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90年来学界对张仲实的研究及其思考.pdf
下载文档

ID:3633874

大小:10.85MB

页数:1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90 年来 学界 张仲实 研究 及其 思考
(特稿)Vol.39 No.5Tangdu Journal第3 9 卷第5 期Sep.20232023年9 月唐都学刊近9 0 年来学界对张仲实的研究及其思考张积玉(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安710119)摘要:自1 9 3 4年1 0 月2 1 日上海中华日报发表评论张仲实译著的我们也希望得到那末一封信文章始,至今学界对张仲实的研究已近9 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学者们发表在上海、北平、重庆、新疆等地的2 7 篇文章,主要是对张仲实的译著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等9 部书籍及一篇论文的思想内容特点、理论与现实意义及译文质量的评论,而对张仲实生平经历、著译成就及思想人格作较为全面评价的唯有杜重远的一篇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仅有个别文章就张仲实有关经典著作的译文作了讨论,真正对张仲实的研究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近40 年来,除了整理出版两卷本、十二卷本张仲实文集外,已出版研究著作4部,发表文章百余篇。已有成果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与张仲实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的回忆文章,一为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其内容概括起来基本指向:高度肯定张仲实一生坚持不懈翻译、研究、出版马列主义著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贡献;高度肯定他一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勤勤尽愿、躬身率先,为党的理论建设和革命、建设事业奋斗不息的人格精神和道德风范;高度肯定他一生认真严谨、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反思近9 0 年来的张仲实研究,一方面对张仲实翻译、研究、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研究虽取得一定数量的成果,但研究的深度极其有限,至今尚未见到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从研究的选题方向看,尚缺少对无产阶级革命家张仲实及其革命活动、人格精神、治学态度等等的探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张仲实的一生阅历丰富、理论贡献巨大,对他的研究是一个极具价值且有着广阔空间的领域。关键词:张仲实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经典著作翻译;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0 0 1-0 3 0 0(2 0 2 3)0 5-0 0 0 5-1 3收稿日期:2 0 2 3-0 5-2 0基金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张仲实文集(十二卷本)”(基金办2 0 1 4 1 号)阶段性成果之一;陕西省社会科学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课题:“张仲实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2 0 2 0 D S 0 1 3)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积玉,男,陕西陇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部数字出版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张仲实文集(十二卷本)副主编。张仲实是1 9 2 5 年1 月人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出版家,他为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真理奋斗了一生,为党的理论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毕生从事对马列主义理论著作的翻译、研究和出版,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国际问题和抗日战争相关问题的研究及其后对党的宣传思想和理论教育、干部教育工作的推进,都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关于张仲实的研究,涉及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国翻译史、中国出版史等诸多领域,是一个具有广阔空间和重要意义的课题。然而,近年学术理论界对张仲实的研究,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已有研究成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极其有限。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张仲实研究,有必要梳理既往成果,以总结经验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拟就近9 0 年来学界对张仲实的研究及思考,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述评。