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5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公众号:葱哥说考研 考研资料免费分享】.pdf
下载文档

ID:3635849

大小:1.02MB

页数:19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公众号:葱哥说考研 考研资料免费分享 2005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解析【公众号:葱哥说考研 考研资料免费分享】 2005 考研 政治 答案 解析 公众 葱哥说 资料 免费 分享
2005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正如恩格斯所指明的,它是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该知识点也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一个最基础性知识点,必须予以基础性的掌握。以往的考研政治中曾多 次作为选择题考查到。政治试卷的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和理解,但近年来的选择题 的考查特点是一般不直接提出知识点发问,而是创设某些相关材料予以提问,2005 年的几乎所 有选择题都是如此,这也体现了考研政治强化理解运用能力考查的总体趋势。本题题干的主体 内容是“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说明的是农民通过掌握正确的思想和接受科学的理论指 导,可以获得物质财富;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包括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它通过实践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等。选项 A、D 本身就是错误的唯心主义观点,选项 C也不正确,因为精神不直接等同于物质,精神力量也不能代替物质力量。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 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及人的认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关系原理。题干所引用的科学 史上的一句名言,表达了人类的认识及科学未来成果的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表明了人的认识的绝对性和至上性;同时,它也表明了就个人而言,包括“杰出的老科学家”,其认识具有相对性、有限性和非至上性。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揭示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它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 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 的”。答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干所引名言的涵义。考生较容易陷入的误区是只是简单地注意到 其中的“可能”与“不可能”等表面关键词,从而选择 C。但考生只要认真地审题后,就不难 发现其真正的考点是人的认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关系原理。而且,选项 A、B、C本身的观点 就是错误的。-1-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 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答案】C【解析】本题的考点是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列宁明确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认识和理论具有间接 的现实性,因为它是现实的反映并能转化为现实。但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它作为人的客观物质活动,现实地改变着世界的状况。只有通过实践这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人的认识和 理论才能变成现实。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曾说:“我不喜欢别人称我为预言家、未来学家或预 测家。因为我反对这么做。我首选发明家。我始终相信预见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 来”。可见,这位未来学家的真正意思是主张以预见为基础,通过实践把科学的预测和理论转 化为现实。考生搞清楚这句话的涵义和理解“实践高于认识”的涵义,是顺利解题的关键。选 项 A、B 是明显错误的。认识可能落后于实践,但也可能超越、优先于实践,作为实践的指导 或先导。选项 D 也是错误的,类似的有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4.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 标志着A.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完善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C.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 D.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升华【答案】B【解析】本题考点涉及 2004 年的时事政治“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的完善等知识点。本题难度较低,基本属于常识题。上层建筑包 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上层建筑,宪法和法律的修正是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完善的内容,标志着政治文明的进步。值得指出的是,本题是典型的以时事政治为素材来考查基本理论和知识 点的题目类型。这种题目类型是近年来考研政治试卷的一个命题趋势,这也体现了考研政治注 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考查方向。这既给考生提出了注重时事政治复习的要求,也为我们在把 握出题方向和浓缩复习要点乃至猜中真题方面提供了借鉴。5.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 12000 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二章中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这一知识点,属于基 本知识考查,这也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 价值量大小的社会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货币,而只需要观念的或想象上的货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6.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 20000 元,使用年限为 10 年,目前已使用 2 年。这时 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 15000元。此 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2-A.1000 元 B.2000 元 C.3000 元 D.4000 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四章中的“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这一知识点。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由磨损程度决定的固定资本转移 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资本的周转速度。固定资本按其磨损的原因不同,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1)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也叫物质磨损,这种磨损形成的原因有两个:由于固定资本 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一般来说,使用时间越长,使用强度越大,有形磨损也就越大。受自 然力的作用引起的,如金属因氧化被腐蚀,这种磨损无论固定资本使用与否都会发生。(2)固 定资本的无形磨损又叫精神磨损,造成这种磨损的原因也有两个: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同样机器设备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使原有机器设备的价值相应降低。由于技术进 步,新技术的运用,出现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使原有的固定资本贬值。根据本题提供的材料,“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 20000 元,使用年限为 10 年,目前已使用 2 年。”显然,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4000 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 案是 D。本题题干中“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 少,其价值降为 15000 元。”这一提示表明: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精神磨损是 1000元。7.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全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五章中的“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这一知识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有其客观必然 性。这是由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 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阶段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 上也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以交换为前提,交换以等价为条件,收 入与投入相适应,因而必然产生多种分配方式与收入形式。所以,D 是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重 要条件。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 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3-【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本题属于基本的记忆型知识点,试题难度较低。从 1928 年 10 月到 1930 年 1 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 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阐述了农村包 围城市和工农武装割据等理论。关于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毛泽东指出,其根本 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其两个客观条件是国民革命的 政治影响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其两个主观条件是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 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该项知识内容是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基础性重要知识点。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B.消灭富农经济C.保存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本题属于记忆性知识点的考查。关 于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路线方针政策,应该成为考生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 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解 放战争时期,中共提出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 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建国初期,在新解放区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在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路线是:“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对富农从限制到逐步 消灭”。10.“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答案】A【解析】本题引文来自毛泽东 1944 年 9 月 8 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为人民服务。本题考查考生对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少奇同志概括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以毛泽东同志的经典原著内容作为素材出题是毛泽东思想概 论部分的重要命题特色。这就要求考生对毛泽东的代表性著作有一定的了解。就总体复习方法 而言,考生在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复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史、论、著”三者的结合。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答案】D-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的内容,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记忆,是对 1996 年文科试题的重复。