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实践
转向
研究者
年第 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 o ,(总 第 期)J OUR NA LO FMU D AN J I ANGC O L L E G EO FE D U C A T I ONS e r i a l N o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孙礼(),女,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教师要由实践者转向研究者孙礼(牡丹江市第四中学,黑龙江牡丹江 )摘要教师的角色转变,直接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具体推进和新课程的具体实施.教师是由实践者转向研究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必须加强科研意识,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进行经验积累,并着眼于解决自身真实问题的具体研究.关键词实践者;研究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教师这个角色的根本转向来自于个人身份极其认同的自我转变,教师本身的角色转变,直接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具体推进和新课程的具体实施.着眼于当下的教育教学,以及改革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来看,教师本身需要产生系列的自我角色变化,由实践者转向研究者便是其中之一.以前的时候,教师更多的将自己角色定位在一个实践者上面,有时候也会以“教书匠”而自我称呼.教书匠这个词语本身比较通俗,但很能正确地反映 先前社会对 于教师本身 的原有角色 设计.“匠”本身是工匠,指的是按照购买者的想法和设计思路,按部就班地进行技术操作,把外人的思想转变为现实,随着操作的熟练程度,逐渐形成一定的技术,直到达到自动化、熟练化的程度,这些是社会对于工匠的具体描绘.这种类型的工匠,并不需要动用自己本身太多的心思,也不需要自己亲身去做过多的研究,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操作、实践,是一种具体的熟悉程度.一、教师区别于专业研究者的特征目前看来,教师作为一名研究者,虽然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瞭望,但所做的研究方式等与专业研究者有着较大的区别.如果想要仔细地去把握这些差异,对于教师本身的自我认识,研究者的含义,具体的实践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研究目的上,绝大多数的专业研究者的都想要推陈出新,目的是创造出新鲜的前所未有的成果,教师本身的研究更多地在于处理学生和教学上的问题,进而去让自身水平达到某种提高,但是不是创新,在什么基础上进行何种创新,并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大倾向.在具体的研究方向上,如果说,专业强的研究者更倾向于基础研究,是要在该基础之上探索出一些更加不同、从而拓展出新的知识体系,产生新鲜的联系,教育研究者的研究更多地属于自我行动性的实践和具体实用研究.在研究内容上,研究者更倾向于是一种将自己定位在旁观者立场上观察和分析的客观状态,教师的研究更多地属于一种主观的观察与分析.在研究状态上,如果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是以一种不在场的客观辨析为主,是以文献研究里的资料分析、整理、借鉴、整合为一种表现形式的话,那么教师的研究更多地是在教育教学的现场当中开展各种的研究活动,他们是在实践第一现场观察教育问题的出现与解决,并分析自己方案的实施情况,反思自己的得失成败.实践是对某种情景之下的具体操作,教师需要具有实践上的智慧,并不断利用实践知识去丰富自我.相比于普通教师,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更加强调方法模式,以及研究过程当中的科学性.在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上,专业化的研究者研究成果更倾向于用一些文字媒介表达,多体现为论文,具体特征体现为论点鲜明、论证有力、环环相扣、资料丰富翔实的学术论著,教师的研究则更注重通过实践得来的日志、案例等一手的材料.这些都明显的表达了教师研究的特性,也可以看得到,教师与科研的身份是可以进行重合的.二、教师怎样成为研究者“教师要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这些是针对于课堂效率低下,劳动磨损的恶性循环现象,提出来改变这种现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常见于媒体当中的话语.这告诉我们,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尊敬工作爱护学生,刻苦勤奋努力工作,更要成为一名懂得研究的科研型教师.扎根理论进而丰富实践,在教师的研究场域里,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高度互动,不仅具有高度交流,更是有的时候,自己也成为自己的研究者,教师们扎根与实践,从中得到理论,进行研究提炼,又不断走入实践中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从事实践工作的教师和进行理论研究的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形象,在研究方面教师总是处于无权地位,总是情愿地站在旁观者的某种位置上,被动地听从专家等专业人员、教科书编纂者等权威人士的指导与命令,对研究这个词汇有一种疏远的状态,另外一方面对学术研究携带一种滤镜色彩,认为科学研究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某种一种高尚深奥的事.但同时又觉得现代的教育有时候并不考虑现实因素.很多一线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明显有着声势浩大却毫无具体实用内容的状态,而教师常年处于实践当中,很多教师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丰富的研究机会.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实际上内藏乾坤的课堂教学,有着众多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教师们施展能力的重要场所.著名教育家斯滕号斯认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对那些钟情于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当之无愧的,有效实际观察者,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本身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所以我们可以思考,教师怎么样成为一名研究者,并且如何研究,具体做出什么样的研究.教师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一名研究者,当然,除了做研究,教师更应该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想要成为一名研究者,必须要加强教育科研的意识,努力解决好现有的、遇到的现实问题,提高自我认识,注重实际效果,讲求事实,加强实践性,同时也要具有求证的勤奋状态和真实的态度.选取的问题要小、细而具体,研究的过程要真实,要基于具体问题,对传统的问题要有新的见解,能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剖析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能够拥有自我提升的能力和自我意识,不断反思在具体实践当中得到了什么,操作了什么,结果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实践当中能对学生细致入微地观看探查以及关爱,进而对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概括出,学生日常的想法、学习和心理状态,以及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的意义和作用功能.从而自我反思,加强工作不足的地方.教师更要用更加专业的能力和语言去增强自我能力,在研究中获得乐趣,进而达到升华.教师想要成为一名研究者,必须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也就是理论学习的习惯,同时也要进行经验积累,无论是实践经验还是书本经验都要积累.首先,做科研要具有一定的自我思考意识,以便能够进行实践的预判和方向引导.虽然理论并不是万能的,但理论的充足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实践.理论研究方面的功能不仅是实践,操作,更可以看作是精神世界的洗礼,智慧的开拓和思想上的境界提高.教师本身首先需要认真、系统地去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教学理念,理论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喂养,更是与先人对话,吸取他的经验来丰富自己.教师学习理论不能凭空学,要和经验实践结合来学,根据自我待解决的问题、工作、撰写论文等去带有目的性地学习思考,依靠理论知识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认识上的充盈,不断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更新观念,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去教学研究,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具体实践,用实践发展理论的良性循环.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应该着眼于解决自身真实问题的具体研究.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指出,不能解决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研究,都是假研究、形式主义的研究.研究一定要伴随着解决问题进行,要学会带着问题去研究.教师应善于总结成功的成验,善于寻找自我教育的问题.要让教学研究存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要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新课程的应用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能力考验,也能够刺激我们更加努力.在实践当中,只有让教师本身成为研究的催动者、开发者、掌控者、并且把自己也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进行自我研究,不断行动,才能促进教师科研,促进教师走向自身朝着专业化方向进行发展.教育管理者更需要去激发起教师的自我能力和动力,并帮助教师找到适合于自己的研究方式,教师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责任编辑: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