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张仲实研究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学界就开始了对张仲实著译作品的关注与研究。经对初步检索到的相关文献所作的统计,1 9 3 41 9 46 年间先后有2 7 篇相关评论文章见诸报刊。最早研究张仲实的文章出现在1 9 3 4年,是一位署名杲杲的作者所写的我们也希望得到那末一封信(上海中华日报1 9 3 4年1 0 月2 1 日)。其后,学者们陆续在上海、北平、重庆、新疆等地出版的报刊上撰文评介论述张仲实的译作。梳理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相关文章,主要关注和评价了张仲实出版的9 部译著和一篇论文。被评译著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问题、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法律、文学理论等诸多专业学科,均为当时具有很大影响的苏联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受评论文系研究探讨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果之一。因以上研究文章均以对张仲实单部译著及单篇论文为评介对象,以下分别以被评介译著或论文的学科类别次第展开评述。关于被评张仲实所译马列主义理论的著作有两部:一部是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汉口生活书店1939年初版),一部是普列汉诺夫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原书名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出版时为躲避国民党政府查禁改为此名)。对于论民族问题,时人冬垠先后在读书月报1 9 3 9 年第1 卷第3期发表民族及殖民地问题的研究一一介绍 论民族问题、在杂志第4卷第5 期上发表书报介绍:论民族问题两文。文章作者充分肯定了斯大林该著对于社会主义苏联的巩固和弱小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尤其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具有“伟大意义”和“不可磨灭的实践价值”。文章分五个方面对全书的重要观点做了提示性描述,以为研究民族、殖民地问题的人们提供便利,尤其对我国民众“在反对日寇的长期战争中遇见了团结中华各民族共同御敌的重大问题”:一方面,当时的“日本已经挑拨一部分蒙古同胞来反对我们,利用他们作战争的工具”;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战需要一个“巩固的后方”,而当时我们的后方“是各民族杂居的地方,是民族间分歧与隔膜没有完全除的地方”,因而“我们应该细心研究本国的民族问题首先就是斯大林的这一著作”。对于普列汉诺夫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上海生活书店1 9 3 7 年初版,之后多次再版),先后发表的评介文章有3 篇:执之的书报介绍: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上海读书与出版1 9 3 7 年第2 7 期),向林冰的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理论与现实1 9 3 9 年第1 卷第2 期),S.著科学的历史理论: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读书与出版1 9 46 年复2)。以上3 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都充分肯定了该著是把1934年研究张仲实的第一篇文章:一位署名杲的作者所写我们也希望得到那末一封信(上海中华日报1934年1 0 月2 1 日)出现后,学者们陆续在报刊上撰文评介论述张仲实的译作,已经查到的文章有:孤西永生在人们心里的作品一一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读后感(申报自由谈1 9 3 4年1 2 月1 1 日);编者读过的书: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读书生活1 9 3 5 年第3 卷第1 期);黄灵圣读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的札记(中学生文艺季刊1936年第2 卷第1 期);优生读物印象: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上海读书与出版1 9 3 5 年第8 期);张宣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黄流1 9 3 6 年第3 卷第1 期);伊素介绍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妇女生活1 9 3 6 年第2 卷第5期);朱石书报评介: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教育短波1 9 3 7 年第1 0 2 期);白璎读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市师周刊1 9 3 7 年第5 3 期);丘锋中国制宪过程中的一个参考一介绍苏联新宪法研究(读书1 9 3 7 年第1 卷第2 期);吴梦殊书报述评:政治经济学讲话(上海读书与出版1 9 3 7 年第2 4期);魏子良介绍两本政治经济学的书:(一)政治经济学基础教程),(二)政治经济学讲话(社会公论1 9 3 7 年第1 期);志今介绍张译重订再版本政治经济学讲话(北平通俗知识1 9 3 7 