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三十年来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述评.pdf
下载文档

ID:3634069

大小:743.80K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三十 年来 国内 清代 西南地区 移民 问题 研究 述评
16 第 25 卷第 2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4 月西南地区为清代重要的移民迁入地,自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清代西南地区移民日渐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象。他们对移民产生的背景、移民动机、移民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西南移民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前期视角和理论基础。然而,既有的研究成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文对近三十年来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对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研究的现状、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挖掘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而对清代移民研究课题的后续开展,提供学术史层面的借鉴。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本研究在时间段层面明确为近 30 年来,因为相关研究成果即使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但仍未达到 40 年的年限,因之为了时段使用的谨慎,特用近 30 年而不用近 40 年来。一、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研究的现状近三十年来,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之相关的研究随即开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术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量的论著和文章层出不穷。再者,有众多国内学者对清代西南不同地区移民族群的迁移历程进行了关注和探究,这些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该地区移民研究的发展动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移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从已有的移民研究成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著作;二是硕博论文和期刊文章。现就上述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作具体的阐述。收稿日期:2022-05-30作者简介:杨丽晔,女,贵州遵义人,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21 级中国史硕士研究生。近三十年来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述评杨丽晔,方天建(云南师范大学 历史与行政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聚焦清代西南地区的移民问题,对该地区的人口迁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在移民族群关系等方面则显薄弱,致使对该地区的移民社会形态未能形成系统而完整的认识。因此,有必要对近三十年来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的成果开展学术述评,进而助益于该研究的深度开展。关键词:国内学界;清代移民;西南地区;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583(2023)-0016-05AReviewoftheStudiesontheImmigrationinSouthwestChinaduring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Past 30 YearsYANG Li-ye,FANG Tian-jian(School of History and Administration,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Since the 1980s,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have focused on the migration of the southwest region in the Qing Dynasty.More in-depth studies on the mig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region have been made,and more abundant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However,the research onthe ethnic relations ofimmigrants areweak,resulting in asystematicand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n theregionof social patterns of immigrants can not be forme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academic review on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southwest migration in the last 30 years in the Qing Dynasty,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is research.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immigrants in the Qing Dynasty;the southwest region;review of the study第 25 卷第 2 期2023 年 4 月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unyi Normal UniversityVol.25,No.1Apr.2023 17 1.著作首先,就著作的类型而言,一方面,有学者对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进行整体研究的论著。其一,从人口学的角度对此进行著述,如葛剑雄的 中国人口发展史1、曹树基的 中国人口史 第五卷 清时期2,以及路遇、滕泽之的 中国人口通史(下册)3;其二,从移民学的角度对此进行著述,如田方、陈一筠主编的 中国移民史略4、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的 简明中国移民史5、曹树基的 中国移民史第六卷 清民国时期6和方铁主编的 西南通史7。