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疗愈环境视角下的居住空间设计研究.pdf
下载文档

ID:3633151

大小:2.15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环境 视角 居住 空间 设计 研究
196美学技术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处于非虚弱状态,而是一种生理、精神以及社会幸福感等多方面达到完美水平的状态1。理想的健康状况应至少满足身体健康和情感福祉两方面的需求2。据统计,人的一生有4/5 的时间居于室内,而 1/3 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由此可见,居住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3。居住空间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保障居住空间的疗愈性十分必要。1 疗愈环境的概念与运行机制1.1 疗愈环境的概念认识疗愈环境理论之前需要区分治疗和疗愈。台湾学者吴灿中曾说:“疗愈不等于治疗。治疗是以医学的手段去除疾病,而疗愈是以人们自己的身心感受,正向转换负面因子,使其成为正向的力量,通过提升自我免疫能力来达到疗愈的可能性。”关于疗愈环境理论,首次提出比较全面的定义是在 2001 年美国学者斯迪克勒发表的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创造愈合环境:医疗建筑物的疗愈环境描述了通过疾病治疗、医疗探访、疗愈过程等方面来支持患者和家属的物理环境和组织文化4。而我国则于 2013 年由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期刊回归疗愈环境设计5一文引入疗愈环境概念,该文指出医院空间环境设计应该基于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着重考虑医院空间布局、光照照明、景观绿化、材质色彩等因素。基于建筑学视域的疗愈环境概念为:疗愈环境是外部环境的一部分,其类型包括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建筑环境和室内环境等6。随着大众全面健康意识的增强,疗愈环境的内涵和外延也得以不断丰富和扩展。1.2 疗愈环境的运行机制环境能够激起身处其中的个体的内在反应,而这些内在反应将作用于人体健康和情感福祉,并以外在的表现形式为外界所捕捉,但不同特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人的反应又存在差异7。居住空间中的色彩、材质、灯光、气味和景观会通过人的五官感受对人体产生刺激,这些刺激会对身处环境中的人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影响。2 疗愈环境视角下的居住空间设计疗愈环境理论的初始概念是由著名护士南丁格尔于 1850 年提出的,她认为良好的室内通风、光照、窗外景观不仅可以避免感染,还有利于病患早日康复。此后疗愈环境理论在医疗领域得到重视。医院的就诊环境、住院环境在注重人性化设计的同时,也开始重视疗愈环境设计。随着疗愈环境理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疗愈性设计要素用于居住空间设计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2.1 疗愈环境视角下居住空间的建筑基础设计合理的空间尺度是居室舒适性和疗愈环境的基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室内空间太大会显疗愈环境视角下的居住空间设计研究王旭(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7)摘要:目的: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全面提升。文章将疗愈环境理论和居住空间设计相结合,希望营造一个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居住空间。方法:文章通过梳理总结相关文献,研究疗愈环境的起源发展、相关概念、运行机制和功能因素等,用以指导居住空间的建筑基础设计、室内装饰界面设计、景观设计和室内微环境设计,从而打造具有疗愈性的居住空间。结果:疗愈环境理论不仅适合医院空间、康复空间、景观空间的营造,还适合起居室等居住空间的营造,疗愈因素也从阳光、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扩展到空间色彩、材质和虚拟自然环境等因素,疗愈环境理论与室内环境设计相结合确有可行之处。结论:疗愈环境不是特指一个特定的空间或地点,所有的空间只要契合人的内心需求,对人具有正向的健康强化作用就可以称为疗愈环境。因此,不仅可以针对性设计疗愈性居住空间,还可以设计具有疗愈功效的其他各类空间。