年第4期);新书提要:政治经济学讲话(图书展望1 9 3 7 年第5 期);执之书报介绍: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上海读书与出版1 9 3 7 年第2 7 期);向林冰: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理论与现实1 9 3 9 年第1 卷第2 期);唐突书报评介:略论政治经济学讲话(重庆战时文化1 9 3 9 年第1 期);张凡生封建主义(新学识1 9 3 8 年第3 卷第1 期);冬垠书报介绍:“论民族问题(杂志1 9 3 9 年第4卷第5 期);冬垠民族及殖民地问题的研究一一介绍 论民族问题(读书月报1 9 3 9 年第1 卷第3 期);蔡英华介绍苏联历史讲话(文理月刊1 9 40 年第4-5 期);树祥介绍新哲学读本)一书(迪化新芒月刊1 9 40 年第1 卷第2 期);伍辛评辩证认识论(读书月报1 9 41 年第2 卷第1 1 期);S.著科学的历史理论:科学的历史观教程)(吴黎平、艾思奇著);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普列汉诺夫著,张仲实译)(读书与出版1 9 46 年复2)等,以及学人郭豫城在介绍读书月报(读书月报1 9 3 9 年第1 卷第7 期)一文中对张仲实的论文资本主义底新危机及其特征的评介,杜重远在新疆反帝战线1 9 3 9 年第2 卷第9 期发表介绍沈雁冰张仲实两先生,先后计有2 7 篇研究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发现的“光芒万丈的学说”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做了“有系统的论述”、在苏联流传很广的“普列汉诺夫最佳著作之一”。文章特别强调了该书的价值,说到列宁“对于普氏此种著作非常重视”,并引用列宁的话说:如果不研究“普列汉诺夫所写的一切哲学著作,那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觉悟的(共产一一笔者注)主义者”,认为“普列汉诺夫的哲学论文“应当成为(共产一笔者注)主义的必修教科书”。但也有学者指出,对该著“应当用批判的精神研究、“采取 普列汉诺夫遗产里面那些有用的材料,”。文章特别赞赏张仲实这本译著内容上的特点,说明它是由苏联马恩列学院加了详细的注释,不但对书中“所涉及的专门术语和人名”做了“详细而正确的注解”,而且“对于普氏错误的地方,也尽量地将它指摘出来”,以供读者研究参考。关于张仲实翻译的李昂吉叶夫的政治经济学名著政治经济学讲话(后改译书名为政治经济学初学读本,改译著者名为列昂节夫,上海生活书店1 9 3 5 年初版),先后有吴梦殊书报述评:政治经济学讲话(上海读书与出版1 9 3 7 年第2 4期),魏子良介绍两本政治经济学的书:(一)政治经济学基础教程),(二)政治经济学讲话(社会公论1 9 3 7 年第1 期),志今介绍张译重订再版本政治经济学讲话(北平通俗知识1 9 3 7 年第4期),新书提要:政治经济学讲话(图书展望1937年第5 期)及张仲实关于几个名词的译法及其他一答魏子良先生(政治经济学讲话附录三,上海生活书店1 9 3 7 年增订三版)等5 篇文章评介。吴梦殊在文中对政治经济学讲话的特点、价值及理论意义做了详实的分析评价,认为在中国出版界“还不曾有过一本通俗、简明,能把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事实密切融合起来的政治经济学读物”的情况下,该书的出版填补了一个空白,是“一本切合于初学和自学者的要求的读物,它的出现,对于一切饥渴似的求知者,可说是最丰盛而又清洁的粮食”。魏子良在文中对列昂节夫两个不同译本的同一部著作一张仲实译政治经济学讲话与胡明译政治经济学基础教程作了评介,充分肯定了该书“对广义政治经济学上的一切问题,都有简明正确的解答,是探索理论和从事实践的指南针,实为了解目前世界大势的锁钥”,且“是被国内认为最有价值的大众政治经济学读物”。与此同时,魏文还对张仲实译文中的某些“不足”提出了质疑,主要是认为不应删掉原文几个小节,用的地方太多,为通俗化出现以词害义现象,几个名词译得不当。张仲实在关于几个名词的译法及其他一答魏子良先生一文中,对魏文所提出的质疑一一作了回复。文中说明:删节的原文,已经补译,附在第二版;关于用的地方,仅有一句话和几个犯禁名词,所言“太多”,不是事实;所谓以词害义,亦非事实;重点对所谓几个名词译得不当作了讨论,认为关于“资本主义以前”“放款资本”“聚积”“封建庄园”等词语的译文不存在不妥。张仲实还对胡译本译文存在八个方面的问题一一作了分析,认为将“部落”译为“种族”,将“资本家的大骗子”译为“大的资本鲛鱼”,将封建农奴送给地主的“年贡”译为“赋税”等多处为错译;把“公历纪元”译成“我们世代的初年”等,与原文原意不符,尤其全书引有涅克拉索夫、海涅等人的诗1 9 首,“内中胡译本译错的竟有十二首,译得不明白的有三首”。张仲实认为,魏文之所以用较多的篇幅针对其译文,而对胡译则只淡淡说是“有时虽带欧化,但也没有枯涩的毛病”,其原因是胡译本经魏先生校阅过的,自然有向读者做广告推销之嫌。对此,唐突在略论政治经济学讲话一文中也明确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志今的介绍张译重订再版本政治经济学讲话(北平通俗知识1 9 3 7 年第4期),在对译者序言中讲到的该著材料丰富、绝不空谈、写法新颖、生动有趣、注重现实问题、内容很有系统性等优点作了阐析后指出:与我国市场上流行的政治经济学书籍“内容比较的艰深”“文字和叙述形式枯燥艰涩,致使一般有志研究此科的青年,往往望而生畏”不同,张仲实的译著“译文忠实而且通俗”,注重“对原意的不加更改”“把很多难懂的术语翻译成浅显的白话”,给初学者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译者为使读者了解“危险的 1 9 3 6 年一年的世界经济状况”,特别在书末译出附录了当时世界权威的经济学家瓦尔加的1 9 3 6 年世界经济状况的鸟瞰一文,体现了译者“对于读者用心的周到”。还有,重订再版本补译了初版本因种种原因几处删除的内容,使书的内容更加完整。所以,特别强调对于该书“不但根本未读过本书的人需要精读,即便读过初版译本的人也有重读的必要”。