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年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教材.pdf
下载文档

ID:3630604

大小:23.80MB

页数:336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6-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4 年中 经济师 基础知识 教材
全 掘 经 济 专 业 技 术 资 格 考 试 用 书经亦基对知识(中级)(2014年 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编写主 编王朝旭编写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马 捃 王 朝 旭 刘 志 华 许 光 建 何 成 军 吴 雪 玲 陈 维 强 侯 佳 儒 蒋 妍中因人事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经济基础知识:中级:2014年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编写.一北京:中 国人事出版社,2014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 ISBN 978-7-5129-0708-9I 经n人m 经济学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IVpo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74779号2014年版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防伪轧纹鉴别方法:封面及封底可以看到O形社标及社名荚文缩写“CLSSPH”的暗纹,有明显的凹凸感。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封二、封三可见与封面及封底对应的反向轧纹。2014年版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防伪标识鉴别方法:1 防伪印制:防伪标识纸张中有一条开天窗式的金属安全线,底纹中有“RSKS”组成的防 伪浮雕文字。2网站防伪查询及增值服务获取:刮开防伪标识中的涂层,获取防伪码。登录中国人事考 试图书网(http:/rsks_ class,),即可按照提示查询真伪,同时还可获得网站提供的增 值服务。3.粘贴位置:封面左下方。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惠新东街1号 邮 政 编 码:100029)*河北省零五印刷厂印刷装订 新华书店经销 787毫米x 1092毫 米16开 本21印 张53 5千字 2014年5月第1版2014年5月第1次印刷 定价:60.00元(赠送光盘)售书网站:中国人事考试图书网 网址:http:/rsks.class, 咨询电话=400-606-6496/010-649623 47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如有印装差错,请与本社联系调换=010-804973 74 我社将与版权执法机关配合,大力打击盗印、销售和使用盗版 图书活动,敬请广大读者协助举报,经查实将给予举报者奖励。举报电话:010-64954652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为做好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促进经济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 高业务知识和能力,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根据最新修订的 经济专业技 术资格考试大纲,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方钎、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变 化,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精神和内容,我们在认 真听取专家和应试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 考试用书 进行了重新编写,供广大应试人员和有关人员学习参考。书中疏漏及不足之处,恳请指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 2014年5月16日第 一 部 分 经 济 学 基 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 求.二、市场供 给.三、均衡价 格.四、.雜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无差异曲 线.二、预算约束 .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 线.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 论.二、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 .三、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第 四 章 市 场 结 构 理 论.一、市场结构的类 型.二、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 为 一 三、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 为 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 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一、市场失灵的含 义.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三、政府对市场的干 预.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国民收入核 算.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 型.三、消费、储蓄和投.资.四、总需求和总供 给.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三、经济发展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第八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一、价格总水 平.二、就业和失 业.三、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 系 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一、国际贸 易 二、国际资本流 动.第 二 部 分 财 政第十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一、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 产.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三、公共选择与政府失 灵.四、建立现代财政制 度.第 十 一 章 财 政 支 出.一、财政支出及其分 类 二、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 势.三、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四、财政支出绩效考 评.第 十 二 章 财 政 收 入.一、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 类.二、.纖.三、税负转 嫁.0、麵.第 十 三 章 政 府 预 算.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 则.二、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 分.三、我国政府预算体.系.四、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 五、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一、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第十五章财政策一、财政政策功能与目 标.二、财政政策工具与类 型.三、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财政政策第 三 部 分 货 币 与 金 触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一、货币需 求.