“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A.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B.弘扬爱国主义精神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D.发扬顾全大局、诚信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内容,考查社会 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理解与运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 务为核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 义精神,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中的内 容,考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属于 2005 年大纲的一个新增考试点。此题的现实依据与背 景是 2003 年 12 月 19 日至 20 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 话,明确提出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2003 年 12 月 26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 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 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 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14.2003 年 12 月 31 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 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方针是A.“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B.“以工促农、以城带乡”C.“多予、少取、放活”D.“统筹、协调、扶持”【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5-15.以色列议会于 2004 年 10 月 26 日通过了沙龙总理提出的计划。根据计划,以色列将在2005 年底前撤出加沙地带所有的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 4 个定居点。这一计划称为A.双边行动计划 B.单边行动计划C.“路线图”计划 D.中东和平计划【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6.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 通过“电子邮件的 6 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关于联系观点的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客观性说明事物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其本身固有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选项 B 排除。联系的普遍性说明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 一个环节。联系的条件性说明联系是通过中介而实现的。选项 A、C 符合原理。信息是物质世 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的一种重要中介,但它不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相反,我们可 以说,物质世界的固有联系是信息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所以选项 D 排除。本题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一种典型的命题方式,即以现代社会生活实例和最新科技知识作为命题素材。这仍然体现了考研政治注重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注重考查考生理解 运用能力的总体趋势。考生们在较好地理解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基础上,认真审清素材,是不 难选出正确答案的。17.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 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A.是有层次的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规律的特征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上“三大规律”体现出层次递进的个别与一般、特 殊与普遍、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这些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是人的活动的规律,是人类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和实现的、且必须予以遵循的规律。所以选项 A、B、D 符合要求。任何 规律,无论是物质世界的规律,还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都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 律,绝不是人创造的,所以选项 C 排除。18.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6-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主义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三章中的“土地所有权和地租”这一知识点。资本主 义地租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其土地所有权取得的一种剥削收入。资本主义地租根据它产 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指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绝对地租实质上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的那部分 超额利润。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D。C 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19.在我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A.不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B.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C.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其存在的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五章中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一知识点。党的十五大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从根本上讲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而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形式,它 属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范畴。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A 是错误的观点。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是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我 国现存的所有制结构中,私营经济当然要受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和制约。20.规范市场秩序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要以A.道德为支撑 B.行政为主导 C.产权为基础 D.法律为保障【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六章中的“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这一知识点。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 案是ACD。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近年来考研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004 年在这一知识点上出了一道辨析题。21.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地主大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答案】AC-7-【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构成状况的知识点。明确中国社 会阶级的构成,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在早年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一篇文章)开头就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近代社会的阶级构成及其各自的地位、性 质,决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动力和革命对象。就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所集中表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于 1941 年 11 月 6 日发表的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中明确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考生如果了解以上毛泽东的该论断就可直接得出正确答案;考生如果不熟悉该论断,但基本掌握了中国近代社会阶级 状况的知识点,也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2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的特殊困难是A.党的理论长时期准备不足B.中国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C.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革命者大量入党,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D.共产国际在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建设的 基本知识点。本题主要属于记忆性知识点的考查。毛泽东在 1939 年 10 月发表的 共产党 人发刊词中提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过程”。建设这项工程既存在有利条件,又面临着特殊困难。根据毛泽东的经典表述,其特殊困难就包括了选项 ABCD 的四个方面。23.1956 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通过的政治报告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C.发展重工业和发展农业、轻工业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答案】BD【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中共八大及其提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知识点。1956 年 9月 召开了中共八大,刘少奇所做的政治报告分析了当时的国内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报告指 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 本上解决,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基本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 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中 心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所以答案是 B、D。选项 A 可直接排除,选项 C 是干扰项,毛泽东在 1956 年发表的论十大关 系中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政-8-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 的问题,其中包括了如何处理农业、重工业、轻工业的关系问题。24.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D.注重协调性【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的内容,涉及到的是“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 一知识点。这道题考的就是大纲的标题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 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25.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其主要内容有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C.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服务业全面发展【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六章中“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知识点。