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孤独书写.pdf
下载文档

ID:3630613

大小:1.8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一句顶一万句 论刘震云 小说 中的 孤独 书写
25第 37 卷第 3 期 2024 年 2 月Vol.37 No.3February 2024艺术科技孤独是人类一种固有的精神现象。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通过讲述祖孙两辈人“出走”和“回归”的故事,触及小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探究生活中普遍存在却不被重视的说话难题,通过言语的沟通障碍,将人们内心的孤独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试图在小说中呈现普通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并以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直面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揭示孤独存在的普遍性。在孤独感的呈现中,作者表现了存在的荒诞、生命的虚无、无以言说的精神困境,以及难以摆脱的轮回式的悲剧命运。虽然刘震云小说中孤独意识的呈现一直被学者所关注,但如何理解这种孤独和这种孤独书写对人生的启发,仍须深入思考。1 荒诞境遇下的孤独存在人经常会在所处环境中感受到命运的偶然性和世界的荒诞性。小说中的人物因与世界和他人存在难以消除的隔膜,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孤独感,由此引发的生命虚无感更是令其迷茫痛苦。一句顶一万句中呈现出一种关于人存在的荒谬感。书中的人物无法用理性去理解和把握自己的存在,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安排,并在这种安排下感受个体的孤独存在。以杨百顺一系列未曾预料到的人生遭遇为例,在父亲的朋友老马居心不良的建议下,他错失上学的机会,伤心离家后以为可以投奔“患难之交”老裴,却被婉拒。之后,他跟着老曾学杀猪,又因为师娘与师傅产生嫌隙,因此断了生计开始流浪漂泊,之后改名杨摩西靠沿街挑水为生。一次扮演“阎罗”的偶然机会令他得到县长的青睐,得以进入县政府种菜,并“下嫁”给开馒头铺的吴香香。本以为可以安居乐业,但老婆竟与他私交甚好的邻居老高私奔,随后他又弄丢了唯一与自己说得来的养女巧玲,至此他对过往的一切心灰意冷,离开了故乡延津。书中的主人公受生存力量的驱使,在荒诞的处境下被动前行,被命运摆布和捉弄,而这种荒谬性也在无形中加深了主人公内心的惶惑和迷茫,让他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加剧了个体生命的孤独感。在刘震云笔下,偶然事件的发生往往成为推动人物往前走的基本动力。偶然性除了是一种写作方式和安排外,也表达了作家本人对世界存在方式的看法。在书中,人物和事件的关系避不开一个“绕”字,人和事因偶然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例如,老裴在提刀去杀媳妇娘家哥的路上,偶然碰到流落在外的杨百顺,从而放弃了杀人的想法;杨百顺拿刀准备杀老马时,来喜的可怜遭遇让他改变主意选择出走;杨摩西偶然玩“社火”的扮相让他得以进入县政府种菜,告别了靠挑水谋生的日子;贩葱的捡漏导致吴摩西提前回家撞破妻子和老高的私情;买鱼途中,与老同学的论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孤独书写方玥,蔡爱国(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摘要:目的: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以琐碎的日常生活揭示了人物的生存现状,并通过语言的交流描绘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孤独意识。文章结合具体的小说分析,探究这种孤独书写的体现和深刻意义。方法:以小说中人物的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为切入点,分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即荒诞境遇下人物的孤独存在、由沟通困境所引发的群体性孤独、在孤独的重复宿命下人物对出路的找寻。结果:小说中人物孤独体验的产生与存在境遇的荒诞性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产生的生命虚无感加重了个体存在的孤独感。沟通的言语困境使书中的人物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到压抑和痛苦,感觉自己的存在受到了他人和环境的限制,个体的孤独体验逐渐蔓延成具有普遍性的群体孤独。这部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故事体现出一种关于孤独的轮回,在孤独宿命的笼罩下,人物有意识地以出走的方式进行某种程度的挣脱与反抗。结论: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孤独书写体现出深刻的主题意蕴。