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美学视域下中小学校长工作艺术的提升路径.pdf
下载文档

ID:3630818

大小:1,011.90K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教育 美学 视域 中小学 校长 工作 艺术 提升 路径
教育美学视域下中小学校长工作艺术的提升路径卢洁雯,谢念湘*(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美,是人的本能,更是激发人类智慧不断发展的永恒力量。教育美学建立在审美教育心理的基础上,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而中小学校长在教育美学视域下,围绕师生的审美需求和审美特点,将美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有关知识落实到工作实践中,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审美化领导和管理。现阶段,教育美学视域下的中小学校长工作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艺术。既然它是一门艺术,那么就具备一定的价值。钱学森说过:“领导干部真正运用的不只是领导科学,而是领导科学的艺术。”1中小学校长工作艺术的价值表现为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特别强调管理手段给教育对象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这说明艺术价值从审美角度对中小学校长工作形成了独特的评价维度,使大众对中小学校长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以艺术眼光来“欣赏”中小学校长的“劳动”,有助于中小学校长在进行管理时更注重感性、伦理等情感因素,避免因过分强调对校长权威、规章制度的遵从而导致上下级心理契约的破裂与违背2,最终导致学校管理工作的被动机械等不良后果。教育美学视域下,中小学校长的工作艺术离不开支撑其发展的力量之源,而探寻校长工作艺术的提升路径,有助于校长拓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视角,从而使校长工作更契合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一、中小学校长工作艺术的价值意蕴(一)人际管理艺术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1.人文关怀使教师心理愉悦。现代教育体系中,中小学校长与教师的交际活动日趋频繁与多元化,且人际关系随着教师的工作性质而不断拓展。校长与教师之间既有上下级的关系,同时还是一种有着共同政治目标的战友关系,从人格上看,这是一种平等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对教育工作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内部开展管理工作时,校长工作的实践路径离不开教育美学视野对其工作艺术性的要求,即注重人文管理,为教师营造富有安全感和愉悦感的生态环境,它不仅能使教师在心理上感到安全,而且能够避免校长与教师之间形成对立关系,提高教师和校长交流的频率,互相拆除内心的防御屏障,使教师沉浸在融洽的氛围中,体会这份神圣职业给自己带来的满足和快乐。2.环境包容使教师情绪稳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伴随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和从业受益的认识、评价而产生的以积极体验为主导的较稳定的情感体验3。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最主要的阻碍是压抑的工作环境,既有物理环境,也有心理环境。其中,中小学教师与校长之间的关系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呈正相关4。由此可见,领导关系对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说明校长的工作路径不能脱离教育美学的领域,因为校长工作的艺术价值通过其管理成效是可以具体感知的,并非抽象不可描述的。与此同时,部分校长在管理中缺少民主协商机制与人文关怀,影响了教师对领导的感知和态度,且进一步影响了学校工作氛围,进而对教师工作安全感和职业幸福感有一定的削弱。怀特海认为静止的和谐是不包容差异的低级和谐,而在这种和谐表象的背后是以个体的服从为代价的,过于强调校长权威这一管理模式会使“不和谐”之声归于沉寂,强行制造出来的静态和谐的假象并不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3.平等共处使教师工作主动。何齐宗提倡“教育之美”,明确指出教育活动的诸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谐地存在,形成一种和谐整体感才具有审美价值。因此,中小学校长和谐有序地进行学校管理,有利于提DOI:10.16681/ki.wcqe.202321030作者简介:卢洁雯(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管理。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小学校长工作艺术的价值意蕴,然后论述了教育美学视域下中小学校长工作艺术的提升路径,包括多路径引导教师追求职业幸福感、多维度推动教育资源流通和共享、多角度增强校长文化诊断能力。关键词:工作艺术;中小学校长;教育美学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21-0122-05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1 期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1 期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达到教师教育工作的“教育之美”,让教师获得归属感和主动工作动机,从而持久地维系对工作的高质量投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就感。上述这些都反映出教师职业幸福感与校长工作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依赖于职业环境的安全感与和谐感。