上述著作涉及清代人口分布和迁移的情况,并且对清代西南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过程,以及类型作了探究。另一方面,有 10 余部对清代西南不同地区移民问题进行研究的专著,如尤中的中国西南民族史8、杜文铎等点校的 黔南治略黔南职方纪略9、蓝勇的 深谷回音: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10、张国雄的 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11、孙晓芳的 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12,以及她的另一部著作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13、苍铭的 云南边地移民史14、牛晓萍的 清代以降四川城乡人口变迁研究15、谭红的 巴蜀移民史16、申旭的 云南移民与古道研究17、梁勇的 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例18、冉光芬的 贵州历史移民与家庭伦理变迁研究19、刘正刚的 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与四川的比较20,以及朱晴晴的 移民、市场与社会:清代以来小江地域文化的演变21。上述著作对清代西南川黔滇地区移民、西南边疆地区移民和西南各民族移民,作了较为清晰且完整的论述。2.硕博论文和期刊文章除移民著作外,有众多对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进行研究的硕博论文和期刊文章。其中,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搜索引擎,分别以“清代四川移民”“清代贵州移民”“清代云南移民”“清代广西移民”为主题词进行搜索,与之相关的硕博论文和期刊文章共有近 100 篇,如何衡松的论文22、王振的文章23等。在上述的研究成果中,国内学者聚焦和探讨了清代西南不同地区移民的缘由、特征、影响等方面,为我们能够较为清晰地了解该地区的移民发展史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二)研究学者的分布和单位机构首先,从研究学者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少部分在北方地区、江浙地区、鄂赣地区和闽粤地区。其次,从研究学者的工作单位来看,一是来自西南地区的高等院校,如西南大学、云南大学等;二是来自西南地区的省民族古籍办和史志办,如云南省民族古籍办公室、贵州省黔东南地方志办公室等;三是来自西南地区的科研所,如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四是来自西南地区的文博馆和档案馆,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馆等;五是来自西南地区的研究学会,如云南民族伦理学会等;六是来自西南地区的中学,如重庆市北碚夏坝中学等。其体现了区域性、多样性和聚集性的特点。(三)移民研究对象的地区分布就移民研究对象的地区分布而言,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差异性的特征,如在贵州地区,其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和西部;但在云南地区,其主要集中在东部、北部和中部。这主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迁移距离的远近,以及地方政策的因素有关。其二,同一地区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征,如在云南地区,其主要迁至当地的山区和边远地区,也有少部分迁入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此外,地区性移民群体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当地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二、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研究的特征(一)移民地区研究的差异性首先,从西南地区的整体范围来看,先是四川地区较多,接着是云贵地区,然后是广西地区,最后是边疆地区和交界地区。其次,从西南各地区的具体范围来看,一是有对川南地区进行探究,如四川宜宾地区;二是有对黔西北地区进行考察,如贵州毕节市;三是有对滇西南和东南地区进行探讨,如云南普洱地区、临沧市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四是有对桂西南和东南地区进行探析,如广西凭祥、宁明、玉林、桂平和梧州地区。再者,就西南各地区的开发程度而言,涉及当地较为发达的地区较多,然后是山区和边远地区。此外,就西南各地区的民族聚集地而言,外来汉族移民迁入当地民族地区是研究的重点,如云南哈尼族地区、云南傣族地区、云南壮族地区、四川彝族地区等。总之,国内学者从地区的层面对迁入西南不同地区的移民作了探讨,既说明了该地区的人口结构、民族发展状况和社会变迁面貌,又使之更加清晰化和脉络化,然而涉及各地区的移民情况并不相同,以此也反映了移民地区研究的差异性特征。(二)移民内容研究的丰富性就移民内容研究的丰富性而言,国内学者主要杨丽晔等近三十年来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述评 18 第 25 卷第 2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4 月围绕西南各地区移民的原因、类型、特征,以及影响而展开。1.移民的原因就移民的原因而言,学者从不同层面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一,从民族层面对此进行考察,如苍铭教授的研究认为,清代迁入云南的内地汉族可划入由大量不同个体的迁徙,汇集到某一区域,形成的规模性民族迁徙,并且说明了变革性生计动迁对汉人迁入云南的作用24;其二,从时间层面对此进行了探究,如熊春云的文章谈到,在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推行的移民实边政策引起了桂西南地区人口迁移的变化,并且奠定了今天该地区各民族的分布格局25。2.移民的类型就移民的类型而言,学者主要对西南地区的移民性质进行了考察。如古永继教授的文章26、向大有的文章27等,都谈到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的类型,即经济性移民、政治性移民、军事性移民和民族性移民四个类型。3.移民的特征就移民的特征而言,学者主要从地区层面对此进行了探讨:其一,四川地区,如行龙的研究认为,清代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使四川人口的增长率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8;其二,贵州地区,如罗康隆教授的文章通过分析明清两代经营贵州的目的,认为清代贵州汉移民的特点是以民户定居和个人自由迁移为主29;其三,广西地区,如梁茜茜的研究认为,清末广西的海外移民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海外移民相比,具有三个不同的特点,即移民高潮形成的时间、移民的主要来源以及迁入地的不同30。4.移民的影响就移民的影响而言,学者分别从移民对西南各地区产生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展开。首先,在经济方面,学者主要从三个层面对此进行研究。其一,从西南民族地区层面对此进行探究,如林成西的研究认为,清代进入四川民族地区的外地移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31;其二,从交界地区层面对此进行探讨,如刘正刚和唐伟华的研究认为,清代迁入川西藏区的汉族移民推动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32;其三,有侧重于移民对西南各地区的农业经济影响的研究,如刘正刚的研究认为,清代迁入四川地区的闽粤移民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劳动力和技术,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33。