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21106
【221106】生理学第12天带读课后作业-答案
生理学
12
天带读
课后
作业
答案
(第八章)泌尿答案1.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管由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2.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的肾小体位于皮质的外 2/3,肾小球体积较小,髓袢较短,不到髓质,或有的只到达外髓部;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大,两者的比例约为 2:1;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包绕在肾小管的周围,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的肾小体位于皮质层靠近髓质的位置,肾小球体积较大,髓袢较长,可深入内髓部,有的可到达肾乳头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口径无明显差异;出球小动脉进一步分支成两种小血管:1.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利于肾小管重吸收 2.U型直小血管,深入髓袢,与髓袢伴行,维持肾脏髓质高渗和尿液浓缩稀释方面起重要作用。3.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组成。球旁细胞:细胞内含分泌颗粒,能合成、储存和释放肾素;致密斑:能感受小管液中 NaCL 含量的变化,将信息传递至邻近的球旁细胞,调节肾素分泌,从而调节尿量的生成;球外系膜细胞:具有吞噬和收缩的功能。4.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水和小分子物质可自由通过,阻止带负电荷的蛋白质通过;毛细血管基膜:直径 2-8nm,可以通过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影响滤过;具有足突的肾小囊上皮细胞:滤过的最后屏障,滤过屏障上有一种蛋白质称为裂孔素,阻止蛋白质漏出。5.红细胞体积大,再通过机械屏障时受阻,故不考虑电荷屏障。白蛋白带负电荷会受到电荷屏障阻拦,且有裂孔素存在阻止蛋白质漏出。6.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是由肾脏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的特性决定的;在一定范围内,肾灌注压升高时,入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受到牵张刺激,打开了机械门控 ca 通道,让 ca 从细胞外进入胞内,从而使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口径相应缩小,血流阻力增大,维持肾血流量基本保持不变。反之,肾灌注压降低时,让平滑肌舒张,血管口径相应增大,减小血流阻力,维持肾血流量基本保持不变。7.该学说认为小管液流量的变化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小管液在髓袢的流速减慢,使 NACl在髓袢升支的重吸收增加,导致流经远曲小管致密斑处的 nacl 浓度减低,致密斑将信息反馈给肾小球:1.降低入球小动脉的阻力,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2.增加球旁细胞释放肾素,通过 RAS 系统生成AngII,AngII 选择性收缩出球小动脉,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两个效应共同使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并恢复正常。8.在近端小管有 NA-AA/NA-glu 转运体,在高糖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nacl 去转运葡萄糖,此时的 na 会被超量重吸收,此时在远曲小管的致密斑(感受 Nacl 浓度降低)-致密斑认为滤过不足-增加滤过通过(降低入球阻力,通过肾素收缩出球),使超滤液增多。9.肾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减少。10.超滤液: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蛋白质外,血浆中其余成分均能被滤过进入肾小囊腔内生成超滤液。与血浆的区别是,超滤液无蛋白质。11.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为滤过分数,约为 19%;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1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生理状态下调节 GFR 的主要方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GFR 则升高;反之,则减小。13.输尿管结石时引起输尿管阻塞,小管液不能排出,会引起逆行性压力升高,导致囊内压升高,从而使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14.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使血浆蛋白稀释,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5.肾血浆流量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滤过平衡点实现的,肾血浆流量增大,肾小球毛细血管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缓,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移动,有效滤过面积增大,故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反之,则减少。16.体内缺水时,尿液被浓缩,排出的尿渗透压明显高于血浆渗透压。即为高渗尿;当体内液体量过多时,尿液被稀释,排出的尿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即为低渗尿。17.(1)髓质高渗(2)高渗透压的维持(3)对水通透18.(1)Nacl:由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以及远曲小管三个部分重吸收 NaCl 形成,详细过程参考重吸收一节。参与内髓部和外髓部的高渗形成(2)尿素:从髓袢降支细段进入小管液,从集合管远端出小管液回到组织液,形成尿素循环,维持内髓部的高渗(和 NaCl 在内随部的贡献 1:1)19.通过直小血管的特征性供血结构完成。在向内髓行走的过程中,溶质怎么进入直小血管的,在出内髓的时候就会怎么样进入组织液,保证在完成供血供氧的同时,不带走溶质,维持高渗环境。20.与集合管主细胞顶端膜 AQP2 的密度相关,受到 ADH 的调节。21.1.影响高渗的因素:1.1 呋塞米-阻断 Na-K-Cl 转运体,阻止髓袢升粗吸盐、破坏浓度梯度,破坏浓缩功能,可以利尿。1.2 噻嗪类利尿剂-阻断 Na-Cl 转运体,阻止远曲小管吸盐、破坏浓度梯度,破坏浓缩功能,利尿效果较呋塞米差1.3 低蛋白、营养不良,导致尿素生成减少,内髓渗透压变低,尿量增加。2.影响高渗维持的因素:2.1 直小血管流速过快:进入血管内的溶质来不及还给组织液,就会带走部分溶质,导致髓质渗透压降低,浓缩功能变差。2.2 直小血管流速过慢:内髓部供血不足,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低下,重吸收功能变差,影响髓质高渗形成,浓缩功能变差。3.影响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的因素ADH 通过调节集合管主细胞上皮顶端膜上 AQP2 的密度,调节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降低浓缩尿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