怀特海认为,内在和谐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活力和创造潜力,达到个人与周围环境共生的最佳境界。在此境界中,教师个体有其之“美”,同时由于个体之美形成了整体之“美”。当这种美在具体关系中存在时,它就会成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形成的稳定因素。也就是说,在教育美学视域中,校长与教师的关系不能是相互抑制、含糊服从的,因为在权威制约下教师易产生从众、麻木的心理。(二)资源管理艺术有助于推动教育资源流通1.资源审美包容资源生态的差异性。彼得 德鲁克曾说过,“领导者的责任就是要对得起自己所支配的资源”。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该充分地管理与运用学校内外所有宝贵的教育资源5。与此同时,将学校视为生态系统,校长应致力于构建具有艺术美感的资源流通链条,适时对教育资源进行更新筛选,并从艺术角度对特色资源进行筛选整合与提炼,让资源顺畅地流通在教育生态系统之中。校长不能局限于眼前的教育资源而满足现状,其若对资源是一种不思进取且满足静态和谐状态的态度,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6。怀特海认为美有包容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功能,并将其视为一种动态的和谐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天然的差异性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资源调配过程中弥补这种不足,能够加速教育资源的均衡。2.资源平台升级破除信息共享壁垒。教育资源共享中如果出现信息壁垒,势必会导致教育生态的不平衡。通常情况下,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越多,信息化教学的成效就会越好。中小学校长应注重学校内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解决城乡由于地域差异而导致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教育资源供给方式不应仅限于纸质教具携带,这需要校长有信息化视野和技术素养,优化资源配置实践路径,重点建设校际联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拓宽校际信息化资源供给渠道。校长管理工作讲究管理学理论中的均衡美,其中又强调资源分配的均衡7。某一区域或某一学校的教育资源无论多么丰富,一旦分配不合理和失衡,就会制约区域教育发展,甚至威胁到学校生存。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需要有灵敏的数字化触觉和“在地化”的教育意识,并致力于在确保校内资源动态更新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共享,以管理学视角考察资源分配平衡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区域和学校间资源调节的合理性,避免资源浪费。3.数字化素养有助于实现校际联动。研究者一般认为,中小学校长个人的数字化素养与信息化能力通常会限制学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运用。为此,校长要有前瞻性意识和全局眼光,强化自身数字化素养,积极研究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平台建设与操作能力,在资源调配工作中发挥引领和号召的旗帜作用。换言之,校长需要具备信息化领导力。科贝特等认为校长领导力是推动计算机技术在学校应用的关键要素,而领导力则是校长工作能力领域之一,可见,充分发挥校长的工作艺术,有利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资源流动8。校长具有数字化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可以更加高效地参与地区间校际资源共享,并可进行直接和间接信息化教学干预。(三)文化诊断艺术有利于审视学校办学愿景1.文化诊断平衡办学愿景与现实条件。学校文化诊断理论基础源于埃德加 沙因所教授的有关理论,其诊断内容包括人工饰物诊断、信奉价值观诊断及基本假设诊断,其中所信奉的价值观诊断内容再次提到理想和现实、学校和校长这两对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9,这两对关系是对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观、愿景的隐喻。显而易见,中小学校长文化诊断艺术与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是密不可分的。校长文化诊断能力是校长文化领导力模块中的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引导教师和学生学习学校文化、认同学校愿景、培养自身文化素养,务求营造文化育人之风气,树立学校艺术形象10。2.文化诊断工作为校长提供独特视角。文化诊断作为中小学校长工作的特殊内容,要求校长对学校文化现状进行审视、分析和判断、评价,进而发现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建议和方案。其实质就是诊断者运用自己独特的认知视角、方式、经验及专门的技术手段,提出并协助学校解决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11,在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这两个诊断维度上由浅入深,对学校文化进行诊断,这无疑是深入考察办学愿景的一种有益尝试。3.文化诊断为校长治校提供现实依据。学校办学愿景相对于学校发展规划而言更有宏观性、哲学性教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1 期育管理视野,学生和教师是富有生命活力且蕴藏着无限潜能的个体,但若他们向前发展时缺乏目标引导,则会无所适从,连前途都看不清12。因此,中小学校长在进行文化诊断时,应该充分重视自己的办学愿景,不屈不挠地为达到愿景向前迈进。好的学校愿景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一是鲜明的学校使命,二是对学校价值观的阐述,三是对学校未来发展蓝图的清晰描绘。对于其特征,概括起来包括四个方面,即参与性、前瞻性、内生性和激励性13。