其次,在文化方面,学者主要从地区层面对此进行研究。其一,四川地区,如刘正刚的文章探讨了四川地区广东移民会馆的社会职能问题34;其二,云南地区,如王瑞平的论文谈到,清代入滇移民进一步传播了儒家文化,认为其中的儒学思想影响着云南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而促进了该地区在清朝的总体社会变迁35;其三,贵州地区,如陈冉冉的论文认为,移民会馆是各省迁入贵州的移民以同乡、共同信仰为基础建立的,其地域文化象征,体现着移民群体对原籍的地域认同36。再者,在民族关系方面,有以西南各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如吴建勤的研究认为,民族身份的变动和民族关系具有动态性和流动性的特征。此外,孤岛汉族作为一个汉族的亚文化群体,为近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变过程提供了一种案例37。张世友的研究认为,清代迁入乌江流域的外来移民不仅促进了当地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推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互动和融合,但同时也引起了当地的民族矛盾和冲突38。最后,在社会变迁方面,学者多从地区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如刘博予的文章39、孙明明的论文40等,都对西南各地区移民社会的变迁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究。总之,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内容的研究具有明显的丰富性特征,既涵盖了迁入西南山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以及交界地区汉族移民的考察,又涉及外来流民、客家移民、家族移民和海外移民的探究。此外,国内学者对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研究赓续不断,不仅丰富了相关的研究成果,而且进一步推动了该地区移民史研究向广度化和深度化发展。(三)移民研究方法与视角的多元性首先,从研究方法的层面来看,国内学者主要采用三种方法对西南各地区移民迁徙的情况进行系统的探究。其一,文献研究法,如刘正刚的论文,通过分析四川地区的府志、县志、乡土志等文献中记载的移民史料,考察了清前期广东移民四川的原因,认为入川求富和逃荒入川是清代前期广东移民入川的主要原因41;其二,比较研究法,如乔素玲和刘正刚的研究,通过分析台湾与四川移民社会中的闽粤家族发展历程,探究了两地移民社会发展形态,认为四川移民地缘组织与家族组织基本上同步发展42;其三,统计计量法,如蓝勇教授的研究,通过量化分析四川移民会馆的数字、构成与方言特征,以此系统地分析 19 了四川移民籍贯的地域构成和具体数量43。再者,从研究视角的层面来看,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西南地区移民进行研究。其一,人口迁移的角度,如方慧44、苍铭45的研究等,都涉及清代西南地区外来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特征;其二,民族移民的视角,如周智生和陈静的研究认为,清末民初,云南藏区汉、回、白、纳西、彝等各民族人口的流动,在互动中共同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46;其三,社会经济的角度,如郭松义47、刘正刚48的研究等,都探究了清代迁入西南各地区的外来移民推动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四,民间信仰的角度,如张彦、苏东来的研究认为,清代迁入巴蜀地区的湖广移民将大禹作为主神供奉于该地区的湖广会馆,进而加深了大禹信仰在四川社会中的影响力49;其五,移民族群的角度,如张勇、严奇岩的研究认为,各省的移民文化与巴蜀文化相互交流和融合,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族群,最终在四川形成了两大族群和两种不同类型的移民文化50;其六,移民模式的角度,如李晓斌的研究认为,云南不同类型的汉移民在从事不同经济活动中实现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交流,由此形成汉族移民、汉文化转体的多圈层性51;其七,移民行帮的角度,如龚义龙的研究认为,移民行帮对重庆地区社会起到整合的功能52;其八,移民影响的角度,如岳精柱的研究认为,清代进入巴蜀地区的外来移民对当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53;其九,地区个案的角度,如岳精柱54、邵华55的研究等,都探析了清代西南局部地区的移民社会及其变迁状况。总之,国内学者通过多种方法和视角对迁入西南各地区外来移民的历史文化、迁徙历程、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不仅有利于移民研究方向的拓展,而且推动了移民研究领域的深化。(四)移民研究发表平台的丰富性就现有的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研究成果的发表平台而言,主要集中于国内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报,有30余种,如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等。其次,除学报外,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 CSSCI 学术期刊,多达 20 余种。综合性期刊如 广东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 等;专业性期刊如中国史研究 民族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清史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中国农史 中国经济史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 史学月刊 人口研究 等。此外,近三十年来发表在期刊上的有关移民学术文章,连续不断。由此可知,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受到众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且该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总之,国内学者在多个领域期刊平台发表的文章,不仅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国内有关清代西南地区移民方面的具体课题,从整体上推动了该地区移民史学术成果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研究成果的发表平台多元性特征。