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仡佬族的民居、音乐及舞蹈.pdf
下载文档

ID:3630712

大小:1.98MB

页数:5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浅析 仡佬族 民居 音乐 舞蹈
穆会:浅析仡佬族的民居、音乐及舞蹈007浅析仡佬族的民居、音乐及舞蹈穆会(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仡佬族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仡佬族支系众多,住地遍布贵州省各地。仡佬族人大多住在山区,以“干栏”为特色的房屋是仡佬族民居首要的建造形式。仡佬族酷爱音乐,音乐种类分为号子、打闹歌、山歌、情歌、酒歌等,曲调不同,各有特点。仡佬族舞蹈形式丰富多彩,踩堂舞、牛筋舞、狮舞等是其主要形式。关键词:仡佬族;民居形式;音乐文化;舞蹈分类作者简介:穆会,女,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一、仡佬族的民居以“干栏”为特色的房屋是仡佬族民居首要的建造形式。所谓干栏式房屋,其实就是一种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的房屋建筑。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大多低洼、潮湿、闷热,聪慧的仡佬族人民为了能使房屋具有很好的防潮御寒作用,长期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才建造出了这种干栏式房屋,以便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这种房屋以大量的木板、木桩等作为基本材料,用木柱做底架支撑起房屋,一般会高出地面许多。桩木打成以后,在上面搭出横梁铺上木板,之后在木板上立梁架和屋顶,形成一种架空式的房屋建造特点。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既可以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以避开潮湿的地面,房屋之下还可以养殖家禽,一举多得。资料显示,在 1949 年以前,仡佬族有住在岩洞里的,有在树上搭一个简易的棚子居住的,还有用小树编成三角形的“千脚棚”,或把“千脚棚”架在矮小土墙上的“塌塌房”的。由此可见,仡佬族008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实践的居住依地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仡佬族大多都是同一个宗系同一个家族共同居住,一个宗族的各家各户毗邻聚集,建造房屋形成村寨。根据仡佬族不同宗族各自的人口分布、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差异,他们建造房屋所使用的材料也有所不同。仡佬族人对房屋建造地址的选择十分讲究,有“山管人丁水管财”的说法。所以,一般居住在丘陵或者平原位置的仡佬族,大多会选择靠山脚或者水边来建造房屋,这样的房屋通常都会比较高;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仡佬族,则通常会选择避风性能较好、阳光充足的地方来建造房屋,这样的房屋大多比较低矮。仡佬族住宅大多是二层楼的建筑,仡佬族同胞对尺寸的把握很有讲究。房屋高度大部分选尾数是八的尺寸,实际上就是利用谐音,表达对家庭生活的美好期望。房屋的式样分为很多种,卧室通常是长三间五柱落脚的结构。家庭条件好的人建长五间,反之,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就只能修独间。房屋的最中间是堂屋,用来供祖先牌位及招待客人,没有天花板及楼板,两边是厢房,每间厢房又分割开来,形成前后相连的两个小间。除了前面一小间用作厨房外,其他全用作卧室。卧室烧一个火炕,家人每天吃饭、聚会、交谈都可在这里进行。堂屋与厢房之间有一道门可以互通,一些家中常用的农具和器具通常都会放在堂屋里。除此之外,家中的婚丧嫁娶、祭祖供奉等活动也在堂屋里面举行。俗称的“院坝”就是屋子前面的一大块平地。这个“院坝”会被用来晒粮食、放鸡鸭等。在院坝的两边,一般会修几间略矮于住房的简易小屋子,用来圈养家畜和堆放柴草。屋子的后面或者是院坝前面会留有一小块耕地,作为“菜园子”供家人日常采摘食用,房子的四周一般种有果树或竹林。仡佬族的居住地分布宽广,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山多平地少的贵州。不同地域的仡佬族民居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居住在平坝区、普定县、西秀区和六枝特区一带的仡佬族,其住房跟附近的布依族和汉族“屯堡人”大同小异。“屯堡人”比较喜欢修建石碉楼,这种易守难攻的建筑对当地仡佬族的住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居住在黔西北一带的仡佬族则多住茅草房,茅草盖得特别厚实整齐,房檐下收尾地方还会精心编织造型各异的带状结构,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效果,被誉为“贫女巧梳头”。而居住在黔东北一带的仡佬族就比较喜欢干栏式的“翘角楼”建筑。这种翘角楼建筑不仅美观,而且室内采光效果好,室外空间也非常开阔。在丰收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满了金黄的玉米和艳红穆会:浅析仡佬族的民居、音乐及舞蹈009欲滴的辣椒。居住在黔北一带的仡佬族房前屋后都是青翠的竹林,屋顶上大量使用青砖瓦,墙壁则多用木板来做。居住在毕节市的仡佬族房屋较多为木结构,过去多以茅草盖顶,砂土夯墙,这与经济条件较差以及高寒山区保暖防雹的需求有关,这一带由于木材较少,通常只有主间两端用木构架。