学校愿景不是空中楼阁,虽然极具挑战性,但是经过努力就能够实现,因而学校愿景有很强的感召力量与推动作用。愿景管理下的文化诊断艺术亦有根本性转变,即考虑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均衡,对校长和教师角色矛盾进行管理,从而为文化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二、教育美学视域下中小学校长工作艺术的提升路径(一)多路径引导教师追求职业幸福感1.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发掘职业幸福源泉。教育应该让学生得到快乐,在此之前,首先要使教师在专业上得到快乐。有关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在某种程度上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但从量化研究和质性访谈的结果可以发现,学校存在缺少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现行制度不合理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职业幸福的获取14。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希望,他们的发展决定着学校的前途,校长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挖掘教师个体潜能,使每一位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能得到学校给予的人文关怀与成长机会,让教师体会到校长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从而对未来职业充满信心。2.努力打造阳光生态,筑牢事业幸福基石。教学场所不能脱离教育美学的审美而随心所欲地设定,教师工作场域就像一个微型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平衡有利于增强其工作安全感。学校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场所,校长理念传递须考虑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调适。国内有关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职业幸福感在职场乐趣和压力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工作的快乐可通过各种途径对教师的压力产生影响15。该研究结果还表明,工作场所乐趣和教师的工作压力呈负相关。因此,中小学校长在管理中要注重发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管理艺术,让教师置身于一个舒适、包容的心理环境中,特别要关注新手教师、老教师的互动协作,增强其工作乐趣。当前的教育环境日新月异,校长增强教师工作幸福感的措施也须与时俱进。3.着力实施科学管理,升华教师职业幸福。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使中小学教师感到职业幸福的管理艺术在于“管是为了不管。”真正有管理艺术的校长应把尊重作为根本,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弘扬民主管理精神,实现师本管理16。这要求校长进行科学的管理,即要求校长确立教育为本的思想,而教育工作要靠教师高尚的职业理想才能得以丰富,因此,科学管理的本质是基于教师职业情感的管理,它需要校长充满同理心、包容心并重视组织心理契约的培育,鼓励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获得职业幸福感。同时,校长应具备合作共赢意识,要与教师“同频共振”。校长领导教师,不只是为了给他们的工作方向指点迷津,更是为了给他们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好的历练平台,使其亲身体验教育工作的快乐。(二)多维度推动教育资源流通和共享1.树立“互联网+”教育观,支持区域资源流动。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充分、不均衡的现象,这就要求借助线上教育资源受益广泛、普及迅速等优势,开发面向广大学生需求的教育资源平台。中小学校长要重视“教育+互联网”的融合,打破资源壁垒,建设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可学习的智能教育资源平台,包括与其他学校进行网络课堂的实时连线和分享,城乡学校分享利用 AR、VR 新技术搭建的沉浸式智慧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以此促进教育公平,创建无边界的教育管理环境。校长在探索学校数字化办学模式与管理理念时,应兼顾地区间兄弟学校的资源均衡,利用互联网技术共享地区资源,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2.提高信息服务意识,科学管理教育资源。当前,与高校慕课、超星尔雅等线上资源开发较为成熟的现状相比,中小学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定位还不够清晰,一些区域由于师资与设备不足,造成资源开发受阻。而校长是学校资源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有科学的信息服务意识与质量观念,对线上资源管理具备共享与开放应用的格局和眼光。除了资源开发不够集中,中小学线上教育资源还普遍存在单一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1 期化、碎片化等问题,因此需要校长具备信息服务素养,创建完善准确的智能推送与测评平台,让教育管理工作更具艺术性与发展性。线上教育资源的可流通与共享的达成与资源供给保障机制密不可分,需要校长具备服务意识,进而改善本地区教育资源的流通与分享情况,完善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3.注重信息前瞻意识,洞察教学资源流向。信息化教育资源动态瞬息万变,这就要求中小学校长既要有辨别优劣信息的敏锐嗅觉,又要有信息化前瞻意识,它具体表现为校长要具备对信息化教学研究的洞察能力,以及把握好信息化教学未来发展动向的魄力,同时还要针对教育资源走向扮演摆渡人的角色。