三、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研究的不足和反思总的来说,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已有的研究成果而言,该成果不仅涉及西南各地区移民的迁徙情况,而且深入探究了移民对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具有较为积极的学术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但既有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和缺憾,主要体现如下:其一,在移民群体迁徙的时间和来源地方面,外地移民迁入西南部分地区的时间考证不详细以及迁入的地理方位考察不准确;其二,在移民群体的分布范围方面,国内学术界虽从宏观层面对清代西南各省的移民分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但在微观层面上,涉及西南部分地区的山区移民以及西南相邻地区之间的交界地带移民的研究较少;其三,在移民群体的意识和关系方面,国内学术界多从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层面对西南地区移民族群之间的互动行为进行关注,但在其他层面涉及较少;其四,在移民群体的个案方面,国内学术界侧重从整体层面对迁入西南各地区移民群体的社会特征进行探讨,然而涉及部分地区移民的具体案例较为不足;其五,在移民的原因方面,国内学术界从经济、政治、文化、战争的角度对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的缘由进行了多维探析,然而在对西南地区移民进行探讨的过程中部分有所重复;其六,在民族移民的类型方面,国内学术界虽对清代西南地区汉族移民的迁徙情况进行了较为集中而全面的考察,但对西南部分地区的本土以及外来少数民族移民的关注和研究较少,仅涉及苗族、傣族、彝族、回族以及满族移民。此外,侧重研究西南地区的边疆民族和海外民族移民也相对较少;其七,在移民的特征方面,国内学术界虽对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活动特征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对西南部分地区外来人口迁移的地理特征未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其八,在移民的影响方面,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清代西南地区移民影响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集中化的趋势,但是其中的许多领域仍存在较为零散的局面;其九,在移民的研究方杨丽晔等近三十年来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述评 20 第 25 卷第 2 期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 年 4 月法方面,国内学术界多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传统研究方法对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的原因和过程进行综合考证,然而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移民的模式和结构进行研究并不多见;其十,在移民的史料方面,已有的研究中涉及当地的族谱史料和实物史料相对较少,以致部分地区的移民社会特征未能得到较为清晰的认识。基于上述认识,为进一步深化国内清代西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一要对外来移民在康熙时期以前迁入西南部分地区的年份进行后续的考察和探讨;二要对川藏、滇藏等交界地区移民的具体分布进行关注和考察;三要对西南地区移民族群之间的婚姻、教育、语言文字等层面进行密切关注与探讨;四要对西南不同地区移民的个体案例进行更多的挖掘和考察,以此突破既有研究的局限;五要对西南地区移民的缘由进行较为深入的拓展;六要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移民、边疆民族移民和海外民族移民进行深入认识和探究;七要对外来汉族移民迁入西南民族地区、客家移民迁入广西地区、除湖广以外的其他外省移民迁入川黔滇桂地区的地理布局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八要对迁入西南各地区的汉族移民带来的夷汉矛盾、外地移民带来的土客冲突、外来移民对该地区社会政权,以及当地风土习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九要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移民的模式和结构进行后续的考察和探究;十要通过少数民族文献、家谱、族谱、碑刻、口述史等史料对西南部分地区的移民社会特征进行更多的探究考察。此外,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而言,未来的研究可将少数民族移民和交界地带移民动态,作为清代西南地区移民理论的发展方向,进而丰富和完善国内西南地区移民史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2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路遇,滕泽之.中国人口通史(下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4田方,陈一筠.中国移民史略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5葛剑雄,曹树基,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6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7方铁.西南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8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9杜文铎点校.黔南治略黔南职方纪略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蓝勇.深谷回音: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1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2孙晓芳.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13孙晓芳.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14苍铭.云南边地移民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5牛晓萍.清代以降四川城乡人口变迁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16谭红.巴蜀移民史M.成都:巴蜀书社,2006.17申旭.云南移民与古道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18梁勇.移民、国家与地方权势以清代巴县为例M.北京:中华书局,2014.19冉光芬.贵州历史移民与家庭伦理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刘正刚.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与四川的比较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9.21朱晴晴.移民、市场与社会:清代以来小江地域文化的演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22何衡松.清代成都地区移民社会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1.23王振.清代云南移民与农业开发的历史考察J.兰台世界,2015(9):9-10.24苍铭.清代汉族移民入滇原因考J.清史研究,1998(3):97-100.25熊春云.清末桂西南地区的移民实边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1):85-89.26古永继.元明清时期云南的外地移民J.