唐突的略论政治经济学讲话,在充分肯定该书通俗、有趣、易于初学等特点的同时,也对它可否作读物中通俗的范本、标准提出了质疑;还对魏子良一篇文章对张仲实所译该著译文不谈内容、仅作翻8译字眼的批评表示了不满,说“魏先生的批评又确实不无广告之嫌(为胡译本)”。唐文还通过比较指出:资本论内容的艰涩难懂,河上肇的经济学大纲、高岛素之的资本论大纲、拉比杜斯的政治经济学教程等生硬古板,让读者望而却步;而通俗政治经济学讲话(骆耕漠)、怎样研究政治经济学(柳提)等则因内容过于简略,说不上作为政治经济学的读本。唐突认为,只有张仲实译列昂节夫政治经济学讲话“很适合于作政治经济学的入门读物”,因“译者文笔之通畅,更增加了它的通俗程度”,读它“与中文写的毫无二致”;还“由于译者过去的译述成绩,我们对译文的忠实是十分信任的”;因而“笔者十二分的赞美此书,它虽有若干缺点,但现时仍不失为初学者的良好读物”关于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讲话,毛泽东在1 9 48 年9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到: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要精读一些马列著作,“如果要求大家都读全部马列选集,也不现实,可以挑选一些,如果五本不够,可以选十本,包括联共(布)党史列宁主义概论在内。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也可以选一些。宣传部可以研究一下”1】。并指示中宣部负责挑选一些理论书。张仲实作为时任中宣部的编辑委员、党内教育科科长负责与胡乔木商量,拟定了“干部必读”十二种书目,其中就有他编译的社会发展简史,而该书就是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讲话第二、三章摘录加苏联新百科全书社会发展史第四、五、六诸节的国内译本。由此,可以看到毛泽东对该书的高度重视。作为“干部必读”之一,它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党的理论学习和干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评价张仲实哲学译著的文章,有伍辛的评辩证认识论(读书月报1 9 41 年第2 卷第1 1期)和树祥的介绍新哲学读本)一书(迪化新芒月刊1 9 40 年第1 卷第2 期)两篇。关于辩证认识论(罗森塔尔著,张仲实译,生活书店1 9 3 9 年3 月初版,之后数次再版),伍辛引用译者的几句话中的话,指出该著的特色“就是文字简洁明瞭,内容精辟透彻;对于哲学的各种问题,都举许多的实例加以阐发,深人浅出,通俗明白,很少公式主义的毛病”,并在一一分析该著优点之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即“这本书是没有说到逻辑的问题上去”;而谈认识论不谈到逻辑方面,“当然是不大够的”。尽管如此,文章还充分肯定该书对于初学哲学者把握辩证认识论“还真是很好的一本入门书”。关于新哲学读本(罗森达尔著,张仲实译,文化书店1 9 40 年版),树祥认为,该书“是新型的而且是最好的一本哲学读物”,其全部内容最主要的是根据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所撰写的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节所发挥的各论点,“而更加具体的充分给以阐述和说明”。与此同时,还对“唯物辩证法的列宁阶段,也给以充分的阐述和发挥,打破了过去一般哲学书籍内容和形式的公式化、刻板化,以及老生常谈的重复说教,用新的论点、新的特定的历史阶段上的斗争经验和新的叙述方法,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广大的读者面前。它绝不是人云亦云的旧调子的再叙,而是在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统一中,作为有系统的哲学理论体系而出现”。充分肯定该著内容重点突出、着重阐述了“哲学理论体系中的灵魂部分”,对论点的分析充满着革命的理论和革命的实践的融合,“都用着各种生动的事实和新鲜的材料做着具体的活的分析没有空洞的枯燥的理论论说”,且全书“译笔相当流畅,而且非常忠实。对于各个论点或范畴,都有明确的探讨”。树祥的评论相当深入中肯。张凡生评介张仲实译著封建主义(柯斯明斯基著,上海生活书店1 9 3 8 年1 月初版,此后多次再版)的文章(新学识1 9 3 8 年第3 卷第1 期)认为,该著虽然只是六十多页的小册子,但已经“把封建主义的诸特征,以及它的发生发展与死灭一切过程都讲到了”。这本小册子“在目下贫乏的中国出版界里头”“可以说是唯一研究封建主义的正确理论书”。张凡生说他读了两三遍后,发现了该著“许多好处”。特别强调它突出的现实意义:一是针对2 0 世纪3 0 年代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及社会发展形式讨论中我国部分学者的错误观点,该著“完全打碎了”所谓中国社会与西欧各国“绝对不同”的谬说。二是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主义还有强大势力存在着,所以我们对于封建主义的研究,不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还要在实践当中,完成反封建这一伟大使命。”该书1 9 3 8 年1 月初版2 月再版,1 9 3 9 年2 月3版,1 9 49 年华北韬奋书店重印,1 9 49 年东北书店重印,1 9 49 年西北新华书店铅印,1 9 49 年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 9 5 0 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第2 版。对于一部图书,读者永远是最权威的评价者。从该书出版的版次之多、流传时间之长,即可看出该书受读者欢迎的程度及其9影响力之大。对于张仲实编译的苏联新宪法研究(上海生活书店1 9 3 7 年版),时人丘锋在中国制宪过程中的一个参考一介绍 苏联新宪法研究)(读书1 9 3 7 年第1 卷第2 期)一文中认为,在2 0 世纪3 0 年代有关苏联新宪法的材料分散不易搜集的情况下,张仲实编译的该著收人了修改后苏共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全文,斯大林在大会上的报告全文,以及其他若干报纸杂志发表的评论多篇,虽“是一本1 6 1页的小书,但它把苏联新宪法却论述得一清二楚”。