关键词:疗愈环境;居住空间;室内设计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3-0196-03197第 37 卷第 3 期 2024 年 2 月Vol.37 No.3February 2024艺术科技得空旷,身处其中的人会感觉孤寂,而长期居于狭小空间的人会感到压抑,影响身心健康。据研究,合适的卧室面积一般为 15 平方米,最好不大于 20 平方米。但空间面积不仅受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还受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影响。联合国人居署发布人居住房条件建议最小的可接受人居住面积为每人 3.5 平方米。中国 2016 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36.6 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45.8 平方米,而我国香港房屋委员会规定的人均公屋标准大概是 7 平方米。由此可见,空间舒适性的制约因素较多,差异性较大。私密性是居室疗愈性的保障。私密性涉及空间范围内的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可采用多种方法保障居室私密性,常见的方法如加装窗帘、采用隔音材料、注意房门朝向、入口设置玄关屏风等。科学的室内布局是塑造居住空间疗愈性的有效手段。居住空间除去卧室、客厅、卫生间和厨房,常见的还有茶饮空间、书房、影音室等。“无客厅设计”“书房化客厅设计”是对去数码产品的反应。2.2 疗愈环境视角下居住空间的色彩与材质设计人们最关心的室内设计因素是室内整体硬装风格(包括墙体、地面和配套家具)8,而任何风格都离不开色彩和材质的合理运用。不同色彩的电波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使人的脑垂体分泌甾体类化学物质,当它们进入血液后会对人的情感、行为及健康产生影响9。居住空间色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分为生理影响和情感影响。色彩能对人产生生理影响,比如红色刺激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因此一般不适合用于起居室设计。蓝色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的作用,绿色可以缓解视觉疲劳、安定情绪。色彩的情感影响主要表现在色彩的色调、饱和度和明度上。暖色调给人以亲和之感,色彩明度较高的色调使人感到放松。木质设计的疗愈性大于白色设计,白色设计的疗愈性大于无设计。居住空间在材料选择方面可多选用自然材质(如木、竹和滕等),减少使用工业化材料(如不锈钢、玻璃和瓷砖等)。本地木竹材料的平衡含水率和纤维饱和点也更适应本地气候,能使人体感到舒适。根据相关研究,在居住空间地面色彩和材质舒适度排序中,暖色地毯排名较高,中性色瓷砖次之,而暖色瓷砖较低。居住空间墙面色彩与材质舒适度排序为暖色壁纸较高,中性色的涂料次之,暖色的涂料最低。居住空间家具色彩与材质舒适度排序中,中性天然木材排名较高,暖色的天然木材次之,暖色的人造板材质较低。因此选择居住空间色彩和材质时既要注重美观,又要注重适用。2.3 疗愈环境视角下居住空间的景观设计与居住空间联系紧密的景观类型有疗愈花园、室内景观和窗外窗景等,研究证明,近自然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专注度10。人们利用景观、植物来疗愈身心的做法由来已久(如康复景观、疗愈花园、园艺疗法、芳香疗法等),普通景观和疗愈景观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侧重于亲近自然、欣赏和游憩,而后者侧重于情感恢复和身心健康。居住空间景观对人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一种是主动互动机制,即人们主动参与体验(如增加社交及运动、花园劳作等),另一种是被动反应机制,即景观植物信息(如植物色彩、形态、芳香)、阳光、空气和自然的声音等对人的刺激。居住空间疗愈景观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析使用者的需求。老人和病人倾向于被反应型的景观环境,而年轻人和儿童则倾向于体验型、对比强烈型的景观环境。二是空间结构和分区设计,合理划分入口过渡区、公共活动区和私密区。三是合理的流线设计,注重安全性、便捷性和无障碍设计。四是植物配置,合理的植物配置可调节空间的小气候,提高空间舒适度,利用植物天然特性,比如植物芳香不仅能驱虫抑菌还能缓解压力。五是发挥水景的疗愈性,潺潺水声能够活化空间,增加空间内的负氧离子,有益于身心健康。2.4 疗愈环境视角下居住空间的采光和照明设计光照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疗愈视角下的居住空间光环境设计应考虑自然光和室内照明两方面。自然光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独特的疗愈作用,具体体现在接触自然光可以促进大脑中的血清素产生,从而舒缓心情、改善情绪。