在人们复杂的生命历程中,孤独的产生难以避免,但如何理性面对孤独,破除所处困境,构建自我内在精神世界,仍需要深入思索。研究孤独书写的内涵不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孤独书写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3-0025-0326艺术研究偶遇让牛爱国打消了跟老婆离婚的念头;在路边地摊上偶然吃到的一碗烩面激发了牛爱国去延津的念头。诸如此类在人物身上发生的事件很难让人依靠逻辑去推测,但其影响了人物的人生轨迹,这种人生的偶然性也反映出人物对所处世界荒诞性的无能为力。人的孤独与生存的虚无具有某种紧密的联系。或许正是因为世界的荒诞性以及生存的虚无性,人们才会感到无法抑制的孤独。小说中被抛在这样荒诞和不合理世界中的个体注定是孤独的,面对命运安排的种种困境,他们总会感到与他人的隔膜、现实的分裂。在这种荒诞的境遇下,“人就像个脆弱的东西,淹没在无限的大千世界中,孤立软弱,每一个瞬间,虚无都在袭击他”1。虚无作为人最初的生命形态,引发人的孤独,作为一种人类固有的精神现象,孤独在生命的旅途中往往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在一句顶一万句中,孤独是一种具有荒诞色彩的普遍存在。在讲述杨百顺和牛爱国的经历的同时,作者还讲述了各色人物的不同人生,从市井细民到地方官员,书写他们在不同生存境遇中的孤独感。2 沟通困境下的群体孤独刘震云在创作中倾向于描写有关说话的内容。“日常的说话成为刘震云小说语言与人物语言的基调”2,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他便通过言语的方式呈现出强烈的孤独感。小说里充斥着大量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主要体现为说得来和说不来两种不同状态。杨百顺与自己的父亲、兄弟均说不来,逃离那个没有温度的家后与吴香香结合,意外发现自己与养女巧玲说得来;吴香香与杨百顺和女儿巧玲说不来,却与老高说得来,为着这个说得来,不惜抛家弃子与其私奔;巧玲被拐卖后与收养她的父亲老曹说得来,婚后却与丈夫牛书道说不来,晚年弥留之际独独与孙女百慧说得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在说得来与说不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说话的意义被无限放大,书中亲情、友情和爱情的连接基本凭借彼此之间的话语沟通来实现。但从文本人物呈现的状态来看,这种言语沟通的方式作为一种工具,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命带给人们的孤独感,在众声喧哗之下,往往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失落与孤寂。刘震云通过“说”来揭示人灵魂的孤独,从而对人们生存和精神状态进行更深刻的体察。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读者感受到的更多是无人倾听、不被理解的自我独语,或者是因为绕来绕去中逐渐变得苍白无力的话语,人们在言语沟通的困境下感到迷茫和痛苦,试图寻找真正可以说上话的人,但最后都难以如愿,因此无法摆脱孤独。在这种沟通困境下所构成的人物关系也总是带着压迫与背叛。小说中的人物大多不怕死,关于死或者生,并不为其他,只是为了话,人活在其他人的话中,难以逃遁。“已经把一件事说成了另一种事”是文中多次出现的情况,剃头的老裴与妻子老蔡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于他早年干过的一件荒唐事,每每吵架总是由这件事引到其他事上去,而老蔡的哥哥更是“绕”事的高手,次次都将老裴逼到临近崩溃,“所以剃头的老裴要杀人,但不是杀老蔡,而是到镇上杀她娘家哥。也不是要杀他这个人,是杀他讲的这些理;也不是要杀这些理,是要杀他的绕;绕来绕去,把老裴绕成了另一个人。再被娘家哥这么绕几次,非把老裴绕死不可。被人杀了不算什么,被人绕死可太冤了”3。事情在绕来绕去的言语间已经失去了本来面目,人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下,不知不觉中活在了他人的话语里,成了“为他”的存在,在这种境遇下,人的存在受到他人的限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会经常陷入压抑与困境。以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看,个体所处的环境与个人和他者存在某种对立冲突,他人的存在和自由往往会因其他个体的存在受到伤害和抑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冷漠在这本书中频繁出现,如父子反目、兄弟失和、夫妻离心、师徒决裂等。主人公杨百顺处处受到他人的制约,在家中受制于父亲的自私和暴力;学艺时受到师娘制约,导致师徒翻脸;在染布坊谋生时受制于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在县政府种菜时受县长和周围其他人的支配;婚后又受到吴香香的压迫;还在他人言语的压力下,被迫去找寻背叛他的妻子的下落。对杨百顺来说,“周围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他、限制着他、威胁着他的存在”4,作为孤独个体的他生活在这种状态下只会变得越来越孤独。书中的个体孤独体验折射出属于每个人的群体性孤独。