通过对该著内容一一什么是宪法、苏联宪法发展的几个阶段、宪法是一个社会阶层运用为斗争的武器的分析,说明了苏联新宪法与众不同的特点及其意义,认为“苏联的新宪法在今日,自然是勤劳大众对法西斯蒂、对反革命间谍、社会主义的破坏者斗争的武器我国今日是处在强邻的侵略之下,是在国难深重的当口在民族团结准备抗敌的前夜,我们的宪法无疑应该是共赴国难、挽救民族,保障和平统一、武装人民大众以抗强敌的有力武器。”并希望我国的读者仔细地读读这本书,以作为研究我国宪法的参考。对于1 9 3 7 年在苏联出版、1 9 3 9 年由张仲实翻译为中文出版的苏联历史讲话(A舍斯达柯夫著,生活书店1 9 3 9 年版),学人蔡英华在介绍苏联历史讲话(文理月刊1 9 40 年第4-5 期)一文中,充分肯定了其四个值得中国青年历史学家学习的优点,并阐述了中文译本出版的“相当重大的意义”,特别说明了在第二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正在继续扩大、中国人民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之际,“很好地了解这一个在中华民族为自由独立之斗争中,所给予的援助不是口惠而是实际的”“有着非常丰富的革命建国之宝贵经验和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的苏联”,将是一个非常“紧要的课题”该文肯定了该著体现出斯大林关于编写苏联历史的两个原则,“是一部最新的和最完善的苏联史,就它对历史观的正确把握和方法论的灵活运用这点来说,也达到了世界历史科学的最高水平”。苏联文学顾问会编著的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由张仲实于1 9 3 4年翻译为中文,同年9 月2 5 日起在时事类编(第2 卷第2 2、2 3 期)连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次年8 月,由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产生了极大反响。据初步检索,1 9 3 4一1 9 3 7 年间学人即发表评介文章9 篇。最早的文章是杲果的我们也希望得到那末一封信(上海中华日报1 9 3 4年1 0 月2 1 日)。其后有孤西永生在人们心里的作品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读后感(申报自由谈1 9 3 4年1 2 月1 1 日),编者读过的书: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读书生活1 9 3 5 年第3 卷第1 期),黄灵圣读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的札记(中学生文艺季刊1 9 3 6 年第2 卷第1 期),优生读物印象: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上海读书与出版1 9 3 5 年第8 期),张宣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黄流1 9 3 6 年第3 卷第1 期),伊素介绍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妇女生活1 9 3 6 年第2 卷第5 期),朱石书报评介: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教育短波1 9 3 7 年第1 0 2 期),白璎读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市师周刊1 9 3 7年第5 3 期)等。综合分析各篇,一是大多都论说了译者选译该著的背景、内容及价值,指出国内虽曾有人编写过“一本又一本的小说作法”“诗歌作法 的大著,想拿来填塞初学写作者的饥肠,结果呢,读者依然是饥火中烧,无法满足”。而张仲实翻译的该书,“切中时弊”“有它伟大的价值”,是“值得介绍给初学写作者的”“成千成万的青年所需要的读物”。二是该著应时势的需要所写,其“主旨在从各方面阐述一个作家应如何修养的问题”。全书十节,前五节是关于文学修养问题的一般论述,后五节则是关于“文学分野的个别论”。该书的最大优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是简明且新锐,论述问题“非常具象化、趣味化”“是一本最通俗的新文学概论和新文学方法”。其二是阐明了社会主义写实主义原则的真谛,“凡是读本书的人,一定可以找到一个新的文学天地”,它是“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其三是编者在读书生活中评介张仲实译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时说:该著在时事类编发表时,“就曾风动一时”“常听见有许多人以不能读得张先生的译文引为恨事”“自己那两本时事类编(指张仲实译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分两次在该杂志连载,故称两本一笔者注也就因张先生的译文而遭殃,至于辗转被人借去,弄的连尸也找不回了”(编者读过的书: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载于读书生活1 9 3 5 年第3 卷第1 期)。伊素在介绍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里亦讲道:“记得这本书出来以前,无论到哪一个朋友那里去,谈起这封信(因为这封信曾在时事类编中发表过),总是说不错。”参见妇女生活1 9 3 6 年第2 卷第5 期。10.对该书的译文,大多给予很高的评价,如优生的评论文章就认为:“本书展开了一种新锐的翻译作风,骂直译为硬译 的南北文豪们,不妨请他们到这小小的花园暖室里参观一下。”伊素也特别强调“张先生译得很忠实”。其四是对张仲实在该著里附录法捷耶夫我的创作经验给予高度评价,正如读书生活的编者在文章中说这“真是“正遂人望”正是功德无量”,并期望“像张先生这样有俄文素养的人还应当再翻译一点给我们”。