二、货币供给 .三、货币均.衡.四、通 货 臟.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一、中央银行 .二、货币政策 .第十八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一、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 理.二、金融市场.第十九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金融风险.二、金融危机 .三、金融监管理.论.四、金融监管体 制.五、国际金融监管协 调.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一、汇率制度 .(二、储 备.三、国际货币体系“.第 四 部 分 就 计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一、断#.二、变量和数.据.S、常 用 的 数 据 特 征 测 度.四、数据的来.源.五、统计调 查.第 二 十 二 章 抽 样 调 查.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 二、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 .三、估计量和样本量.第二十三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二分析.y)/)/)/1/)/1/|/)/1/X)/)/NI/1/1/4 4 6 8 9 2 2 6 1 1 4 8 8 8 1 2 4 7 7 8 o 2 2 2 2 2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6 1 1 1111111 1 1 11111111111/)/1/)/7|/v)y N)/X)/55568822 4 7 003 6666 6 67777 8 88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m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2014 第 二 十 四 章 时 间 序 列.一、时间序列及其分 类.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 析.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 析 第 二 十 五 章 统 计 指 数.一、指数的概念和分 类.二、加权综合指数.三、指数体.系 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 数.第 五 部 分 会 计第 二 十 六 章 会 计 概 论.一、会计基 本 二、会计 标 H、会计要*.四、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 则 五、会计基本前.提.六、会计信息质量要 求 七射十法M .第 二 十 七 章 会 计 循 环.一、会 计 二、会计计 量.三 会 计 錄.四、会计报告.第 二 十 八 章 会 计 报 表.一、会计报表的概 念 二、资产负债.表.三、利润表 .四、现金流量.表.五、会计报表附 注.第二十九章财务报表分析.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 容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 标.第三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 点.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 告.187187187191194194194196197202202205206 210 211 213 215 217 217217218 222 224 224 226 23 0 23 2 23 7 23 9 23 9 23 9 241 248 248 253 256IV第 六 部 分 法 律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一、“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 系.第三十二章物权法律制度.一、物权概 述.二、所有权 .三、用益物.权.四、担保物 权.第三十三章合同法律制度.一、合_概 述.二、合同的效 力.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 止.四、合同的担保和保.全.五、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 六、违约责.任 第三十四章公司法律制度.一、公司法和公司概 述.二、公司的设立与公司法基本制 度.三、公司治理结构.四、公司的股份(权)转让和股份公司的股份发行五、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 第三十五章其他法律制度.一、工业产权法律制度.,二、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 度.四、反垄断法律制度.五、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 度.六、产品质量法律制.度.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模拟试卷.(259)(259)(259)(261)(261)(264)(269)(271)(274)(274)(275)(277)(281)(284)(286)(289)(289)(290)(291)(294)(295)(297)(297)(3 02)(3 04)(3 08)(3 11)(3 12)(3 16)V簾一部$3经漭芽團础第 一 章 市 场 需 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申 场 需 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 买的数量。必须注意,需求与通常所说的需要是不同的。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 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 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可见,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1)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 择。但是,人们的消费偏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缓慢地变化的。(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收入的增减是影响 需求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反之,收入减少,则会导致需 求减少。(3)产品价格。这是指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 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4)替代品的价格。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 的商品,如煤气和电力等。一般来说,在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考就会 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5)互补品的价格。所谓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家用电器和电等。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 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6)预期。预期是人们对于某一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判断。如果消费者预 期价格要上涨,就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就会推迟购买。_諸 翁 _ 可 能 找 到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第一章市场霈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物品多了,它的需求弹性就必然增加。5.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与销售者的收入有着密 切联系,正是两者之间具有这种联系,才使得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更富有实践意义。下面我们来 研究一下弹性系数大小与收人或支出的关系。