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逻辑转向、范式创新与路径选择.pdf
下载文档

ID:3633739

大小:540.88KB

页数:7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育 促进 共同富裕 逻辑 转向 范式 创新 路径 选择
第 25 期*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研究”(项目编号:E-GA190473)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陈思杭(1987-),男,江西丰城人,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扶贫研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作用。随着我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教育扶贫要逐步向教育促进共同富裕转变。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2的宏伟蓝图,教育促进共同富裕责无旁贷、大有可为。从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步入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阶段,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面临逻辑转向和范式创新的基本问题,必须从学理上加以明确和加强研究,从而寻求适宜的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一、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诱发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转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消除贫困,并高度重视发挥教育在贫困治理中的治本之策的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反贫困理论。从教育扶贫到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其逻辑随共同富裕的内涵发生了鲜明的变化。(一)理论逻辑: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意蕴索隐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马列经典作家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他们在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命题。中国共产党在继承这一思想的前提下,开启了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其中,教育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蕴。首先,教育内涵于共同富裕的理论表达。在马列经典作家的表述中,共同富裕不仅是充裕的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3“真正的充分的自由”4“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5“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6等。在我国关于共同富裕的第一次官方表述中更是直接提及了教育,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要求,1953 年 12 月通过的 关于开展农业生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逻辑转向、范式创新与路径选择*姻陈思杭摘要:从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我国完成了从教育扶贫到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逻辑转向,生成了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鲜明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未来,扎实推动教育促进共同富裕,要遵循共同富裕本质,完善人民共有范式;适应共同富裕使命,创新组织共建范式;对接共同富裕目标,健全市场共富范式和满足共同富裕诉求,畅通社会共享范式,从教育确权、教育扶志、教育添智、教育赋能、教育增效等方面精准发力,确保教育促进共同富裕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词:教育;共同富裕;教育均衡发展;机会公平引用格式:陈思杭.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逻辑转向、范式创新与路径选择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25):9-15.中图分类号:郧40原054文献标识码:粤文章编号:员园园源原远猿猿载穴圆园23雪25原园009原园7第 43 卷(圆园23 年)第 25 期第 9-15 页灾燥造.43(圆园23)晕燥.25孕9原孕15教育理论与实践栽澡藻燥则赠 葬灶凿 孕则葬糟贼蚤糟藻 燥枣 耘凿怎糟葬贼蚤燥灶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指出:“为着进一步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就是要.去教育和促进农民.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7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提出了“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思路,发挥发达地区和先富人群的示范教育作用,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并强调是包含“科教更加进步”8的小康。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包括教育在内的根本利益。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共同富裕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确定了包含义务教育有保障的“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明确了教育脱贫一批的基本措施,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明确要求优先发展教育,确保学有所教。所以,从马列经典作家到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共同富裕的理论论述均内涵了教育这一基本范畴。其次,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对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具有重要作用。同样,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起就认识到教育在消除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先后提出了教育要为革命战争服务、教育要为生产建设服务、教育要为经济建设服务、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等一系列论断。从学理上而言,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汤森德及阿玛蒂亚 森提出的相对剥夺论认为,机会缺失是人们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贫困本质上是物质、权利、机会等的不平等,彰显出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教育以其以人为本、有教无类的无差别的内在属性蕴含了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二是教育具有显著的工具价值。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民族人力资源素质、普及科学技术、培养职业技能等显性功能。三是教育具有鲜明的价值理性。教育对于人的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还具备祛除贫困文化、丰富精神世界、提升发展信心等隐性功能。(二)历史逻辑: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演化变迁教育扶贫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探索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在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之后,教育扶贫的历史任务变迁为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首先,教育扶贫历经百年渐趋成熟。纵观党的百年历程,教育扶贫经历了探索、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和精准扶贫四个阶段,在贫困治理中起到了基础性、先导性和根本性作用。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教育扶贫探索阶段。1931 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第一次明确指出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为目的,之后便围绕“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9的文化教育方针开启了教育扶贫的广泛探索。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教育救济式扶贫阶段。