大多论者也都“希望我国文坛上,也能产生那么一本书来指导现代的青年作家们”关于张仲实撰著的资本主义底新危机及其特征(迪化新芒月刊1 9 3 9 年第1 卷第1 期)的论文,学人郭豫城在介绍 读书月报(读书月报1 9 3 9 年第1 卷第7 期)一文中花较大篇幅专门做了评介,认为张仲实的文章,清晰透彻地阐明了经济危机的内涵、新危机的表现、特征及其影响,论定“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危机,已把六分之五的地球上的人类放在第二次大屠杀的帝国主义战争的面前了”。肯定了张文“是专家们给我们写出的正确的读书指导”“它教我们认识现时代变动中的本质”,很好地体现了读书月报的特点。很明显,该文以张仲实论著为例,评赞读书月报,同时也对张仲实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研究给予了很高评价。从以上梳理可以清楚地看出:张仲实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翻译(编译)的书籍、撰著的论文,要么是马列主义理论著作,要么是宣传马列主义理论思想的社会科学著作,或是介绍社会主义苏联建设成就的著作,每一类都是革命的进步的研究成果;它们都适应了那个时代中国革命斗争的需要,满足了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渴求知识的需求,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得到了理论界学人们的肯定和好评。需要说明的是,从评介文章反映出的思想和政治观点看,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评论张仲实译著论著的学人,可以说都是进步的革命的学者。对张仲实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著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学者亦给予很高的评价。全国人大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红旗杂志总编熊复曾在我的马克思主义启蒙导师一文中回忆其3 0 年代大学时代的生活时讲道:当时课外因读张仲实主编的世界知识、参编的大众生活永生等进步刊物,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爱国主义觉悟;作为一个“活跃于当时革命的文化战线和救亡运动”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翻译家和学者,就是自己“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导师”,并援引1 9 3 7 年为四川大学一位同学结婚特赠一套张仲实主编的青年自学丛书作为珍贵礼品的经历说明,“而教育整个一代青年,指引他们由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道路的是,由邹韬奋同志创办而由仲实同志担任总编辑的生活书店,它出版了一系列进步读物,特别是青年自学丛书,世界学术名著译丛”“百科小译丛等等,我自已就是受到这种教育而走上这条道路的见证人。正是这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读物,使我得以从中含英咀华,最终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2 1 5 8-1 5 920世纪3 0 年代,曾在生活书店总编辑部协助张仲实处理编辑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的林默涵讲道:张仲实的著译和主编出版的书籍“在青年中影响很大”,许多青年是看了他这些书刊“走上革命道路的”3 。其时担任过生活书店经理的邵公文曾著文仲实同志在生活书店的日子里,讲到张仲实担任生活书店总编辑几年时间,不仅主持编辑出版了“大量的进步革命书刊”,还撰写了不少文章,翻译、撰写及与别人合写书籍1 4种。“这些文章和书籍,向读者介绍了新的理论和知识,影响很大。他翻译的列昂节夫的政治经济学讲话,更被广大青年读者热烈欢迎。”4 2 0 世纪40 年代,在延安与张仲实一起在马列学院、中央宣传部工作过的著名马列著作翻译家何锡麟曾评价张仲实翻译的“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及斯大林论民族问题等等,,是饮誉翻译界和学术界的著名译本”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张仲实进行全面评价的文献,当属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时任新疆学院院长的杜重远先生1 9 3 9 年6 月发表在反帝战线第9 期上的介绍沈雁冰张仲实两位先生。这是一篇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影响的文章,该文采用比较的方法,以真挚的感情、生动朴实的文字,对张仲实的生平经历做了简要的介绍:“民国1 4年他领导陕西全省学生罢课,作过驱逐军阀的运动,同年9 月代表全陕学生出席过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民国1 5 年留学苏联,进东方大学专研经济学。所以,他不但长于中文,而又长于俄文。民国1 9 年冬卒业归国,在唐山一带作过工人运动。九一八 事变后,鉴于中国11文化工作还做得不普及,遂来上海,专事文化工作,首编世界知识。后被生活书店聘为编辑主任。在生活书店前后七年中,编译了许多有益于社会国家政治经济的专书。其中最著名的如政治经济学教程政治经济学讲话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二十年的苏联论民族问题苏联历史讲话苏联新宪法研究费尔巴哈论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国际现势读本等。”