图1 一8(a)描绘了一条 1的需求曲线。从图中看出,当价格从&下降到/V时,需 求量从仏增加到仏,但是价格下降的幅度小于需求增长的幅度,所以,灿为弹性系数大于 1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为&时,需求量为仏,因此销售收人为A =PlQ,g卩图中矩形 0的面积。当价格下跌到?2时,需 求 量 增 加 到,此时的销售收入 为 凡=P2仏,相当于图 中矩形匕即20的面积。从图中可以观察到,矩形于矩形因此,矩形&的面积小于P2S込0的面积,即 尽 1时,价格 下跌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同样的,我们可以得出,当Ed 1时,价格上涨会使销售收入减 少。图 1 一8(a)图 1 一8(b)图1一8(b)所反映的是一 条 圮=1时的需求曲线。根据同样的道理,可以得到,=1 时,无论价格上升还是下降,销售收入保持不变。图1 一8(c)描绘了一条 1的需求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这条需求曲线上,价格下 降的幅度大于需求量增加的幅度,所 以 为 一 条Ed l的需求曲线。当价格分别为/、均 时,=P1Q1,R2=匕(?2 分 别 相 当 于 矩 形 和 矩 形P O的面积,由于矩形PAC P 于矩形,因此,这就是说,在,1时,价格的下跌会使得销售收入减少。同 样的,我们可以推导出,当 0,这时的交叉弹性 系数为正数。因为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商品/价格上升,就会有部分消费者不再购买商品 y,而去购买商品i,商品i的需求量增加,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是同一方向,所 以 和a认 都为正值,仏的符号为正值。与此相反,商品y的价格下跌,就会有部分消费者放弃对商品i的 购买,而去购买商品y,商品i的需求量减少,和a认都为负值,所以巧的符号仍为正。仏越 接近1,则说明两者的替代性越强。第二种类型纟、y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即 巧1,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Ey=1,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0 rl,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Ey=0,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Ey 0,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得多。上述五种收入弹性,除&=0,Ey 1时,则这种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充足;当 仏 1时,则供给价格弹 性不充足;当 仏=1时,则供给价格弹性为1。此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况,即Es=0时的供给完 全无弹性和Es =时的供给完全有弹性。当然,这两种情况在现实的市场供给中是很少见到 的。3.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在短期内,供给价格弹性一般较小。相反,在较长 的时期内,供给价格弹性一般比较大。(2)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对于农产品来说,由于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在短期内,生产者和销售者无法利用价格提高这个有利条件去迅速地增加生产量和销售量。同样,当价格下跌时,生产者和销售者又不能马上急剧减少生产量和销售量。因此,在短期内 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零,价格对供给的影响往往需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3)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给价格弹性的影响也很大。如果用于生产某商品 的投入品可由其他行业资源替代,那么该商品价格上涨(其他行业商品价格未变),其他行业 的投入品就会转入该商品生产,从而使产量和供给量增加。反之,该商品价格下跌,又会使其 投入品转入其他行业,从而使生产量和销售量减少。在上述情况下,该商品的供给有弹性。如 果投入品难以加入或脱离某种特定行业,则其供给缺乏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一、无 差 弄 於 蜣()效用理论1.经济人假设。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我们需要假定,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 的,这也就是所谓的经济人假设: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 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 学的一个基础。当然,这一假设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现实中的情况并非总是如此。人们在从 事经济活动时并不总是利己的,也不能做到总是理性的。2.效用的定义。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那么什么是效用呢?效用就是指商品 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或者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 程度。效用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满足自己的欲望的能力的主观心理 评价,因此效用没有客观标准。3.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就形成了两种效用理论,即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效用是可以直接度量的,存在绝对的 效用量的大小,可以用基数,就是用1,2,3,4,这些绝对数值来衡量效用的大小,如同长 度、重量等概念一样。例如,一个面包的效用是1个效用单位,一件衣服的效用是10个效用 单位,等等。20世纪30年代以来,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是无法知道效用的绝对数值 的,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因此提出了序数效用理论,就是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 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些表示次序的相对数值来 衡量效用。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方法,基数效用理论是运用边际效用 论分析的,而序数效用理论是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来分析的。二者得出的分析结论基 本是相同的。4.边际效用。按照基数效用理论,既然效用是可以计量的,所以效用可以区分为总效用和 边际效用。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也可以说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若干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 总和。假定某一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 “_丨:圈 園 國 圖 数 霸 麵 圖相處的_效用侧数:yi d i第 二 章?肖费者行为分析;MU=W=f,(Q)从数学的意义上看,边际效用就是总效用函数的斜率。边际效用的变动有一个趋势,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内,随着 消费某种商品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总效用是在增加的,但是以递减的速度 增加的,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商品消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总效用达到最大值时,边际 效用为0;如果继续增加消费,总效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逐渐减少,此时边际效用变为 负数。(二)无差异曲线1 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选 择的问题。