书中的人看似都有话可说,但没有谁跟谁能成27第 37 卷第 3 期 2024 年 2 月Vol.37 No.3February 2024艺术科技为真正的朋友,可以一直说得着,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存在。在对民间百姓生存状态的多角度展现下,作者于无形中绘制了一幅孤独者的群像,凸显出孤独的普遍存在性。3 孤独宿命下的出路找寻书中人物的孤独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宿命的意味。小说里祖辈的故事在后辈身上重复上演,形成一种孤独的轮回。在这种孤独宿命的笼罩下,刘震云安排书中的人物主动选择和行动,即通过出走和寻找去破除生命中的困境和孤独。杨百顺和牛爱国的人生经历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在婚后都与自己的另一半说不着,并且一直试图寻找能说得上话的朋友,以缓解内心的孤独,但始终事与愿违。作者并没有点明他们的结局,尽管在体会到人生的孤独后,他们都试图通过出走和寻找去破解孤独,但最终成功与否只能凭读者自己去想象。小说中的主人公从祖辈到父辈都难逃孤独的宿命,这也反映出一种本源性的孤独,即“孤独在这个社会是无处倾诉的。这种孤独和西方的不同,更原始,更弥漫”5,刘震云也试图在小说中为读者深入展示这种孤独。面对孤独,书中人物也表现出了一种无声却坚定的反抗。人虽然是被偶然抛掷在这个荒诞世界中的,但也要自行担负起自我生存的责任和自由选择的权力,正如萨特所说:“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是你的自由;你要获得什么样的本质,那要看你怎样进行你的自由选择。”6尽管小说中的杨百顺和牛爱国都是底层社会中的小人物,但他们在面对这个荒诞世界和孤独人生时,却并没有一直被动地沉沦其中,而是通过出走这样一种自由选择的方式去寻找出路。杨百顺的离开和奔波是为了谋生,在生存的苦难下,他只能以隐忍的态度去应对心灵的孤独。当唯一与他说得着的巧玲走丢后,生活的冷漠和捉弄令他再也无法忍受,因此他决定不再回故乡延津,而是离开这个让他承受了太多苦难的伤心地。而到了牛爱国这一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困扰他的更多是精神上的苦闷和孤独,当他终于遇见一个说得着的人,却因为内心的犹豫害怕逃回了家乡。然而,在最后回延津辗转漂泊的旅程中,他突然醒悟自己应该寻找的是人生中真正能和自己说得上话的那个人和属于自己的那句话。在小说结尾,一句斩钉截铁的“不,得找”表现出了他的坚定。“此时的他如同运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样,执意去寻找曾被自己轻易放弃了的爱以及生命的意义和激情”7,在这种主动出击的寻找下,他完成了自我的自由选择,成为能够主动对抗荒诞处境的英雄。这种主动的出路找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构建自我精神之塔的努力。刘震云秉持人文关怀,他写这部作品并非单单只是为了揭示当下人们难以摆脱的孤独困境,而是希望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正视孤独的存在,在审视自我中与灵魂对话,努力化解内心的孤独。4 结语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作者以说话为切入点,在人类语言表达的困境中透析底层中国人民的亲情、友情、爱情,对孤独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挖掘。在世界存在的荒诞和虚无中,孤独已成为个体的存在方式,沟通的苍白无力和他者的干预限制,使个体的孤独蔓延成群体的孤独。当孤独成为一种不断重复上演的轮回宿命时,人们往往会以自由选择的方式勇敢反抗,在寻找中谋求心灵的出路。这种孤独书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作者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度思考。参考文献:1 叶甫尼娜.评法国现代派小说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14.2 张晓琴.千年孤独 中国经验:论一句顶一万句 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2):45-52.3 安波舜.一句胜过千年:读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J.出版广角,2009(4):68.4 高宣扬.萨特的密码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144.5 刘震云,李敬泽,陈平原,等.从手机到一句顶一万句 J.名作欣赏,2011(13):92-100.6 李杰.萨特:荒谬人格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62.7 万士端.隐喻叙事与“贱民”视角:现代中国“精神之塔”的建构与危机:重读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J.当代作家评论,2019(6):153-159.作者简介:方玥(2000),女,安徽安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蔡爱国(1977),男,江苏盐城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