认为相较茅盾“具有一种活泼聪敏之气,一望而知是一位江南的文人”,张先生身上“表现一种刚毅果敢之风,一望而知是北方的战士”,与茅盾“忠实于人类,忠实于思想,严于律已,宽士待人之种种美德,则极相类似”。说到张、茅到新疆,是“他们看见新疆是抗战的后方,是民族复兴的根据地”,他们不远万里来疆参加建设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两先生过去有多年文化工作的经验和良好的工作成绩,今天拿来要用在我们这片未曾开垦的荒地上,我们相信在未来一定有很美丽的鲜花要开在我们这块乐园上。”杜文是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对张仲实生平经历、思想人格、著译成就进行评介的文章,该文对人们全面地了解、认识张仲实起到了积极作用。1940年5 月2 6 日,脱险新疆的张仲实与茅盾随朱总司令的车队来到延安,新中华报特讯即以延安各界齐集南门外热烈欢迎朱总司令及茅盾张仲实两先生为题做了详尽报道,文中称张仲实为“社会科学家”。会上,张仲实继朱总司令、茅盾之后发表讲话 6 。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两位先生来到延安,次日毛主席出席了在中央大礼堂举办的欢迎朱总司令及茅盾张仲实先生的晚会,并先后两次到南关招待所看望张仲实和茅盾,与之长谈,还给他们赠送了其新作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不久,张仲实就被安排担任马列学院编译部主任及毛泽东任主任的中央政治研究室国际问题研究组组长等 7 。回望1 9 40 年1 月,毛泽东在其名著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这一正确命题,“是根据斯大林的理论的”,文中大段征引斯大林论民族问题中的论述,论证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并特别指明译者张仲实的名字,这长时期以来被理论界、翻译界解读为是毛主席对张仲实“从事多年翻译工作的高度评价”8 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界的张仲实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 0 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张仲实的研究成果较少,仅见的有王若水的关于张译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人民日报1 9 5 0 年5 月3 1 日)、冯汉骥著评张仲实译本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工商导报1 9 5 1 年1 月2 1 日)等文,均为有关张仲实译著的评论文章。1980年8 月,重病初愈的张仲实委托侄孙张积玉帮忙搜集、整理其著译成果,先对他本人初步编就的反映其延安时期理论研究成果的延滨集文稿做了整理、查核,同时亦开始了张仲实著译年谱的编写及张仲实文集文稿的搜集、整理及编辑工作。五万字的张仲实著译年谱初稿完成后,曾经张仲实本人审阅,并综合有关专家及熟悉张仲实的老前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补充。1 9 8 6 一1 9 8 7年,张仲实家乡的学术期刊宝鸡师范学院学报连载了该稿,尔后又被数种图书或资料予以收录;著译年谱对帮助人们了解、研究张仲实一生的理论工作及其成就,提供了较为全面、准确、可靠的基础性资料,受到读者和有关方面的好评,产生了较大影响。1984年,中共中央编译局等四个单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庆祝张仲实从事马列著作翻译、研究50周年座谈会”,掀开了张仲实研究的大幕。这次会议有习仲勋、王震、杨尚昆、邓力群、胡愈之、杨静仁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祝贺,首都思想理论界二百六十多位著名专家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国家副主席王震在会上作主旨发言时指出:张仲实“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几十年来一直勤勤尽、忠心耿耿地为革命事业工作。革命战争年代,无论在环境十分险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的白区,还是在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解放区,张仲实同志都在孜孜不倦地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列主义真理。我在张仲实同志到达延安后才同他认识。当时张仲实同志就在从事马列著作的编译、研究和出版工作。后来他一直在这条战线上坚持战斗。仲实同志为传播马列主义奋斗了一辈子。他的这种革命精神是很可贵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顾问姜椿芳代表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马列著作研究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四个主办单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词,称张仲实“从学生12时代起就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了6 0 年”“为党为人民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宣传马列主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倡导大家“要向仲实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耿耿忠心;学习他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悬愿、蜕业业、为宣传马列主义而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十分负责的优良作风。