形形色色的教育资源让教育工作者眼花缭乱,因此,在教育资源管理中,校长须具备信息化治理与协调的能力,在筛选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注重统筹教师实际工作能力和学校信息承载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资源有无推广价值,否则冗杂庞杂的资料将使学校面临海量的工作,也浪费了与之共享资源的学校的精力和时间,从而使教育工作出现重复。校长还应该注意到“互联网+教育”并非两者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深度融合,从而构成了教育资源流动形式上的改变和革新,也就是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态,由此要突出“和谐共享”的信息前瞻意识。(三)多角度增强校长文化诊断能力1.校长应善于探寻育人性物质文化。学校的物质文化不只表现为校舍建筑外表,更暗含了学校环境设计方式及其背后的艺术价值。物质文化以校园环境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为载体。比如,学校可将“博学笃行,厚德载物”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在学校环境建设、文化教育设施等方面做足文章。中小学校长在进行学校物质文化诊断时,要通过大量表层的文化现象,深入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动因、价值观和需要,这样才能使其文化核心价值逐渐彰显。笔者在对校园物质文化的观察中,发现了一大批主题丰富的教师和学生艺术作品,它们体现了学校的物质文化水平。因此,中小学校长要十分重视对教师和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多开展艺术文化活动,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到文化熏陶,进而获得良好发展。2.校长应发展回归人本的制度文化。一般在校期间能看到的文化现象除了物质文化,还有行为、制度等文化,这些文化现象也给诊断者提供了一些诊断线索,其中学校制度因其较为直观和稳定的特点,能轻易引起诊断者的关注。而在现实中,最富有文化内涵的仍然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的产物,这是因为唯有“人”才能成为学校文化真正的、最基本的载体。中小学校长的眼界是学校文化诊断者的第一视觉,其眼界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文化内涵的深浅17。从现代化管理的视角来看,制度并不是束缚教师和学生自由的桎梏,它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更好地为教育发展这一主体服务不断修正出来的。因此,校长考察制度文化时,要从工具化、功利化的泥沼中走出来,注重服务意识的人文关怀,让管理工作向人性回归。3.校长应乐于打造超越式精神文化。中小学校长作为师生行动的领航者,眼光要有时代性、前瞻性,无论传统式精神文化还是超越式精神文化,主要目的都在于让学生懂得自我超越,让教师懂得迎难而上,齐心协力弘扬超越精神。超越式学校文化是一种以超越精神、理念和独特的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特质18。校长若有创建超越式精神文化的实力和素养,从某种程度来讲,它可以起到陶冶师生的效果。治理工作以超越为思路,为教师和学生确立了超越意义上的概念和主题,能让学校更好地发扬社会主义奋斗精神。同时,校长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与教师,从而让整个集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精神与文化滋养作用互相渗透,教师和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又可以促进校长工作效能感的提高,让校长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素养与能力19。三、结语教育美学视角下的中小学校长工作内涵丰富,而如今“千校一面”是中小学的治理现状,对此,无论是何种治校理念,都提出多元化的治校方向。校长从事学校的治理和领导工作,不论是考察教育质量现状,抑或是诊断学校文化隐疾,都要有归纳梳理教育教学行为和校园环境元素的能力,在能发挥作用的行动时间和空间内,灵活运用多元化且符合教育审美秩序的管理办法,抽丝剥茧寻找病原,从而对学校存在的种种隐患做到对症下药,开展科学评估,以整治“千校一面”之顽疾。校长审美意识的缺失会让工作变成无根之木而难以发扬光大,把握并依循教育美学来远离机械的制度,才能让中小学校长更加高效地发挥管理工(下转第 130 页)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1 期作中的艺术价值。参考文献:1 石训.领导科学十四讲M.北京:中共中央竞技出版社,1992:77.2 李茹,何光远,赵曙明.威权型领导是否会引发员工的越轨行为、来自心理契约违背和个体自尊的解释J.商业经济与管理,2022(6):29-39.3 李刚吕,立杰.PISA2021 教师职业幸福感测评:框架与特点J.中国考试,2020(11):48-60.4 邓涛,邵一笛,叶梦新,等.教师社会幸福感现状及提升策略:基于全国 33590 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与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22,9(1):47-58.5 熊华夏.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基本要素与发展路径基于NVI原VO 11.0访谈资料的实证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2):102-106.6 曾永成.怀特海有机哲学环境论中的美学和生态思维J.鄱阳湖学刊,2017(3):46-56,126.7 白云,司莹,赵伯飞.管理美学的审美表现形式及其应用J.经济师,2018(9):31-33.8 杨鑫,解月光,赵可云,等.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构建及发展途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4):34-40,48.9 岳伟,苏灵敏.五个向度:新时期校长文化领导力的核心特质J.教育科学研究,2022(6):66-71.10 田晓伟.校长的资源意识及其生成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6(5):7-9.11 项红专,唐琼一,黄芳.