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理、政策与科技社团实践.pdf
下载文档

ID:3631709

大小:1.17MB

页数:8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育 科技 人才 一体化 发展 机理 政策 社团 实践
20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理、政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理、政策与科技社团实践与科技社团实践石 磊 杨留花(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摘 要深入理解并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内在关系、政策表现与科技社团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归纳“一体化”的主要特征、政策特点、科技社团在实践中的模式及独特优势,并对理论、政策与推动实践提出研究启示。关键词一体化发展;科技政策;科技社团中图分类号G311;C26修改稿收到时间:2024-2-11通信作者:杨留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3 年 5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的顶层设计。充分理解推进三者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及路径,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技人才结构优化,提升人才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升级的支撑力度,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 内在关系与主要特征1.1 内在关系教育、科技、人才是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变量,其科学内涵集中体现在功能、使命和战略的有机协同之中1,三者紧密联系、融合共生,构成了复杂系统。在复杂科学视角下,三要素之间具有互动、协同关系2。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部署上,教育、科技、人才整体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发挥主体作用,三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3-4,它们统一于创新,或聚合于教育、科技某一领域,既各有侧重,又需一体化发展,共同构成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量5。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alents 专题: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21在实践中,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统筹设计的科技计划项目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6,基于统筹理念实施的特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如“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模式正在积极形成7。但实际上,三者的互动平衡性会受到一定的物质资料和生产方式制约,存在不同步的现象。学者通过对历史的考察发现了三者关系的强弱变化8,因而会出现科技现代化同频、教育现代化曲折推进和人才现代化加速探索等特质9。同时,三者协同的效用发挥也会由于部门职能分割而受到掣肘1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行其道、协同不畅、共建共享不充分等问题11。本文认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构建源于对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人)、教育的社会化功能(适应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功能(科学技术活动与社会的互动)的系统性观察。从教育与科技的互动看,教育处于基础性地位,始终要实现培养人并使之适应颠覆性科学技术创新所引发的社会变化的功能。同时,教育要紧跟科学技术的变化,因而有学者认为,我国科学教育12和研究型大学13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科学技术与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也对传统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教育不仅要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承,更应强调对人批判性与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重点关注创新从哪里产生的问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教育赋能,如互联网普及为教育普惠提供了路径。从科技与人才的互动看,科学技术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同时,科学技术的驱动作用使得具有科技创新功能的机构发展出人才培养功能,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的结合,如企业研究院、企办(技术)学校、校企联合、科学基金会专项支持等人才培养方式较为常见;而人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则表现为,人才的知识技能、创造力、主观能动性发挥、与资源的匹配程度等都会影响科学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的效果。从人才与教育的互动看,人才作为教育的对象,也对教育内容与方式等提出要求,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是对教育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反映。总体而言,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下,要从整体上把握三者的关系,既包括任何一方与其他两方的联动,也包括任何两方之间的互动。同时,由于三者自身的发展逻辑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并非总处于“平衡”发展状态,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解决三者协同中出现的问题。1.2 主要特征1.2.1 多元要素互动教育、科技、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如前所述,从内部而言,三者的关系较为复杂,互动性较高。从外部而言,三者的一体化发展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相关政策和社会观念等。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相关政策对三者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同时,社会观念也会潜移默化地对三者产生交互影响,如“学而优则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1.2.2 多元载体共现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发展使得人才培育的载体已不局限于中小学、高校、职业技能学校、培训机构等传统的教育培训机构,还包括众多开展科技创新及相关活动的机构,如科技领军企业、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以及科技社团、科技场馆等。1.2.3 长短周期并存教育、科技、人才各自运行机制决定了推进三者一体化发展既要考虑教育、科技投入的长周期,22以及人才贯通发展(从学校教育到在职培训等终身学习)的长周期特点,也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加速迭代对教育内容和方式、人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需求的周期性相对短的特点。2 我国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分析2.1 政策主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14。针对代表性典型政策的量化研究发现,相关政策数量呈增长趋势,特别是 2016 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印发,政策强供给态势进一步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相关政策已近百项,是 20122015 年此类政策数量的近 2 倍。其中,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是主要政策发布部门,多部门联合发文较常见。推进三者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结合点突出表现为:教育主动适应科技发展的趋势更明显,科技对人才的需求更明确,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激励更直接。2.2 典型政策分析本文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出台的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三份典型文件,分析政策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关系。为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国家大局的体制机制,使培养模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相适应,应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破除制约培养质量提升的深层次障碍15,2013 年 3 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该文件的相关政策举措体现了教育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以及科技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对教育的反哺等多维互动关系(表1)。表 1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典型政策内容对应情况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政策内容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教育对科技的基础性支撑积极支持优势学科、基础学科、科技前沿学科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学科发展科技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要求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科技对教育的反哺在国家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中,突出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持。