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近乎全域性贫困,文盲率为 80%,农村地区的文盲率则高达 95%,教育成为导致贫困的重要因素。教育扶贫首要的是推进扫盲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实施的是救济式发展策略。这一时期,我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过渡,并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系统开展教育扶贫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的教育开发式扶贫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实力支撑我国开启了大规模的教育开发式扶贫。顺应形势,教育扶贫工作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从救济式教育扶贫逐渐向开发式教育扶贫过渡,教育扶贫政策不断完善。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教育精准扶贫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新时代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要求,在秉承既往扶贫思想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明确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精准扶贫措施。其次,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传承顺应历史形势。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并不意味着我国贫困治理的终结,历史任务传承给了推进相对贫困治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更为艰巨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指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10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阶段。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 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进一步划定了共同富裕的路线图。同样,教育扶贫的重心也就转向了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从教育扶贫向教育促进共同富裕迈进意味着10第 25 期其历史任务发生了变化。当前,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加强对脱贫人口监测,防止陷入因教返贫及再致贫,要持续通过教育稳定脱贫成效,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发展能力。二是教育服务于相对贫困治理。绝对贫困消失之后,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治理难度更大,要逐步建立教育服务于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三是尽快形成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化安排。要对照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尽快形成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效机制,尽早制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要,逐步推进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三)实践逻辑: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因由寻绎教育扶贫为脱贫攻坚的如期实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指明了前进方向。以往的有效探索和实践对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仍具有较强的指导借鉴意义。首先,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现实条件已经具备。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越来越认识到教育脱贫致富的功能,明确将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五大举措之一,并将其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一阶段,党中央先后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计划、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双高计划”、国家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的健康和教育干预计划等,完善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周期教育扶贫制度体系,建立了面向贫困地区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精准资助到人的学生资助体系,推动了高校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通过教育精准扶贫继续巩固了贫困地区扶教育之贫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发挥了依靠教育扶贫的教育脱贫主体功能;实现了学前教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质量水平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富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多元化目标;做到了困难学生全程资助、残障学生等特殊群体全部覆盖、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全员培训、低技能贫困群体全方位技术帮扶、智力扶贫全线推进,这些都为实施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良好的现实条件。其次,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遵循渐趋明确。从宏观上看,要明确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促进谁”“谁来促”和“怎么促”这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对象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人的共同富裕。具体而言,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是要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提升全体人民的人力资本服务,确保全体人民的教育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第二,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主体要从多元主体走向共同体。要推进教育扶贫多元主体向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共同体转变。通过密切各主体间的交流合作,组成囊括政府、学校、市场、社会、人民的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共同体,做到政府主导、学校响应、市场协同、社会参与、人民认同。第三,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策略要从教育扶贫阶段的扶贫脱贫转向防贫减贫促发展。要构建教育防贫监测预警网络,做到实时监测和响应;要构建教育常态化减贫机制,从超常规的脱贫举措转向常态化的减贫策略;要健全教育促发展的长效机制,将超常规的临时性、应急性策略转变为制度化的发展策略,确保教育持续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服务。二、逐步迈向共同富裕:建构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创新范式逐步迈向共同富裕阶段,必须建构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创新范式,使之与共同富裕的本质、使命、目标和诉求相呼应。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健全人民共有、组织共建、市场共富、社会共享范式。(一)遵循共同富裕本质,完善人民共有范式共同富裕的本质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有实现共同富裕的权利。与脱贫攻坚针对的是建档立卡困难群众不一样,共同富裕是针对全体人民而言的,这就要求教育促进共同富裕要完善人民共有范式。其一,确保全体人民共有公平优质的教育。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首先要保证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一是以法律保障受教育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明确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随后宪法历经多次修改,关于教育权的论述越来越清晰,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并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等专门法,对受教育权的保障更加有力。