民族研究,2003(2):69-78.27向大有.清代广西向国外移民三大板块背景要素的比较研究(上篇)J.八桂侨刊,2010(1):3-8.28行龙.试论清代四川人口发展的特征J.中国人口科学,1993(4):34-38.29罗康隆.明清两代贵州汉族移民特点的对比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1993(3):104-108.30梁茜茜.试析清末广西海外移民的几个特点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4(1):53-56.31林成西.移民与清代四川民族区域经济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1):187-190.32刘正刚,唐伟华.清代移民与川西藏区开发J.西藏研究,2002(1):21-27.33刘正刚.清代四川闽粤移民的农业生产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4):73-81.34刘正刚.清代四川的广东移民会馆J.清史研究,1991(4):10-15.35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4.(下转 25 页)25 因素是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17因而,既要重视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和关键素质,又要统筹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向。此外,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力的提高,要积极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强和能源资源消耗低的企业,这也是国防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当前,我们已经具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拥有具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对此,要积极与其他国家搭建战略伙伴关系,节约成本,多进口国外中间产品,多出口高能高效低碳产品,放宽市场准入,让外企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中国一道研发新技术,积极吸收优秀人才在中国大地上创新创业。通过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并积极参与全球科技交流合作,为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国防支持,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以此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走向新高度,并以经济建设为根本,增强国防实力,从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3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8.4张远向,刘巍.试论毛泽东科技赶超战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20-24.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56-2000)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7李志红,马俊峰.毛泽东科技思想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8中国科学院.邓小平科技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2胡锦涛.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作用.EB/OL.(2012-10-26)2021-04-07.http:/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胡锦涛.用科技创新占领未来制高点N.光明日报,2012-07-08(01).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7唐德才.对科技创新型人才关键素质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6):57-59.(责任编辑:魏登云)(上接 20 页)36陈冉冉.明清贵州移民会馆与地域认同初探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37吴建勤.川西南明清移民孤岛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35-40.38张世友.清代乌江流域的移民活动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30.39刘博予.清代岳池县顾县场的移民与地域社会J.地方文化研究,2017(4):66-72.40孙明明.清前中期巴渝移民社会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41刘正刚.清代前期广东移民四川原因考述J.广东社会科学,1995(1):79-87.42刘正刚,乔素玲.草根文化与移民社会整合清代台湾与四川移民家庭比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4):23-27.43蓝勇.清代四川土著和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2):141-156.44方慧.元、明、清时期进入西南地区的外来人口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5):38-44.45苍铭.西南边疆历史上人口迁移特点及成因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5):11-17.46周智生,陈静.清末民初云南藏区多民族人口流动与族际共生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5(6):95-100.47郭松义.清初四川外来移民和经济发展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4):59-72.48刘正刚.清代四川的广东移民经济活动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2(4):66-72.49张彦,苏东来.清代巴蜀地区湖广移民与大禹信仰J.中华文化论坛,2016(11):53-60.50张勇,严奇岩.浅析四川移民的两大族群及其文化类型J.中华文化论坛,2009(1):33-38.51李晓斌.清代云南汉族移民迁徙模式的转变及其对云南开发进程与文化交流的影响J.贵州民族研究,2005(3):172-177.52龚义龙.社会整合视角下的清代重庆地区移民行帮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1):16-23.53岳精柱.清代“湖广填川”移民带来的社会和生态冲突及其调控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6-31.54岳精柱.清代巴山移民土著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55邵华.清代广东移民与广西的社会变迁以桂东南地区为重点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责任编辑:魏登云)胡啟斌等论科学技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