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国家各类重大项目投资的仪器设备与平台,向研究生开放科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对参与研究生培养和建设实践基地的企业,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等政策为推动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因应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16,2019 年 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引导企业在产教融合发展中充分发挥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力度(表 2)。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alents 专题: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23表 2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与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典型政策内容对应情况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政策内容科技对人才培育载体的需求重点建设培育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以及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急需产业领域企业科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推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覆盖水平和质量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激励措施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表 3 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与“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典型政策内容对应情况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政策内容科技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领域方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动员和依托社会各方面力量,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行业重点培育领军人才扩充科技企业等培育载体依托企业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下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工匠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平台,通过企业岗位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关键岗位实践、重点项目参与等方式,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的领军人才丰富科技工程、项目等人才培养、使用场景创造条件为领军人才参与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领衔一线生产难题攻关、总结推广绝招绝技等提供帮助2021 年 6 月,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公布,支持一批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的企业担负起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2024 年 1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同启动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动员和依托产业界和教育界等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明确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的领域方向,扩充培育载体,丰富培养和使用场景(表 3)。综上,从量化统计及典型政策分析看,相关部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强,相关政策措施从教育适应科技发展、科技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激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等不同方面体现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运行逻辑。3 科技社团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实践实践中,一些科技社团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不同方式,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相关经验做法值得关注。3.1 推动人才贯通培养,依据产业需求丰富教育实践科技社团具有深度联系产业界、学术界的特点,一部分科技社团对产业发展具有天然和敏锐的洞察24表 4 科技社团“贯通式”“横跨式”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模式针对人群活动类型发挥作用青少年科学普及、科技交流、竞赛培养、激励高校学生等青年科技人才科学技术工程能力培养与认证、科研项目支持、交流、奖励培养、评价、激励高水平科技人才奖励、举荐、交流合作识别、评价、促进使用、激励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alents 专题: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力。它们以产业发展趋势为风向标,在促进人才培养这一需要长周期投入的事业发展方面,表现出独特的贯通性和灵活性。科技社团开展的实践活动丰富多样,包括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科技活动,针对高校学生及毕业生等青年科技人才的科学技术工程能力培养与认证、学术交流与项目支持,围绕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学术共同体奖励推荐及资源整合等,其服务范围几乎全方位覆盖科技人才发展的全周期。这一过程可吸引教育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类型机构共同参与,在动态实践中促进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联动,显示出纵向人才培养的贯通式(从青少年至高水平科技人才)与部门合作(教育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等)的横跨式特点(表 4)。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为例,该科技社团发挥与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密切联系的优势,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企业、人才培养基地等进行调研,立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和细分技术领域,发布 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对具有典型交叉学科特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现状和需求以及供给进行分析,并对产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充分发挥学会横跨连接产业、教育、科研等多类型部门的优势,对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具有重要参考作用。该学会制定发布汽车工程类工程能力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内容与产业发展、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依据该标准面向会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三方社会化人才评价工作,助推领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与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签署汽车工程师能力标准互认协议,2020 年我国首批 67 名国际互认汽车工程师代表获得证书17,推进国际工程师资格互认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对我国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汽车工程师队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学会还组织“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Formula Student Electric China,FSEC)”,在电池管理系统、电控系统综合设计与控制的自主设计应用、电动安全方面,相较于传统汽油车提出更高的技术需求,以赛事组织为契机引导高校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方向。据了解,FSEC 大赛所培养的优秀人才,大多进入各新能源车企、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企业的研发部门工作。