二是以经济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从 1950 年颁布 关于救济失业教师与处理学生失学问题指示 到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所有学段、全体建档立卡学生的以奖助贷补免为主的经济资助体系,保障了任何一个学生不因困难而失学。三是以教育资源均等化确保上好学。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失衡、贫困地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导致陈思杭: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逻辑转向、范式创新与路径选择11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贫困群体接受的教育质量较差。因此,我国通过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加强农村教师培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数字化等措施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确保城乡学生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不断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逐渐保证了全体人民共有公平优质的教育。其二,确保全体人民共有人生出彩的教育机会。习近平强调:“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1李克强指出:“要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2教育是人生出彩的最大机会,是最公平的突破阶层固化的流动方式。当前,我国还存在规模较大的相对贫困群体,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首先就是要推进教育促进相对贫困治理,确保他们拥有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跃升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相对而言,贫困群体往往是社会排斥的主体,处于社会边缘,自我认同感不强,久而久之会产生阶层固化而陷入“因为穷所以穷”的恶性循环,进而意志消极。教育是相对贫困群体实现阶层跃升的根本途径,具有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育人功能,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能促进他们合理地流动,有效阻隔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重塑他们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进而依靠自我摆脱相对贫困、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二)适应共同富裕使命,创新组织共建范式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程,需要统筹推进和久久为功。因此,需要建立和创新组织共建范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协同、社会参与、人民发力等多元主体共建的组织范式,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爱社会、有力人民的“四有”组织格局。一方面,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建立多元主体共建范式,各司其职,共同发力。其一,政府主导推进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政府要在宏观上制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政策、统筹教育资源投入、确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及实施考核,以政府的主导带动其他主体积极参与。其二,市场协同推进教育扶贫。通过激发市场机制的益贫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教育产业化,引导资金、人才、土地等各类要素向教育集聚,推动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市场化机制不断形成,最终释放市场活力与效能。其三,引导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发挥各类行业组织、非政府组织、公益组织等社会参与作用,充分发展教育慈善公益事业,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大格局。其四,赋予全体人民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主体地位,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出力的全体人民共建格局。另一方面,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强化人人参与共建范式。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其实现需建立在人人参与、共同出力的前提上,而不是一部分人出力另一部分人却坐享富裕。因此,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全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范式。一是健全教育凝聚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机制。习近平强调,“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13,要教育人民树立勤劳致富的意识,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误区,凝聚全体人民坚定信心、不懈奋斗的思想共识,进而迸发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二是建构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人民主体互帮互助机制。不同群体的教育禀赋差别较大,进而导致的人力资本差异较大,这是制约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中,要发挥教育禀赋较高人群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先进帮后进的教育帮扶机制,进而逐步提升全体人民的受教育水平,逐步拉平人民之间的人力资本差距,为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作用奠定良好基础。(三)对接共同富裕目标,健全市场共富范式共同富裕的基础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这就有赖于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借助于有效市场机制,通过教育再生产机制,逐步打造教育助力市场共富范式。其一,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健全包容性增长范式。习近平提出了“提高市场机制的益贫性,推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新思路。包容性增长关注弱势群体,注重机会平等和全体人民的参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14,为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一是健全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机制。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教育与市场发生关联,通过市场获取报酬分配,进而构成筑牢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单个个体所形成的包括知识、技能在内的因素构成个体的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能够为生产要素赋能,具有12第 25 期促进总体经济增长和个体收入提升的实际效应。二是健全教育促进个体就业的包容性机制。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充分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前提和个体基础,教育无疑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变量。通过教育可以提升社会的整体人力资本和个体的就业竞争力,使得人民实现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进而筑牢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其二,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完善知识性要素分配范式。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是收入分配的主导方向,而知识性要素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占据越来越重的份量。从关系范畴看,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均与教育有着直接关系,而劳动、资本、土地等则均与教育有着间接关系。所以,经济增长的主要要素均直接或间接与教育发生关联,这就决定了教育在知识性要素分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是要不断健全知识性要素参与市场分配的体制机制。要促进生产要素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升知识性要素的贡献度,进而使得知识性要素能够获取更为公正和客观的报酬。二是要不断健全知识性要素增效增值机制。