工业化过程是科技进步、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和 升级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针对我国 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 产业格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D。26.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B.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C.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D.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的内容,涉及到的 是“依法治国的含义、内容和重大意义”这一知识点。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 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本知识点 1999 年考过一道论述题,其中答案就有“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这一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27.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 C.依法执政D.有效执政【答案】ABC【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9-28.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主要内容包括A.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 造活力B.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C.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答案】ABCD【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29.从 2003 年 8 月至 2004 年 6 月,朝核问题第一、二、三轮六方会谈均在北京举行,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主要有A.提出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总体目标、方向和途径,并得到广泛认同B.推动形成了六方会谈框架,现已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C.发挥了作为东道主的斡旋和调停作用,得到各方面的肯定D.促成了朝韩双方关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的签订【答案】ABC【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30.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答案】ABCD【解析】本题属于“形势与政策”内容,准确记忆即可得分。三、辨析题三、辨析题31.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 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 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请透过“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对上述材料加以辨析。【答案要点】.(1)“该不该摘”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即客体对 主体的意义,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2)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是有区别的,因此,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的追求也是有 层次的,主体(人)对事物的价值要做正确的评价和选择。(3)价值问题说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 境界。注:如考生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加以辨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10-【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观的基本原理、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原理。考研政治试卷的辨析题,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原理的记忆性掌握的基础上,突出了对于所学原理和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即要求用相关原理说明、解释所给的事例和材料,使现 实的事例得到理论上的阐释。本题就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个要求。材料采用了著名元代学者许衡 不摘道旁之梨的故事(河南焦作人,中国元代思想家、教育家。作为儒学大师,他继承先秦孔 孟之道和宋代程朱理学的传统,一生按照儒家思想与原则做人行事。该故事取自元史列传 第四十五。2004 年河南焦作召开的“中国首届许衡学术研讨会”,可视为该试题材料的思想理 论背景。),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进行辨析。本题比较明显地采用了近年 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的辨析题命题模式,即以某个中国历史上的有名故事和事例作为材 料,要求用相关哲学原理进行说明解释。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有代 表性的主观题命题模式还将在今后继续采用,所以考生们应当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的准备,了 解这种题型的出题模式和答题技巧。做题时,首先要对问题有明确的判断,明确辨析题的“题眼”即究竟需要辨明的主题 是什么,也就是搞清楚本题的“考点”究竟何在。本题在问题中已经明确启示了其“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的有关原理”,从而为考生做题点明了方向。这较之于 2004 年“扛 木头”的漫画题,明显降低了难度。(据统计,2004 年的“扛木头”漫画题,由于没有给出相 关启示,许多考生没有把握到考点,只有约四分之一的考生准确地判断出本题与整体和部分关 系的原理有关。)在确定了价值观的相关原理作为基本考点后,考生必须进一步明确有针对性的答题思路。分析该材料,其显示的问题是“这道旁梨该不该摘?”,而其核心表达是“梨无主人,难道我 心中也无主人吗?”这就表明,其中心的思想和主题是事物(客体)的存在意义、价值取决于人(主体)的价值选择。这就可以明确,该问题应该围绕价值观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来进行阐 释。“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人吗?”表明的是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和意 义是不同的;而主体对于客体可以做出自己的价值选择。所以,“这道旁梨该不该摘?”就是 一个价值问题,它体现了不同的价值选择,体现了不同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考生们围绕以 上核心要点进行展开,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就不难顺利地得到高分。当然,对于同一个材料,应该允许做出多种理解和思考,这也应该是未来公共政治理论课考试的一个方向,因此在提供标准答案要点时,考题组也设想到了其他情况。评分标准明确指出,“考生如果从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加以辨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所以,考生如果在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关系的角度进行较好的阐述,也能得到分。(人的价值具有二 重性,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是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我需要的 过程中得到实现的。人在实现其个人价值的同时,应考虑到其思想和行为的社会价值。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为较高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许衡的做法应该得到肯定。)但是,考生 们还是应该注意到,虽然允许相关的不同解答,但考试和参考答案还是有一个基本尺度的。所 以,考生回答问题时还是要在一个基本的范围和框架内,并以全面覆盖主要考点为上选。3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11-【答案要点】.(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2)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 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 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政经”第四章中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一知识点。回答本 题主要是要弄清楚“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和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 象”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之间的异同。回答时主要抓住三点:(1)流动资本的定义及其两种存在形式。即:“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和以“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2)流动资本两种存在形式的共同点。即:价值周转方式是相同的。从价值周转方式看 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3)流动资本两种存在形式的不同点。即:在价值回收方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 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 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收回。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 新价值来补偿。因此,说“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 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是错误的。33.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 2020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由 1000 美元达到 3000 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它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与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请结合材料,辨析这一观点。【答案要点】.(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 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 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 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邓三”第五章中的“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和第 六章中的“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两个知识点。本题材料的出处是:2004 年 2 月 21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发表的讲话。这篇讲话的题目是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温 家-12-宝总理指出:“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树立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 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 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逐步解决而 不可任其发展。还要看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 1000 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 计算,到 2020 年将达到 3000 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 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 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 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 训告诉我们,在这个重要阶段,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发展与 地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还要 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回答本题主要是:(1)要阐明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的要求。上述两点说明 稳定与发展并非两难选择,只要处理得当,可以相得益彰。(3)强调发展的重要性。指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