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1218】病理学带读课第5天课后作业-答案 .pdf
下载文档

ID:3633625

大小:393.86KB

页数:6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21218 【221218】病理学带读课第5天课后作业-答案 病理学 带读课第 课后 作业 答案
心血管疾病(答案)1.OX-LDL 是最重要的致粥样硬化因子。2.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损伤,使血浆成分包括脂蛋白易于过量地沉积在内膜,同时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出各种活性物质,进一步加重了内皮细胞的损伤,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损伤的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吸引单核细胞聚集、黏附于内皮,并迁入到内皮下间隙,经其表面的清道夫受体、CD36 受体和 Fc 受体的介导,源源不断地摄取已进入内膜发生氧化的脂质;SMC 源性泡沫细胞:内皮细胞的损伤或非剥脱性的功能障碍以及内皮细胞更新、增生,均可引起其分泌生长因子,从而激活动脉中膜 SMC 经内弹力膜的窗孔迁入内膜,并发生增生、转化、分泌细胞因子以及合成细胞外基质。SMC经其表面的 LPL 受体介导而吞噬脂质。3.脂纹:是 AS 肉眼可见的最早病变,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病灶处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小空泡,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和 SMC,苏丹染色呈橘黄(红)色,为脂质成分。纤维斑块:由脂纹发展而来,病灶表面为一层纤维帽,由大量的胶原纤维、蛋白聚糖及散在的 SMC 等组成,可厚薄不一,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在纤维帽之下可见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基质和炎症细胞。粥样斑块(粥瘤):由纤维斑块深层细胞的坏死发展而来,是 AS 的典型病变。在纤维帽之下含有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钙盐沉积,斑块底部和边缘出现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中膜因斑块压迫、SMC萎缩、弹力纤维破坏而变薄。继发性病变: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4.主动脉后壁及分支开口处,以腹主动脉病变最严重。5.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最常受累6.颈内动脉起始部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8.心内膜下 MI:病变主要累及心室壁内层 1/3 的心肌;透壁性 MI: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 2/3,多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其中以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 2/3 及前内乳头肌多见,约占全部 MI 的 50%9.肉眼:一般梗死在 6 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梗死灶呈苍白色,89小时后成土黄色;光镜:心肌纤维早期凝固性坏死、核碎裂、消失,胞质均质红染或不规则粗颗粒状,即收缩带;间质水肿,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4 天后,梗死灶外围出现充血出血带,7 天2 周,边缘区开始出现肉芽组织,或肉芽组织向梗死灶内长入,呈红色,3周后肉芽组织开始机化,逐渐形成瘢痕组织。10.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11.细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表现为细小动脉玻璃样变,SMC 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SMC 因缺氧而变性、坏死,遂使血管壁逐渐由血浆蛋白、细胞外基质和坏死 SMC 产生的修复性胶原纤维及蛋白多糖所代替,正常管壁结构消失,逐渐凝固成红染无结构均质的玻璃样物质,致细动脉壁增厚,管腔缩小甚至闭塞;小动脉硬化:主要累及肌型小动脉,如肾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脑的小动脉等。大动脉硬化:弹力肌型或弹力型大动脉无明显病变或并发 AS。12.肾入球动脉的玻璃样变和肌型小动脉硬化,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病变相对较轻的肾单位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代偿性扩张,肾小球缺血发生纤维化、硬化或玻璃样变,肾小管因缺血而萎缩,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肉眼观(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双侧肾脏对称性缩小,质地变硬,肾表面凸凹不平,呈细颗粒状,单侧肾可小于 100g,切面肾皮质变薄,皮髓质界限模糊,肾盂和肾周围脂肪组织增多。13.脑水肿或高血压脑病:由于脑小动脉硬化和痉挛,局部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发生脑水肿;脑软化:是细小动脉病变造成的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的结果,供血区脑组织缺血而发生多数小坏死灶,即微梗死灶,严重病例细小动脉壁可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并发血栓形成和微动脉瘤。