我们要以仲实同志为榜样,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做好马列著作的编译、出版和研究工作,为宣传、捍卫和发展马列主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1987年,张仲实因病逝世,党中央高度评价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马列主义著作翻译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为党的理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了新华社题为我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仲实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的电讯。由此,张仲实开始进人人们的视野,尤其受到曾读过他有关著译的学人们的关注。1990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副主任吴殿尧撰写的中共党史人物传专一一张仲实出版。该文以扎实的史料全面评价了张仲实一生的革命活动、理论成就及对党的理论建设的重大贡献。199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 0 周年前夕,张积玉、王钜春编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一书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建党7 0 周年献礼图书出版。该书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中共陕西省委顾问委员会主任章泽作序,选收了有关文章6 1 篇。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评赞篇”,辑人了王震、邓力群等领导人的讲话、纪念文章以及张仲实同志生平等文8 篇;第二辑“自述篇”,辑人了张仲实我的经历以及其他自述回忆文章共1 3 篇;第三辑“忆念篇”,辑人了帅孟奇、杨献珍、王炳南、高克林、莫文骅、沈兹九、茅盾、杜重远、熊复、林默涵、何锡麟、顾锦屏、石锋、邵公文等老同事的回忆、怀念文章,以及从有关书刊中节录的涉及张仲实生平重要史实的文章共2 4篇;第四辑“研究篇”,辑入了1 9 9 1 年之前报刊上有关研究、评介张仲实生平思想和著译成就的文章、资料1 5 篇。书中还选收了有关张仲实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书信、题辞、手稿等二十余件。从内容看,该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张仲实六十多年来翻译、研究和出版马列主义理论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奋斗不息的足迹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从各个不同侧面较为具体地展示了他作为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世界和高尚品德。1991年,陕西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编著、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陕西近现代名人录,评介了张仲实的生平经历及革命贡献;同年,韦建培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可爱的陕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为题主要评介了张仲实的理论贡献。1 9 9 3 年,由郭琦、张石秋主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陕西一百个著名人物以五十春秋播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为题较全面地述评了张仲实一生的理论成就及重大贡献。1993年4月,在纪念张仲实九十周年诞辰之际,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由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书名的两卷本张仲实文集。精选了他一生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著作及一百五十多篇文章,八十余万字,这两卷本张仲实文集的出版意义非凡,正如该书后记中所言:“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张仲实同志的学术成就,以及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贡献”,的确“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9 。同年9 月,为纪念张仲实诞辰9 0 周年,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在西安人民大厦举办了张仲实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刘荣惠、中共中央编译局有关负责人李宗禹出席并讲话,陕西省有关党政领导及党史界、翻译界、出版界、高校和宣传思想部门专家和领导8 0 多人出席,中共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所长叙彝、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秀潭等2 0 多位专家学者、有关老领导在会上发言。2003年,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