从社会整体而言,要通过教育进一步提升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投入力度,畅通知识性要素转化为生产力的渠道,提升知识性要素的产出,促进社会整体效率提升;从个体而言,要通过教育进一步提升自我人力资本,不断强化知识积累和智力提升,强化个体学习能力,与时俱进,逐步促进知识增值和转化,切实依靠教育改善个体的物质和精神富裕程度,为实现共同富裕筑牢教育基础。(四)满足共同富裕诉求,畅通社会共享范式在确保人民共有权利的基础上,完善共建和共富范式后,接下来就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就要求畅通社会共享范式。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是要使教育发展成果被全社会共享和畅通人力资本社会流动机制,促进人民通过教育实现共同富裕。其一,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建立教育成果社会共享机制。我国已经建立了覆盖 14 亿多人口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等蓬勃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的各类教育需求。然而,这种满足还是总体上的,不同人群在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方面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就决定了教育发展成果必须要惠及全体人民。因此,一是要畅通人民共享教育成果的途径。要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促进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人民更加便捷地享受教育发展成果。二是要加速推进教育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通教育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教育不具有直接生产性,不直接创造生产力,而是通过对知识和文化的再创造而展开。因此,要进一步加快产学研协作,推进教育成果转化,尤其是要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三是要加快提升人民的教育禀赋,不断提升人民的人力资本。要致力于不断提高民族的人力资源素质,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人民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确保教育为人民发展增添动力。其二,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建立人力资本社会流动机制。改革开放之初,“先富带后富”的战略推进充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导致了越来越明显的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人力资本是个体参与社会流动的核心要素,是突破阶层固化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一是要健全教育促进人力资本增值机制。要健全社会终身学习机制,加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不断提升个体的社会适应力,促进个体人力资本提升,为参与社会流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畅通依靠教育实现阶层跃升的途径。要加速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有序流动,逐渐消除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鸿沟,逐步破解教育内卷化发展趋势;有序推进教育与户籍、住房等脱钩,确保全体人民公平参与教育竞争,推进教育要素公正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个体通过教育不断积累人力资本,进而实现阶层跃升。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谋划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践履路径习近平深刻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13。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发挥教育的作用,要从教育赋权、教育扶志、教育添智、教育赋能、教育增效等五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教育确权:确保共同富裕的机会平等阿玛蒂亚 森认为,贫困不单是一种供给不足,更多的是一种权利不足,正是对权利的剥夺使得贫困人群丧失了发展的机会,其中就包括对教育权利及发展机会的剥夺。因此,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首要的就是要确保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权利不受侵犯以及任何形式的损害。脱贫攻坚阶段,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辍学动态清陈思杭: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逻辑转向、范式创新与路径选择13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圆园23 年零,主要是确保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阶段要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受教育权,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确保人民接受更高程度和更高质量的教育。要在继续巩固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要探索实施中职、高职、本科贯通的多学制模式,破解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的发展瓶颈;要进一步发展技能培训、成人教育等各类继续教育,促进人民掌握更为实用、更有利于生产的技能。(二)教育扶志:凝聚共同富裕的思想共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凝聚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共识是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传导路径。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先扶志,要从激发内生动力和汇聚思想合力两方面综合作用。所以,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必须解决人民思想认识的问题,以思想问题的解决推进实际问题的解决。多年的教育扶贫实践和学者研究表明,内生动力不足是人民致贫的一个重要因素,慢慢形成了积重难返的精神贫困和贫困文化。通过教育赋予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性,调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打破等靠要的思想,激发发展致富的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一是要教育人民树立正确的共同富裕观。当前及今后,要加强共同富裕宣传教育,要深化社会主义必然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认识,树立勤劳创新致富的共同富裕观,要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同富裕一定能实现,广大人民必将过上物质和精神双富裕的美好生活。二是要增强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志气和信心。教育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要通过政策宣讲、文化熏陶、劳动教育、思想引导等调动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观能动性,消除贫困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树立自力更生和勤劳致富的观念,增强志气和信心,从而不断释放内生动力,并最终依靠自我实现共同富裕。(三)教育添智:提升共同富裕的人力资本智力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1984 年,我国就提出要增加智力投资的教育扶贫理念。习近平更是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步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阶段,要进一步增加对智力教育的重视,促进教育添智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提升中华民族和每个个体的人力资本,从而推动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一是要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重点解决相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解决教育均等化的基本问题。二是要形成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教育促进共同富裕要致力于补齐人力资源短板,释放发展潜力,建立与区域人力资源发展同频共振的教育体系。三是要做好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和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大文章。