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思考——基于治理的视角.pdf
下载文档

ID:3633740

大小:585.57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育 质量 发展 进程 提升 中小学 办学 活力 思考 基于 治理 视角
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姻沈胜林,陈中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教育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是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影响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办学治校的科学理念、学校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参与、学校科学合理的权责配置、完善相应的制度和保障措施。学校内部办学活力有待激发、学校外部协同活力有待加强、办学活力的文化引领有待贯穿、提升办学活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待丰富、办学活力的科学评价有待改进是当前在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治理路径主要在于: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健全学校办学活力保障健全;引入外部支持与监督机制,提升学校办学活力;以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活力;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增强学校内生力。关键词: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小学;学校治理;办学活力引用格式:沈胜林,陈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思考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9):18-22.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1004-633X(2023)29-0018-05基于治理的视角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思考*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当下我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治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ZD1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沈胜林(1980-),男,湖北麻城人,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和学校治理研究;陈中文(1965-),男,湖北蕲春人,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党和国家针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积极推进中小学办学改革,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的相关政策文件。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保障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增强学校办学的内在动力。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当前中小学在办学过程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办学活力仍显不足,这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1,也制约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因此,要推进基础教育学校的科学化和内涵式发展,切实提升学校治理的科学性和治理效能,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就必须重视提升和激发中小学的办学活力。一、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是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首先,深化简政放权需要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当前教育管理部门注重提质增效,加强了科学管理,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但是从管理的具体过程来看,当前教育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治理问题仍然存在“管得过细”的情况,学校面临着诸多的检查评估、重点评比、星级评比,以及充斥着各种与教育教学不太相关的事情,已影响了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学校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着过多的行政检查和社会性因素的干扰,学校办学模式僵化,发展动力和办学活力不足。要教育理论与实践栽澡藻燥则赠 葬灶凿 孕则葬糟贼蚤糟藻 燥枣 耘凿怎糟葬贼蚤燥灶第 43 卷(圆园23 年)第 29 期 第 18-22 页灾燥造援 43(圆园23)晕燥援29孕18原孕22*第 29 期切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提升简政放权实效,才能更好地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2。其次,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需要学校提升办学活力。学校的生存之本在于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教学质量提升上去,学校才能赢得良好的办学声誉和办学效益。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活力,能促进学校加强整体层面设计,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保证学校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认识。增进办学活力能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提升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深化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中小学提升办学活力。具体来讲:一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指出,要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制度安排、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切实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而各省市级政府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也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地位,进行了较为系统和针对性的规划,目的在于进一步稳定中小学教师队伍,以确保学校保持源源不断的办学活力。二是受社会价值多元化观念的影响,当前学校还存在着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基础教育学校显得尤其突出,优秀的教师队伍难以保持稳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整体水平有待提高,这些突出问题与中小学办学活力密切相关。要深入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就必须从提升学校办学活力上着手。二、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影响中小学办学活力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也日益提上日程。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必须系统分析影响中小学办学活力的主要因素。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学校办学治校的科学理念学校在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虽然办学活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办学治校理念无疑是影响学校办学活力全面提升的一个关键因素。首先,教育管理部门科学的治理理念是学校管理保持正确航向的关键,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思想会影响到教育实施、教育检查和教育评估等行为,对中小学的发展会产生导向性影响。因此,教育管理部门要率先确立和弘扬办学治校的科学理念,为学校的规范化办学和科学化发展提供平台环境和营造氛围,进而为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提供有效的环境保障。其次,校长的治校理念对于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也非常关键。通常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总负责人,体现着学校发展的大局观,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的具体程度。因此,要充分发挥校长办学治校的科学思想,让校长能优化办学思路,提升学校管理的领导力,保证学校办学思想的先进性3。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校长要主动建构和积极完善自身的办学理念,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积极有效地领导学校全体教师加强教学与管理工作,为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打下基础。最后,学校教师也同样要树立科学的治校理念,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升学校办学活力的治理行动中来。只有全体教师统一思想观念,在学校治理问题上形成全面而科学的价值理念,并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有效的行动,才能发挥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治理参与作用,最终推动学校提升办学活力。(二)学校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参与多元主体在学校治理中的参与状况会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活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参与作用。