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往往是致命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基底节、内囊,其次为大脑白质、脑桥和小脑,脑出血之所以多见于基底节区域(尤以豆状核区最多见),是因为供应该区域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直接受到大脑中动脉压力较高的血流冲击和牵引,致豆纹动脉易破裂出血,脑出血的原因是由于脑血管的细小动脉硬化使血管壁变脆,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引起破裂性出血,亦可由于血管壁弹性下降,局部膨出形成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致小动脉瘤和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14.特征性的病变是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主要累及肾。15.是一种与 A 组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16.风湿病的特征性病理变化为风湿小体,即 Aschoff 小体,对诊断风湿病有意义。17.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引起急性化脓性心瓣膜炎,在受累的心瓣膜上形成赘生物,赘生物主要由脓性渗出物、血栓、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菌落混合而成,赘生物体积庞大、质地松软、灰黄或浅绿色,破碎后形成含菌性栓子,可引起心、脑、肾、脾等器官的感染性梗死和脓肿,受累瓣膜可发生破裂、穿孔或腱索断裂,引起急性心瓣膜功能不全。18.草绿色链球菌,最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特点是常在有病变的瓣膜上形成赘生物,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受累瓣膜易变形,发生溃疡和穿孔。19.早期由于二尖瓣口狭窄,心脏舒张期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的血流受阻,左心房代偿性扩张肥大,使血液在加压情况下快速通过狭窄口,并引起旋涡与震动,产生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后期左心房代偿失调,左心房内血液淤积,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淤血、肺水肿或漏出性出血,当肺静脉压升高(25mmHg)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肺内小动脉收缩或痉挛,使肺动脉压升高,长期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大,继而失代偿,右心室扩张,三尖瓣因相对关闭不全,最终引起右心房淤血及体循环静脉淤血。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肿大,下肢水肿及浆膜腔积液等心力衰竭症状,听诊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X 线显示,左心房增大,晚期左心室缩小,呈“梨形心”。20.二尖瓣关闭不全,在左心收缩期,左心室部分血液通过未关闭全的瓣膜口反流到左心房内,并在局部引起旋涡与震动,产生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左心房既接受肺静脉的血液,又接受左心室反流的血液,致左心房血容量较正常增多,久之出现左心房代偿性肥大,继而左心房、左心室容积性负荷增加,使左心室代偿性肥大,当左心失代偿后,依次又引起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和右心房代偿性肥大进而右心衰竭和大循环淤血。X 线显示,左心室肥大,呈“球形心”21.主动脉瓣狭窄后,左心室血液排出受阻,左心室代偿性肥大,室壁增厚,向心性肥大,后期左心代偿性失调,出现左心衰竭,进而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和大循环淤血。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X 线显示,心脏呈“靴形”,患者出现心绞痛、脉压减小等症状。22.在舒张期,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部分血液反流至左心室,使左心室血容量增加,发生代偿性肥大。久而久之,相继发生左心衰竭、肺淤血、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肥大,大循环淤血。主动脉瓣区听诊可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患者可出现颈动脉搏动、水冲脉、血管枪击音及毛细血管搏动现象。23.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并有一定程度的心肌肥厚,两侧心腔明显扩张,心室壁略厚或正常(离心性肥大),心尖部室壁常呈钝圆形,心内膜增厚,常见附壁血栓,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伸长,细胞核大,浓染,核型不整,肥大和萎缩心肌细胞交错排列,心肌细胞常发生空泡变、小灶性肌溶解,心肌间质纤维化和微小坏死灶或瘢痕灶。24.特征性的变化是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也可见均匀肥厚型、心尖肥厚型和左心室前壁肥厚型等。两侧心室壁肥厚、室间隔厚度大于左心室壁的游离侧,二者之比1.3。乳头肌肥大、心室腔狭窄,左室尤其显著,由于收缩期二尖瓣向前移动与室间隔左侧心内膜接触,可引起二尖瓣增厚和主动脉瓣下的心内膜局限性增厚。心肌细胞弥漫性肥大,核大、畸形、深染、明显的心肌纤维走行紊乱。25.心腔狭窄,心内膜及心内膜下纤维性增厚可达 23mm,呈灰白色,以心尖部为重,向上蔓延,累及三尖瓣或二尖瓣(可引起关闭不全)。心内膜纤维化,可发生玻璃样变和钙化,伴有附壁血栓形成,心内膜下心肌常见萎缩和变性改变,亦称心内膜心肌纤维化。26.常见病毒是柯萨奇 B 组 25 型和 A 组 9 型病毒。27.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