3.2 以制定“职业技能标准”为抓手,为技能人才发展拓展空间为了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不断应对制造业升级带来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工程难题中的突出作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并批准有关单位组织制定某一领域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一些科技社团与技能人才培养25基地具有紧密联系,比较清晰地掌握企业用人要求、行业发展趋势,牵头组织制定相关职业技能标准,并进一步筛选领域内代表性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业界权威专家资源,对标准进行审定,增强了职业标准制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作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此类标准成为技能人才享受相应待遇补助、人才引进政策的依据,为进一步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奠定基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多次牵头组织制定有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该学会 2023 年组织制定的计量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已颁布实施。该标准的起草单位包括全国学会、高校、企业、协会、技师学校等,审定单位涵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有关政府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该标准除理论知识和综合评审外,尤其注重考察实操能力,对不同级别计量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有依次递进的阶梯差异。在该标准的推动下,技能人才的人力资源价值更加显现:计量员(职业编码 04-08-05-06)已被纳入上海市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2024年),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政策,该目录内职业(工种)可按照规定享受上海市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18。4 启示与建议4.1 综合多学科视角,加强理论探索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学界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研究热度持续上升,相关论文及议题研讨数量大幅增加。相关学者从教育、科技政策及政治学等视角,讨论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在关系,分析当前形势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但由于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并非总是同步进行,在一体化发展中仍有亟待解决的“老”问题需要持续攻坚,同时也会不断涌现新问题,因而更需要持续深入开展相关理论研究,特别是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思想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和交叉学科出发,聚焦教育理念、知识创新体系、科研范式、科技创新生态、协同治理等重大议题,不断丰富研究视角,拓展研究的广度深度,开展前瞻性、探索性、变革性研究规划及创新实践,为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引。4.2 不断完善一体化政策布局,跟踪评估政策落实效果随着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和实践的增加,深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的步伐也逐步加快。对已有政策的体系化建设情况、落实效果等开展评估尤为重要。同时,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加强部门联动、政策互补、信息共享及措施的针对性;在政策落实方面,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教育、科技、人才各现有工作机制的联动,运用政府与市场手段,共同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4.3 鼓励多元载体创新实践,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资源国内国际双循环支持包括科技社团等在内的多元载体积极发挥作用,依托各自特点和优势共同推动形成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鼓励更多科技社团依托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和路径,特别是在进一步拓展国际科技人文交流渠道、联动全球创新网络资源方面,支持科技社团、学会、基金会等民间力量有新作为,促进教育资源、科技创新资源、人才资源的国内国际双循环。26参考文献1 张炜,王良,张维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多重逻辑 J.北京教育高教,2023(10):35-38.2 张会庆.复杂科学视域下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系统:逻辑必然、运行机理与构建路向 J.江淮论坛,2023(3):16-24.3 肖贵清,唐奎.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 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1):1-10.4 朱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J.中国高等教育,2023(9):10-13.5 郑金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内在逻辑与困境突破 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15.6 唐贵瑶,胡冬青.各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产业人才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 J.中国人才,2024(1):42-437 王扬,刘景超,赵沁平.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的构建思路与实现路径 J.中国高教研究,2023(11):26-31,38.8 段从宇,胡礼群,张逸闲.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关系的科学识辨与正确处理 J.教育科学,2023(2):48-55.9 张炜,王良,张维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多重逻辑 J.北京教育高教,2023(10):35-38.10 吴伟,王益静,辛越优.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亟待大尺度革新 J.科技中国,2023(11):78-82.11 潘教峰,左晓利.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内在逻辑、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EB/OL.2024-02-11.http:/ 崔明明,郝富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一体化背景下我国科学教育政策演进逻辑与调适路径研究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6):88-95.13 施一公.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0):3-10.14 陈涛,刘鉴漪.中国式现代化强国战略:政策特征、逻辑关系及支撑路径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合一体系的政策分析 J.重庆高教研究,2023,11(2):23-35.15 中国政府网.教育部解读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2013-07-12)2024-02-02.https:/ 中国政府网.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工厂”解读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EB/OL.(2019-04-03)2024-03-03.https:/ 张鸣天,郝胤博,肖畅.全国学会开展工程技术领域工程能力评价的成效与问题 J.学会,2021(10):32-36.18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发布上海市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2024 年)的通知 EB/OL.(2024-01-02)2024-02-03.http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alents 专题: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发展27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alents:Mechanism,Policy,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alents:Mechanism,Policy,and Practice of S&T Societiesand Practice of S&T SocietiesSHI Lei,YANG Liuhua(National Acedemy of Innovation Strategy,Beijing 100038,China)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eply understand and promote“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S&T,and talents”for the realization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In this article,the internal correlation among the three actors,policy practices,and practical cases of S&T societies were analyzed,besid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the model and unique advantages of S&T societies in the practice of the integration were summarized.The research inspir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ory,policy,and practice were also proposed.Key words: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S&T policies;S&T societies石 磊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人才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人才、科技外交。E-mai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