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需要是无限的,但是人们的收入又是有限的,商品和服务不是 免费可以取得的。因此,每个消费者都要在个人收入和市场价格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购买 一定量的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要选择他能够 支付得起的最优的消费组合。消费组合也叫市场篮子,就是消费者购买的不同商品或服务的 组合。例如,不同数量的食品和衣服的组合,组合A为2单位的食品和3单位的衣服,组合B 为1单位的食品和6单位的衣服。一个消费者对于这两种商品的每一种组合,可能会偏好其 中一种组合,如A或B,或者对两种组合A和B的偏好无差异。根据消费者行为的某些共同特征,也为了便于分析,提出了如下关于偏好的基本假定/(1)完备性:如果只有A和B这两种组合,消费者总是可以作出,也只能作出下面三种判 断中的一种:一是对A的偏好大于B,二是对B的偏好大于A,三是对两者偏好无差异。完备 性保证消费者总可以把自己的偏好准确地表达出来。(2)可传递性:假定有A、B、C三种组合,如果消费者对A的偏好大于B,对B的偏好又大 于C,那么对A的偏好必定大于对C的偏好。这一性质可以保证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3)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多而不是少。如果两组商品的区别只是在于其中一种商品数量的 不同,那么消费者总是偏好较多的那个组合,也就是多多益善。2无差异曲线。我们可以用无差异曲线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所谓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 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 两种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 度是无差异的。我们把前面例子中的各种消费组合在图2 1上描绘出来,并且根据对消费者关于不同 消费组合表现出的偏好关系的观察,可以构造出一条无差异曲线。图中,横轴A代表食品 消费量,纵轴Z2代表衣服消费量。J代表无差异曲线。在无差异曲线上所有的点都能够给 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满足程度。图中的4点、B点和Z点,因为相同的偏好程度而位于同一 条无差异曲线上。沿着这条曲线可以看到,当衣服减少时,食品就会增加,当食品减少时,衣服就会增加。当衣服减少而食品增加时,或当食每减少而衣服增加时,消费者的偏好都 不受影响。但是当衣服和食品同时增加时,或同时减少时情就不同了,。当衣服和食品同隱 瑰另一条无差因此,在同#个平面i角坐标系中,可以绘制出无数条蘼异曲p,每条都代#同水 平的傭耔。根i“多比少好”的假定者对数量多时_ 商品组合的偏好大于对数量少的经济基础知识(中级)两种商品组合的偏好,因此,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小,消费者得到的满足 程度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代表的商品数量越大,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越高。从理论上来 说,应该存在无数条这样的无差异曲线。我们把由一组描绘某个消费者偏好关系的无差异曲 线构成的图称为无差异曲线图(见图2 2)。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较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物 品量多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因此,消费者偏好程度最高的是/3,最低的是A,如图2 2所示。(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如图2 3所示,假设无差异曲线和/2相交于A,因为A和B都在无差异曲线/2上,那么消费者必定同样偏好这两种商品组合;同样,A和C同 处于无差异曲线上,所以消费者也必定同样偏好这两种商品组合。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的 假定,消费者必定同样偏好B和C,但这显然不可能。因为既然B比C具有更多的X2,那么B 必定比C更受消费者偏好。因此,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3)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这是因为,为维持同等的满足程度或效用水 平,要增加A的数量就必须减少&的数量,因此,无差异曲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斜率为负。这是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所谓商品边际替代率,就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 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如果用MRS表示商品边际替代率,一般将放弃纵轴X2上商品的数量来获得横轴&额外1 个单位商品来计算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表示某消费者的一条无差异曲线图2 2无差异曲线图这就表示放弃第二种商品AX2个单位,获得 第一种商品4&个单位。加一个负号是为了使边 际替代率成为正数。如果依然用纵轴表示衣服,横轴表示食品,就表示为了获得一个单位的食品,必须放弃的衣脤釣数量。,只愿意用4个单位衣服来换取1个单位食品,边际替 代率为4。当商品数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上述公式可表示为:M,AXx dX,它表明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 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如前所述,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指的是当 我们沿曲线下移时,无差异曲线斜率增加,其绝对值越来越小,也意味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沿 曲线递减。例如,从4点到B点是6,/)点到E点是2。它所表明的经济上的含义是,随着一种 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 量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所谓的边际商品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 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 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即 凸向原点。图2一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二、预 算 约 東我们知道,消费者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还要受到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和市场价 格的限制。这种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限制表现为一种预算 约束。假定只有两种商品弋 和Z2可供消费者选择,这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和P2,消费者 可以支配的收入的金额是m,则这个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就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X+P2X2 m我们可以用图2 5来表示。在图中,横轴弋表示商品1的消费数量,纵轴&表示商品2 的消费数量。如果全部收入m都用于购买商品1,则所能购买到的数量为m/A,如果全部收 入m都用于购买商品2,则所能购买到的数量为m/P2。把这两个点,即A点和B点,连接起来 就叫做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 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又称为预算约束线。可见,预算线上的点表示用尽所有收入 所能购买的各种消费组合,预算线外的点是 支付能力所达不到的购买选择,而预算线内 的点,则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 全部收入。