农村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农民仍是人力资本较低的群体,要着重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依靠教育促进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对于农村地区人力资本较低的农民,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点以技能培训为主,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四)教育赋能:促进共同富裕的能力建构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要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到党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不彰显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鲜明指向。共同富裕内含人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衡量向度,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和释放个体的本质力量。因此,一是要在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中彰显人的主体性。共同富裕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体现。在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中,要从以物为本的惯性思维转向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置于根本位置,确认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主体性,调动人民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要在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中释放教育的正向激励功能。要改变过去一味悲观、消极的教育视角,不能仅仅聚焦于人民存在的问题,更多的要以积极视角走进人民及其日常生活,要着重于服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是要在教育促进共同富裕中推进实践育人。要针对教育与市场需求、人民需求脱节的问题扎实推进教育实践育人,对接共同富裕市场及人民需求提供契合、对路的教育服务,着重从社会需求的素质、能力出发,加强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工作,确保人民适应共同富裕社会的经济结构,确保人民具备与共同富裕社会要求的能力结构。(五)教育增效: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质发展教育促进共同富裕最终要落实到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发展,这就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效率变革和分配提效。共同富裕必然是高效和充分分配的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5,促进人民在高效的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好地参与社会分配。效率变革就是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促进基于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提升。社会主义制度的14第 25 期优越性就体现在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能够协调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其中教育作为一个柔性因素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是教育促进人民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经济下,公平是与机会的均等相联系的,意味着劳动者参与市场竞争的起点公平,不存在劳动歧视。因此,要使人民接受更加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建立健全公平且无差别的教育体系,给劳动者提供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二是教育有助于建立公平的经济社会秩序。教育作为一种柔性调节力量,通过思想道德、诚信规则等意识教育,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建立规则公平的经济社会秩序。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各类市场主体的规则意识教育,进一步加强市场伦理教育,旨在建立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的经济社会秩序,确保人民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和分配。参考文献: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S.人民日报,2022-10-26(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S.人民日报,2021-03-13(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5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9.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14.6 列宁选集: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6.7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 4 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661-662.8 江泽民文选:第 3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3.9 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8.10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21-02-26(2).11 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EB/OLhttp:/ 年 3 月 5 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 会 第 四 次 会 议 上EB/OL http:/ 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J.求是,2021,(20):4-8.1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9.15 厉以宁,黄奇帆,刘世锦.共同富裕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M.北京:中信集团出版社,2022:1.作者单位: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荆州邮编434023Education Promotes Common Prosperity:Logical Turn,Paradigm Innovation and Path ChoiceCHEN Si-hang(School of Marxism,Yangtze University)Abstract:From the overall elimination of absolute poverty to the solid promo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China hascompleted the logical shift 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education,and generated a distinctive theoretical,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logic of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education.In the future,to solidly promote the common prosperity through education,we should follow the essence ofcommon prosperity to make perfect the paradigm of being enjoyed by all the people,adapt to the mission of commonprosperity to innovate the paradigm of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understand the goal of common prosperity to improvethe paradigm of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market,and meet the demands of common prosperity to keep the paradigm ofsocial sharing open.We should also make precise efforts from five aspects:confirming the power,encouraging theambition,fostering the wisdom,empowering an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education,so as to ensure that educationpromotes common prosperity and achieves real results.Key words:education;common prosperity;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equal opportunity陈思杭:教育促进共同富裕逻辑转向、范式创新与路径选择1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