首先,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治理主体的作用,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办学治校改革的有关活动,推动教师致力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其次,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对象,也是学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主体。要促进学校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升办学活力,无疑也需要发挥学生作为学校治理主体的作用。然而,当前学生在参与学校办学和管理方面的渠道不够畅通,而且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偏大,学生难以在学习和成长之余还能抽出空余时间来参与学校的办学活动。此外,当前学生普遍缺乏管理观念,管理能力也比较欠缺,难以有效参与到学校办学活力提升的过程中来。因此,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才能有效提升学校办学的活力和生机4。最后,要注重家长的治理参与。家长是学校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大部分课外时间也在接受家长的指导和督促,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治理活动中的积极性,让家长成为学校办学治校沈胜林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思考基于治理的视角一九19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活动的参与主体之一,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家校共育,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办学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因此,要全面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协同育人,以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治理活动来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此外,还要重视社区以及社会机构的治理参与,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提供必要的舆论环境和外部支持,以此促进学校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三)学校科学合理的权责配置提升学校办学活力,还要推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简政放权5。科学合理的权责配置就是要构建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和社会有序参与的新型关系。首先,从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来看,要进一步明晰简政放权的尺度,在用人权、财务权、事权等方面给予学校更多的支配空间,让学校能有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间,更好地发挥其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具体来说,一是要合理配置人事权,推动学校深化干部队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配置好学校内部治理的权责,让每个部门在相应的权责范围内行使好相应的权利。二是要切实执行学校在财务使用和监督上的权力,让学校在合理的范围内合理有效地科学使用办学经费。三是加强管理引导,全面调动学校参与深度办学、提升学校影响力的活动。四是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监督权,加强归口管理,整合和减少各种无关评审和评比活动,为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创设条件。(四)完善相应的制度和保障措施要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需要完善相应的学校内外部管理制度,为全面提升办学活力打下基础。具体来讲:首先,要改变过度的行政管理方式,积极完善外部管理相关制度。要结合区域不同层级、不同水平的学校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条件,积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和间接引导,减少过多的微观干预,倡导建立分类引导、分类评价和精准支持的外部管理机制,鼓励学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尝试办学治校的合理思路,积极推动学校增强办学自主性。当然,不管是外部放权管理还是提供支持服务,都要依据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能进行,不断规范学校教育管理行为和办学行为。其次,要全面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制度。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快学校章程建设,通过章程有效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治理行动,使学校在办学活力的激发过程中能有据可依。二是要加强学校办学治校过程中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提升办学活力的相关活动有制度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三、当前在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在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方面有了一定的举措,也产生了一定成效。然而,纵览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整个过程,在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上仍然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学校内部办学活力有待激发当前,随着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当前学校内部办学活力的激发还不充分,这与党和国家所要求的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例如,学校内部管理中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内部决策咨询组织与督导评估组织未能有效建立并发挥应有作用,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机构参与学校内部治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和制度文化建设也相对滞后,难以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学校办学活力所提出的新要求。(二)学校外部协同活力有待加强面对中国式现代化所提出的新要求,学校办学活力的提升也需要进一步发挥学校外部治理的作用。提升办学活力涉及到多个因素,更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同共治。然而当前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很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化的传统管理观念,加之学校与外部协同中涉及的人、财、物因素相对复杂,与外部协同共同提升学校办学活力的理论和实践模式还比较缺乏,这些对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三)办学活力的文化引领有待贯穿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需要充分发挥办学治校过程中的文化引领作用。通常来说,学校文化包括显性和隐性两种文化形式,它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学校管理的一种方式。然而纵观学校当前的管理状况,学校文化建设对办学活力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当前学校文化集中于对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重视和宣二20第 29 期传,但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办学活力也是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要着重考虑的问题,目前对于用文化建设来提升办学活力的思路还比较缺乏,思维也显得有些狭窄,对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难以提供有效支持。(四)办学活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待丰富当前,提升学校办学活力的手段和方法还显得单一化,总体来看采用较多的还是制度化管理手段和方法。然而,制度往往展现的是生硬的条款,无法有效激活提升办学活力的内部动力。以制度管校的手段和方法显然是不够的,学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创新多元管理手段和方法,当前对于这方面的探索比较鲜见,这也影响到诸多中小学在办学活力上的全面提升。(五)办学活力的科学评价有待改进办学活力关系到学校的长足发展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落实。当前中小学比较重视对具体教育教学目标达成的衡量和评价,缺乏一种对学校办学活力进行有效衡量的相关评价。办学活力的科学评价有利于从多层面发挥治校协同作用,提升学校办学治校水平。如果能将办学活力的评价有机融入教育质量评价过程,进一步确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价模式,就能对提升学校全方位发展产生积极效应,而当前对于提升学校办学活力的科学评价还有待改进。四、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治理路径要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既涉及到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外部大环境,更涉及到激发和提升学校内部办学活力的多个相关层面问题,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需要从多方面协同突破。(一)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健全学校办学活力保障机制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全面加强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要进一步明确校长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领导地拉,贯彻学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和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其次,要建立健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有效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术委员会和家委会等团体在学校治理中的参与作用,加强监管渠道管理和反馈评估机制建设,致力于完善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校务公开工作。