此外,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抗菌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建筑的空间形态及周围的建筑环境都会影响居住空间采光,如采光口及玻璃的透光性,空间的材质、色彩、形态、大小和位198美学技术置等。改善室内采光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选用合适的遮光设施,调节室内光线,创造视觉舒适的光线环境;二是采用反光板降低光口照度,提高室内的亮度均匀性和室内温度;三是安装导光管提高室内光线均匀度,节能降耗。自然光具有积极的疗愈效果,但务必注意利用适度。相较于自然光线,人工照明可控性更强。人工光的疗愈性早已被证实,比如光疗即使用特定波长和强度的人工光,起到改善情绪、减轻抑郁症状,并调节生物节律的作用。通过控制人工光源的亮度、色温,可以形成特定的空间色彩,产生色彩疗效。人工光源的安装高度越高,人的紧张感越强;安装高度越低,人越放松。上暗下亮的空间环境容易让人感到压抑11。人们若长期处于彩光灯的照射下,由于心理积累效应,可能会出现疲惫、头晕、游离等不良症状。不同的色温对人的情绪有不同的影响。据相关研究,大于 5000K 的色温感觉比较清凉,产生蓝中带白的视觉效果,能提升人的活力和工作效率;而3300 5000K 的色温会偏白色,视觉效果比较中性;3300K 色温的空间比较温暖,适合营造放松而宁静的空间。如果要保持情绪稳定,就选择中间色温。关于空间灯光颜色的选择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蓝色的灯光让人感觉清凉,但不适宜用在餐厅,会使食物显脏,影响食欲;紫色灯光可以营造浪漫神秘感,但长时间运用容易产生压迫感。此外,光源的对比度、亮度、角度以及漫射光源等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虽然人工光的疗愈性得到了科学研究的证实,但仍需深入研究其机制和使用方式。2.5 疗愈环境视角下居住空间的艺术疗愈艺术疗愈理论于 1922 年由汉斯普林茨霍恩在精神病人的图画一书中提出,书中明确了艺术可以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居住空间中的艺术疗愈方式有音乐疗愈、绘画疗愈及其他艺术疗愈形式等。在居住空间中展示艺术品,可以营造舒适、美观和愉悦的氛围。这些艺术品可以激发观者的情感和想象力,起到抚慰心灵的作用。艺术疗愈机制涉及多方面,包括感知、情感、认知和心理反应。具体表现为欣赏艺术作品可以释放、转移不良情绪,触发愉悦感和美的享受。居住空间可以选择舒缓的音乐帮助放松身心、减少压力。利用环境音乐创造冥想空间,播放古典音乐,抚慰情绪、疗愈内心。此外,在居住空间中放置摄影作品和美术作品往往能带来美好回忆和情感共鸣,从而疗愈身心。3 结语虽然疗愈环境理论在我国出现较晚,但将环境与人的身心健康相联系的观念古已有之,我国本土道教不仅注重炼丹养生,还会将道观建在风景秀丽、空气清新的山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疗愈观念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局限于医院空间和康复领域。人们对疗愈建筑、疗愈花园、疗愈街道和 VR 疗愈的研究日渐深入,在这样的形势下,研究空间疗愈效应,将疗愈环境与居住空间设计相结合,不仅为室内设计指明了新方向,还为人们保持身心健康提供了新思路。参考文献:1 豪斯曼,莫拉莱斯,范霍夫,等.疗愈环境:回顾了物理环境因素对使用者的影响 J.建筑与环境,2012,58(16):70-80.2 施蒂克勒杰夫.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环境的构建J.重症护理杂志,2001,24(3):1.3 孟丹诚,徐磊青.疗愈建筑与疗愈环境的回顾及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J.建筑学报,2022(S1):170-178.4 王雪峰.“疗愈环境”在医院公共空间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17.5 回归疗愈环境设计 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4(5):24.6 李孟琦,徐磊青.公共卫生视野下的疗愈环境研究与实践 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35(5):39-47.7 卡兰塔里 S.评论:了解疗愈环境:物理环境刺激对患者健康和福祉的影响 J.Herd,2014,8(1):232.8 黄舒晴,徐磊青,陈筝.起居室的疗愈景观:室内及窗景健康效益 VR 研究 J.新建筑,2019(5):23-27.9 李水银.居室色彩,疾病的辅助治疗剂J.医药与保健,2003(1):49.10 罗杰乌尔里希.通过窗口查看可能会影响手术后的恢复 J.科学,1984,224(4647):420-421.11 钟宽.建筑采光设计中光影分布的表现效果研究 D.重庆:重庆大学,2022.作者简介:王旭(1984),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