我们把包_了预算线本身及其左下方的 瑤域,称为消凑者预算可行集,或预算空间,轰示消费者受讀的支付能力的限制,是消费 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12 5,頸算约東线经济基碯知识中级)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 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的负值,就是-P/A。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变总支出数量的前提 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一)收入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戲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 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见图2 6)。图中,收入从80上升到16 0,预算线从 移动L3,相应的购买能力扩大;相反,收入从80 下降到40,预算线从L2左移到A,购买能力相 应下降。(二)相对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如果只是其中一种商品,如&的价格上升,那么预算线中另一商品&的截距固定不变,而商 品弋截距缩小,表明随该商品价格上升,可购买 的该种商品的数量减少。如图2 7中,表现为预算线在纵轴上的端 点4不变,而横轴上的端点珥发生移动。如价 格下降则预算线向右旋转到B2点,而价格上升 则向左旋转到均点。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 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 线左移,相反则右移。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 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那么预算线不动。图2 6 收入变动引起的预算线变动图2 7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预算线变动三、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於钱(一)消费者均衡在收入和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一个消费 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能有一条,但该消费 者关于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由于偏好的不同却 有无数条。面对一条预算线和无数条无差异曲 线,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呢?将预算线置于无差异曲线图中,预算线与无 差异曲线的关系有三种情况,如图2 8所示。1.预算线A B 与无差异曲线A相交时于M 和W点。不难看出,虽然交点在预算线上,且可 以满足消费者一定的满足择度,但却不是受偏 好的选择,因为柄费者在本改变预算线W前提 下,通过消费数量的调整,可以提高其溝足程度。14 fsH、费者如将消费组合移动至点之间时,消费者花费同样的预算,却可以得到程度更高的满足。2.预 算 线 与 无 差 异 曲 线既不相交,也不相切。虽然无差异曲线4的每一点,例如P 点的商品组合,能给消费者带来更高的满足程度,但因超过了现有的购买能力而无法实现。3.预 算 线 与 无 差 异 曲 线/2相切于C点。C点 既 在 预 算 线 上,又在无差异曲线上,也就是说,C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既是消费者用现有收入可以买到的,同时它又能给消费者带来 最高程度的满足。可见,满足效用最大化的商品组合必定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 点上。在切点C,无差异曲线/2的斜率恰好等于预算线的斜率。根据前面的分析,无差异曲线的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即:MRS上式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其含义是: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效用最 大化,消费者应该选择商品的最优组合,使得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二)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是以三个条件为前提的,即偏好不变、收入不变和价格不变。现在假定偏 好不变和收入不变,用图形来分析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并从而说明需求曲线的形成。如图2 9上半部分所示,假设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不变,并假设只有商品1的价格发生 变化,商品2的价格保持不变。开始,商品 1的 价 格 为 时,预 算 线 与 无 差 异 曲 线13相切于M点,M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 化的消费选择,此时商 品1的消费量为 n o假设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1 2,预算线 移 动 为 与 无 差 异 曲 线/2相切在v 点,此时消费者在N点消费获得最大满足,商品1的消费量为&2。同理,在商品1的 价格为p13时消费者要实现效用最大,商品 1的消费量为尤13。所以商品1的上述价格 与消费量的对应点都是其需求曲线上的 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商品1的 需求曲线,如图2下半部分所示。从 图 可 以 看 到,由于一种商品价 格的变动,预算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动,从而 引起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消费者 均衡点的移动。把这些均衡点,如图中的 财、斤、匕连接起来便可以得到一条价格一 籀爨俄线。价格一消费曲线(PCC)表示消化相联系的一商品 不同价格下的鲛 用最大&的组合。由价格一消费虜线经济基础知识(中级可以看出,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时,无差异曲线向外转,因而商品1的需求量上升,所以消费者 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同时,不同价格条件下的消费量,是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对应的数量,所以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产生两种效应,即收人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在名义收入不 变时,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人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该 商品数量的变化。一种商品价格的降低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提高了消费者的实际购 买力;反之,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则会使消费者的实际收人下降,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替 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人不变的情况下,因为该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所导致的 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化。某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两种商品之间的最佳替换率变化,这 种变化会使消费者去调整两种商品的消费比例,消费者会增加消费现在变得相对便宜的商品,减少消费那些现在变得相对较贵的商品。在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通常会同时出现。对于替代效应,当一种商品变得相对便宜时,对它的购买量总会上升,因此替代效应与价 格的变动方向总是反方向的。但是,对于收入效应,则比较复杂。我们知道,当价格下降,一个 人的实际收入相对增加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这取决于该种商品是正常 品,还是低档品。