、年度考核以及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建立持续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1217-18完善督导机制,加强劳动教育的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不移位、不失位,以有效举措助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使劳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实现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实施,做到全员、全天候、全面渗透。要善用社会大课堂,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积极实施体验式自主学习,以劳模工作室为依托,根据专业性质,为高校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提供场所,拓展劳动教育空间。借助企业力量,聘请劳模或优秀的工作者担任学生专业实践的指导老师,提供技术支撑,让学生锻炼能力、成就自我,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为学生专业发展赋能助力,使学生在劳动中接受教育、获得启发,深刻体会劳动创造财富、改变命运、开创未来的伟大意义。政府应为高校推进劳动教育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20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加大经费投入和场地的支持力度,设置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劳动教育各项工作的实施跟进,鼓励并支持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4结语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育人变革,以行为主体的情感认同为基础,9898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理性共识为选择,道德标准为约束,实现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丰富与完善。基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新需要,既要有当下“改”的举措,又要有长久“立”的设计,紧跟时代发展主旋律,以劳模精神为切入点,贯穿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推进注入强大的生机活力和精神动力,完成行为主体由“真知”到“真行”的成功转变,让大学生在劳动中绽放青春风采,练就人格魅力,做一个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新时代青年,用新思想推动繁杂的工作,用新理念解决复杂的问题,追求以“小我”成就“大我”的崇高境界,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攻坚克难的开拓者。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8.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3.3曾天山,顾建军.劳动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4吴泽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思考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0(Z3):15-17.5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2019.6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M.萧勇,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313.7檀传宝.劳动教育论要现实畸变与起点回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68.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30.9理查德海曼.劳资关系: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27-128.10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48.11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37.12 史钟锋,董爱芹,张艳霞.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13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0(12):4-7.14 邵彦敏,孙木.高校劳模讲授劳动教育课的创新模式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2):149-153.15 陈宇,高庆芳.劳动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123.16 杨小军,李伏清,申永丰,等.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130.17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A/OL.(2020-03-26)2023-01-02.https:/ 班建武,曾妮.大学生劳动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114.19 顾祥林.大学劳动教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207.20 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96.(责任编辑:胡梅)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the Role-model Work Ethicinto the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CHEN Yao1,DAI Min2(1.Nantong University Journal Publishing Center,Nantong 226019,China;2.School of Marxism,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China)Abstract:The role-model work ethic is a contin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as well as a way ofupholding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breaking new ground.Integrating such ethicinto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conductive to fostering a new generation of young people that arehighly compati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injecting strong impetus for the new era.The integration can befulfilled by cultivating high ground of spirit that focuses on such ethic,HANGforming diversified educationalways underpinned by the examples of model workers,and combining the labor education with disciplines for theultimate goal of practice.Key words:role-model work ethic;model workers;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practice path陈瑶,等:劳模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探究第 3期99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