校长培训视野下的学校文化诊断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9):24-28.12 欧阳玲.卓越校长的六大核心素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85.13 刘晶,余保华.表里结合:学校文化诊断方法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5(4):44-47.14 项红专,刘海洋.学校愿景管理:意涵、价值及模式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19(9):24-28,43.15 柳海民,郑星媛.教师职业幸福感:基本构成、现实困境和提升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1(9):74-80.16 杨德较.以服务为导向的学校幸福管理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12):11-12.17 张森,毛亚庆.校长关心型领导对教师社会情感信念的影响:学校氛围的中介作用J.现代教育管理,2020(5):79-86.18 冯永刚.学校制度文化育人的逻辑向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5(5):135-144.19 孙茂文,陈宇松.弘扬超越精神打造超越式学校文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4):48-51.通讯作者:谢念湘(1965),女,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心理学。(E-mail:)。(上接第 125 页)五、结语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通识课程和非限制性选修课可以补充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储备,打破专业局限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人才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不但能为其全面发展奠定重要基础,而且可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时间和地点安排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合作性、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多样性。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这有助于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线下教学可以提供更多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因此,选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供更灵活、个性化、互动性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通过不断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和设计策略,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融入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是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初衷。在大学通识类非限制性选修课“转基因检测及安全评价”的教学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为提高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 刘紫玉.混合式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45-146.2 程伟,刘昆霖,何水林,等.基于高校学生认知度的转基因科普及产业化的思考和建议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21,29(1):137-145.3 郭淼,严明,徐莹,等.混合式教学在通识课 现代生命科学导论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2(20):170-171.4 马秋菊.基于雨课堂教学工具的教学模式探讨J.大学教育,2021,127(1):30-32.5 尹宁,黄尧.高校课堂教学中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效果研究:以雨课堂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3,9(3):55-58.6 于妍,贾兴彬.“问卷星”在信息技术随堂测验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8):66-67.7 吴汉东,张振,王会,等.雨课堂+腾讯会议在线上教学的应用J.食品工业,2022,43(11):216-218.8 刘柱鸿,唐桂英.在线教学背景下师生 QQ 群交流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8):178-183.9 熊霞.“雨课堂”的优势特征及其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珠江论丛,2021(增刊 1):241-249.10 邱定荣,陈燕华,杨雯荔,等.基于雨课堂直播的翻转互动教学在精神科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1,36(8):56-58.11 张丹,刘位杰,吴双艳,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理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评价J.科技风,2023,514(2):22-24.通讯作者:朱永生(1977),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E-mai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