在正常品的情况下,价格下降,收人上升,需求也上升,因此,收入效应与价格 变动是反方向;在低档品的情况下,价格下降,收入上升,但是需求反而下降,因此收入效应与 价格变动却是同方向的。对于正常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从而 总效应必定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因此,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对于低档品 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而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 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 下方倾斜的。从需求曲线来看,就是低档品的需求曲线更陡峭,而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更平缓,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更大。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一、生 户 者 的 组 积 形 式 和 企 理 於()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生产者就是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即企业或厂商。企业是产品生产 过程中的主要早织形式,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 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二)企业形成的理论什么是企业?为什么社会生产单位是以企业这种基本形式而存在的?这是经济理论需要 回答的重要问题,而这显然涉及对企业的本质属性的认识。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 企业的本质 一文,对企i k本质属性问题进行了开 创性的探讨,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 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所谓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是交易双方 所达成的一项契约。交易费用包括两类,一类交易费用是产生于签订契约时交易双方面临的 偶然因素所可能带来的损失,这些偶然因素,或者是由于事先不可能被预见到而未写进契约,或者能够被预见到,但因为太复杂而无法写进契约;另一类交易费用是签订契约及监督和执行 契约所花费的成本。从历史上看,从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 式,同时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企业外部的交 易,是平等协商基础上的市场交易,每完成一笔交易,都是谈判双方不断磋商、协调,通过讨价 还价的谈判而实现的。而企业内部的交易,则是通过一个组织和企业家用行政命令方式在内 部进行的交易。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 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运而生了。显然,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即企 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替代,而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 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费用。第一,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 要素投入到企业之前需要与企业签订契约,他同意为一定的报酬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 指挥,在企业内与其他生产要素合作时,就不再需要与他们签订一系列的契约。第二,企业在 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是需要交易费用的,包括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签订合同以及监督和执行合 同的费用,而企业却可以在内部生产一部分中间产品,从而降低一部分交易费用,同时可以更 好地保证中间产品的质量。第三,企业在与要素签订契约时,特别是与一些具有专门技能的雇 B,例如专门的产品设计、管理人员,可以签订长期契约,这将比执其他企业那里购买相应的脤 i更为有利,也相应降低t交易成本。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鑛息的不宪全性。由于儐息的不完全性,契约双方都会努力设法收集和获得自己所不掌握的信息,去监督対方的行为,并设法约 束对方的违约行为,所有这些都需要交易费用,而由于这些做法在市场和企业中会采取不同的 形式,因此交易费用会有所不同。在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交易过程中,以上这些做法的交 易费用是很高的。而通过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一部分市场交易内部化,从而消除或降低 一部分交易费用。()生产及相关概念生产者或企业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通过产品的生产,并提供给社会使用。因此,生产 就是将投人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是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的服务产出,有形的物质产出包括食品、机器设备、日常用品等;无形的服务产出包括医疗、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等。产出是 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投入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 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等四种类型。劳动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土 地包括土地本身及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资本 的货币形态就是货币资本;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投资品,包括厂房、设备等。企业 家才能指企业家建和经营管理企业的各种能力。一般假设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可以相 互替代的,B卩假设可以增加一种要素(如劳动),而减少另一种要素(如资本),来实现相同的产 量,即用劳动来替代资本。投入一般可以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 的。但在短期内,部分生产要素,例如厂房设备等资本投入可能是不能改变的,一般称为不变 投人。因此,当各种投入要素都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当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 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二)生产函数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生产函数是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 出量之间的关系,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条件,当技术水平发生变化时 生产函数也会发生变化。假定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为A,Z2,又W为所能生产的最大的产量,则生产函 数可以表示为:生产函数表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 所有的生产过程当中,所以,所有的企业都有其生产鐵#。这里要注意的是,生产函数是最大 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这是为了使企业的_产函徽具有可靠拄,体现企业将一定投二、生 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