仡佬族民俗文化的一大重要载体就是建筑,是仡佬族宝贵物质财富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城镇化的建设潮流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民族文化正在被逐渐同化。因此,弘扬仡佬族的传统文化对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有着重大意义。二、仡佬族的音乐除房屋建造特点突出外,仡佬族还是一个酷爱音乐的民族。特别是唱歌,仡佬族是“看见什么就会唱什么”的民族,可以说处处皆是歌。仡佬族民歌具有淳朴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分为山歌、儿歌、酒歌等很多种类型。这些不同类型的民歌,曲调方面差异很大,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传承价值。虽然仡佬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能口传歌唱,在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的同时,也将自身的族裔社会文化传承下去。仡佬族民歌唱出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按题材可分为号子、打闹歌、山歌、情歌、酒歌、孝歌、哭嫁歌、仪式歌,它们的曲调不同,各有特点。仡佬族的民歌在旋律结构上除了受到一些当地其他民歌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当地花灯音乐的影响,使它们的旋律听起来既婉转抒情又轻快明亮,其完美融合便构成了仡佬族民歌的旋律特征。第一,打闹歌。打闹歌属于有伴奏的一种劳动号子,是仡佬族人民用来加油打气的一种劳动歌,其音乐与当地山歌、花灯、高台戏、板凳戏、民间小调有密切关系。歌曲旋律淳朴流畅,节奏自由明快,曲调轻松活泼,呈现出仡佬族人在群体劳动中乐观、风趣的精神面貌。打闹歌按劳动时间可以分齐田号(有说板、唱号,用于早晨开工之时,唱号有快慢松散之分)、催闹号(用于早饭后的劳动)、花花闹(用于吃“晌午”后,有独唱、齐唱、对唱、重唱、领唱、合唱等)和放闹号(用于晚饭前的劳动中)。其曲调节奏欢快、鲜明。第二,情歌小调。仡佬族青年男女之间表达爱意、寻求伴侣,都要唱歌,这种题材的歌曲叫作情歌小调。情歌是仡佬族民歌中流传最广泛、曲调最丰富的歌种,青年人互唱情歌,常常悄悄去寨外“花音坡”或更偏僻的地方对唱。010 Academics and Practice 学术与实践第三,酒歌。酒歌曲调明快,气氛热烈,把酒高歌唱出心声,在仡佬族人红白喜事、庆祝丰收等场合会合唱酒歌,用仡佬族语或汉语抒发心声。第四,风俗歌。仡佬族人民用歌声去传承文化,把婚俗、祭祀等风俗用风俗歌唱出来。第五,祭祀歌。古歌、祭祀歌在节日庆典、祭祖时唱,曲调庄严肃穆。仡佬族同胞每年都有固定的祭日,在祭祀家神、山神时都会唱祭祀歌,跳祭山神舞,以达到驱邪消灾、求吉祈福的目的。仡佬族将宗教祭祀与歌谣的融合,具有艺术、美学上的意义,且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功能,对本民族口承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三、仡佬族的舞蹈仡佬族同胞的舞蹈天赋仿佛与生俱来,男女老少都会跳舞。其舞蹈形式丰富多彩。仡佬族群众性的娱乐舞蹈有龙舞、狮舞等。当代的一些舞蹈工作者会根据仡佬族的传统舞蹈进行编演,使得仡佬族的舞蹈艺术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艺术性。仡佬族的舞蹈形式有以下几种:第一,踩堂舞。踩堂舞又叫踩台舞,这是仡佬族人在丧葬仪式中跳的舞蹈。每当族里有老人去世,他们就会把去世的老人摆放在堂屋当中,在遗体前跳踩堂舞来表示对逝者的悼念。因为是在灵堂前跳舞,而灵堂又一般设在堂屋当中,由此得名为踩堂舞。踩堂舞大多都是由男性来完成,三人或四人为一组,分工明确:一人吹芦笙,一人摇铃,一人打钱杆,一人舞丝刀,边舞边唱挽歌。在唱跳过程中各司其职,默契配合。舞蹈过程主要是通过“四瓣花”“柳穿鱼”“梅花阵”等队形的变化来完成的。第二,牛筋舞。有的地区仡佬族人在家中老人大病初愈后会跳牛筋舞庆祝,以此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主舞的人必须是长女的丈夫,或者是排行老大的侄女的丈夫,其他陪跳者是女性亲属。主角需要背一个用竹子编成的蒸笼,里面放有空碗,同时手拿一条煮熟的牛筋。而陪跳者则需要手拿一根筷子,想方设法去敲响笼中的碗,每敲响一次,主跳的人就要喝一杯酒,如果陪跳的人筷子被牛筋挡住落到地上,陪跳的人也需饮酒一杯。舞蹈结束之后,把鲜牛肉和牛筋都献给老人,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第三,狮舞。仡佬族的狮舞非常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是一项深受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它具有杂技的成分,富有极强的艺术特色。主要是以唢呐、锣鼓伴奏,由穆会:浅析仡佬族的民居、音乐及舞蹈011乐师敲出一定的节奏,舞狮的人随着乐器的节奏变换动作。一般同时登台表演的是四个人,其中两人扮狮子,把狮头狮皮披盖在全身,只露两脚;另外二人则分别装扮成孙悟空和笑脸和尚,有时同时还有小狮子出场。舞狮当中往上爬的动作十分惊险,舞者所表演的每一个扣人心弦的技巧也都有生动形象的名目,如“燕子翻身”“雏鹰展翅”等,这些动作有的使人屏息敛气、怦然心动,有的却又滑稽可笑,让人忍俊不禁。仡佬族,一个居住在云贵高原上的民族,他们用独特的方式丰富了云贵高原的历史文化,让贵州文化更加灿烂多彩。参考文献:1罗丹阳.苗族古歌的传承方式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文化论坛,2022,14(3):38-4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