再次,要构建以教学质量为抓手的学校治理机制。学校管理者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以教学质量改进为重要任务的课程改革。通过严把教学质量观,全面推动学校创新发展,形成学校良好的办学活力氛围。此外,在办学过程中,要以教学质量为突破口,完善相应的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教职工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集中校内力量和资源,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提升办学活力打下坚实基础。最后,要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教师要有良好的发展意识,积极提升自己在教学、教研和办学管理方面的能力,做好关于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积极争取每一次改进和提升的机会,在教学保持有效性的同时,要积极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消解职业倦怠感,有效地实现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目标,这对学校提升办学活力也会起到良好的影响作用。(二)引入外部支持与监督机制,提升学校办学活力首先,要注重健全监督责任机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参与支持和监督的作用。学校要积极落实教代会、基层教研组织、学生活动团体和专业咨询机构参与学校的办学治校决策和规划活动,确保学校的各项重大事项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之上。通过规范学校管理过程,确保学校发展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为学校办学活力的激发提供必要的支撑。其次,要积极创设和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条件,为学校的高质量办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校要积极开拓与社区的合作,了解周边社区居民对于办学治校改进的建议,积极探寻多种途径。同时,推进外部多元主体参与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监督,增进民主管理水平。此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资源6,为学校的发展创造相应的舆论环境,为学校争取更为全面的社会支持打下基础。最后,要切实完善校内外的治理协调机制。要整合校内校外力量,集中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发展水平。只有加强内外治理的协调,才能有效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发挥治理合力,进而推动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三)以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活力良好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学校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对整合育人资源、拓宽育人渠道、强化育人效果、提升学校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沈胜林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升中小学办学活力的思考基于治理的视角二一21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讲:首先,要进一步建设学校文化,让“教育无痕,润物无声”,让文化对学生高质量成长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化,为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幸福人生奠基。让文化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力发挥到最大化,这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体现7。其次,学校可以大力探索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进一步扩大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强化每一所学校为办学主体的校本管理。鼓励学校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鲜明的办学特色,可促进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最后,学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每一位师生的发展,构建育人体系,实现文化涵养人、影响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功能,全面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办学活力。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发展战略,要挖掘每一所学校的优势和潜能,促进每一所学校的自我成长,从而实现全面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格局。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之一就是加强特色打造,要立足区域教育发展现状,从项目、课堂、课程、环境等诸多方面找准突破口并持续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四)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集团化办学也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具体来讲:首先,要重视并发挥集团化办学对办学活力的推动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可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办学的外在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创与共享。在集团化办学中,可以通过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实行“教师走教”“学生走校”“线上线下”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进,盘活集团内的教师资源,为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打下基础8。而且,集团化办学模式有利于打破校际壁垒,促进校际资源互通和共享,也达到校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竞争和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推动学校提升办学活力。其次,要用活集团化办学政策以提升办学活力。要注重加强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在提升学校参与办学活力上创新方式方法。例如,在如何加强设点布局、如何共创实践基地、如何推动教师发展等方面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强配备相应的编制,增加合理的经费投入,科学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只有用活集团化办学的政策,才能增强各校主动发展和创新发展的积极性,让学校在集团发展中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进而提升学校办学活力。(五)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增强学校内生力首先,强化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教育评价是影响学校办学活力激发的一项重要活动,只有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才能推进学校加强办学改革。学校要认真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全面贯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的基本要求,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有效建立健全科学的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要注重强化过程性评价,合理推动发展性评价,以科学的评价导向促进学校的持续改进,在提升办学活力的进程中提升学校的办学治校水平。其次,创新教育评价方式,增强学校发展的内生力。要避免过度的检查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9,不能简单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发展教育,向广大家长和社会传递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学校全体教职工增强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切实提升其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性,才能促进教师专心教学、乐于教学,让全体教师在愉悦的氛围中增强治校治教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活力。参考文献:1 司晓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内部治理体系 J.中小学管理,2021(6):1.2 张爽.中小学治理现代化视域下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省思 J.中国教育学刊,2022(7):5-9.3 张天雪,曾天山.公民社会理念下的学校治理与校长权力 J.教育研究,2006(5):55-58.4 赵德成.共绘善治有为图景:为什么教师参与如此重要 J.中小学管理,2022(12):22-25.5 张歆.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基于上海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经验 J.上海教育科研,2021(9):44-49.6 秦玉友.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基本判断与治理思路 J.教育研究,2018,39(12):81-86.7 李廷洲,郅庭瑾,吴晶.中小学教师编制的理论逻辑与治理思路 J.教育研究,2022,43(5):139-148.8 费蔚.激发集团化办学活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3.9 李红恩.释放、增强每一所学校的生机与活力:解读 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 J.人民教育,2020(19):13-16.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湖北黄冈邮编438000二二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